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多夫·贝尔奈特编著的《胡塞尔思想概论》的价值在于,它系统地导引读者穿越了胡塞尔全部已知哲学中的概念上和语言上的错综复杂路径。本书三位作者努力根据原著文本对其思想进行了一次全面性“导读”,颇有助于读者理解胡塞尔哲学思想及其风格。
图书 | 胡塞尔思想概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鲁多夫·贝尔奈特编著的《胡塞尔思想概论》的价值在于,它系统地导引读者穿越了胡塞尔全部已知哲学中的概念上和语言上的错综复杂路径。本书三位作者努力根据原著文本对其思想进行了一次全面性“导读”,颇有助于读者理解胡塞尔哲学思想及其风格。 内容推荐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其创始人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毕生完成了博大精深的先验现象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塞尔思想企图将现代数学和逻辑学的严密性与形而上学传统相结合,其内容风格素以抽象艰涩著称。《胡塞尔思想概论》三位作者均为国际著名胡塞尔现象学专家,均(曾)在比利时卢汶胡塞尔档案馆长期工作,熟悉胡塞尔多达四十余卷的著作。《胡塞尔思想概论》紧扣胡塞尔著作本身,对胡塞尔一生主要哲学思想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论,非常有助于哲学和人文科学理论研究者及高校师生对胡塞尔现象学理想的系统而准确的了解。《胡塞尔思想概论》出版后,一直受到各国现象学学者的好评,其英译本前言作者Lester Embree特别指出《胡塞尔思想概论》称得上是一部“学术杰作”。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数学,逻辑学,现象学 §1.算术概念的心理学根源 §2.纯粹逻辑学和心理学 §3.现象学的认识理论 第二章 现象学作为纯粹的或先验的意识之科学:方法论基础 §1.现象学的或先验的中止和还原 §2.“艾多斯的”还原:现象学作为意识的本质科学——本质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现象学意义上的普遍意识结构 §1.意向性 §2.时间意识 第四章 知觉,物,空间 §1.显现作为物的混合再现和作为部分的〔自所与项〕 §2.显现连续体及其构成性成就 §3.物构成与空间构成的运动觉的动机作用 第五章 直观[准现前]现象学 §1.想象,图像意识,记忆 §2.对他者的经验 第六章 判断和真理 §1.语言表达,意义,意向性意识 §2.真判断,理性思维,认知对象的直观所与性 第七章 静态构成和生成构成 第八章 我和个人 第九章 生活世界作为客观科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作为普遍真理和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先验现象学和形上学) 附录一 有关胡塞尔的生平、著作、活动的资料 附录二 关于胡塞尔遗著的说明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胡塞尔思想概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瑞士)鲁多夫·贝尔奈特//依索·肯恩//艾杜德·马尔巴赫 |
译者 | 李幼蒸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306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16.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2124 |
版权提供者 | Felix Meiner Verlag GmbH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