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科真相(中国第一地产背后的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人说,王石统筹之下的万科宣传看起来真是热闹。但本书想强调的,却是万科看似热闹景象背后的一系列动作布局。因为,中国那句久传不衰的俗语用在万科人身上,还是颇为恰当的:外行人看热闹,内行者看门道。

因此,我们还是来一点点揭开万科龙相的背后之谜吧!

内容推荐

“空手套白狼”,一个原本下海的“小官员”,如何能在20年间打造出中国最大房企帝国……

“做空卖空”,一个本是作坊式的贸易公司,如何能在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住宅企业……

“资本滚雪球”,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如何能在18年间滚出超过美国前四大房产公司之和的市值……

目录

引子 一幅龙头品相

1 试问“万科”哪里来

一、躁动的年代

二、玩“空手道”的创业者

三、“如来佛”是个什么人

四、激荡股改路

五、志在中国的“帕尔迪”

2 规则——万科成长有多美

一、“国营”与“公众”的转变

二、走在“圈钱游戏”之外

三、保位——万科股份之战

四、享受规则之美

3 2-1>2——万科的智慧游戏

一、“综合商社”惊醒梦中人

二、务虚的“遵义会议”

三、凌迟式的“减法”

四、万科的房子如何“复制”

4 资本——看万科怎么长袖善舞

一、地产有个“生死门”

二、谁能横立资本场

三、舞动海外的“资本手”

四、“万科善于操弄资本”

5 伙伴——有谁与万科共成长

一、“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

二、王石:为70万小股东赚钱

三、共赢——“恐龙”的伙伴哲学

四、绝唱的“世纪之约”

6 经理人——万科基业有多“青”

一、“培养”和“拿来”主义

二、一群可怕的脑袋

三、自助的“万科”牌汽车

四、没有王石的万科

7 品牌——万科能否相伴永远

一、万科品牌有什么秘密

二、“中国第一”如此获得

三、“万科危机”如此公关

四、万科品牌有没有长生路

8 天堂或地狱——万科的“风暴年”

一、太平洋对岸的漩涡

二、伸向全球的“潘多拉之手”

三、房市——天堂还是地狱

后记——徘徊的灵魂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先说一点题外话:“互联网狂人马云年轻时曾被聘为翻译到美国去要账。美国商人想赖账,便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时间长达两天。随后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却又弄丢了随身行李。随后,迫于生计的他又从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凭此才返回国内。”这不是电影虚构,是马云为自己曾经的轻狂所付代价中的一个罢了。

那么,比马云更年长一些的万科创始人王石呢?这样一句话可以概括他的轻狂: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1.人不轻狂枉少年

王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在中国郑州铁路局工作。母亲是锡伯族。用王石自己后来的话说,他的性格就延续了母亲锡伯族野性的精神和对生命行走的强烈渴求。

至于“王石”之名,也是有点来历的。因为“王石”两字拆开后便是两个姓氏,是王石父母将自己的姓氏放在了一起,便成就了今天的“王石”之名。小时候的王石是个很好胜的孩子。学生时代,也不是一个守纪律的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数学优异外,其他功课平平。

在王石的传记中记着这样一件小事情:一次在外婆家,王石和山里的孩子趁瓜棚里的看瓜人睡午觉的工夫,“猫”进瓜地摘香瓜。看瓜人醒来发现了他们,其他的孩子都吓跑了,王石却借着瓜秧隐蔽,一动也没有动。后来他就利用看瓜人返回继续酣睡的机会,把圆领衫脱下扎成一个口袋,背了整整一口袋香瓜回到了小伙伴们中间。仅此一事,足以显露出王石骨子里的好胜本性。而自此之后的王石,在小伙伴中似乎也就有了担当“孩子王”的某种资本。

青少年时期,王石赶上了“文革”的十年浩劫。不过,他没有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去了广袤的农村,军人家庭的背景让他选择了军队。1968年,王石应征人伍,成为新疆空军汽车三团的驾驶兵。但不久,王石便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个性中与部队间强调的组织纪律性的不相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王石的天性使然。

那是一次南疆执行运输任务。途中部队宿营在一处陡峭山脚下的三岔口兵站时,王石见时间尚早,就单独一个人去登山,他以为晚饭前就可以返回,就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

说起登山爱好,王石还是从童年时期养成的。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爬山,王石所在的小分队旗帜就由他负责看管,结果就是他这个小分队第一个将旗帜插在了山头上。每每回忆这些过去,王石总不忘强调说,这是他在户外活动中获得的第一个荣誉。也正是这个荣誉,让王石逐渐对登山运动产生了兴趣,直至后来的登山不止。

回过头来接着说在部队的此次登山。王石的这次登山却没有以前顺利,半山腰上他被困住了下不来,不得不忍着冷饿困冻,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摸下山。此时,王石所在的车队战友们也为了找他辛苦了整个晚上。

那个时候的王石20岁左右,正是人们所说的“愣头青”年纪。后来,王石的战友们在回忆他时也少不了使用“调皮”一词。

王石的父亲是个老红军,所以他年少时的家庭生活相较于同龄的人来说多了些优越。而血液里好胜的本性,更使王石觉得自己与强调集中统一的部队如此不相适应,他更习惯野性的张扬,以及个人成就感的获得。  尽管如此,王石还是耐着性子经受了军队的洗礼。1973年,王石复员回到了河南郑州。一年后,他被选送人兰州铁路学院给排水专业。由于并不是很喜欢所学的专业,王石就在课余自学英语和政治经济学。四年后,毕了业的王石被分配到了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做技术员。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王石离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越靠越近,也为他后来人生轨迹的转变选定了一个新的支点。

不过,第一次到深圳时,王石的感觉却糟透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只想早日结束任务,快些离开这个后来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抹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小地方。

那个时候的深圳,虽与香港仅一河之隔,但还仅仅是内地各省市通过铁路出口香港鲜活品的最后集散地。运输途中发病或死亡的牲畜、变质的水果蔬菜,都是在这里被检验并清除的。而王石本人当时就在深圳笋岗北站检疫消毒库现场指导给排水工程施工。王石后来在自己的传记中是如此记录当时的场景的:“路轨旁抛扔着死猪,绿头苍蝇嗡嗡起舞;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和腐尸的混合臭气。”

不仅如此。王石和施工人员睡觉休息的临时宿舍就搭建在铁路边,现场条件很是简陋。王石曾调侃地回忆说,不仅身体上要承受与蚊蝇为伍的煎熬,思想上更得随时提醒自己边境禁区有明文规定:“不准收看宣扬资产阶级腐朽、颓废、堕落生活方式的香港电视台。”

说起对当时生活工作的感觉,王石后来透露,他当时虽然喜欢广州对外交流的现代气息,却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是那个时候他自己也是处于被选择的状态。而事实上,王石“更向往理想主义色彩浓郁、浪漫刺激、充满悬念的生涯”。他曾梦想过成为悬壶济世的医生、福尔摩斯式的神探、战争风云中的巴顿、漂洋过海的航海者、无线电工程师等一系列令他仰慕的人物。

但王石也强调说,当时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在机会来临之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自己也似乎在潜意识里为人生机遇的降临做着某种准备。其中,英语书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一件用品了。

P3-5

序言

已经不是第一次就万科和王石咬文嚼字了!

王石和万科富有的独特性,这二者对于现代职业人的榜样作用,再加上笔者长期以来对王石先生多出的一分关注和青睐,就使得这部《万科真相》的出版显得有几分必要了。

本书付梓的时候,又传来了万科创始人王石的魅力消息,他的又一部新作《徘徊的灵魂》也正式面市了。

说实话,听到这个关于王石的新消息时,我也正困扰于这篇后记之中:一是后记的题目一时无从灵感,二是这篇后记里我到底还能讲出些什么。这种感觉其实在我开始撰写本书时也有过,好在有同道者的帮助,以及自己十余年工作中的有心积累。

尽管如此,考虑到王石和万科的标杆性,相关著述实可谓丰富了得,更何况还有王石先生本人署名的很是叫座的那几部传记或心灵独白式作品。所以,行此后记之前,我对于王石先生的新作《徘徊的灵魂》依然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买本回来静心细读。

读过之后,这篇后记的题目也就顺理成章地定为了“徘徊的灵魂”了!

王石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体,受过共产主义教育,对文革感到困惑,改革开放后到深圳打拼,目标变成简单的改善生活。直到今天,我都喜欢行走、感受、了解各种哲学,这在本质上应该是在重新反省生存的意义吧。”

“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体”!如此定义,让性情之中的王石仿佛就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那么,他一手打造起来的万科呢?“人性化”的理念也早已融入了它的每一个毛孔之中了。

所以,笔者借用王石先生新书名当作本书的后记题目,至少有三个理由这样做:

一是王石的率真和性情中。

王石的率真和性情之中可以说贯穿于他的整个前半生。这在他的成长经历过程里表现得十分明显。王石曾直言说过,自己是一个与主流企业家不同的人——不一定高于他人,但一定与众不同。他还说:“我的脾气不好是出了名的。但我也有可爱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面。”那么,王石的与众不同又是什么呢?是王石的表里如一和他那种看似过头了的自我。如2008年王石惹出的“捐款门”事件,便是王石式率真和性情中的最真实表现了。

二是中国最大地产企业掌门人内心中的那份清淡。

尽管万科是由王石一手创建并打造起来的,万科位居中国地产界之巅也已经年,但王石的“中产者”身份却从未改变过。他自己也从未就此进行过什么有意的部署或安排。勿须再说万科股改时王石自愿放弃属于自己的那些股份之事,仅以当前的一件来说,万科掌门人王石内心的那份清淡也是他人所不及的。就在中国地产界进入大浪淘沙的2008年动荡时期,王石本就属于同档水平之下的工资待遇竟再次缩水了近三分之二,远低于国内同等规模甚至更小企业领导人的工资水平了。

三是王石率领下的万科在全球金融海啸大潮中的那份冷静和从容。

2008年,不光是中国产经界,全球的经济弄潮儿也似乎都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面临如此大变局之下的万科,在王石及其团队的率领下,冷静从容的表现,不仅为万科赢得了骄人的业绩,更使万科的同道者们获得了危机之下难得的成长。用王石的话说:“2008年这一年,确实是意想不到的一年。从拐点论到5.12捐款门,无论是我还是万科,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谢2008年。”

于此,笔者的如下坚持也似乎多了一分理由:万科是中国当前不可多得的优秀企业,王石也称得上是中国当代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至于王石提到的所谓“拐点论”和““捐款门”事件,对万科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看明白,这其实正是王石骨子里那种独有的自我意识的自然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石的这种自我意识,也正是万科得以成功的重要诱因。

当然,王石和万科的公众特性,也决定了人们对二者解读的多样性。而笔者认为,王石首先是一个企业家,其次才是一个明星式的公众人物。所以,关于王石的各种说法也就难免多了些娱乐的成分。

所以,当有人就王石新作《徘徊的灵魂》征询他:“现在想明白了吗?”王石的回答是“还不是很清楚……”

最后也应该补充一句:写作本书的根本目的既不是宣传某个人,更不是宣传某个企业,而是向有志于成就自己人生的现代人们,揭示一个富有学习意义的纯正榜样。所以,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借鉴了业界和理论学者们较为公认的评析或观点,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一些精彩的内容还直接进行了引用,以求得到最广大读者们的认可。当然,这其中的事实性内容,除了笔者的访问所得外,基本上都来自于万科企业的内部出版物,以及王石先生的个人著作了。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魏昕

2009年10月3日于北京奥运村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万科的成功其实就是美国模式的成功。而王石对于万科的贡献。只在于他不厌其细地建造了终于可以自动行驶的“万科牌汽车”。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冯仓

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社会越来越富裕,产业越来越庞大,我们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来。在狂奔过后的路上,是饱受创伤的自然,迷茫躁动的社会。还有我们自己徘徊的灵魂。都已经跟不上脚步……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石

中国人哪,强国要先强自已,怎能让王石在高处独美!

——华润创业前总经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黄铁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科真相(中国第一地产背后的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1077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33.3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