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结果如何呢?
退一步讲,就算他偶尔会踩准“高点”与“谷底”吧,一次获得不错的收益率。可是他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每天上班时间盯着大盘的红绿,回到家中盯着股评节目,一周有五天要纠结焦虑,值得吗?!如此一来,他还有多少时间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多少时间分享给自己至爱的家人?每天那样盯着大盘走势,焦虑之下恐怕也难免让性格暴躁吧。继续阅读本书,您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一次性地实现“低买高卖”,多是运气使然。既不可复制,也无助于实现长期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目标!”
在笔者看来,不当的理财目的往往给理财者身心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背离理财的初衷。而这样的理念和心态,不见得能使理财的结果幸福。而且肯定不能使理财的过程幸福!
许多A股的投资者,都会感觉“很累”。最近,有一篇挺吸引眼球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对376 750位股民进行调查后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股民”健康数据报告》调查报告称:中国股民身背三座大山(经济压力、股市变化、健康困扰),近半数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结果还显示,有六成的股民被负面情绪包围,深陷“‘情绪熊市”。
有趣的是,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一下,很容易发现,2005年和2008年下半年也不乏同样的调查结果及许多内容相似的报道。似乎在市场表现低迷之际,多数人每每都被负面情绪包围。
投资何至于此等的累?就是因为人们把理财的目的不知不觉地从“管理财富”变成了“发家致富”,然后为了实现投资理财“收益最大化”,不少投资者每时每日忙于在股市中:寻找和跟随能操纵股市的“庄家”、打探各种“内幕”消息、时刻捕捉涨跌机会……市场表现不佳时还要揪出一些导致下跌的“阴谋家”(国际板、新股发行等)。战果不理想之余,身心还异常疲惫;如此理财,纵使在某几次操作中获得暂时成功,于生活、于自己究竟有多大益处,也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如此过度关注,以及频繁地参与股票等理财产品的买卖,并不是真正合理的投资理财方式。要达到为“过剩”的钱进行保值增值的目的,还是请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将股票、债券、黄金等多种品种做合理的配置(炒股票并不是真正有效的理财,但将股票配置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是理财正道)。我们要紧紧地盯牢“通过投资理财是为了管理财富而让财富得以保值和增值的目标”不偏离,在合理的长期回报预期下,应对股票、债券等等的市场变动,才能充分认识“股海几许浮沉”与“岸边潮起潮落”一样是回避不了的规律,才能保持在投资理财实践中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良好心态。
P13-14
相对于纯粹用财富的数字来度量成功,黄凡创造性地将理财过程中的幸福感和财富增长的幸福感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现一种全面的、平衡的理财观。读过本书,大家应该明白“时而令人焦虑和沮丧”是投资的一大成本,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将其从回报中减去。如何降低这项成本,而又保持合理的回报?这本书能为读者带来更开阔的思路。
——马骏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连续4年被《机构投资者》评为亚洲经济学家第一名如果你想一口气掌握理财的精髓与实用内容,而又不感觉到辛苦,这本书是你的好选择。
——张曦元 《钱经》杂志主编、出版人
我认为黄凡先生把专业与通俗、传道与可读、理论与工具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本简洁透彻的著作,能教会人们战胜自己的种种弱点,通过价值投资和理财的方法,实现财富的安全及稳步增长,为规划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健工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
我的笔耕从1994年开始。为当时的《现代人报》(后被关停)写深股周评专栏,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该报的财经版小编苏先生,现已成长为经常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见面的成功企业家了。本人还记得最得意之作是在1994年7月29日(星期五)所撰写的深股周评:当时,国内股市阴雨绵绵,沪指从1993年2月的1559点一路下滑,至1994年7月下旬已跌至325点,跌幅已非常惊人;投资者们都在漫漫的长夜中盼望黎明的到来;笔者判断,物极定必反,否极则泰来。于是在当天的周评的最后写道:“当某个市场低迷至人人谈及色变而惟恐避之不及时,大的投资机会已悄然而至:当无人敢轻言底在何方时,底其实就在脚下。”
果不其然,焦虑的管理层终于在1994年7月30日(周六)出台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人市资金范围”(发展我国的投资共同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地吸引外国基金投人国内A股市场;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顺便提一下,当时的救市政策颇有些画饼的意味,其中的一些举措(如引进外资、融资融券等)在多年后才得以陆续兑现。
结果,随后短短一个月股指从325点涨到1050点,涨幅高达323%。沪市两度向上突破了1000点大关,但终因宏观形势并未根本改变,股市基本面欠佳,股市在维持了两个月的短暂牛市行情后再次滑落……
其实,股市的“底部区域”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我们根据的是估值、投资者的恐慌程度等等来断定即可。然而要精确判断股市的见底时点有或是底部的指数点位,那是以人的智慧没法达到的。如果偶然碰对(我在1994年7月29日就碰对了一次啊),那也是运气而已,是不可复制的。
其后,笔者上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为《广州日报》《股市快报》《信息早报》《羊城晚报》等报刊撰写股市和债市的所谓“大师看市”专栏,也是广州电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的股市特约评论“专家”。当时上市股票只有区区几百只,本人甚至还练就熟记所有股票代码的本领,每当投资者打电话来节目现场咨询个股走势,本人可以马上通过输人股票代码从电脑中拉出其K线图然后现场讲解、预测……现在回想起来,本人必须坦率承认,当时的投资理念大部分都是“谬误”。试想以下,随便看看图就可以信口开河判断任意股票的走势,这不是与算命先生宣称“看相便知每个人的运程”一样可笑吗?可惜,现实生活中,信算命先生的人不多,但信“股评专家”的人不少。本人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其中的一路“大师”。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离开证券投资行业到加拿大求学,学的是金融MBA。当时的课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类经济学中必谈“日本奇迹”,而投资策略中必提“长期投资股票会令人实现财务自由”。
认识黄凡先生,源于福布斯中文版与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办的中国优选理财师评选。举办四届以来,他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评委,诚信公正、点评专业、通俗有趣,深受年轻理财师们的尊敬与喜爱。
最近几年市面上关于投资理财的著作多起来了,但鱼龙混杂。我一直感到特别需要有一本书,能把理财的道理讲透,终结那些谬误的流行。
直到黄凡先生终于下笔,我认为他把专业与通俗、传道与可读、理论与工具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本简洁透彻的著作,能教会人们战胜自己的种种弱点,通过价值投资和理财的方法,实现财富的安全及稳步增长,为规划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经历了一轮快速的造富阶段之后,创富与理财的结合、高风险与低风险的均衡,实乃理财的第一要义。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实际上被许多人低估了,尤其是那些企业家,他们创业和经营已经是高风险行为,其中不乏这样的人,把辛苦赚来的钱用于比经营企业风险更高的炒期货、炒房、炒股票,甚至赌博。我认识的人中,有的甚至把本钱都输光。所以,理财首先是从较高风险的创富,到较低风险的“添富”。
理财就是用小成功换大概率,而不是用大成功换小概率——我认为这是本书的精髓。几乎每位投资者内心都有一个“股神”情结,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抓住短期的波动。从理论上讲,人们如果能抓住市场价格曲线每一瞬间的波动,可以获取回报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这对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去追逐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有人真的这样做的话,赢的概率也是无限小的,从而付出的代价更是无限大的。书中有个段子,戳穿了那些装扮的“股神”,是如何通过以偏概全骗取股民相信其预言准确的。
人们是因为过于自信而变得贪婪,还是因为贪婪而变得过于自信?无论如何,过分自信都是投资理财的头号敌人。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著名的电影人物阿甘,假如智商仅为75的阿甘投资,他会怎么办?他只会做一件事:认准价值中枢,高卖低买,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就可以很大的概率取得不俗的回报。
的确,人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就可以赚钱。但现实中人们一旦沾上投资理财,动物精神迟早会膨胀。巴菲特说:如果你有高达150的智商,卖掉30吧。他的终生投资搭档芒格说得更明白:如果你说你的智商是160,但你只有150,你是个灾难。你智商达到130,你自我感觉是120,那最好不过。
为什么真正的股神只有一个?因为人人都拒绝成为巴菲特。淡定下来,再加上书中精要介绍的各种投资方法,你也可能成为巴菲特。
是为序。
黄凡编著的《淡定才能富足(带你捍卫幸福的理财正道)》讲述了:理财有三种毒素,因过高的收益期待去频繁捕捉高低点;不理解资产组合的差异性而集中投资;偏信他人“专家”的“成功经验”而削足适履。不但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频繁的操作和过高的期待,还会令自己的情绪焦躁,身心疲累,难以幸福。
《淡定才能富足(带你捍卫幸福的理财正道)》用“淡定”去解“毒”理财的常见误区,首先为读者确立正确的理财观与合理期待值,并全面介绍了股市、楼市、债券、黄金、外汇,以及保险等各种主流理财产品。作者继而重点探讨了理财过程中的心态、策略,提出了“淡定,才能富足”的观点,强调理财本应轻松幸福,致力于大概率的小成功。最后,作者结合婚姻和移民,对财富的继承、转移提出了全面的规划建议。
《淡定才能富足(带你捍卫幸福的理财正道)》为资深财富管理专家黄凡撰写的心得体会与实际操作指南。作者在书中从理财的目的与性质切入,提出幸福理财的理念,追求合理的回报率,从而为辛勤工作积累起来的财富筑起防浪堤。本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将为读者具体地介绍资产分配的比例,理财产品的选择,和实际操作中的技巧。最后,结合作者在海内外私人理财部门任职多年的经历,向读者介绍私人银行以及发达国家理财业务的现状。本书可以提供针对主要理财方法的全景式概览,并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和良好的投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