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笔祸史谈丛/大家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

黄裳编著的《笔祸史谈丛》的文章,这一部笔祸史是一部文人的血泪史,一部断头史;但历朝历代的文人也不是不晓利害的,却偏偏仍常有人把头颅送上。

内容推荐

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本册《笔祸史谈丛》为该丛书之一。

《笔祸史谈丛》由黄裳编著。

目录

雍正与吕留良

“名教罪人”

宽严之间

隔膜及其他

“几乎无事的悲剧”

违碍种种

避讳的故事

清代的禁书

禁书小记

 《南山集偶钞》

 《峤雅》

 经组堂文稿杂著

 《国史纪闻》《嘉靖以来注略》

 《秋水集》

查·陆·范

“光棍”的诗集

汪景祺遗诗——跋《读书堂诗集》稿本

谈禁书

后记

试读章节

雍正说:“在逆贼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人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讪谤诋讥之说耳。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盛德乎?”

他把少数民族的问题说成是籍贯问题,在当时是不得已的,但今天看来,这已完全不成问题,而且他的说法也含有不少合理的成分了。何况他也并未完全回避异民族的事实。“且逆贼吕留良等以夷狄比于禽兽,未知上天厌弃内地无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为内地主。若拒逆贼等论,是中国之人皆禽兽之不若矣,又何暇内中国而外夷狄也?自骂乎,骂人乎?”这里就坦率地承认了自己是“外夷”,哓晓争论,有如小孩的相骂,这样的上谕也是少见的。

雍正又推论华夷之论,盖起于晋宋六朝偏安之时,还指出中国幅员的拓展与民族融合的事实,也都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犷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这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了,雍正还举出了圣经贤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抚我则后,虐我则仇”,“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说明只有有德者才有资格做皇帝,民族、地域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这样,就接下去顺理成章地辩解自己实在是个够格的好皇帝,并非曾静所说的昏恶了。当然还免不了指天发誓,为了杜绝流言的影响,“是以特将逆书播告于外,并将宫廷之事,宣示梗概,使众知之。若朕稍有不可自问之处,而为此布告之词,又何颜以对内外臣工、万方黎庶?将以此欺天乎,欺人乎,抑自欺乎?”看来他的处理此案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的。“倘朕言有一字虚捏……必遭上天之责罚也。”“挥泪书此”这些话都说明他确是感到了反对派的强大与自己的孤立与无力,不能不说出这些极话来了。

岳锺琪在审问张熙时曾盘问“平日往来相与之人并其所祖述师承之具”,据供,“我辈同志之人素所宗者,系吕晚村,号东海夫子。我曾亲到其家,见其所著《备忘录》并《吕子文集》。惜其子孙不肖,忽背先志,贪慕荣利,已作仕宦,可为痛恨。今行李中所有抄录诗册,;即晚村作也”。这是此案牵涉到吕晚村并引起雍正注意的开始。所说不肖子孙是指吕留良子、考中进士的吕葆中,此时亦已死去。文集是指《吕晚村文集》,雍正初刻本。晚村诗集没有旧刻,只留下一些传抄本,张熙所抄大抵就是这一类。P6-7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后记

历史上以文字杀人较早的一例,一般都认为应数杨恽之狱。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家世贵盛,汉宣帝时曾做过不小的官,后因事为人举发,免为庶人。但他不肯闭门思过,装出可怜的样子,反而大置产业,交结宾客,“以财自娱”。这就引来了友人西河太守孙会宗的劝诫。杨恽在答书中说明了自己的态度,进行了辩解。文章写得实在很好,后被收人《文选》中。书中说到家居生活,有下面一段话: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他虽然口中说这种生活态度是“不可”的,但又事先声明,“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不料竞因此而惹来了皇帝的不快,被装上了大逆不道的罪名腰斩了。这实在是一桩大冤案,如果没有特别的眼光,是不可能发现书中的“大逆”气味的。张晏为汉书作注,对此曾有所分析:

“山高在阳,人君之象也;芜秽不治,朝廷荒乱也。一顷百亩,以喻百官也;言豆者真直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谄谀也。”

张晏的话不知有无定罪案卷的根据,更可能是他自己的发明。这种锻炼方法,简直与猜谜测字没有分别,这就为后来的诗狱开了一个先例,一下子使我们想起宋代苏轼的乌台诗案来。时间虽然经过了一千年,手法却还是那一套,别无任何改进提高。如舒亶所上札子攻击苏轼时就说:

“盖陛下发钱以本业平民,则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群吏,则日‘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求’;陛下兴水利,则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不以讥谤为主。”

在严酷诛求之下,苏轼不得不交代所作诗文篇目及往来投赠友人的名单,并说,“其余委是忘记。轼有此罪愆,甘伏朝典。”这是九百年前的认罪书样本,读来十分面善,正如不久前曾风行一时的一种文体,用“罪该万死”作结的一种“交代八股”。那结果必然如苏轼“赠孙莘老”诗所说: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苏轼后来交代创作意图说:“是时约孙觉并坐客,如有言及时事者,罚一大盏。虽不指言时事是非,轼意言时事多不便,更不可说也,说亦不尽也。”

鸦雀无声的局面就是这样形成的。文字狱的效果也在这里表现出来了。  上面所举的两例,加上嵇康的因“非汤武而薄周孔”被杀一案都是带有政治性的文字狱,和后来一些因笑骂了皇帝本人而被迫害的不同。暴君总是怀疑人们说他的怪话、坏话,如传说中明太祖朱元璋忌讳人家说和尚说光头,曾因此而杀人。又因监察御史张尚礼作“宫怨”诗,有“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之句,认为“能摹写宫阃心事”,命下蚕室死。明初的高启据说也是因为一首“宫女图”诗而被腰斩的。这些都属于“诽谤”罪,与政治思想并无关系,虽然在定罪时往往要拉扯一些“大不敬”“大逆不道”的词句装点门面,但人们都明白,这些人死得是冤枉的。这情形一直到清初的文字狱还是如此。为了改变这种缺乏说服力的不利状况,感到孤独而心虚的统治者就要千方百计制造舆论,以传统的礼教为依据,把种种罪名都拉扯到“离经叛道”上来,用以激起更多人的愤慨,煽起众怒,这样站在统治者身旁的人数就将大大增加,而暴行也就理所当然地化为“正义行动”。“举国共诛,人人共讨”的声势因而形成。清朝皇帝中想出了这方法而执行得最起劲的是雍正,乾隆也并不弱。虽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中国民族的思想中间缺少宗教迷信狂热,对皇帝的权威也并不热心,一般只是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对《大义觉迷录》这样的宣传品兴趣也并不高。像欧洲神圣裁判那样的恶浪还是没有卷起,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

但是清代的文字狱论其规模之大与持续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诛杀之凶残更是远远超出了前代。鲁迅先生曾经推荐过《清代文字狱档》,还提出了几种清代的政书,如《东华录》《御批通鉴辑览》《上谕八旗》《雍正朱批谕旨》,认为“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一一钩稽,将其中的关于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得读先生的这些教诲已经五十多年,对先生所提出的任务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去实施,因为这实在太艰巨了,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及。但在平日读书时也时常记起,遇见有关文字狱的文献,也较为留心。随时记下一些零感,就是这里的一束笔记。虽然杂乱无章缺乏系统,但从中也能多少看出一些严重的事实。即如先生提到的“奴性的由来”一节,就是值得深刻省察的宿病根。几千年来人们的信条是,只有孔子之是非而没有我之是非,这就在思想上受了阉割,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只要听见一声吆喝,就会如中风魔,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其后果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我们是已经有过惨痛的经验了,那就是二十年前发生的全国大动乱。那是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试拿来和清朝的文字狱比较一下,其荒谬与离奇又哪里是雍正和乾隆想象得到的。头脑清醒站出来抗议的人也不是没有,但都被立即打翻在地不许做声。于是一场昏天黑地的大动乱开始了,同时又出现了无数形形色色的文字狱,其内容之丰富离奇,受害者命运之悲惨,也绝非几卷“文字狱档”所能相提并论。但寻踪觅迹,却都能从往事中发现它的踪迹,难道真的是历史循环,轮回不爽吗?恐怕还是没有找到病根、汲取教训。这本小册子如能提醒人们多少记起往事,并从中得到启示,引起思索,有助于挖掉痼疾的根源,那就是值得高兴与庆幸的了。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笔祸史谈丛/大家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4658
开本 32开
页数 14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68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7-53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