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曹操秘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迄今唯一一部以史实还原真实曹操的全景历史。

他出身卑微,却志向高远;他为国用命,为民用心,他延续了帝国的血脉和荣耀,却得不到后世的敬仰和忆念,一个不一样的英雄和男人——曹操!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走近他,认识他、理解他,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内容推荐

千古骂名,全然加在一个国家和民族英雄的身上,一个于万民有利、使生灵免于涂炭的人身上,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你所读的、你所知道的所谓“历史”,可能本来就是假的,而且假得离谱,假得出奇。

在这里,你会读到一份真的历史,看到一个真的曹操,如果因此你体会到真男儿的悲凉,看到真英雄的无奈,那么,这便是伟大与平庸的分野了。伟大,从来不计得失,不思荣耀,它便这么想了,于是也这么做了,历史自然也就这么产生了,千秋功过,任谁评说罢。

南门太守在《曹操秘史》中用另类诙谐、轻松的笔法,恍如身临其境般向你娓娓道来那段刀光剑影的历史,解密一个多姿多彩的真实曹操……

目录

第一章◎风中少年

第二章◎目标,上流社会

第三章◎燃向天边的怒火

第四章◎理想与现实

第五章◎横柴入灶

第六章◎长刀试锋

第七章◎走向大河之南

第八章◎暴政的终结

第九章◎保卫兖州

第十章◎致命的背叛

第十一章◎新的势力版图

第十二章◎迎接天子

试读章节

曹操在东汉永寿元年(155年)出生于豫州刺史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这里位于京师洛阳的西南方向,距洛阳直线距离约五百里。

曹家是当地第一大家族,他们大都在县城的东边居住。这里是一片宅院群,许多房子都沿涡河而建。对于曹府的位置,史书有确切的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城东有曹太祖旧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也就是说,曹府背后是城郭和住宅小区,旁边是城壕和涡水。

曹家的兴盛来自于曹操的爷爷大宦官曹腾。曹腾担任的大长秋品秩为二千石,与外朝的九卿相同,正部长级别,供职于太后的长乐宫,在宦官中这是最高的职务。

曹腾之所以能担任这个职务,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太后梁蚋已故丈夫、帝国第八任皇帝顺帝刘保的同学。刘志登基前,梁妠已经是皇太后了,一切大政方针都由长乐宫发出,曹腾在皇太后身边当总管,实际上处于帝国权力的中心。

在《后汉书》里专门有曹腾的传记,篇幅虽小,但作为宦官能够入传,而且是以正面形象留存于史册,那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根据曹腾传记载,他字季兴,这说明他不是独生子,上面至少还有三个哥哥,叫什么名字已无法考证,但估计他们的字会是伯兴、仲兴和叔兴。

当年,曹腾因为性格“谨厚”被刘保的母亲、摄政的邓太后看中,让他陪当时的太子刘保读书。历史上,靠着这种与未来天子同学加玩伴的关系日后翻云覆雨的大有人在,比如明朝的大太监冯保。

但与冯保比起来,曹腾做事更谨慎、低调,他先后侍奉过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柄(刘保的儿子,二岁即位、三岁病死)、质帝刘缵(骂梁冀跋扈将军的那个)、桓帝刘志,前后三十余年,“未尝有过”,这堪称是惊人的纪录。如果把东汉末年所有大宦官的经历都考察一遍的话,就会发现能数十年里成为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边的红人,又能全身而退的,几乎只有曹腾一例。

这也说明曹腾与梁家的关系不一般,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一个“梁党”,否则,不管他多么“谨厚”,要想三十余年处于权力中枢而又“未尝有过”,都是痴心妄想。事实上,作为主要的政治同盟,曹腾是梁冀在宦官队伍中的代言人。

曹腾很有心机,他虽得梁太后和梁大将军的信任,却没有干过多少欺压人民、为非作歹的坏事,相反还做了不少好事,载于史册的,是说他推荐了不少人才,传记里列举的六个人,都是汉末响当当的人物,政界的如延固、虞放,军界的如张温、张奂,学界的如边韶、堂溪隆。曹腾扶持这些人,一方面落得为国举荐英才的美名,同时也是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们铺路。

比如张温、张奂,日后成为帝国军队里元帅级的人物,董卓、孙坚、陶谦、公孙瓒、刘表等都曾是他们的部下,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后来曹操能以文职身份直接进入军界,担任重要军职,很可能就是得到了他们的相助。

可以说,曹腾的精心布局对于日后成就庞大的曹魏帝国居功甚伟,曹氏一族百年间的繁荣兴盛是曹腾打下的基础。

曹腾与梁氏的亲密关系,在拥立桓帝刘志继位一事就能看出来。本初元年(146年),刘志十五岁,只是一个外藩的县侯。当时,刘志的上一任汉质帝刘缵死了,帝国需要挑选新的接班人。

刘缵上岗的时候还是个童工,只有八岁,这个小朋友很不简单,就是他在朝堂上当着满朝大臣的面指着大将军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但也就因为这句话,他被梁冀在饼里下药给毒死了。

刘缵死的时候才九岁,自然来不及为帝国准备好下一届接班人。在接下来推选继任者的激烈斗争中,很快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派拥戴蠡吾侯刘志,一派拥戴清河王刘蒜。

“拥志派”的代表是辅政的太后梁蚋,还有她的哥哥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梁冀;“拥蒜派”的代表是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当朝三公,以及外交部部长(大鸿胪卿)杜乔等一批朝臣。双方势均力敌,梁家兄妹手握大权,实力占上风;李、杜等人占据道德高地,舆论占上风,一时难分高下。

梁家兄妹力挺刘志有两个原因,一来刘志正要娶梁太后的妹妹梁莹;二来刘志年龄相对较小,才十五岁,据说还有点智商不高,呆头呆脑,傻了吧唧。而刘蒜血统更纯、更加成熟,贤明有德,在士人中颇有声望,意味着这个人很难驾驭。

两派据理不让,尤其是李固、杜乔二位,甚至把这件事上升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争得很凶。“拥志派”眼看有点撑不住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梁冀打算妥协。要不是宦官集团的及时介入,东汉帝国第十一任皇帝就该是刘蒜了。

东汉中期以后,政坛逐渐分化出四股势力:皇帝、外戚、宦官和士人。这四股力量分治天下,当它们势均力敌时,天下就能太平一阵儿,那是国家的大幸。要是某一派或某两派的联盟突然崛起,那就不得安生,朝堂上必定斗得腥风血雨、你死我活。

在这场难分胜负的对抗赛中,曹腾团结了整个宦官集团,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拥志派”一边,使得胜利的天平慢慢向梁家兄妹倾斜。

据史书记载,在梁冀犹豫不决、甚至要让步的当口,曹腾曾深夜密访梁府,希望梁冀不要妥协,并表示全体宦官同仁都坚决支持梁冀挺刘志。

宦官是一个群体,共同的身世、经历、屈辱感和强烈的追求容易让他们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每当大事来临,这种同盟一次次显示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此前已然如此,此后还将继续如此。曹腾让梁冀明白,他不是一个人,他后面还有人,他们将全力挺梁冀、挺刘志,这让梁冀顿时感到信心大增。

第二天,朝堂上开会再议此事,梁冀当了回贿选总统曹锟:刀枪往门口一架,拥戴刘志当皇帝的站着走出去,支持刘蒜的躺着抬出去!

对于在道德和舆论方面占有先天优势的士人们,梁冀改变了策略,不再跟他们比谁更道德,而是比谁更流氓,这一下子就扎中了士人们的软肋。士人们不仅流氓不起来,更要命的是往往还经不起流氓的恐吓。曹锟胜利了,梁冀也胜利了。

江湖老油条、号称官场“不倒翁”的司徒胡广第一个转变了立场,低下头来唯唯诺诺地说:“唯大将军的命令是从!”胡广的几个得意门生以及赵戒之流,见老师和老前辈带头服软,也都纷纷表态支持刘志。P5-7

序言

说曹操是个好人,有一部分人不会同意,因为他们心目中的曹操没有那么好;说曹操是一个坏人,大部分更不会同意,因为他们认为曹操没有那么坏。

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能人,有人说他是奸人;有人说他是最真实、最率真的人,有人说他是最虚伪、最狡诈的人……

但是没有人反对,在三国那个时代里,曹操是一个最重要的人。

于是,我拉开了架势,准备好好地写一写曹操这个人。

网友们闻讯纷纷给予郑重忠告:不要把曹操写的太好,不要把曹操写的太坏,不要为曹操辩护,不要隐瞒曹操的罪恶……

网友们已经准备下了一堆板砖,准备在我不听劝告时劈头砸下。

在我看来,曹操集众多毁誉于一身,不仅说明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更说明他是一个极具个性和魅力的人。

曹操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成了某种集体意识的象征。大家都在谈论曹操,评说曹操,往往又脱离事实真相来评论他。在扑朔迷离、互相矛盾的论据下,得出许多相差甚远的结论。

说曹操好的人未必了解他哪些地方好,说曹操坏的人未必知道他是如何坏。

还原历史的真相才能呈现出一个生动的曹操。在此过程中,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固然吸引人,但终究是过眼云烟,只有围绕曹操的一些细节和鲜活片段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在一次重大战役取得胜利后,曹操兴奋异常,他在马上又吹又唱,一会儿拍马鞍,一会儿摸马头,唱歌的同时手还在舞动着,完全不顾及领导形象。

还有一次,在杀气逼人的两军阵前,曹操若无其事地跟对方统帅拉起了家常,不时抚掌谈笑。敌军阵营的士兵都久闻曹操大名,挤着向前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子,曹操于是催马又往前走了走,好让大家看得更仔细一些。他笑着说:“大家看清楚了吧?我可没有长四只眼睛两张嘴呀!”

这些片段折射出来的洒脱、随意的曹操,或许才是真实的曹操。在临终前,曹操曾发布遗令,在这份万众瞩目的重要文书里,曹操却先从“半夜里觉得不太舒服,早晨喝粥的时候开始出汗,喝了碗当归汤”说起。对于重要的后事安排,他说得很简单,只说将自己安葬在哪里,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在他死后不要擅离岗位,了了几句话。他用更多笔墨交待的是其它事:

我跟前的婢妾和歌伎们平时都很勤苦,我死后就让她们住在铜雀台上吧。在正堂里放一张六尺的床,挂上帷帐,早晚用食物供奉,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到晚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经常上铜雀台,遥望我在西岗的墓地。我留下来的香料,可分给各位夫人。其他没有事可做的人,可以学做鞋子卖钱。

这就是“分香卖履”的典故。有人说曹操虚伪一生,至死依然;有人说英雄老矣,儿女情长;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奸雄本色的一贯表现,临终前故意发布个假遗令来掩盖真实陵墓的位置。

但是,如果认真读一下这篇遗令,以及他之前写的《自明本志令》,就不难发现这些或许都是他的心里话,是内心真实思想的流露。苏东坡向来视曹操为奸雄,但是就连他也说曹操“一生奸伪,死见真情”。

曹操只不过在临终前像平常人一样说了几句心里话,竟然受到世人怀疑,这是曹操的悲哀,也是后人的悲哀。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谁都不能一言以概之,这也许就是曹操拥有持久魅力的原因吧。当我透过史料的记述一步步接近他时,越来越发现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敢于流露真情的人,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让我们走近他,认识他、理解他,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南门太守

2009年9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三国是一段魅力无穷又纠缠不清的历史,写曹操需要勇气。南门太守执着地将笔触深向这段历史的纵深处,以扎实的史学素养为基础,信手拈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值得一读。

——赫连勃勃大王(著名作家,历史写作狂人)

三国宏阔的历史,残酷的战争,诡谲的权谋,复杂的人性。南门太守卓越的史以,高超的史笔,自如而又妥帖的描述,尽在本书的字里行间、关于三国,关于曹操,这是一本不得不读的好书

——林素微(《暗夜千羽》作者)

历史很复杂。比这更复杂的是将历史变得通俗易懂。三国那么乱的历史,曹操那么复杂的经历,南门太守兄举重若轻,云卷云舒,我亦在他有趣的叙述里,重游了那段历史。

——嵩阳云树(《历史的性格》、《我的理想国》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曹操秘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门太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73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34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