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国儒学史
内容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韩国儒学的品格和精神

 第二节 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发展

 第三节 韩国儒学对日本儒学的贡献

第一章 统一新罗前后的儒学(前57-935年)

 第一节 高句丽、百济、新罗儒学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儒学

第二章 高丽儒学(918-1392年)

 第一节 高丽儒学大观

 第二节 高丽太祖的《十训要》和崔承老《时务论》中的儒学

 第三节 牧隐李穑和圃隐郑梦周的儒学

 第四节 三峰郑道传排佛的儒学

 第五节 阳村权近以图解说的儒学

第三章 朝鲜前期儒学(1393-1637年)

 第一节 朝鲜儒学概观

 第二节 花潭徐敬德唯气的儒学

 第三节 退溪李混主理的儒学

 第四节 高峰奇大升理气混沦的儒学

 第五节 栗谷李珥主气的儒学

 第六节 牛溪成浑折衷的儒学

 第七节 南溟曹植敬义的儒学

第四章 朝鲜后期儒学(1638-1860年)

 第一节 沙溪金长生重礼学的儒学

 第二节 尤庵宋时烈直的儒学

 第三节 湖洛学者关于性的儒学

 第四节 霞谷郑齐斗的阳明学

 第五节 星湖李瀷经世致用的实学

 第六节 湛轩洪大容的实心实学

 第七节 茶山丁若镛集大成的实学

第五章 近代儒学(1860-1945年)

 第一节 近代儒学纵观

 第二节 东学派以儒学为主的三教融合

 第三节 朴殷植的“儒教求新论”

附录 韩国儒学史上的两次大论战

 一、“四七”论辩

 二、“湖洛”论争

参考书目

索引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关于韩国儒学发展演变的学术专著,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绪论”,通过对中韩儒学的比较,既阐释了韩国儒学“重气”、“重情”、“重实”的基本特点及韩国儒学的“义理”精神,集中探讨了韩国儒学在“理气”、“心性”、“礼仪”、“以图解说”等方面对中国儒学的细微发展;正文五章内容则是着重对韩国儒学发展演变历史的梳理和论述,依照韩国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李穑、郑梦周、郑道传、权近、徐花潭、李退溪、奇高峰、李栗谷、成牛溪、曹植、金长生、宋时烈、魏岩、韩元震、郑霞谷、李瀷、洪大容、丁茶山、崔济愚、朴殷植等代表人物的儒学思想作了深入阐发,并探究了韩国儒学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性;“附录”中为了突出韩国儒学的特色,将韩国儒学史上两次著名论辩即“四端七情论辩”和“人性物性异同论”的论辩始末及论辩的主要原始珍贵资料刊于书中,以供人们研究和参考。

编辑推荐

李甦平教授在研究东亚儒学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她的这本著作将韩国儒学的特征与中国儒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并且对从公元前1世纪一直到20世纪初期两千多年的韩国儒学发展史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叙述。特别是将朝鲜时期代表儒学者的思想进行了一目了然的整理,并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思想特征。同时也对最能反映韩国儒学特征的“四端七情”论争和“湖洛”论争进行了单独、详细的阐述。正是通过这两场论争,韩国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更新、更高、更远的层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国儒学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甦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8359
开本 32开
页数 7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312.6
丛书名
印张 23.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