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之旅(珍藏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很难让人刀下留情”的年度畅销书。穿越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感受最美的自然奇观,绝对值得收藏、鉴赏,馈赠亲朋的最好礼物,附赠十张可装裱精美画作。

荣获由《中国图书商报》、河北卫视《读书》栏目联合举办的“2012读书盛典”年度影响力图书。荣获由新华网、《中国图书商报》跨媒体联手推荐“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发现自然、发现生命、发现历史!

您见过17世纪以来存在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珍贵且栩栩如生的生物图吗?这些三百年来,描绘世界各地精致的生物图还是新种描述的主要来源呢?我相信很少人知道这些水彩图画的存在,而这些图画是怎么样的或是如何来的呢?

打开托尼·赖斯编著的《发现之旅(珍藏版)》,与这些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内容推荐

托尼·赖斯编著的《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发现之旅》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发现之旅》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发现之旅》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有着超过七千万件的动物、植物、化石、岩石与矿物标本的馆藏,更有一间傲视全球的自然史图书馆,收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历史文献和罕见的古卷宗,以及超过五十万件艺术品,包括以鸟类、开花植物、哺乳类与昆虫等为题的精美水彩画,极具科学与艺术价值。

目录

专家推荐

前言

绪论

大自然的艺术

第一章:航天牙买加(1687~1689)

第二章:探索锡兰(1672~1757)

第三章:居游苏里南(1699~1777)

第四章:漫游北美洲(1768~1771)

第五章:横跨太平洋(1772~1775)

第六章:回到南太平洋(1772~1775)

第七章:勘测海岸在利亚(1801~1805)

第八章:小猎犬号航行(1831~1836)

第九章:深入亚马孙雨林(1848~1862)

第十章:深海探测

后记

传记精粹

参考书目

索引

谢辞

图像版权

试读章节

戴维·贝拉米(英国著名植物学家、畅销书作者、电视节目主持人)

我初次进入自然史世界的探索之旅,发生于六十多年前,记得那时我爬得好高好高,跟我人生中第一只梁龙面对面。到底爬了多高呢?好吧,那其实只是从地下楼到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正门的阶梯,对我来说,即使到现在,这间博物馆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地方之一。

当然,它有许多竞争对手,例如到人迹罕至的珊瑚礁进行深潜,冒险穿过原始的云雾带森林,或是透过显微镜观察北极融冰水滴,不论是哪一项,对人们都具有难分轩轾的吸引力,它们都是个人的探索之旅,让人因探索未知而由衷感到兴奋。尽管如此,穿过自然史博物馆赤陶色大门的探索之旅,从许多角度来看,都是更令人惊叹的,因为一旦进入博物馆,你便来到真正的史前巨兽面前,这里不仅有让展厅增色生辉的恐龙、河马、大象等厚皮动物,还有地球史上在飞机、冷气和抗疟疾药物出现前就遨游四方探险的巨大海兽。

这些动物的韧性,不只造就了这间博物馆,更是分类学、遗传学、演化、大陆漂移等理论的基石,改变了人类看待自己的看法,让人了解人类在地球生命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的塑像与肖像被收在玻璃橱窗里展示,或者,知名采集者如库克、班克斯、林奈、达尔文等戮力搜集的文物标本,静静地躺在储藏室里,随时供人参考。深入挖掘探究,你还会找到许多无名英雄们的努力成果,倘若没有他们的娴熟技能与热心奉献,许多重要信息可能早已流失。这些英雄们亦堪称艺术家,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和那些探险巨星其实是一样的。

这本让人着迷的书,考量到历史记录所具有的主观特质,依此做了一些修正,让读者能认识到那些人类活动的失落环节,了解到这些活动也是演化过程的一部分。这栋伟大的建筑,存放着这台聚焦在三百年历史狂潮的时间机器,述说着此一关键时期的故事,让人了解到人类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如何逐渐转变成科学,珍稀收藏如何转变成标本文物,每一件标本都替我们的过去赋予新的意义,并强迫我们提问、思考未来。

公元1699年,人们证明昆虫从虫卵而非泥土孵化而成的数十年后,德国画家兼博物学家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旅行到南美洲苏里南,绘制了一系列以蝴蝶成长过程为题的画作,其中包括幼虫与成虫的食用植物。她留下的画作如此精美,让卡尔·林奈在为所有已知动物进行分类并将研究成果出版成册时,也将梅里安所记述的物种包括在内。同样享有此殊荣的,尚有保罗·赫尔曼和彼得·迪贝维尔两位荷兰艺术家,由于他们的艺术专业,林奈得以写下斯里兰卡植物志。由于威廉·巴特拉姆的艺术天赋,北美洲部分地区的动植物宝藏才能留下图像与文件记录。

在太平洋地区,则有好几位艺术家,在几次重要航行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詹姆斯·库克船长初次远征太平洋的奋进号上,有悉尼·帕金森、约瑟夫·班克斯和瑞典博物学家索兰德共同努力;库克船长第二、第三次远征的果敢号上,有乔治·福斯特为他效命;至于探险家马修·弗林德斯船长的调查者号上,则有费迪南德·鲍尔这位最优异的自然史画家。而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上的一连串经历,也许是史上最著名的探索发现之旅。尽管如此,倘若没有前人不辞辛劳的绘图、素描与编目,达尔文与和他同时代的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与亨利·沃尔特·贝茨,也不可能在自然选择的脉络下思索他们的调查发现结果。

这本书的出现,以及它引以为据的藏宝库,都幸亏18世纪晚期英国政府的卓识远见、当时为集资而举办的国家彩券,以及汉斯·斯隆穷毕生之力搜集的收藏品。斯隆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是在他初次参与的牙买加探索之旅中累积而来,他就是在牙买加取得可可,将它介绍给全世界。此外,他更仔细地写下牙买加的岛屿自然史,并请当地画家加勒特·穆尔牧师为其绘制标本素描。在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的三百年探索告终之际,恰伴随着照相技术的发明,以及人类终极未知,亦即深海探险的到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便是透过一个由艺术家与摄影师所组成的团队协助记录,因而能名闻遐迩。

人们很容易梦见自己化身成为早期先锋之一,探索未知,也很容易忘记除了大海深渊以外,人类的足迹早在探险家抵达以前就已遍及各地。我们同样也很容易忘记,个人所进行的每一趟新旅程,都是前往未知领域的探险。因此,能够与这些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P5-7

序言

迈克尔·狄克逊(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馆长)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该馆由于馆藏丰富,在国际上备受瞩目,超过七千万件的动物、植物、化石、岩石与矿物标本典藏,足以阐述自古至今自然世界的多样性。姑且不提这批馆藏的规模,这些物件不论在科学或历史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比例相当高的模式标本,也就是在新发现物种时,被用来当作形态特征描述与命名依据的标本。因此,馆内聘用的三百多位科学家与约莫八千位访问学者都非常频繁地使用这些标本,每年花在它们身上的时间超过一万四千个工作日。

这座博物馆的收藏,同时也包括一间傲视全球的自然史图书馆,以及超过五十万件艺术品收藏,包括以鸟类、开花植物、哺乳类与昆虫等为题的精美水彩画,每件都因为其科学准确性与艺术价值而受到馆方珍藏,也因此广泛得到研究自然史与艺术史的学者运用。此外,由于博物馆积极争取对该馆本身与馆藏之社会、文化与历史层面感兴趣人士的参与,馆藏使用亦因此持续提升。

《发现之旅》一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这几次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重要的科学新知。许多在航行期间绘制的精美艺术作品,目前都成为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收藏。本书叙述的就是这些航海的故事,不论是众所周知或鲜为人知的、还是戏剧性与宏伟的旅程,再制作出最罕见也最美丽的图像。要从馆内庞大资源中选择取舍是相当困难的。本书囊括许多未曾曝光的博物馆收藏,它们绝对值得广大观众悉心鉴赏,读者会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一样,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从中获得许多阅读的乐趣。

后记

本书提及的旅程,涵括了科学史上最重要也最迷人的时期,对自然史而言尤其如此。这段期间始于17世纪末期,在中世纪结束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正迅速朝着理性或客观的方向前进,原本独立研究的科学家,特别是自然史学家,由于各学会如英国皇家学会(1660)与法国自然科学学院(1666)等随之成立,而逐渐开始组织化。科学家以在专门期刊发表文章的方式,相互交流研究成果,然而,除了极少数大学教授以外,科学在许多年以后才成为一种财务上可行的职业。因此,在接下来的两世纪间,科学这个专门领域,几乎完全被富有的业余爱好者,或是以神职人员和医生为主、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人士所独占。本书最末章的时间已经来到19世纪晚期,当时专业科学家已经成为一个让人足以维持生计的职业,尽管在金钱报酬上鲜少能与在法律、财务、商业、娱乐或艺术等行业获致成功者相提并论。然而,在本书所涵盖的整段期间,有一小群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士,持续不断地从科学中获取金钱利益。他们就是以绘画动植物为生的自然史画家,他们尽管领取报酬,却常常是无名英雄,而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褒扬这些画家遗留给后世的艺术遗产。

那段时期巡游四方的植物学家与动物学家,几乎都需要一些才华横溢、技巧精湛的技术人员协助制作图像,在这无数动植物新种标本还新鲜完好、尚未被制作成目前大多数博物馆收藏中典型的干标本时进行绘图。当时确实也没有其他方法能正确无误地提供受绘目标的相关细节,而这种正确性又恰是18世纪启蒙运动风潮所要求逼真特质,绘图因而成了唯一的方法。如此以来,在随着欧洲探险队出发的任何科学团队中,专业画家便成了标准成员,他们的努力成果最后则落人西方世界中各种私人与公共收藏之手。

本书的最后一章,亦即挑战者号的旅程,替这一整个时期画下了句号。挑战者号不但有艺术家随行提供服务,更初次采用了在当时还相当新颖的照相技术。在1870年,照相技术的适用性仍相当有限,它牵涉到庞大笨重的设备,加上或多或少必须立即替已曝光的胶片进行显影处理,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它的移动性。此外,当时可取得的感光剂反应很慢,这意味着照相术只能被运用在静止物体、特定视野与对象相当僵硬的人像摄影上。然而,上面说到的这些都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更小型、更先进设备的发展,搭配感光速度较快的胶卷,加上色彩和电影制作方面的进展,这些新科技开始能制作出传统画家几乎无法绘制的影像。约翰·古尔德若看到一台超高速摄影机,在瞬间让他最钟爱、每秒拍翅将近一百次的蜂鸟“暂停”了下来——这种他大概只能猜测的影像,他会怎么反应呢?在查尔斯·威维尔·汤姆森率领挑战者号出发的几年以前,一般人还认为深海应该是毫无生命的地方,如果让古尔德看到汤姆森替那些在深海海床上活动的动物所拍摄的照片,他又会做何观感?或者,如果让18、19世纪的植物学家看到显示植物分布的卫星影像,这种在他们最疯狂的梦想中都很难想象的画面,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然而,照相术也没有让画家因此成了多余的累赘。一直到本世纪为止,画家们仍然继续伴随着探险队出航,即使当他们不再固定跟着探险队上山下海进行田野调查以后,也常受聘为科学出版品绘制插画。举例来说,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在1960年仍然有全职画家的编制。他们不再是正式编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博物馆不再需要他们的服务,而是由于研究经费的限制,使他们的工作被边缘化,他们也比科学家更容易被牺牲。虽然包括全像摄影和数字摄影在内的影像技术有惊人的发展,计算机科技的进步与虚拟现实也带给人们无限惊奇,尽管如此,在必须呈现出特定形态特征或色彩细微差异并获得最大效果时,优秀自然史画家的观察力和画笔,仍是无法被取代的。

书评(媒体评论)

以令人心醉的图片与文字,映现史上十次最壮阔的探索自然之旅。

——英国《好书指南》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数百张自然素描艺术作品,是大自然爱好者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今日美国》

……本书收录了大量的自然素描画作,其中有许多甚至是第一次面世。这些画作出自17世纪以降许多自然史学者兼艺术家之手,这是他们当时用来记录发现物种的方式。……相信对科学、地理学、历史学和艺术领域的学子而言,这会是非常好的读物。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它让我们看见艺术家们是如何在无比艰困恶劣的环境下,为科学献出动人才华,开启了西方人对新世界的视野。

——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之旅(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托尼·赖斯
译者 林洁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90674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1.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70
20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台湾好读出版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