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廷宾评传/中国美术馆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馆文化名人系列丛书”聚集了一批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和学者,他们是中国美术馆的财富,见证了中国美术事业的风风雨雨和茁壮成长;他们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美术事业谱写出华美篇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杨廷寊等编著的《杨廷宾评传》是本丛书的第四本。

本书记述了杨廷宾先生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的足迹。

内容推荐

杨廷寊等编著的《杨廷宾评传》记述了杨廷宾先生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的足迹。其作品再现了杨廷宾先生为革命奔波操劳、呕心沥血的成就。他的早期木刻作品大都刊登于延安《解放日报》、《前线画报》和《中国妇女》报。毛主席《论联合政府》和朱德总司令《论解放区战场》两幅木刻肖像作品,就出自杨廷宾之手。本书中选取了他在革命时期的木刻肖像作品100余幅,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一代艺术家的辉煌历史,在今天看来仍有无尽的回味和隽永的教益。

《杨廷宾评传》不仅适用于美术院校学生学习,同时也适用于广大艺术爱好者阅读和欣赏。

目录

序一

序二

南阳故郡

恰同学年少

汉画:与鲁迅先生的一段机缘

殷墟寻梦

延安:时代的脉搏

不惧艰险 革命争先

历史铸就的一代艺术家

晚年生活

噩耗传来

《杨廷宾木刻肖像选集》序——默默奉献数十年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这期间杨廷宾的工作表现,无疑是得到了李济先生的认可。否则多年之后,李济先生也不会念念不忘邀杨廷宾回史语所工作,就更不会有本章开头提到的那封信。

1945年5月间,国共谈判由僵持而陷于停顿,民盟中央常委黄炎培等联络几位国民参政员向国共两党呼吁继续会谈。参政员黄炎培、褚辅成等向蒋介石慷慨陈词,呼吁国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继续会谈。同时又致电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电文:“参政会同仁深为焦虑,一致希望继续商谈。”

1945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复电“欢迎诸公专临延安赐教……扫榻以待,不尽欲言。”电请诸公来临延安商谈国事。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三位系民盟中央常委)、冷通(民盟中央委员)、褚辅成和傅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接受中共邀请,于7月1日乘飞机飞抵延安。

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和冷通到他家里叙话,这次谈话史称“窑洞对”,就是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的周期率的问题。随后,朱德同志在八路军司令部设宴饯行。

利用此机会,傅斯年被允许通过官方渠道来“策反”杨、王等人。否则,很难想象有哪一个政府或党派会允许借“和谈”的机会来劝说己方人员去对方的阵营中工作的事情发生。此刻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当是有着超然的自信心和气概的。

据杨廷宾回忆:“在国民党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傅斯年等六先生没来延安之前,周恩来副主席曾让叶剑英同志找我谈话,谈话中叶剑英同志问过我与国立中央研究院领导人的关系,还问我愿意不愿意再回中研院工作?我当即表示不回去。不久,黄炎培、傅斯年等六先生到延安后,傅先生找过我,互相寒暄后,借此机会表示不再回中研院。”

傅斯年是杨廷宾工作过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所长。此次会面傅斯年受李济之托,想借国民参政员六先生赴延安之机,动员曾在中研院史语所工作过的杨廷宾和王湘离延安再回中研院,并且通过官方周恩来副主席的渠道安排与杨廷宾等作私人会面。而同杨廷宾的一同奔赴延安的尹达也在被动员之列,而书信中之所以没有提到他,只说到杨、王二人“均愿安心服务,不拟离延他往”,并非是傅斯年此行没有见到他,而是他也不愿回去,因为二人还曾有过师生之缘,傅氏才不提及此段。

可见,杨廷宾等人的何去何从,不但牵动了国民党中央和民主党派的上层人物,也惊动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由此才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朱家骅致李济的那封信。而围绕这一事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年国共两党对人才的争夺中,国民党方面的不遗余力和共产党方面的成竹在胸,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杨廷宾等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和很多当时的青年一样,如果说当初杨廷宾等人毅然奔赴延安是因为日寇的侵略使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靠的是为求报国的一腔热忱和理想;那么,选择留在延安则是因为已经把热忱和理想变为坚定而扎实的信仰,做好了为信仰而奋斗终生的准备。这信仰是不会被生活条件的好与坏所左右的,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本色。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飞机对南京城进行大肆轰炸。中央研究院决定迁往湖南长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委派杨廷宾押运一批文物去长沙。P34-35

序言

中国美术馆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63年中国美术馆正式开馆。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办馆性质。中国美术馆自成立之初,就聚集了一批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和学者,他们是中国美术馆的财富,在美术馆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学识与智慧,见证了中国美术事业的风风雨雨和茁壮成长;他们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美术事业谱写出华美篇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这些名人大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造,是现当代中国美术史生动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精神直接熏陶下的这批艺术前辈,具有蒙养深厚、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体现了中国美术文化与学术的薪火传承。纪念他们,研究他们、光大他们的艺术精神,为后代留下准确丰富的文献资料,是当代中国美术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美术馆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展开一系列研究、收藏的计划。中国美术事业正值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有关中国艺术家的出版介绍也适逢一个极佳的推广时期。

为此,“中国美术馆文化名人系列丛书”应运而生,《杨廷宾评传》是本丛书的第四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为艺术与文化研究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使读者和观众走进长者大家们的心灵世界,获取精神文化的甘泉,同时也更加关注中国美术馆的现在和将来,共同为国家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懈努力。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2010年5月

于北京

后记

廷宾兄离开我们已九个年头了,2010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就是他百年华诞。原来打算在百年诞辰时,将收集的资料汇集成册以作纪念,后来中国美术馆吴琼同志传达了范迪安馆长关于出版“中国美术馆文化名人系列丛书”的计划,将廷宾兄的经历也列入丛书中。范迪安同志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

几个月来,李洋二嫂以病弱之躯和姪女杨菲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素材,条分缕析串成初稿;我和南阳史志工作者丁洧清君也做了一些修改串通;最后由中国美术馆田达治同志完成终稿。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美术馆的刘曦林同志和吴琼同志,他们通览了本书全稿,并画龙点睛地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和建议,才使《杨廷宾评传》方有今日的面貌。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特向所有帮助过此稿成书面世的同志致以深深的谢意和虔诚的祝福。

本书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杨延寅

2010年3月28日

于郑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廷宾评传/中国美术馆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廷寊//田达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77213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