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下旬,四川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几所省属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师聚在成都狮子山下,围绕“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热烈的学术讨论。王小盾编著的《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研究论集》是对这次讨论的总结。它意味着有一些居住在偏远省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按一条新的研究思路相约迈开了脚步。这些人或许会使一个尚处于边缘的文学研究思潮,渐渐成为新世纪的学术主流。
图书 | 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研究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09年11月下旬,四川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几所省属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师聚在成都狮子山下,围绕“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热烈的学术讨论。王小盾编著的《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研究论集》是对这次讨论的总结。它意味着有一些居住在偏远省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按一条新的研究思路相约迈开了脚步。这些人或许会使一个尚处于边缘的文学研究思潮,渐渐成为新世纪的学术主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早期汉文学和汉文学专题史研究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文化接触、民族认同与春秋秦文学的发生 早期咏侠歌谣俗谚的生存与传播——以两汉作品为例 浅谈中土佛寺与世俗民众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中古汉文学及其文献研究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以试赋题目与九经的关系为中心 试析《书言故事》之流变与传播——兼论书商对童蒙读物之影响 谈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 柳词与道教 试论严羽《沧浪诗话》对李白的评价 黄丕烈对宋人词籍的收藏与整理 第三部分 近世汉文学研究 “口述史小说”的生成与演变 稗官野乘悉为制义新编——游戏八股文概观 《醒世姻缘传》中明代书籍免税史料一则 金兆燕诗文中的“依人”表现与反思——金兆燕与两淮盐官、盐商关系述论 元代南曲散曲佚文辑录 复古思潮与清末民初小说 第四部分 汉文学的传播研究 关涉北宋人物的越南古代叙事文本述论 元代使越文学与汉文学在越南的传播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经《华严经》叙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代汉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研究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小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950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