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的编写过程,也是对史料重新研究的过程。尽管存在时间和学术水平的限制,但作者王朝闻和邓福星力求对新问题有所发现,使他们的认识逐渐接近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所创造地向读者作出交代,交代他们所掌握的史的规律性,是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现象体现出来的。如果读者能对作者的认识成果提出认真的批评,使他们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有可能创造条件使作者的劳动成果与他们的期待更相接近。
图书 | 中国美术史(2)(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的编写过程,也是对史料重新研究的过程。尽管存在时间和学术水平的限制,但作者王朝闻和邓福星力求对新问题有所发现,使他们的认识逐渐接近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所创造地向读者作出交代,交代他们所掌握的史的规律性,是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现象体现出来的。如果读者能对作者的认识成果提出认真的批评,使他们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有可能创造条件使作者的劳动成果与他们的期待更相接近。 目录 正文目录 正文 导言 第一节 三代艺术产生的历史环境 一 半神话社会 二 尊神、重鬼、重富 三 “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四 “天道远,人道迩” 第二节 审美观念的发展:繁—简—繁 一 大壮之美 二 大圭不琢 三 雕绩满眼,惊采绝艳 第一章 青铜器艺术概说 第一节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的分期 一 酝酿期 二 青铜器艺术发展的初期 三 商风格盛期 四 商、周风格转换期 五 西周风格的成熟与转换 六 东周风格盛期 第三节 青铜器艺术的审美 一 金锡之美 二 工冶之巧 三 刑范设计 四 青铜器艺术审美的时代心理 第二章 青铜器艺术的造型 第一节 青铜器的造型系列 第二节 鼎与簋 一 鼎 二 簋 三 盨、簠、敦、豆、铺 四 甗 第三节 爵与觚 一 爵 二 角、斝、盉 三 觚与尊、罍 第四节 壶与卣 一 壶 二 卣 第三章 青铜器艺术的纹饰与装饰手法 第一节 饕餮纹 第二节 龙、凤、窃曲纹 一 龙纹类纹饰 二 凤鸟纹 三 窃曲纹 第三节 云雷纹及其他几何形纹饰 一 云雷纹 二 圆涡纹、弦纹、联珠纹、四瓣花纹 三 重环纹、垂鳞纹、瓦纹、直纹、绚纹 第四节 象生动物纹饰及人面纹 一 象、虎等走兽纹饰 二 鸱鹗纹、水族动物及昆虫类纹饰 二 三人面纹 第五节 蟠螭纹与云纹 一 蟠螭纹、蟠虺纹 二 云纹 第六节 青铜镜纹饰与装饰手法 第四章 青铜器中的雕塑性作品 第一节 广汉青铜人像群 第二节 作为器物装饰或支架的青铜人物形象 第三节 鸟尊与鸟形装饰雕塑 第四节 兽尊与兽形装饰雕塑 第五章 玉石、牙骨雕刻 第一节 三代玉器的发展 第二节 礼玉 第三节 饰玉 第四节 玉石雕刻的人与动物形象 第五节 牙骨雕刻 第六章 漆器艺术 第一节 商与西周、春秋的漆器 一 商代的漆器工艺 二 西周、春秋时期的漆器工艺 第二节 战国漆器 一 漆器功能的重大转变 二 品种、类型、用途 三 制作工艺与装饰技巧 第三节 楚漆器的造型意识与审美追求 第七章 陶器、织绣、金银器、玻璃器 第一节 陶与瓷 一 灰陶 二 陶器新品种 三 建筑用陶 第二节 织与绣 一 早期文献中的蚕桑生产活动 二 商、周织绣的工艺水平 三 楚国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金银器与玻璃器 一 金银器 二 玻璃器 第八章 绘画、雕塑性作品的题材 第一节 帛画、缯书和漆画 一 帛画 二 缯书 三 漆画 第二节 青铜器上的镶嵌画与针刻画 一 青铜器上的镶嵌画 二 青铜器上的针刻画 第三节 雕塑性作品中的神话题材与现实题材 第九章 《考工记》 第一节 《考工记》其书 第二节 百工 一 百工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二 百工的特点 三 百工的社会地位 四 百工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功致为上”的手工艺设计、生产原则 一 “称于礼”是“功致为上”的内在制约 二 “材有美”是实现“功致为上”的重要因素 三 “工有巧”是“功致为上”的核心内容 第四节 “画缋之事”与髹漆之工 一 古代色彩观念 二 “画”与髹漆 第五节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 一 以象天地 二 如生如附 三 鸣由笱虞 第十章 建筑艺术 第一节 奴隶制王国的宫廷建筑 一 “夏后氏世室” 二 商王的“四阿重屋” 三 周天子的“明堂” 四 商、周时代的“京”——干阑宫室 五 东周时期盛行的台榭 六 “四方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 七 造园艺术的出现 第二节 建筑美学理论的奠基 一 建筑基本理论 二 建筑设计思想 第三节 建筑体系的奠基 一 土木混合结构的确立 二 基本单元组合体 三 造型及装饰意匠 第十一章 铭刻文字与书写文字 第一节 铭刻文字 一 甲骨文 二 金文 三 石刻文字 四 玺印 第二节 书写文字 第三节 关于书画同源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美术史(2)(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135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1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6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0 |
宽 | 215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