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潜伏归来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的人生是时代开的玩笑,他们的热血是对命运的抗争。特工、战犯、囚徒、杀手,潜伏、逃亡、越狱、漂泊……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节目的主持人在这本书中将讲述他们的非常人生。好奇心比较重的人适合阅读本书。

内容推荐

游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辗转于真实与虚幻当中,他们是“双面”潜伏者,在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人生如棋,世事如局,大时代兜兜转转,身不由己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间谍、战犯……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光阴逝去,潜伏归来,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独守内心的寂寞。

目录

1.潜伏者归来——真实“余则成”的尘封记忆

2.一个人的战场——台湾最后被捕的地下交通员

3.命如棋子——我的国民党特务生涯

4.红色记忆——一位中共女特工的特殊经历

5.中国特工——红色高棉的惊险往事

6.身陷囹圄——我在“绿岛”的日子

7.为历史作证——最后的国民党战犯

8.越狱专家——驾着蒋纬国座机回大陆

9.最后的奴才——随侍溥仪二十年

10.收刀入鞘——从杀手到牧师

11.哭泣的拳头——一代拳王的离奇命运

试读章节

在电视剧《潜伏》中,1949年2月解放军攻克天津,余则成在天津陷落前被站长拽上了飞机,仓皇逃亡广州。在飞机上,两人被告知他们作为海峡筹备委员会的成员将直飞台湾。余则成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他在台湾的继续潜伏则给观众留下了种种猜测。

余则成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他的故事却一直在历史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真实地上演着。在大陆与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武装对峙中,我们不清楚双方到底有多少“余则成”这样的谍报人员在对方的阵营里长期潜伏,许多人为了内心的信仰甚至献出了生命。其中,就有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情报官——国民党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以及中共华东局特派员、女共产党员朱谌之。1950年,因为中共台湾地下党书记蔡孝乾的叛变,二人被捕,6月10日被枪决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整整50年后,2000年8月25日,一组名为《1950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的图片展在台北“二二八”纪念馆揭幕。这组国民党当年大举枪杀中共地下党人的历史图片在海峡两岸引起了相当大的震惊。然而可能没有人知道,它在两个年过半百的人的心底更是掀起了无比巨大的波澜——吴石之子吴韶成,朱谌之之女朱晓枫,50多年前他们在战火中和父母一别,就再也没了音信。50年之后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曾经慈祥亲切的父母,竞是以这样惨烈的形象再次出现在眼前,竟是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终于归来。

几十年来,吴韶成和朱晓枫曾反复设想,父母究竟是怎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他们不断地在脑海里还原着父母的形象,但是多年以来,由于父母的保密身份,对父母最为清晰的印象其实只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

1894年8月,吴石生于闽县螺洲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螺洲镇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故乡。1901年,陈宝琛在此办公学,聘请吴石的父亲主讲国文。8岁,吴石便跟随父亲入学旁听,“记忆力之强,遂震惊侪辈”。1911年,福州地区的学校倡议组织北伐学生军,18岁的吴石毅然报名参加。

北伐学生军解散后,吴石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就读,结业后被保送入保定军官学校,同学中有后来担任国民党国防部长的白崇禧,也有后来投诚共产党的张治中。1916年12月毕业考试,应试者八百余人,吴石名列第一。1929年,吴石以福建省军事参谋处处长的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炮兵专门学校,翌年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1934年,在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军事情报一年后,吴石毕业回国。回国后任参谋本部厅长,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他利用日本的书报杂志,又委托留日士官生猎取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耗时三年编成《日本作战之判断》及有关材料十余种,名为《参二室蓝皮本》。至“八一三”抗战,“日军一切兵力部署及攻击指向,悉如蓝皮本所判断,即是开战以来,敌人之兵力番号与编制,亦无一不相符”。《参二室蓝皮本》一时间“洛阳纸贵”。武汉会战前后,蒋介石特地每周召见吴石一次,详细咨询,深深嘉许。

作为吴石的长子,在吴韶成的记忆里,父亲一天到晚都忙于工作,跟子女们交流极少。在一次家庭作业里,老师画了一张东北铁路图。回家后吴韶成找到父亲了解地图内容,令他没想到的是,父亲这一次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在他的记忆里,这是父亲话说得最多的一次。

吴韶成:我拿着地图对他说,这是我的家庭作业,可是我看不懂。我父亲平常不爱说话,跟我差不多,算比较内向的一个人。结果那一次一看这个地图,他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从哈尔滨一直讲到中东铁路,讲东北的情势,讲“九一八”事变如何如何。他说我们整个东北都被日本人占领了,这是国耻,你一定要记得。  陈晓楠:他很少一次性跟你说那么多话?

吴韶成:那是很难得的一次。平常他很忙,不怎么跟我说话,就那一次谈得细。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我父亲是军人嘛,总是转战各地,我们也一直跟着他到处奔走。有一回上海局势危急,我们就到了上海,在那儿我生平第一次经历了战争。先是听到炸弹响,下楼一看,楼下净是玻璃,地上躺着的全是尸体。我还是小孩,第一次看到这种事,心里非常害怕。我父亲把我们交给母亲就走了,说要去前线视察,在吴淞口那边。当天晚上他回来了,回来以后说牺牲得太惨烈了,他在那边抬尸体,尸骨堆积如山,太惨了!

陈晓楠:他的语气很沉重?

吴石:很沉重。那是我们第一次受到战争的洗礼。

……

P3-5

书评(媒体评论)

“他可能觉得很快就会再见面,也没想到最后会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没想到这些。我父亲诗里自己也说了,如此收场亦太悲啊!”

——吴韶成(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情报官吴石之子)

“等于飞蛾扑火一样,牺牲品嘛。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可怜得很。……现在他们思想转变了,讲得好听一点,随着时代的潮流,变了。所以当大的好当,当小的,当这些喽罗走卒,很苦的。”

——阚中干(原台湾间谍)

“我们这一代人,一直跟着大时代的命运在兜兜转转,完全是无奈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别人也没办法掌控。只希望这样的令运只有我们这代人经历就足够了。”

——胡子丹(“绿岛”政治犯)

“在人生舞台上我都是临场即兴表演才闯过来的,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因为我既不知道对象,又不知道场景,都是临时遇到的情况,即兴发挥。”

——蔡省三(最后的国民常战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潜伏归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079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