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谜案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迷雾之重重,人类生存之万象。

  同样的史实,不同样的视角。在著名的历史事件之外,还有大量令人惊讶的人物和不可思议的事件。有的令你唏嘘不已,有的令你深思遐想……

本书为我们讲述扑朔迷离的历史疑云,揭示离奇莫测的事件真相。

内容推荐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谜一样的盲点,那些谜的答案到底在哪里?多少人为这些谜魂牵梦萦。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人们苦苦追寻,破解虽难却总是不言放弃……

谜一样的历史,谜一样的古人,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在我们惊叹之余,无不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而感到骄傲。

目录

第一章 秦朝历史谜案

 1.“奇货可居”:秦始皇的迷离身世

 2.“五厄”之首:秦始皇“坑儒”始末

 3.地下兵团:谁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

 4.天降横祸:阿房宫毁谁之手

 5.沙丘之变:秦始皇的真实死因

 6.神武天皇:徐福另辟世外桃源

 7.感天动地:孟姜女哭倒长城

 8.零落乱世:传国玉玺身归何处

第二章 汉朝历史谜案

 1.铁证如山:韩信之死并不冤

 2.顺势而为:张良智慧为官得善终

 3.毁誉参半:吕后嗜杀有原由

 4.偏听则昏:汉武帝误杀太子

 5.阴差阳错:汉元帝悔嫁王昭君

 6.断袖之癖:汉哀帝的“同志”往事

 7.乱臣贼子:王莽“禅让”帝位的真相

 8.昏庸无度:汉灵帝卖官遗臭名

 9.历史误会:错把黄铜当黄金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历史谜案

 1.众说纷纭:貂蝉身世那些事儿

 2.政治投机:诸葛亮娶丑妻的真实原由

 3.生性多疑:曹操巧布“七十二疑冢”

 4.洛水女神:曹植情困叔嫂恋

 5.性乱情迷:贾南风纳宠杀亲子

 6.英雄气短:北魏孝文帝的不幸婚姻

 7.秉性难移:北齐文宣帝难掩残暴本性

 8.罪该万死:齐废帝淫乱无度丧性命

 9.掩盖真相:梁武帝“禁欲”的难掩之隐

第四章 隋朝历史谜案

 1.爱极则惧:隋文帝“惧内”有隐情

 2.红颜薄命:宣华夫人同侍父子两帝

 3.封建陋俗:“三寸金莲”始于何时

第五章 唐朝历史谜案

 1.相煎何急:“玄武门政变”的真相

 2.商贾之家: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出身

 3.其事难明:“孝敬皇帝”李弘英年早逝

 4.“定论”不定:永泰公主死因之谜

 5.军中哗变:“马嵬兵变”谁是始作俑者

 6.无能为力:唐玄宗“禅位”太子有苦衷

 7.正史疑云:唐顺宗死于谁手

 8.避难佛门:唐宣宗出家为僧的真相

 9.看破红尘:青灯古佛伴黄巢

第六章 宋朝历史谜案

 1.斧声烛影:扑朔迷离的宋太祖之死

 2.有悖人伦:宋光宗不孝为哪般

 3.宫闱疑案:郭皇后死因有蹊跷

 4.料事如神:真假包公案

 5.正义化身:真真假假的“八贤王”

 6.冒名顶替:真真假假的柔福帝姬

 7.香魂何处:李师师流落民间

 8.千古疑案:起义将领李顺的结局如何

 9.崖山皇陵:南宋少帝的陵墓之谜

第七章 元朝历史谜案

 1.扑朔迷离:一代天骄葬于何处

 2.瘟疫夺命:元宪宗的死亡真相

 3.迁离故地:忽必烈定都“大都”因何故

 4.前朝遗子:元顺帝身世的故事

 5.积重难返:“破罐破摔”的元顺帝

 6.乱国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籍太监

第八章 明朝历史谜案

 1.隐居西南:建文帝遁入佛门苟全性命

 2.腥风血雨:胡惟庸和蓝玉谋反案的真相

 3.杀人如麻:明成祖滥杀宫女因何故

 4.闻之色变:神秘的明朝厂卫

 5.魂归何处:郑和葬地何处寻

 6.疑云重重:明初巨富沈万三浮沉史

 7.为子所害:明仁宗死亡真相

 8.失而复得:明英宗“南宫复辟”重登帝位

 9.绝世荒唐:明武宗糊涂执政丢性命

 10.后宫阴谋:“壬寅宫变”的真相

 11.“红丸”夺命:明光宗“红丸案”真相

 12.太子菩萨:崇祯太子是否遮匿出宫

 13.英年早逝:扑朔速离的郑成功之死

 14.莫衷一是:闯王李自成的生前生后事

 15.尸骨无存:史可法是否战死沙场

第九章 清朝历史谜案

 1.“天花”夺命:顺治的真实死因

 2.无稽之谈:董鄂妃与董小宛的关联之谜

 3.疑窦丛生:众说纷纭的雍正之死

 4.新仇旧怨:年羹尧被处死因何故

 5.特殊“侍女”:清宫奇女子苏麻喇姑

 6.心灰意冷:“削发明志”的乌拉那拉皇后

 7.起意惊驾:陈德刺杀嘉庆的主谋之谜

 8.官逼民反:天理教攻打紫禁城为哪般

 9.另有所图:道光皇帝迁陵有缘由

 10.真相重现:扑朔迷离的天王洪秀全之死

 11.冷宫幽怨:紫禁城内“寡妇院”

 12.魂归幽井:珍妃落井有蹊跷

 13.身首异处:李莲英墓地的发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奇货可居”:秦始皇的迷离身世

秦始皇赢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13岁即位,在位期间,相继灭韩、楚、燕、魏、赵、齐,统一六国,称为始皇帝。秦始皇定官司制,废分封、行郡县,统一文字、律令、度量衡,开创了此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但关于他的身世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暴君,实行暴政,秦仅经历两朝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史书记载,秦始皇有三个名字:一是赢政,因为“秦之先为赢姓”;二是赵政,秦始皇是他父亲秦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时所生,故姓赵氏;三是吕政,这是指秦始皇乃吕不韦幸姬带孕而嫁后所生,实为吕不韦之子。

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的一则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秦始皇的父亲本是秦国公子赢异人,后改名子楚(即庄襄王),是秦昭王的孙子。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秦昭王则借助长平之战的余威,派军队围攻赵都邯郸,但没有成功,于是同赵国达成暂时妥协。由于战国时候各诸侯国之间倘若结盟,必须相互派送人质,所以秦昭王让孙子异人到邯郸做人质。不久,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迁怒异人,有意将他处死,幸而平原君赵胜以“异人不得宠,杀之无益,反而使秦国有责怪赵国的借口,并断绝了日后秦赵和谈之路”为由阻止,但赵王仍无法解恨,从此不再以公子之礼对待异人,使其流落街头、无以为生。

这时候,大商人吕不韦和他父亲正在各国行商。这吕不韦野心勃勃、志向远大,总想寻觅到能够一本万利的买卖。

一天,吕不韦兴冲冲地跑回家,神秘兮兮地问他父亲:“耕田的利有几倍?”父亲回答: “十倍。”他又问: “商贾的利有几倍?”答: “百倍。”他再问:“如果立一个国王,利有几倍?”父亲让儿子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给弄懵了,过了好久,嘴里才吐出几个字:“无数倍。”

儿子一笑,一字一句地对父亲说:“当今之世,拼命种田,出死力耕作,到头来也只能混个吃饱穿暖。若能买到一个国君,让他听我的,不仅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可泽及后代。我就要做这样的买卖。”

原来,吕不韦盯上了正在赵国做“质”的异人,认为这正是“奇货可居”的大买卖。他决定做一次冒险而能一本万利的政治投资。

于是,吕不韦设法结交异人,并与其相处得非常亲密。一天,他对异人说:“现在秦王老了,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只有华阳夫人能立太子,可惜她没有儿子。你们兄弟有20多人,你排在中间,又不得宠,还长期在赵国做人质。以后安国君继任王位,你是没有希望当太子的。”异人对这一点早就看得很清楚,沮丧地说:“这又能怎么办呢?”吕不韦随即表示愿意帮助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异人喜出望外,当下就与吕不韦说好,如果事成,两人共有秦国。

但吕不韦的目的是要使秦国成为吕家的天下,于是,他就进一步设计将怀有自己孩子的漂亮情人、赵姬“送”给异人。

一天,他请异人吃饭,觥筹交错之间,请出赵姬歌舞助兴。赵姬眉眼传情,又频频为异人敬酒,弄得异人神魂颠倒。酒后异人拉住吕不韦的手,请求他将赵姬送给自己为妻。吕不韦假装恼火,异人则苦苦哀求,于是,吕不韦便顺水推舟:“既然你如此喜爱,我就只能忍痛割爱了,送给你吧。”异人千谢万谢,对吕不韦愈加感激不尽。

赵姬后来怀胎十二个月生下一男孩,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史记》,所以许多人对秦始皇的这种出身信以为真。班固也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后,并把这一观点写进了《汉书》,还直呼赢政为吕政,于是让更多的人对此深信不疑。后来,南朝宋人裴驷在写《史记集解》时,也赞同这个观点:“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而生始皇,故云吕政。”以后,诸多史家也都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于是,秦始皇为私生子的说法,好像成了一个确凿不疑的定论。

然而,记录战国事迹甚详的《战国策》却不这么认为。后世的疑窦大体上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吕不韦“钓奇”之谋

有人认为:吕不韦出谋之时,秦昭王在位,安国君不过是一个太子,怂恿异人求为“太孙”已经事出常轨,把希望寄托于还在胎中的“太玄孙”,也就是自己的儿子身上,未免太不切实际。吕不韦不是神人,他怎么知道秦昭王不久于世,孝文王即位一年、庄襄王即位三年就相继而亡?显然,这是后人根据已经发生的史实编排而成,不是信史。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就持此观点,为此,他指出了三个疑点:

第一,仅见《史记》而为《国策》所不载,没有其他的旁证;

第二,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如同一个刻板印出的文章,情节大类小说;

第三,《吕不韦列传》又有“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之说,显然与上述故事自相矛盾。

明代王世贞在《读书后记》也怀疑《史记·吕不韦列传》这段记载的真实性,他提出了两条理由:

一是吕不韦为使自己长保富贵,故意编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亲的故事;

二是吕不韦的门客骂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愤,而编造此说。

另一些人对上述观点持反对态度,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对郭沫若的三点质疑,作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他认为:

第一,《史记》的记载有不少为《战国策》所不载,没有旁证,照样保持《史记》的真实性;

第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出于《战国策·楚策》。《史记》所载的故事与此相类似,并不能否定《史记》记载的真实性,只能说明这种斗争手段,在当时是被不少政治上的风云人物所运用的;

第三,并没有自相矛盾。司马迁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献于子楚,此“姬”即为“赵豪家女”,完全说得通。

(2)关于赵姬的家世

关于赵姬的家世,《史记》的叙述矛盾百出。《史记·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母为“吕不韦姬”,《史记·吕不韦传》也称始皇母为“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可见,秦始皇的母亲只是邯郸城中的一名出色的优伶,出身卑微,没有显赫的地位。可是,在同一篇《吕不韦列传》中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记载:灭赵以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试问:如果赵姬确实出身优伶,哪有那么多的仇家?如果赵姬出生豪门,又何至于先作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作异人之妻?

(3)关于秦始皇的妊期

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妊期一直存在多种争论。有些人认为:赵姬由吕不韦献给秦始皇的父亲子楚,这件事也许可能存在,但是“过门不及期(ji,一周年)而生”,却是颇为有些可疑。《史记》记载,赵姬是在子楚娶了她一年后,才生下赢政。因此,从时间来看,赢政是子楚所生是无可怀疑的。如果说始皇本是“不及期而生”,赵姬要在子楚身边将此事一直隐瞒到“及期”后,子楚不可能不发觉?可见。始皇确是异人之子。

还有些人认为:如果赵姬怀孕而来,不及期而生,则事出正常,不值得一书;如果赵姬未孕而来,十二月而生子则事又正常,更不值得一书;正因为怀孕过期而生,事出异常,太史公才有此说。为了避免误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干脆改为“孕期年而生子政”。期年,满一年也。可见,司马光也认为秦始皇是吕氏之子。

也有一些人说:吕不韦献匿身姬,是传闻;秦始皇十二月而生,是事实;太史公的先举传闻、后举事实,就在于以事实来订正传闻。

不过,这种说法也是牵强附会。事实上,《史记》说“至大期时,生子政”的这个大期,只是怀妊期,表示足月而生,并不涉及赵姬跟从异人时间的长短。议论者把表示怀妊时间的“大期”与赵姬跟从异人的时间等同起来,才出现以上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更有一些论者认为:有关秦始皇出生的传说均属子虚乌有,司马迁只是搜奇猎趣,以讹传讹而已。

看来,对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各方学者都缺少过得硬的资料,而现在的文献资料也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记载,只有等待日后地下出土的资料了来破解这个“千古之谜”了。

……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谜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楚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05522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