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库(1002)
内容
编辑推荐

文丛书《读库》吸纳较少被报刊和图书收入,但又深具出版价值和保留价值的中篇读本,内容主要涉及当代文化事件、文化人物和文艺评析,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书内附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内容推荐

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 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

肖逢先生的“私人编年史”进入到1998年,以兼并、破产为主要方式的国企改革“攻坚”阶段,在这一年的搏杀尤其惨烈。他所在的钢铁厂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并上演了一出悲剧:“我去了车站,看见全厂大部分职工和家属以及很多周边居民聚集在铁路两旁。路基下,武警部队陆续开来,本地警方在维持着秩序,一些工人和家属给现场的人们送来开水。停止行驶的列车没有开门,旅客们很平静地看着外面这沉重的一幕。没有人来协调劝解铁路上的人们散去,等到武警部队集结布置完成,指挥的高音喇叭响起,我们最不愿看见的事终于发生了……当天晚些时候,铁路恢复了通行。”

前不久,我参加杨葵老师的新书《过得去》读者见面会。他当年编辑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正版销量将近二百万册。那个年代,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之切,让我突然联想到肖逢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破产后的厂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孩子们读书普遍用功了。重工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子弟校的教学水平比不上地方,加上厂里劳动密集型的用工机制能完全解决子女的就业,读大学本不是必须的选择。也许是破产和“铁路事件”给所有人都烙下太深刻的伤痛印记,促使孩子也懂事了很多……”

《北京四中》一文,是诗人北岛的个人回忆录。“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过后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四中从此正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我跟同学一起在教室欢呼雀跃,但自知动机不纯:那正是我数理化告急的关头——期末考试在即。”经历了两年的荒诞岁月后,他们又被裹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北京火车站成了我们最后的课堂,新的一课是告别”。

《联大八年》是上下两册旧书,由西南联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除夕社”所编,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六十年前西南联大学生记录下的一百零二位教授,应该是最“原生态”的西南联大研究资料了。

对于研究回顾西南联大来说,这两册小书是珍贵的史料。收藏此书的张家荣老师说出对其的观感:

一是真实的教授。这些教授走着坐着、笑着骂着,支持或反对,学问或者政治,都在学生的面前一一展现,令人感佩。

二是真实的文字。虽是联大教授的小传,但应当是我看过最有趣也是最好的人物小传(所见有限),不是新八股,没有ABC,没有一二三,感性文字,感性人物。里面的人物以细节示人,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与当下介绍人或者名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稍稍对比一下就发现了。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写?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三是真敢写。写这些教授小传的多为学生,有的很言辞很激烈,有的还用不断的反问,有的很冷静,有的很幽默,不但语言风格不同,而且里面人物风格和政治观点也不同(他们居然都能很好地相处)。还让人有点感慨的是,这些“同学”所写的教授,有的还是当权的人士,喜笑怒骂,居然不“害怕”报复。

四是编者的执着。这两种小册子印制恶劣,错字漏字不少,字迹模糊,纸张也很差,看不清楚,为了录下来,我连猜带蒙,费了不少时间,大致也就是目前这个样子了。但是当看完《后记》的时候,就会由衷地佩服编印者,并向他们致敬。

“那部分‘联大精神’失掉,实在太可惜了。”他说。

仓央嘉措活佛的诗如今风行坊间。而在《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的译者龙冬先生看来,“从历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剥离出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变成一个‘情圣’ 了。这是对他的误读”,“仓央嘉措同他的作品,是现实、历史、文献、愤怒、沉痛、讽刺、隐喻、批判、孤独、压抑、冤屈、厌世、反抗、沉郁、缅怀、坚韧、信仰、感悟、意念、叛逆、理想、矛盾、宿命、率真、早熟、敏锐、豪放、焦虑、敏感、慈悲、预言。他无所不包,唯独不是一个‘情圣’”。

本辑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目录

一站一坐一生

私人编年史:我的1998

北京四中

联大教授

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

开始成为商人

胶片内外的华沙

北大荒

笨拙与精明

心中的大佛

试读章节

2007年9月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家中上网,手机突然响起。接通后,一位方音很浓的人告诉我,他是福州的一位书商,手中有一套刚刚收到的老照片册,向我咨询它的价值。2005年我创办在线“中国摄影博物馆”和“中国老照片网”,明示“免费鉴定各种老照片”,所以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

这位旧书店老板告诉我,这是他不久前收到的一个人的肖像照片册,据说是从福州著名的老城区三坊七巷流出来的,照片册的主人每年照一张像,连续照了很多年,照片册上还贴有一张著名画家陈子奋的题字。他觉得很珍贵,问我照片的估价,想不想要,还说已经把照片发到了一个收藏网站上。

我登录那个收藏网站后,开始仔细辨认推销人所说的老照片册。因为他翻拍得不是很好,要靠我的形象思维来辨认和想象老照片册本来的样子。经过几分钟的查看,我深深地震惊了。

这是一个中国人迮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主人公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一张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他在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与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照片基本是六英寸的银盐照片,大都是在照相馆拍摄。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丰人公从风华证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我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了。

P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库(100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立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9423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