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贯穿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旨趣是,中国文论欲创新一条现代转换的路子,必先从学人的观念奠基始。

全书依循“世界”—“人—“文学”的基本架构,从主体的认知范式切入,对诸如世界本体、人生体验和文学观念等诸多问题,做了作者自己的判断,有的判断很有新意。

内容推荐

理解文学,不应从静止的文本出发,也不应从作者、读者、世界的某一极出发,而是应关注文学作品所特有鲜活的审美体验。无论古今中西,这应是文学理论不变的精神。

本着上述精神,本书作者在对既往的文学理论和观念进行理性审视、甄别取舍之后,大胆开拓全新的文论体系的建构基础,视野开阔且富有理论勇气。比如针对世界本体,提出“不:生生不息的否定力”这一崭新命题;针对古代褒静贬躁的传统,提出“文心孕于静”的主张,等等。本书文气畅达,许多语句隽永清新、耐人寻味,加之生动的实例,使得本书的说理常具有启人心智的效果。

目录

序 汪涌豪

导言 观念奠基的先行思考

第一章 理论体系自身的观念奠基

 第一节 中西理论体系观念的回顾

一、理论体系观念审视之必要

二、 西方的理论体系观

三、中国古代的理论体系资源

 第二节 理论体系观念的再确立

一、盲目跟风的反理论反体系

二、 宽容适度的理论体系观

三、文论体系建构的设想

四、范式更新与学风转移

第二章 世界本体的观念奠基

 第一节 理解世界的各种尝试

一、通常所谓的世界

二、关于世界的几种说法

三、让意识流动的思路

 第二节 世界观念的新理解

一、“不”:生生不息的否定力

二、 “是”:暂时性”的“现存”

三、生与成:一体两面的交互

 第三节 世界与人关系的再思考

一、秉承于“不”的实践

二、 天命之“畏”与“知”

三、守位与求通

四、大成若缺

五、外:极限的突破

第三章 人生体验的观念奠基

 第一节 从世界的角度思考人

一、从关系入手理解人

二、人生三大问题之解决

 第二节 体验及其构成

一、体验:合内外之道

二、重心轻身问题

三、体与验之构成

 第三节 体验的过程

一、原体验与再体验

二、自我同一性问题

三、还原与再造

 第四节 体与验交渗的场域

一、聚焦区与边缘域

二、体验场:恍惚幽明之境

三、主体间的沟通

第四章 文学审美的观念奠基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反思与确立

一、直面文学行为本身

二、文学是鲜活的审美体验

三、激活审美感觉之必要

 第二节 文学行为发生的本原

一、“不”:贯通终始之道

二、“穷”:文学的根源

三、“达”:文学的宗旨

 第三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酝酿

一、总受贬抑之“躁”

二、 “躁”与“静”之重估

三、“躁”而“感”

四、文心孕于“躁”

 第四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状态

一、兴:审美之发端

二、脱庸常而超越

三、历超越而沉潜

四、崇虚避实的误区

 第五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过程

一、偏重原体验的“即目成吟”说

二、 偏重再体验的反思回忆说

三、单向独断的原体验与再体验

四、专制时代创作与阅读之背反

 第六节 文学审美体验的要素

一、事象:从物到象的质变

二、 意象:物象、心象、语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义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68085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