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吐温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他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为欧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吐温的作品融幽默讽刺于一体,既富有独特的人性思考,又不乏深刻的社会剖析。调侃中带有辛辣的讽刺与悲天悯人的情感。其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马克·吐温自传》是欧美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也是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曲折坎坷的求生之路、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不堪的晚年生活四个部分,金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智慧,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气息。

内容推荐

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它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美国的风情和气息,马克·吐温式幽默的智慧,还有淡淡的怀念之情 ……

马克·吐温的回忆录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可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及亨利·亚当斯的自传相提并论。马克·吐温也是19世纪的文学巨擘之一,即便到了今天,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也鲜有出现。这卷书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美国的风情和气息,那时的美国年轻、乐观、朴实、土气,但骨子里透着高贵。

马克·吐温对自己正在着手撰写的东西感到十分自然:“我想把这本回忆录在我死了出版后,成为将来所有回忆录的范本。另外,我还想让后代人都来阅读、欣赏它的体裁形式和写作手法。这种文章排列方式和写作手法过去与现在不断比较、形成对照,如燧石与钢铁相交冒出火花般不停激起读者的兴趣。其次,在这部回忆录中我不会选取我生活中值得炫耀的片段,而只涉及到一般人生活中都会遇上的寻常经历。所以这些章节的叙述必定能吸引常人,因为它们反映了普通人自己的一种生活,人们也在这里看到了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一般的回忆录作者似乎过于刻意搜寻出他与名交往的经历。事实上他自己、他的读者对他与一些无名小辈间的交往同样感兴趣,而且这类事情比起他与名人们的邂逅要多得多了……”。

试读章节

一八三五年十一月三十日,我出生在密苏里州门罗县的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非常偏僻的小镇。然而,佛罗里达镇并不算是我的家乡,因为我的父母们是在三十年代初才迁到那儿的。究竟是在哪一年我的父母迁到那儿的,我记不太清楚了,因为那发生在我出生之前,并且对于这些事。我一向不感兴趣。在那个迁徙的岁月里,千里迢迢的迁居旅程,一准是吃够了苦头的。在我出生时,镇子里正好有一百个人,我的出生使镇里的人口增加了百分之一。这百分之一点增长对于镇子的意义超过了历史长河中那些有才干的人对一个城市所能做出的贡献。也许我这样说有些不太谦虚,然而事实就是这样。一个人的贡献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历史上前所未见——就算是莎士比亚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然而我对佛罗里达小镇却做到了。这说明,我可以为任何地方做到这一点——也许像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包括在这个任何地方里。

最近,我收到一张来自密苏里的照片,照片上清楚地显现着那间我出生的屋子。在收到照片以前,我一直用“王宫一般的地方”来描述那间屋子,但如今我得保守一些、谨慎一些了。

佛罗里达小镇拥有两条几百码长的街道,除此之外就只剩些巷子了,栅栏和麦田包围着巷子与街道。街和巷子如果只从路面上看,是没有什么分别的——雨天一片泥泞,晴天则灰尘蔽日。

镇里的房子除了两三家是用木料搭建的,其他的大都一个样子,都是用整段整段的原木搭建而成的,通常意义上的用砖石建筑的房子在镇里是不存在的。人们用整段的原木在镇里搭建了一座教堂。在教堂内短木料铺成的地板上安放着长条凳,这些做地板的短木料也同样是用原木制成的——将原木表面上用锛子削平,地板也就有了。虽然原木的表面被削平了,然而原木之间的缝隙却没有填平,在原木地板之上也没有铺地毯,因而就算是桃子大小的东西,一旦掉到地板上,你就很容易失去它,因为它很可能从原木之间的缝中掉下去。教堂的地板距离地面两三英尺高,这两三英尺高的空间是猪的世界,它就生活在那儿。当大家做礼拜时,如果有狗闯进那属于猪的世界捣乱,牧师就得暂时中止礼拜。在冬天,呼啸冷风透过地板上的缝隙狠狠地吹进教堂,冷飕飕的;夏天,则满是跳蚤,令人烦不胜烦。

地板上的长条凳是用锯成片的原木做的——树皮的粗糙的一面朝下,然后在木片的两头凿了洞装上四条腿。这样的长条凳,没有靠背,也没有垫子。挂在墙上的锡制的龛灯里,点着照明用的黄色牛油蜡烛。这座原木搭建的教堂虽名为教堂,但它也只有在周末才能发挥它教堂的职能,因为周一到周六它兼职做着教室。

镇子里有两家杂货铺店。其中一家属于我的伯父约翰·阿夸尔斯。这家店的店面很小,屋子的一头摆放紧凑的五六个架子上安放着几捆零头印花布,幽暗的柜台后面是几桶咸鲭鱼,一些咖啡和产自新奥尔良的糖,扫把、铲子、斧子、锹、耙子之类的东西零零散散地摆放在店面里。各式各样的便宜的男式、女式帽子和马口铁器皿挂在四周的墙上。在屋子另一头同样安放着一张柜台,几袋子弹与一两块干酪、一桶火药静静地躺在柜台上。柜台前面摆放的是成桶成桶的钉子、铅块,后边则是几桶新奥尔良糖蜜和本地酿造的散装威士忌酒。如果孩子们花五分钱或者一角钱买店里东西,那么他们可以额外得到一把糖;妇女们要是在店里买几码印花布,就会额外获赠一杯添加了糖和乳酪的茶以及一团线;如果来光顾的是男人的话,他可以额外得到一大杯本地产的威士忌。

店里的东西价钱都很公道、实惠:一蒲式耳的苹果、桃子、甜薯、马铃薯、玉米只需花费一角钱。小鸡一角钱可以买到一只;奶油六分钱就能买到一磅;咖啡和奶油则更便宜五分钱就能买到一磅;鸡蛋三分钱能买一打;威士忌一角钱可以买一加仑。至于现在密苏里家乡的物价如何,我是不太清楚的,不过对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物价,我倒是一清二楚:一蒲式耳的苹果需要花费三元钱;桃子则是五元钱;上等的百慕大马铃薯一蒲式耳五元钱;一只小鸡的价钱根据大小的不同在一元到一元五角之间;一磅上等的奶油需要花费六角,最差的一磅也要四角五;鸡蛋五角到六角钱一打;一磅咖啡值四角五;至于威士忌,我平常是喝一种产自苏格兰的威士忌,十块可以买两加仑,买的少的话可能会贵一些,至于本地酿造的威士忌,恐怕一加仑也得五元。

三四十年前的密苏里州,三毛钱就能买一百只普通的雪茄烟,然而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出那个钱,因为密苏里那里盛产烟叶,买个烟斗直接抽烟叶是件方便而又实惠的事。今天,虽然康涅狄格种植烟叶了,但是一百只雪茄仍需要十元钱,要是进口货价钱就得涨到十五元到二十五元。  起初,我们家拥有几个奴隶,可是不久就都被父亲卖掉了,改为按年雇人劳动。十二块钱外加两件棉毛混织的上衣和一双粗皮制作的皮鞋就能雇佣一个十五岁的女孩为自己劳动一年,这对于农场主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花费不了几个钱。其他条件不变,只要将钱再增加十三元,就能雇佣一个二十五岁的黑人妇女到家里做一年的女佣。如果把钱再增加到四十元,就能够雇佣一个四十岁左右、身体结实的黑人妇女到家里做一年烧饭洗衣之类的粗活。至于雇佣体格强健的男子,每年需要支付七十五到一百元不等的钱,以及两套斜纹布制作的工作服和两双粗皮皮鞋——成年男子的这样一套装束,花费不超过三元钱。

P1-3

序言

当大家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一个坟墓中的人正在对大家说话,我会永远记着,这部自传是我从坟墓中在向大家讲述一切。

我之所以决定在我死后从坟墓中向大家说话,而不是在世时就向大家说,是有我自己的考虑的,因为那样我可以畅所欲言。当一个人还在世,就写一些关于自己私人生活的回忆录给大家看时,就算他竭尽全力地想直言不讳,最后也很难如愿。他最终会认识到,这是一个人在活着时根本做不到的事。人的内心活动中,最坦率、最自由、最私密的成果就是情书了。当你写情书时,你知道除了那个人,别人是不会看到你究竟写了些什么,因而在写信表露心曲时可以自由自在。当然也有意外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信被发表,那时候对自己来说真是一种煎熬。如果提前知道这信会发表,就不会那样无拘无束地吐露心曲了。之所以觉得煎熬,并不是因为信中写的事不真实、不真诚、不体面,但是不管怎么说,要是早知道这信会发表,你总会写得拘束一些。

我认为,我会像写情书那样,敞开心扉以真诚而又坦率的态度来写这本书,因为我深知,人一旦死去,对于身后事是无知无觉的。当然,在上帝召唤我之前,我写的这些东西是完全保密的,不会让任何人看到。

马克·吐温

后记

马克·吐温,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他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为欧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吐温的作品融幽默讽刺于一体,既富有独特的人性思考,又不乏深刻的社会剖析。调侃中带有辛辣的讽刺与悲天悯人的情感。其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马克·吐温自传》是欧美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也是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曲折坎坷的求生之路、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不堪的晚年生活四个部分,全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智慧,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气息。

在为本书进行封面设计时,本社特别选用了意大利著名画家爱德华多·格里创作的《马克·吐温画像》,并根据设计的需要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这幅作品生动传神,将马克·吐温的风采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此特向爱德华多·格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吐温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克·吐温
译者 石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8871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3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8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