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德的这部《哲学时代》可以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原理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它有“历史内容”,却力求表现美本身。它所描述的世界是完美的、制度是完美的、人的语言、品德和行为是完美的,人的体格和性格也是完美的。
本书巧妙地将哲学、科学和艺术融合成一体,是部对抗悲观主义末世论的乐观主义作品。它指出,地球或早或迟会有毁灭的一天,但人可以是始终活得尊严、高贵、快乐和幸福的,决定性的一点是追求的目标。
图书 | 哲学时代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拉德的这部《哲学时代》可以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原理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它有“历史内容”,却力求表现美本身。它所描述的世界是完美的、制度是完美的、人的语言、品德和行为是完美的,人的体格和性格也是完美的。 本书巧妙地将哲学、科学和艺术融合成一体,是部对抗悲观主义末世论的乐观主义作品。它指出,地球或早或迟会有毁灭的一天,但人可以是始终活得尊严、高贵、快乐和幸福的,决定性的一点是追求的目标。 内容推荐 800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请看中国人设计的一个乌托邦,原理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却远远超越“理想国”,它是个理想世界。 作者苏拉德是《哲学时代》的主角,2009年末被冷冻保存,10001年被解冻并成功地实施头颅移植复活。那时世界进入哲学时代已届3000年,只有1亿人,人们退居海岛,将大陆交还大自然,大陆成了植物王国和动物世界。地球上没有私有制、私有财产和商业,一切资源归全体人民。儿童集中抚养和管理,接受身心全面发展的智慧教育和艺术教育。由于人口少,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人们不必通过劳动谋生,能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艺术创造和社会服务。不存在家庭和婚姻,无国家和民族界限,世界事务统一由哲学王和哲学家群体管理,美、善、正义和创造成为全体人民的普遍追求。 苏拉德再生期间,正值一阵旧制复辟浪潮,粉碎这股潮流、捍卫哲学时代构成这部书的主要情节。 这部《哲学时代》巧妙地将哲学、科学和艺术融合成一体,是部对抗悲观主义末世论的乐观主义作品。它指出,地球或早或迟会有毁灭的一天,但人可以是始终活得尊严、高贵、快乐和幸福的,决定性的一点是追求的目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俄耳甫斯岛再生 第二章 武士岛两美 第三章 香料岛惊魂 第四章 英雄岛惊艳 第五章 阿特拉斯岛庆典 第六章 李时珍岛寻宝 第七章 摇篮岛退隐 第八章 旅途风暴 第九章 威特岛血战 第十章 新时代的感悟 第十一章 玛丽坞之乐 第十二章 缪斯园之恋 第十三章 水中对话 第十四章 与世界道别 后记 本书主要人物简介 试读章节 当我正陷于感慨万千状态中时,突然听到一个似乎是来自天空的声音:“苏拉德教授,我是你的项目主持人加布里罗(Gabrielo),你现在的感觉好吗?”我转过身来,发现墙上原先以为是木板实是一块大显示屏的地方,加布里罗的大脑袋正笑容可掬地对着我。我赶紧将自己的感受向他报告,并对他的工作表示感谢。他说: “且慢高兴,我还没有对你进行检查呢。现在请脱掉衣服,张开双手并慢慢转动身体。” 我按他的话做。发现两边有蓝光闪动,等转身两圈后,闪光消失,又听到加布里罗的声音: “情况还算不错,祝贺你!现在请将你右手拇指按在屏幕下边亮点上,以提取指纹,给你办理世界公民号码。”我又照办。过一会,听到他说:“教授,我现在宣布,你已正式成为新时代的世界公民,你的公民号码是××××××××,请记牢。你在这个世界上将是个完全自由的人,但研究还没有结束,在三年之内你还不能脱离项目组,请你配合。目前你必须严格按照露西的安排去做,她是项目组成员,负责你的康复和生活。”说完,他就在屏幕上消失。我呆了好一会,反复咀嚼加布里罗的话,慢慢套上衣服。 露西这时出现在窗外,手里拎着一只已经宰杀好的大鸡,招呼我出来。她带我到不远处一个井台,里面却不是水,而是火——天然气的火,火苗蹿出井口有一米多,露西将鸡搁在井边上烘烤,一会儿就香气四溢,我们就坐在附近草地上慢慢地吃起来。离火井不远处还有个水井,实际就是个小水塘,日常用水的水源。露西不仅相貌漂亮,而且体格健壮,她那丰满胸脯随时似乎要从那件筒子衣服里进跳出来,令我不敢正眼观看。她的胃口极好,这只鸡大部分被她消灭,我实际上只吃了一只鸡腿和一只鸡翅膀。从前的家禽不知道从什么年代起就不再有人饲养,全都成了野生动物。因为海岛上没有猛兽,人烟稀少,它们食用那些熟透了从树上掉下来的果粮和虫子,生长得自由自在,从我们坐处看开去,就能见到它们成群结队的身影和到处散落的它们的蛋。这种“野禽”的肉味自然是我那个时代圈养喂饲料和生长素长大的家禽的滋味无法相比的。我本来还想再吃一点,却被露西断然拒绝。理由是,才复活过来,小心为宜。 刚才从地图上,我看到这里离自己的大陆家乡并不远,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去探亲,露西的回答却让我完全打消这个念头。 “你被冷冻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消灭了大部分人,然后出现了第一个哲学王治理的国家,7001年开始,全世界进入哲学时代,人类撤离大陆,退居海岛,大陆成了飞禽走兽的世界,你到哪里找你的家乡?”这些话听起来既新鲜又熟悉,因为这是我以前在书中描画过的。 我将和加布里罗通话的事告诉她。她说所有冷冻人恢复的项目都是他设计的,他需要助手,但要求很严格,并非谁愿意参加就可以参加的。以前的项目她没有参加,这回因她汉语说得好,血型又符合,加布里罗才让她参加进来。当代世界流行的是英语,汉语也很流行,但后者学起来比较困难,像她这样学得好说得流利的人不是很多。我的恢复项目是露西和一位医师按加布里罗的指令一步步做的,其他志愿者从旁协助。我奇怪加布里罗也会说汉语。露西说他也在学,还没有达到流利运用的程度,和我对话是这个网络自动翻译出来的——难怪当时我感觉他说话的口形不对。我对当志愿者在血型上的要求也不理解,她听后,笑而不答,说我以后会明白。 “还有个问题,”我说,“他说项目还需三年才结束。我不是恢复得好好的吗,还有些什么内容,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能不能让我知道?假如这不是秘密的话。” “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秘密”,露西认真地说,“他需要研究你的后代。” “几千年过去了,我怎么知道我的后代?以前有个儿子……” 她打断我的话,说:“不是指你以前的孩子,而是指这次复活后你和我的孩子。” 这话让我心头一震:“你和我的孩子?我有没有听错?” “没有错,”她平静地说,“冷冻人一直是世界最重大最尖端的科学研究项目。目前等待解冻的个体数以百计,现世也有许多人申请冷冻,以体现不同时代的生活。但人在冷冻和解冻后能否生育后代,则至今没有成功的事例,冷冻人中又没有女性,加布里罗就让我来做这个突破性的工作,这也是我的志愿,不知道你是否愿意配合?” 她的话音刚落,我立刻将身旁的露西拥人怀中,以深情的热吻作答。不料嘴唇才碰到她的脸,就被她猛然推开。她的手相当有力,女人有这么强的力气,令我大为惊异。我想,如果打架,我必不是她的对手。 “这是科学研究,一切按程序进行。你现在刚复活过来,切莫轻举妄动。”她用低而有力的声音警告我。 “那么我们先登记结婚罢,给以后一起生活带来方便。”其实我是生怕她反悔,退出项目组——原来对加布里罗的疑虑此时烟消云散了。作为一个已婚男人,现在和另一女士谈婚论嫁,未免有点心怯。但想到前一婚姻是几千年前的事,自己实际是另一个人,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也就为之释然。 “我听说过你那个时代男女婚姻的事,但不知从什么年代起早就废除了。人要自由就不能有婚姻,谁喜欢与谁生活,经常聚在一起活动就是了,到不高兴时就各走各道。”P20-22 序言 按照新的历史观考察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史,18世纪以前的几十万年属于艺术时代,从原始艺术到高峰时期的希腊艺术和欧洲艺术。18世纪至20世纪,世界进入科学时代,接着是个科学和虚无时代,即目前的世界。此后也许经历几千年或几万年,世界进入哲学和艺术结合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有可能提前在往后几百年间在个别国家实现。但愿这是个保守的估计。 一世界上第一个哲学王国 想看看新奇的设计吗?下面所描述的绝对是一幅未来世界崭新的图画——人类社会最高级阶段——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还要神奇得多的哲学和艺术时代世界的情景。 当代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罗森说过:“哲学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形式”,此话无疑可以追根溯源到《理想国》,世界确实有可能朝这个方向演进,柏拉图就提到过他的设计在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这里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不完全是超现实。 设想300年后的世界,总人口翻了两番,超过200亿人,这时人类面临外部和内部两大危机。外部的危机是通常说的:自然资源极其短缺、环境严重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时刻不能缺少的淡水和空气都成了受控资源,其他自然资源更加短缺或枯竭,争夺自然资源之战频发,社会动乱四起;内部的危机是人本身的危机。由于人们长期关注病弱、残疾、畸形和贫困人群,造成这部分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比例升高;又由于人类努力追求享受和自动化,整体素质下降,能力低下,相貌丑陋,呈现生理和心理上全面衰颓之势。因这两大日益加重的危机,各国陷入政治、经济和生态险境之中,各种改良和拯救措施均告失效,就像一个重病之人不胜药力那样。矛盾积聚,冲突频发,导致一场巨大灾难的到来——2309年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武器将世界一多半人口毁灭掉,地球成了一片废墟,而“核冬天”和接踵而至的各种灾难又夺取了半数大难不死的人们的生命。经过半个多世纪灾难才算过去,那时全世界活着的人不到10亿。 …… 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异性朋友或同性恋对象,一种灵巧的计算系统会通过变通人们的死亡时间(在入门所喝的饮料中暗中设定)自动调节里面人员的性别比例。按照设计程序,人们一般在玛丽坞生存一周,到时即在睡梦中和日常活动中毫无痛苦地死去,岛上有一口熊熊燃烧着的天然气井,尸体就在那里焚化,想要提前结束生命的人也可以往里跳。作为例外的是为性别平衡而延长生存期的男人或女人们,一些人见人爱的美男子或绝色美女的生存期会自动延长(由追求者的数量决定),最长的可以达到一年,他们不拒绝任何人的求爱。这是个全裸的世界,性交可以随时随地公开进行。性冷漠者可以在身上刺字、写字或用其他方式表达,他们也可以方便地得到草本春药而变得性欲旺盛,其他人也可以服用这种特殊植物而增强性能力和性快感。那时人类性生活早就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对玛丽坞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很容易接纳,广受欢迎。正因为性享受唾手可得,那种随性而来常见的疯狂、混乱和暴力现象在这里反而很少见到。 这种特殊的生活无疑会令一些人体验到平生从来没有过的激情和灵感,生发出强烈的创作欲,这时他可以住进“缪斯园”。那里环境幽静、风光绮丽、设备齐全——欠缺物品可以向机器管理系统索取。住在那里的人不会死,直到他的作品完成,或才思枯竭,出园后,生命才会结束。所有作品将在“玛丽坞博物馆”中收藏和展出。 人们在里面一周的生存期(除上列的少数人),是如此迷醉和放松,足可以弥补人一生的欠缺,死而无憾,所以大多数人会在自己人生的鼎盛期或稍后进人玛丽坞,完美地结束自己的生命,避免在衰老或病痛折磨中死去,或因意外事故而错失这个极其珍贵的末日补偿的机会。生得尊严,死得快乐,是所有人追求的人生目标。 (《柏拉图密码》修订版p370—378) 有句类似“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拉丁谚语是: “善入眼中全是善”,英译:To the good all thlngs are good。古代和现代都有一些神学家和艺术家,他们以极其虔诚纯洁之心看世界,绝对相信神创的世界是至善至美的,没有缺陷的,从而处处发现善和美,一切丑恶被他们忽略了——首先从心灵中将它们驱逐出去,——甚至从丑恶中也发现美和善,从而在不完善的世界中创造出完善的作品,从善与恶、美与丑混杂的世界中创造出完美的事物。这些作品和事物给芸芸大众展示各种超凡脱俗的彼岸图画,激起人的强烈想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丑恶的事物越显丑恶,以超常的方式抑恶扬善,贬丑誉美,胜过万千教士的说教,也远优于那些专门揭示和暴露丑恶的艺术家。他们通常被称作理想主义者或完美主义者,世界需要这种人,理念世界就是个完美世界,肉眼见不到,现实中不存在,只在人的心灵中。这种人不能多,也不会多,有了他们,世界会更美好。 (同上p277—278) 后记 我曾模仿希腊人,在《柏拉图密码》中提出艺术的定义:爱美;又模仿黑格尔,提出美的定义:美是灵魂的感性显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广义的)艺术的历史最悠久,所有民族最初接受的都是艺术教育,都通过艺术发展起自己的文明,哲学和科学是后来的,是在艺术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艺术就是爱美,在现实中发展起来的艺术却不完全是美的,大多数是美和丑相混杂的甚至以丑为主的艺术。在艺术中,诗歌(包括文学、戏剧等)是最早的、最重要的形式。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锡德尼认为诗歌是人类文化最古老、最原始的学术,是人类文化“最初的保姆”,诗人是“学术之父”,但它却不总是用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而常常用来表现生活中的丑。《荷马史诗》主要表现的就是人性中的丑恶:争夺海伦、宣扬暴力、运用狡计……连神的世界中都充满争斗,后人的作品中就更是无处不丑陋,一种所谓现实主义的文艺观也就这样流行开来。 按照这种观念,艺术要为现实服务,就要反映现实。现实是美与丑、善与恶相混杂的,艺术也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不少人还将这个重点放在丑与恶上,因为人性本恶。把艺术定义为爱美也就是非同凡响的做法。 柏拉图提到过,美是善的原因,“美是善的父亲”(《大希庇亚篇》297B),而善就是好,我们从他的话就可以作出推论:艺术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和创作者,因为艺术就是爱美。这一推论合乎逻辑但不符合习惯思维。 一些柏拉图的研究家执著于柏拉图要从他的理想国中驱逐艺术家而认为他反艺术,这无疑是种误解。他的一个信念“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就是一种彻底的艺术教育观;他还指出,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认识美,爱美。柏拉图是艺术教育的最早且最重要的倡导者,只是他倡导的是颂扬美的艺术,而不是宣扬丑的艺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正面教育;他反对以丑恶教育儿童,因为儿童是人的源头。水的源头不能受污染,人的源头更不能受污染,只容许用美和善来教育儿童,不能用丑和恶教育儿童。《荷马史诗》因为混杂着丑恶,所以也不宜用于教育儿童,其他的文艺作品大多数也属于儿童不宜,柏拉图是主张用不掺杂任何丑恶的纯粹的美教育儿童。让人自小认识美,就能够对美敏感,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美,进而爱美,致力于创造美。人人都这样做,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就能保持人的精神健康向上,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然而,少有人采纳柏拉图的意见,希腊人就基本不采纳他的意见,他们创作的大多数作品就是美和丑混杂的;希腊人之后,情况更是如此;世界其他地方,更是如此。这原因,我认为有二。一是缺乏能力。纯粹美或美本身在现实中不存在,见不到,柏拉图认为需要灵魂的视觉才能见到它,一般人缺乏这种能力。又因为美本身不可认识,人们也就不努力去认识它,因而不懂得美本身的力量远比美与丑相混杂的力量强大的道理。二是为迎合群众。群众生活在美与丑混杂的世界中,他们欢迎反映自己真实生活和思想的艺术作品,也只有这类作品群众才理解;对那些脱离现实,表达理想的作品,群众不理解也不努力去理解。作家为了获得群众支持,也就致力于写实,少有人致力于探索纯粹美。 然而,在人类文明史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表现美本身的作品。它们不是美本身,但我们不难看到,作者意图要表现的是美本身,他们的作品成功地接近美本身,这就很了不起,它们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方面的典型主要也在希腊,尤其是他们数量众多的神像雕塑,至今仍生动感人;他们之后欧美众多雕塑、绘画和音乐作品,也属于这一类型。艺术作品无疑都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内涵,内容包含历史性,是很难达到美本身的;但形式却可能,因为它可以不包含历史性。例如希腊的美神,就有对丈夫不忠,与其他女神争夺金苹果等缺点,在神话中她不是美本身,在雕塑中却是,因为后一种是表现她实质的一种静态艺术形式,被理想化了的瞬间形象,她历史中的不端行为被忽略。 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如果能够表达美本身,其力量必定比通常表达美与丑相混杂的同类作品力量强大。只是在人类文明史中,这类作品很是稀罕,因为它们都难以摆脱历史性,只有少数诗歌和童话还算比较接近美本身,因为它们几乎完全是形式的。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原理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它有“历史内容”,却力求表现美本身。它所描述的世界是完美的、制度是完美的、人的语言、品德和行为是完美的,人的体格和性格也是完美的。虽则存在邪恶的西半球(请别与现实的西半球和西方相联系),却是脆弱的、没有生命力的、行将灭亡的一方,世界总体是完美的。在这个世界中,美和善是永恒的,丑和恶是短暂的。 这似乎是一种空想,缺乏现实性,但它起码是对抗当前流行的多种版本的末世论(如2012年人类终结论)的乐观主义作品,给人类描述一种美好的前景,一种积极的选择。按照这种前景,人不仅可以长久地生活在地球上,而且可以无比自由、尊严地活着,过着创造性的生活,获得真正的幸福。关键的一点是爱美和爱智慧,并在最高的意义上运用智慧,进入哲学时代。 作者本人被设想为这部书的主角,所描述的是“亲身经历”,但已经不完全是他自己,他的替身时刻在发挥作用。作者仅保留了自己的脑袋,身躯是当时一位年轻人的,作者的性格、感情基本上属于那位青年的那种,只有幸基本保留下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按照“神经弧论”(《想象科学》),这种变化是合理的。 作者并没有在玛丽坞结束生命,这是很容易证实的,打个电话,发个邮件之类就成,玛丽坞也是虚构世界中的虚构岛屿。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部书的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对作者在书中自吹自擂的话也就不必当真,它们只是故事情节需要而安排上去的,现实中的苏拉德是谦逊的、不事张扬的、安分守己的中国普通公民,感情生活也是平淡如水,毫无浪漫色彩可见。 读者可以将这部书看成是一部科幻小说,但作者更希望读者将它看成是一部哲理小说,从中你能领略到一套发展了的柏拉图哲学。要是你是个爱刨根问底的读者,想知道书中讨论的情节和理论依据,就需要到作者的其他两部著作中去寻找。这部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在理论上却是自成体系的,它和另外那两部书是一体的,实是用哲学、科学和文学三种形式破解柏。拉图密码,阐释最高知识的作品,侧重点不相同、形式有异而已。作者能够写出这么神奇的书,就是学习最高知识,运用最高知识的结果,作者的一个坚定信念是:最高知识推动世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哲学时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陆苏拉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0705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