本书是一部“教”“学”并重,以佛学基本义理与佛教传播历史为二大叙述主线,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学(教)概论性著作。本书的特色,一是内容全面,表述准确又平实。二是主线明确。以佛教四圣谛为纲目,来贯摄一切佛学,层次朗然。佛学深奥,名相繁多,初涉义诲者,往往茫然无从入。如何消除障碍,既有知识上的,又有认识上的。特色一重在对治前者,特色二则示人以学佛之门径,能引领读者从总体上去把握佛学(教)的特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佛学(教)观。因此可以说,本书乃一本对教、学两界均入门著作。
图书 | 佛学别裁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教”“学”并重,以佛学基本义理与佛教传播历史为二大叙述主线,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学(教)概论性著作。本书的特色,一是内容全面,表述准确又平实。二是主线明确。以佛教四圣谛为纲目,来贯摄一切佛学,层次朗然。佛学深奥,名相繁多,初涉义诲者,往往茫然无从入。如何消除障碍,既有知识上的,又有认识上的。特色一重在对治前者,特色二则示人以学佛之门径,能引领读者从总体上去把握佛学(教)的特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佛学(教)观。因此可以说,本书乃一本对教、学两界均入门著作。 目录 序 本书要旨 引言篇 为什么要学佛 佛教义理的特色 佛学的繁难 把握佛学义理的要领 佛教、佛法、佛学、佛家 义理篇 第一章 苦谛 释迦牟尼为何出家 苦的类别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阴盛苦 苦的性质 一、三受义理 二、“三受”与“三苦”的关系 三、苦是人世的本质 苦的形而上意义 一、佛陀强调“苦谛”不是消极,而是教人积极超越 二、苦痛本身是“缘起”的,故可以转化提升 三、苦痛可以释放吾人的精神光芒 第二章 集谛(之一) 缘起性空 一、提出“缘起论”的印度文化思想背景 二、“缘起”要义 三、缘起与无常 四、缘起与“性空” 五、“缘”的种类 有情生命的构成——五蕴 一、五蕴的性质 二、五蕴类别 三、五蕴与轮回 认知事物的因素——十二处、十八界 一、六根 二、六境 三、六识 四、“十八界”的深层原理 因果论 一、六因 …… 第三章 集谛(之二) 第四章 集谛(之三) 第五章 灭谛 第六章 道谛(之一) 第七章 道谛(之二) 史传篇·上·印度佛教 第八章 印度佛教 史传篇·中·中国佛教 第九章 汉传佛教史略 第十章 汉传佛教宗派 第十一章 藏传佛教 史传篇·下·世界各国佛教 第十二章 世界各国佛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佛学别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劳政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3266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5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8 |
丛书名 | |
印张 | 19.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