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绝非“宜居”时代。王朝短祚,时局板荡,异族入侵,神州陆沉,权门争胜,倾轧杀伐,一个充满了恐惧和无奈的时代,却因了陈书良所著的《六朝旧事随流水》,那些人,那些事,让整个六朝在后人心目中变得鲜活、生动、亲切起来。六朝时代,虽然政权更迭频繁,生活中多有剑拔弩张的时候,但于精神思想,文化学术领域却是宽松宽容的。
图书 | 六朝旧事随流水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六朝绝非“宜居”时代。王朝短祚,时局板荡,异族入侵,神州陆沉,权门争胜,倾轧杀伐,一个充满了恐惧和无奈的时代,却因了陈书良所著的《六朝旧事随流水》,那些人,那些事,让整个六朝在后人心目中变得鲜活、生动、亲切起来。六朝时代,虽然政权更迭频繁,生活中多有剑拔弩张的时候,但于精神思想,文化学术领域却是宽松宽容的。 内容推荐 《六朝旧事随流水》是陈书良的学术随笔集。 《六朝旧事随流水》讲述:这是一个金戈铁马、颠沛流离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檀板弦歌、曲水流觞的时代。 这是竹林七贤、木兰与蔡文姬的时代。广陵三晋,黄垆酒醒。西江明月,东篱霜菊,王氏书法谢家诗。怅望六朝烟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目录 序 小叙 维摩诘与竺佛图澄 1.玉人顾影 2.辩才称病 3.汉化的洋菩萨 4.一个洋菩萨 红浥鲛绡 1.抱头鼠窜洛阳道 2.京师岁月 3.伤心人,断肠词 中古吸毒者的悲歌 1.三类名士 2.服药行散 3.何、王其人 4.追求生命的长度 5.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竹林七贤祭 1.七贤众生相 2.追求生命的密度 3.远祸全身 4.酩酊中的超越 5.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中朝名士尴尬事 1.“山寨版”名士 2.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3.垮掉的一代 王与马,共天下 1.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2.所谓“江南文化世族” 3.镇之以静的“愦愦之政” 金谷兰亭,判若云泥 1.残害女性者因一位女性而得名 2.清流书圣 3.金谷兰亭 风流宰相谢安 1.东山携妓 2.淝水之战 3.用巧伪与忍耐赢得政治斗争 北方雄主苻坚 1.英武的氐族少年 2.北方伟大的统治者 3.悲情英雄 4.败因种种 北伐的悲情英雄 1.“北伐”一词实出现在东晋 2.悲壮的中流击楫 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采菊东篱 1.人品与文品 2.傲骨、劳力及耕读 3.桃源之恋 难忘六朝画事 1.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2.痴癖 3.蓬门今始为君开 4.隔代的嘉惠 5.千古的冷落 刘勰的非儒一面 1.夜梦孔子 2.古佛青灯 3.扪虱雕龙 一片降幡出石头 1.从陈寅恪的精义妙语谈起 2.一代枭雄 3.南方土著掌权 4.自残与性乱 附录 六朝年表 试读章节 1.玉人顾影 维摩诘是大乘佛经里的人物,竺佛图澄(232—348)是西晋现实社会中的人物,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考究其行止,一虚一实,相映成趣;一里一外,互相发明。因此合而叙之。 维摩诘见于《维摩诘经》,应该说,他是一个外国人,而不是六朝人物。但是诚如米芾《答刘巨清》云:“世人都服似维摩,不知六朝居士衣。”我认为,维摩诘是六朝士人仪表美的理想典范,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是精神领袖。至于其显示化身,则篇末拈出竺佛图澄连带及之。因此,说六朝人物先说维摩诘。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论语·八佾》就记录了子夏谈到人体及绘画之美,虽然没有注明描写的性别,但细玩“巧笑倩兮”之类,应该是指女性而言。以后,关于女性美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而关于男性美的记述甚为少见。至魏晋六朝风气骤然加盛。就是妇女,也一扫从前的矜持含蓄,公然主动地欣赏男色。《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云:“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挟带弹弓想必是当时时尚男人的扮酷,洛阳道是当时有名的繁华通衢,妇人们手牵手围着他,投以瓜果,上演的当然是追星剧。相反,同样才情出众但其貌“绝丑”的诗人左思,想学潘岳的模样招摇过市,却被“群妪齐共乱唾之”,狼狈地抱头而归。当时的士大夫更注意仪表之美。《世说新语·容止》有曹操“自以形陋”,因而要崔季珪代见匈奴使事。据《魏略》介绍,崔季珪“声姿高畅,眉目疏朗”,应该是一个美男子。曹操举以自代,显然是一种爱美心理的表现。《世说新语》中关于仪表的品目比比皆是。这些品目的共同特点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高妙的内在智慧和品格,用语玄虚优美,既能表达脱俗的风度,也能体现外貌的漂亮。如: 有人赞王恭,云:“濯濯如春月柳。”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有人语王戎日:“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以上均见《世说新语·容止》) 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间屋。”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以上均见《世说新语·赏誉》) 《六朝事迹类编》卷一也记载: 齐武帝时殿下柳木,蜀郡所献,条如丝缕。帝日:“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 这样的评议,充分表达了当时士人所追求的内在的、本质的、脱俗的审美理想,适应了门阀世族们的贵族气派。但是,剥开这些山光水色、清辞丽句织成的光环,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只是一种病态美。当然,魏晋六朝也有人欣赏“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那样的阳刚美(见《世说新语·容止》),也有人认为“楂梨橘柚,各有其美”(见《世说新语·品藻》),但风靡一时的成为那个时代的审美主流的仍是瘦削、苍白、摇摇欲坠的病态美。《世说新语·轻诋》云:“旧目韩康伯捋肘无风骨”。“捋肘”,现已无法解释。“风骨”为魏晋六朝时品目人物所常用,应释为风神骨相。如《世说新语·赏誉》注引王韶之《晋安帝纪》“(王)羲之风骨清举”,《宋书·武帝纪》“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风骨”二字都当为赞赏人物刚性美的风神骨相。参照前引《世说新语·轻诋》注引《说林》“韩康伯似肉鸭”,可知当时鄙视肥壮而欣赏瘦削的身材。《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仆射周□“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导),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古字“隐”与“檼”通。《说文》曰:“檼,有所依也。从□工,读与隐同。”据此,“隐数人”,即依恃数人的扶持而行。周□并非脚有残疾或不会走路,不过是追求病态以示身份而已。沈约身体很不好,据说他每天只能吃一箸饭,六月天还要戴棉帽、温火炉,不然就会病倒。(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又卷五)在《与徐勉书》中,他自己也承认: 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荞璇。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也就是说,从外面看来,自己还保持了完全的人形,但身体各个部分很难协调。解衣睡下,肢体就像散了架一样。过不了几十天,皮带就要移孔,臂膀就又细小了半分。真是瘦得可怜!然而世人偏赞美为“沈腰”,“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见《法喜志》) 不仅如此,苍白的面容也在社会上大受欢迎。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太清谈家王衍常用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世说新语·容止》说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还是这个何晏,“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他还“好服妇人之服”。 P7-9 序言 许久文 自古以来,书稿杀青付梓,多缀之以序。序有自序、他序两种。自序夫子自道,无需多说,他序则有多样。,或请官高位尊者为之,以壮文色;或请学界权威为之,以广视听;或请亲族长者为之,以示戚谊;或请朋辈友人为之,以叙嘤鸣。书良兄学术随笔《六朝旧事随流水》即将付梓,索序于余,云“以纪兄我之情谊”,却之不恭,领之有愧,聊草数语,以寄景仰之情。 余之初识书良兄也,在岳阳“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上,彼时吾兄年届不惑,雄姿英发,学术会议上旁征博引,令人惊叹;闲谈散步时侃侃而谈,隽语如珠。友人为余介绍:“此六朝人物也。”自此订交,时相过从,不觉二十年矣。 廿载光阴荏苒,吾兄依旧风神俊朗,洵洵儒雅;依旧辛劳勤奋,笔耕不辍。问其著作,笑言“约有四十余种”。嗟乎,吾兄之鬓角皆为此斑白矣。 书良兄应属湖湘世家子弟,其母系是直隶总督刘长佑、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嫡裔,其父系是山东巡抚陈士杰之嫡裔。书良兄则生于贫困,长于忧患,全无纨绔习气,谢家子弟之资质兼之青灯孤诣之服劳,是吾兄成功之关捩也。 犹忆一十九年前,余为兄编辑《中国小品文史》(与人合著),此乃学界填补空白之作,始识吾兄之学识宏富,考订谨严,叙事畅达,文思缜密。此后坊间小品文盛兴,而论小品文必引用该书之观点,每闻及此,甚慰平生。 越明年,为出版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吾兄奔走多方,说项依刘,费尽移山心力,终于如愿。某晚,吾兄携余拜见省社科院副院长杨慎之先生。杨公面容清癯,一灯如豆,环堵皆书,欣然将其新译《黄兴与中国革命》题签赠送于余。此情此景恍如昨日,不料数年后余竟与书良兄相聚于杨公之追悼会上。书良兄扼腕长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长辈学人之真情溢于言表。 此后,兄之《绝世风流郑板桥》、《旧时月色》、《湖湘墓寻》(与人合著)、《听涛馆(文心雕龙)释名》等书皆经余之手陆续刊布,为学界增新说,为读者添佳作,此不独书良兄潜心考究之成果,亦编辑与学者交谊之见证也。 至于书良兄未经余手出版之著作则甚夥,不仅海峡两岸风行,如《六朝烟水》、《六朝如梦鸟空啼》、《郑板桥评传》、《唐伯虎评传》、《湖南文学史》(主编)等等,极受学术圈推崇;其于国学典籍校注成就尤令人啧啧称奇。其已出版典籍有《史记全译》、《战国策》、《春秋左传》、《曾国藩全集·读书录》、《姜白石词笺注》等二十余部。如此古籍,常人读毕一本尚视为畏途,书良兄国学功底可见一斑矣。其中《曾国藩全集·读书录》出入经史,牵涉训诂文字,校点难度颇大,故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古籍整理二等奖。 书良兄不仅富国学之腹笥,而且挟国学之才情。其诗词歌赋,均能擅雄于世。谓予妄言,兹择李湘树教授亲见以说明。李云数年前与书良兄应邀参加长沙竹淇茶馆店庆,主人备好纸墨,敦请挥毫。只见书良兄沉思片刻,即以独具特色之行书撰联云:馆客熙熙咸慕兰姿竹节,茶汤汩汩无非湘水淇波。上联赞美茶客,下联褒扬茶馆,用意得体。而又巧妙嵌入“竹淇茶馆”四字。若非亲见,断不能相信如此妙联成文于数分钟内。 更为难得者,无论遭受何种困厄坎坷,吾兄岿然处之,吃苦耐劳,神色不为所动,精气不为所抑,学术不为所阻,交游不为所隔,淡定从容之态如嵇康锻铁于树下,谢安迎敌于淝水,有正气,有骨气,有义气,“六朝人物”之风米尽显矣。 十数年前,余点校《韩愈集》,书成,出版者命请学界名流撰写前言,余求之吾兄。兄毫不推辞,不日交稿,奖勉有加,至今令人铭感。 戊子秋,吾兄赠《六朝那些人儿》,把读一过,深为兄之根底深厚、才调高卓而叹服。盖私心于六朝,亦颇向往之,搜罗相关研著较多,有所寄托焉。今其学术随笔《六朝旧事随流水》书成索序,爰述书良兄之学行及兄我订交之因缘,裨诸君读其书,想见其高概矣。是为序。 庚寅冬日于岳麓山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六朝旧事随流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书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6152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30 |
宽 | 15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