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貂蝉/西风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流畅生动的笔墨中添加了淡淡的轻柔,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聪慧伶俐、善良温柔的女子貂蝉,这个历史中的粉红英雄,慢慢撩起了神秘的面纱,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貂蝉》主要讲述了古代女子貂蝉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用弱小身躯拯救国家,完美周旋在吕布、董卓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内容推荐

《貂蝉》主要讲述了古代女子貂蝉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用弱小身躯拯救国家,完美周旋在吕布、董卓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表现了这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可歌可泣的悲惨一生,反映出她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高给品质和坎坷一生。

《貂蝉》以颇为机智的文本策略,派生出了可以超越历史的人性之美与封存其间的幽暗真实。

目录

无定河边

艾蒿湾的貂蝉洞

柳家塬的一池春水

绥德汉

东渡

膨胀的野心

王佐之才

山西那个祁县

三姓家奴

刺客

焚香拜月

蝴蝶的翅膀

什么样的喜宴

刀锋上的舞蹈

出嫁

做个女妖

离间

终于反目

难解的结局

散落在民间的传说(毕华勇)

魂归何处一张艳茜

寻找貂蝉一张艳茜

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还说,他一看到兔子,就有一种感恩之情,因为,是可爱的兔子让他认识了她的妈妈,认识了世间最美丽最贤惠的女子牡丹。

说这话时,父亲北山郎将目光深情地投向正在锅灶边忙碌的牡丹。

这时,母亲牡丹又用她那好看的毛眼眼回眸父亲北山郎,然后笑吟吟地,调皮地唱了一首歌:

白灵子鸟白灵子蛋,

我在山这面把你看。

一对对花猫锅头爬,

你爱上我就说爱上的话。

母亲牡丹是欢畅流淌的水一样的女人,是围绕着北山郎这座山绵绵潺谖的小溪,是山脚下清冽朝露的一泓清泉。

如水的女人,尤其是做了母亲的女人,通身风姿绰约着成熟女子的饱满。这样的女人,有时,似一条江河,通达、机敏、包容、激情四射;有时又似经风踏浪后的一湾宁静的湖泊,沉稳恬淡,缱绻醉人;有时还似春天的绵绵细雨,清爽宜人,润物无声,渗透进土壤里,滋养着生灵。

如水的女子,会有如水的柔弱,如水的欢畅,如水的沉静,也有如水的坚韧……能穿山越岭,也能水滴石穿。

所以,水一样的牡丹融化了北山郎这座伟岸勇武的高山。

所以,水一样的牡丹让北山郎这座山更滋润、更苍翠、更坚强、更伟岸。

毛眼眼的牡丹,在阳光的强烈照射和西北风的劲吹之下,她那白里透红的圆圆的脸蛋,靓丽着土地般自然的健康,周身洋溢着来自自然的热情,旺盛着淳朴的精力。

虽然被丈夫北山郎宠着爱着疼着,牡丹却没有在北山郎的宽厚臂弯里软玉般娇弱着。牡丹下山挑水,上山劳作,纺线织布,喂鸡养羊,还变着法儿地为北山郎和爱女貂蝉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

从心灵手巧的妈妈牡丹那里,貂蝉学会了用一把小剪刀,在一张红纸上上下翻飞,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张张玲珑清新、层次分明、姿态万千的精美图案就出来了——有花卉、有鸟兽、有植物、有山水、有人物、有文字、有粮食……

貂蝉学会了穿针引线的女工——做花枕、做鞋垫、做衣裙、做冠帽、做披肩、做□肚、做坎肩,做各种各样的东西……

貂蝉学会了养花栽树,学会了饲养小鸡小羊……

母亲将一身做女人的本事都教给了貂蝉。

最重要的是,母亲让貂蝉懂得了陕北女人最高贵的品质——忠诚,对爱情的忠诚,对丈夫的忠诚,对家庭的忠诚,对家乡的忠诚,对土地的忠诚。

貂蝉耳濡目染感受着妈妈这水一样的品德和水一样的女人味儿。

貂蝉不用刻意去学,就有着水的婉约和曼妙。只是12岁的貂蝉还只是天真无邪的一滴露珠,晶莹剔透,亮丽可爱:是自然单纯的一湾小溪,无忧无虑,欢畅灵动。

貂蝉是个招人喜爱的女子。

她是父亲北山郎和母亲牡丹怀抱中的娇宠女儿:

她是站在硷畔上纵情唱着陕北民歌的豪放女子:

她是第一次拂动琴弦便能弹奏出美妙音乐的聪明女子;

她是盛开在原野上奇异的花朵,有着浓郁的陕北乡野气息的自由女子。

她让米脂这块土地处处感受着她的真实存在。那山,那树,那水,那湖,那人,那生灵,都能呼吸到远古吹来的貂蝉的气息。

日子无忧无虑,简单平静,风轻云淡。即使一成不变,欢歌笑语也像窑洞前的牡丹花一样,气息饱满而雍容灿烂。

这一天,貂蝉与柳家土瓜王家的大小姐再次相约。在练琴台上,貂蝉又轻松地学会了弹拨几首新曲子。王家小姐故作嗔怪,却笑吟吟拍手赞叹:竟然比我这师傅还要弹得出色哦!

王家大小姐还说,为了奖励貂蝉这个聪明的小妹妹,她要带着貂蝉去柳家□乘舟游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柳家□瓜那一池碧绿的湖水,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水边翠绿的芦苇草随风轻轻摇摆,一群水鸟贴着湖面飞翔,两对鸳鸯亲密地交颈戏水,一叶小舟,载着两个山花烂漫般的妙龄女子。

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宁静的水墨画卷。

这时,就有信天游从湖岸上悠扬地传过来:

满天星星一颗明,

天底下我就挑下了妹妹你一人。

九天仙女我不爱,

单爱小妹妹你好人才。

山在水在人情在,

咱二人啥时候才能把天地拜。

船上的两个情窦未开的小女子,被这热辣辣的歌声羞红了脸,悄悄地以手遮额,循着歌声,四下眺望。

只见高高崖畔上,一个穿着白颜色衣服,头上包了白羊肚手巾的少年,一边唱着歌,一边赶着一群羊,似无意地追随着小船行走的方向。

貂蝉认出了,这是她家的邻居哥哥,名叫李春。

12岁的貂蝉,虽然尚不理解爱情之奥妙,但是,她懂得李春哥哥对自己的好。两小无猜中,他们一起荡秋千,玩藏猫猫,快乐地打雪仗。担水浇花有李春哥哥帮她提水,外出拾柴有李春哥哥帮她背担。李春总像个武士一样守护着貂蝉。

突然有一天,李春哥哥变了样子,声音不再清脆了,深沉得陌生:个头也蹿了老高,貂蝉得仰起头才能看到:李春哥哥还显稚嫩的脸上,沿着嘴唇,竞有一圈毛茸茸的黑;肩膀也突然魁梧了,宽厚了。

健壮得有点儿像爸爸了。

小貂蝉看着高大起来的李春哥哥,曾私底下想。

也就是从这些变化开始,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无拘无束地玩耍了。李春的紧张,李春的沉默,李春有意识地远离,都令小小的貂蝉不知所措。善良的貂蝉以为,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让本来很亲近的李春哥哥生气了。

貂蝉哪里懂得呢?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只是,在貂蝉还不解风情的年龄,李春哥哥就先长大了,明白了,有了青春之萌动,有了少年之烦恼。P15-17

序言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

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杜鹏程、柳青、胡采、李若冰等老一辈作家是陕西文学的奠基者,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铸造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陕西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93年“陕军东征”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和好评之后,作为文化大省,陕西作家已经形成了整体优势,但还没有摆脱各自为战的格局,没有形成陕

西文学创作的浩大声势。

鉴于此,遵照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同志的指示,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作家协会、陕西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承办的“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就是希望通过三四年的时间,筛选陕西本土作家原创作品,推出能够展示我省文学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形成“文学陕军”的品牌,带动我省作家进入新一轮的创作热潮。

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实际,着眼于加快文化、经济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力扶持原创性的“大戏、大剧、大片、大作”,使我省的文化精品生产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省委宣传部决定对“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从政策、财政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就是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搭建桥梁,编织纽带。

文学即是人学。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人文的复兴。陕西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我们推出“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宏大的文学工程,就说明我们有勇气、有能力、有信心把陕西文化大省的文学资源转化成新的生产力。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雷涛

去年这个时间,和省作协的几位同事在一起闲聊,话题由陕西作家是否存在“断代”现象扯到了有无希望使文学陕军再次勃兴。当时有人直言,陕军有望“二次东征”。我不主张用“东征”一词,因为它有对兄弟省市同行们的不敬之意。但我渴望陕西文学再度辉煌,当然也包括大量新人新作的涌现。

闲聊中有人提出可否以“集体亮相”的方式推出一批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个话题当时只是说说而已,但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太白文艺出版社交流并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时,得到的赞同和响应都是热烈的。这就足以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就能干成事的时代。

作家和出版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想,不论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都应当建立互信互爱、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项目有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就有了整个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有了和太白文艺出版社的“联姻”,我们就搭建起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桥梁,这样可以集结更多更好的作品,做最广泛的宣传、最大化的市场,不光要出成果,还要出效益以及影响力。这对促进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了将这个项目做好,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媒体的舆论宣传,在全国营造更加浓厚的关注陕西文学创作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

对文学创作者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创新文学观念、内容、风格和流派,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素材、提炼主题、鲜活语言、捕捉灵感,创作更多生活气息浓郁、底蕴丰厚,有一定的精神高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原创性文学精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场文学盛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协名誉主席 陈忠实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新闻发布会上听到这项前所未有的文学图书出版计划的基本思路时,一个作家从我的记忆深处浮泛出来。

他年轻时穷困,穷困到不惜冒险参与海盗行径。但他突然发生了良知反省,产生了想写小说的欲望,而且这欲望强烈到不可压抑,急切到刻不容缓,他便逃离了海盗团队,栖居在海边小镇一个小屋里写起了小说。写成一部小说后,跑了几家出版社,没有一家出版社看中,但他痴心不改,更加专注于新的小说构思和创作。终于有一部小说得到了一家出版社老板有点勉强的认可,决定出版。他喜不自胜,拿着说不清是稿酬还是版税的10美元酬金,到当铺把自已的一辆自行车赎了回来,再把剩下的几美元全部买成最粗劣便宜的面包,堆在屋子里,潜心进入下一部小说的写作。到面包吃完的时候,他又把那辆自行车送到当铺里,换几关元再买粗劣便宜的面包,继续他的长篇小说写作……直到他走红并响亮于美国文坛,直到他的作品被众多出版社预约、抢购,甚至高价收购,这样,一个享誉美国乃至世界的伟大作家终于铸成不朽。他就是杰克·伦敦。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即将启程的庄重而又令我鼓舞的仪式上,我想到杰克·伦敦如果是在当代中国陕西,肯定会进入“西风烈”图书出版系列,而且完全可能早几年就破土而出。因为“西风烈”出版工程的决策,正是基于目前中国文学图书出版现状做出的。任谁都能看到,文艺书籍的出版呈现着一热一冷的现象,名家的作品成为抢手货,本省难得留住,多数流向省外出版社出版;而众多尚未成名的青年作家,写出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出书成为普遍性困难。这是实施市场经济运作的出版业必然发生的现象。而“西风烈”出于发掘、扶植和培养有才华有潜力的新一代陕西青年作家,整合陕西作家整体实力的主旨,出版工程不是只盯着知名走红的作家。

面对“不相信眼泪”的图书出版市场,能够做出这样大气魄大动作的出版工程的决策,无疑出自一种富于远见的大思路大眼光,是为着尚未破土而出也尚未成名的陕西的“杰克·伦敦”们铺桥修路的,也就是为着陕西未来的文学事业的灿烂前景的。

陕西被认为是文学重镇。中国“十七年文学”有陕西作家的重要建树,新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学,也有陕西作家不同凡响的声音。在当代文学界,尤其是陕西文坛的各界读者群体,似乎都在关注陕西文学的未来,更偏重于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的成长和前景。能引起各方各界读者的关注,深以为幸,也是一种催发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个“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出版工程的实施,便是最务实的扶植青年作家成长发展的举措。得着这样有力的扶持,陕西的青年作家将减除杰克·伦敦当年的苦苦挣扎,能够缩短破土而出峭立未来中国文坛的时间,不仅创造陕西文学的新风景,也将成就中国文学别具一格的景观。

我为进入“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作家庆祝,并期待好作品不断出现。我对项目的创立者和实施者诚表钦敬之意,你们的思路,你们的用心,都是为着神圣的文学事业的。

著名文化学者 肖云儒

“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属于叫人眼前一亮、拍案而起的大点子。这是陕西文学队伍的一次大的展示,也是陕西文学创作的一次大的策划,还是陕西文学出版的一次大的行动。面对着这个行动,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以前陕西的几次文学出征,包括六十年代柳青、杜鹏程、王汶石那一个群体在全国的影响,获得了“陕西是中国文学重镇”这样一个称号的回报;包括九十年代的“陕军东征”,强化了陕西是文学大省的这种威望和力量。

这一次行动和上两次出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上两次陕西文学出征,基本上是陕西文学创作力的展示;这一次出征是策划力、创作力、营销力、执行力的综合展示。上一次的出征还停留在文学生产传统的循环圈内,也就是“作者——出版社——读者”这样一个传统的三维循环圈内;这一次出征已经进入了“作者——策划者——出版者——营销者——读者”整个一个市场经济时代文学生产的大的良性循环圈,我觉得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次这个行动,基本上是策划和创作同步,但是策划先行。它策划意识之强烈,对资源组合的观念之强烈,包括创作资源、出版资源、党政资源、市场经济的资金资源的组合,还有它形成品牌的带动能力等等,标志着陕西文学生产力进入文化产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这次行动在陕西的文学史上和出版史上都具有一个转型的意义。我唯一希望的是,把这个输血型的行动转化为造血型的,更新资金,融合资金,使文学产业链能够更快地提升。

后记

没有来陕北米脂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感觉貂蝉不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虚构的一个粉红英雄,或是存在于传诵了不知多少年的陕北民谣中那个不确定的美丽女子: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2008#春,以及后来的夏、秋、冬,再到2009年的春、夏、秋、冬,我在米脂的土地上度过了整整两个四季轮回。两年里,当我无数次走进起伏在黄土高坡——米脂农家的窑洞,盘腿坐在土炕上,或是当我在老乡家冬暖夏凉的窑洞里一觉醒来,聆听赶集归来的老乡讲述米脂远古的故事时,我隐隐感觉,一个本来传说中虚无缥缈的“米脂婆姨”正在牢牢地牵引我的注意力。我仿佛是应这个秀外慧中名叫貂蝉的“米脂婆姨”召唤,千里迢迢来到这片土地上的。

于是,我听从冥冥之中的召唤,一次次登上米脂县石沟乡艾蒿湾村竖立“貂蝉洞”石碑前的那个高坎;一次次下到高坎旁的低凹处,站在依靠一座高约30米的山峁下,一孔看来极为平常的土窑洞前;我的思绪似乎一次次被这孔平凡窑洞特有的气场带到一千八百年前。

这孔被写入米脂县志的土窑洞,一千八百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声响亮的女婴啼哭,怎么就惊动了上天,竟然令月亮都黯然失色、羞怯地躲避云端?这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的小女子貂蝉,在这崇山峻岭间过着怎样精灵般的生活?她又如何走出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突然跌入东汉末年宫廷政治的险恶旋涡?这孔看似极为平常的土窑洞,究竟和一个因政治腐败,因天灾人祸而导致混乱不堪、军阀割据的末世王朝发生了怎样的关联?

土窑洞静默着,土窑洞洞口那座不知何年被村民供奉的貂蝉石像静默着。而我在旋风吹过的山坳间,呼吸到浓郁的黄土泥味时,仿佛貂蝉的气息也在其中扑面而来。

从提笔为貂蝉写作的那一刻起,我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就如无定河水一般,分秒不舍地流淌着。看尽了世间沧桑,豪放与散漫中,养成了几分不羁几分任性的无定河,任由我去遐想河水的奔腾。而我就看见美丽的貂蝉,跳跃在黄土高原的山水间:她在这个硷畔上纵情歌唱陕北民歌;在那个圪台上抚动琴弦弹奏出美妙音乐;她在这湾水流中悠闲泛舟;又在那个贴满各种剪纸的窑洞认真做着女工……

传说中的貂蝉形象,就在米脂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地映现在我的眼前。积蓄了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尘埃,一层一层逐渐被拂去,那个清丽、善良、灵秀和深明大义的绝色米脂女子,小时候在这块土地生活的情景,一点一滴呈现出来。我越来越相信貂蝉的真实存在,相信貂蝉真实地在米脂的黄土高坡上快乐地生活过。

写作的过程又是心痛的。当改变历史的重任,很偶然地压在这个柔美的小女子肩头时,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不得不忍受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辛酸。我仿佛听到,浓浓的血与泪正一滴一滴跌落在夏日枯焦的旱地上,那跌落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默默地随着貂蝉一同绝望,一同恐惧,一同流泪;又一同欣喜、一同翘望,一同艰难地抉择。

我假设了太多的“如果”,企图使貂蝉避开这场灾难: “随便哪一个环节掉了链子,貂蝉就不会去担当本应该由男人担当的责任,不会去担当男人权欲膨胀之下衍生的历史重任,不会走上那条荆棘密布之路,更不应完成这段刀锋上的舞蹈。”然而,严酷的现实竞然容不得我任何一个“如果”的存在。

无论怎样的心痛,怎样的不舍,貂蝉终将要走进那个刀光剑影的险恶环境,貂蝉也终将属于那个英雄群起的乱世年代。

书中的“貂蝉”逐渐在米脂这块土地上成形,与米脂县各方的关注与支持,密不可分。米脂县政府在建设令米脂人引以为豪的“貂蝉文化广场”过程中,姚宏县长就组织策划了关于貂蝉的写作工作。而我,恰在这时来到米脂,责无旁贷地领受了这个写作任务。于是,紧张的写作过程中,传说中的那个“貂蝉”成长的脉络渐次明晰。

这中间,很多热心人为我提供了事关描写貂蝉的传说文本,以及诗词和各种资料。很多热心人陪我一次又一次地行走在塬峁沟壑,寻访探究。我感谢他们如火的热情和朴素的见解。

书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感谢提供者无私鼎力的支持。

可以说,“貂蝉”是历史的,也是文学的;是传说的,也是每个人心中拥有的真实。所以无论因“貂蝉”发生怎样的纷争,相信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相信每一个喜爱貂蝉的人,都会对这个一千八百年前谜一样的美丽女子充满了敬意,更充满了怜爱、痛惜和感慨。

所以,心里有她,她就属于你!

2010年5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文笔优美、情思隽永,历史风云和人物命运相谐而生的幽深韵味颇为感人。动乱年代恶的猖獗与美所遭遇的摧残与凌辱,令人不禁深长思之:人世间,美一旦沦为权势的工具或恶的贪婪占有对象,悲剧就是必然的。

——畅广元(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

貂蝉是何种时空里绽放的一朵奇葩?作者实地勘察,频繁访问,古今对接,俗雅并举,文笔畅朗地描绘出一卷高原“河山国色图”。

——方英文(著名作家、《报刊荟萃》主编)

《貂蝉》以颇为机智的文本策略,派生出了可以超越历史的人性之美与封存其间的幽暗真实。人性乃是历史最为恒久的本体基础,而这种敢于破除“史”的专断决议的语言建设冲动,则让人与历史的深远纠葛重回时代现场。

——阎安(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主编)

传说中美得令皎月为之避闪的貂蝉,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张艳茜从不多的资料中,敏锐地把握了虚实,走上了将这一美丽而迷离的历史人物进行还原的重塑之路。流畅生动的笔墨中添加了淡淡的轻柔,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聪慧伶俐、善良温柔的女子貂蝉,这个历史中的粉红英雄,慢慢撩起了神秘的面纱,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朝霁虹(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副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貂蝉/西风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艳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08474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