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中学生创新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大陆名家、港台精英、青春写手同台竞逐,展现2010—2011年华语文学年度盛宴!

中学生创新阅读编委会编著的《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精选张海迪、蒋勋、刘墉、白岩松、刘以林、陈祖芬、安然、梁继璋、柴静等年度励志故事佳作,零距离解读可触可摸的文学中国。彰显文字之美、体味人生百态。

内容推荐

中学生创新阅读编委会编著的《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展现2010—2011年励志故事年度盛宴!

《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视野更宽广:除了选取大陆名家的精品之作,还选取了港台等地名家佳作。

视角更独特:内容针对青少年读者,又注重文学性,讲究文字之美,修辞之美。

权威而专业:由中国一线作家、诗人担纲编委,选文权威而专业。

作文T型台:精选年度高考、中考作文、年度各大赛事获奖佳作,独一无二的青春的表达,非同一般的意见领袖。

名家榜中榜:上榜作品既有名家得意之作,也有实力新秀的妙文佳制。主打名家,但又不唯“名”是取。

目录

特别推荐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蒋勋

 一切不幸都会过去/张海迪

 不肯绝望,也不敢奢望/董桥

 把光芒让给别人/刘墉

 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白岩松

 车祸这点事/刘以林

 浩良:我们现在怎样做孩子/陈祖芬

 哲学课/安然

 写给儿子的备忘录/梁继璋

 神圣的宁静/柴静

特别关注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上榜佳作

副作用·哪些人不能成功

 我的大海悬挂在墙上/羽毛

 限8那天一路畅通/郑渊洁

 哪些人不能成功/星云大师

 这是个名弱不名强的时代/麦家

 副作用/李家同

小样·上课打瞌睡的大人物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卞毓方

 神之作品/张鸣跃

 误入善途/姜钦峰

聊斋·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刘瑜

 最后一名/王文华

 每个人的雅努斯/王开林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陈敏

叙事·十七岁改变我的一生

 我的顽劣青春/周立波

 长在中原十八年/周大新

 十七岁改变我的一生/朱迅

 第一次喝凉水/叶延滨

 你应该拥有阳光下的成功/李彦宏

 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是一件礼物/贝聿铭

 其余的都是沉默/贾樟柯

人间·那些借我一生的人

 不让母亲心疼/刘庆邦

 两个女人借我一生/余秋雨

女的——神

 活女神/毕淑敏

 爱如死之坚强/韩松落

 与死神波澜不惊对视的人/梁晓声

嘘·向动物学习

 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李娟

 驯鹿“大角”/马文秋

 狼心良心/佚名

 蝉/微紫

嗨·向植物致敬

 好一朵木槿花/宗璞

 听花/胡秋萍

 先达后近先疏后亲/素罗衣

 不死草/林柏松

 柔软/朱以撒

 把苦难“长”进生命里/黄小平

 树佛/贾平凹

嗯,有这么一回事儿

 赛马手/星竹

 人很需要一点异想天开/谢娜

 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朱国勇

 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冯雪梅

 面对逆境/柯云路

 自找/倪匡

 去阿里的路/范春歌

嗬·两代人的事

 心灵花园/梁晓声

 简单的幸福/周国平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孙道荣

 两种教子观/高深

 表扬夸奖孩子的六项基本原则/陈真妮

 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刘墉

瞧·伟大的小孩

 拯救野马/凌仕江

 伟大的小孩子卡西帕/李娟

不得不

 勇于不敢/刘诚龙

 我再也跑不动了/蒋方舟

 不得不/亦舒

汤方·天使与盐

 汤里有盐/叶倾城

 天使的汤方/吴淡如

庄子的智慧

 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王蒙

 庄子的猴子/王溢嘉

说法·令人震撼的0·1启发题

 虚假疲劳/李敖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王波

 令人震撼的0·1启发题/蔡真妮

理论理论

 身边的人/柴静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刘仁文

 慷慨绝对是美德/韩东

 错误的脚印/孙侃

 风情万种的痛苦/高伟

信·不信由你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陈光标

 大欲/冯唐

 如何面对一无是处的我/何炅

后记

试读章节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蒋勋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一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到底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

我们发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如果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也会蛮开心的。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需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天——也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很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一位以后的大书法家影响深远。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模仿。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

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  “阵云”两个字也让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字?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

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竖”:万岁枯藤

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

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

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

“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

“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卫夫人是书法老师,也是生命的老师。

P2-4

后记

值此书出版之际,首先感谢诸位编委老师的辛勤付出,正是由于他(她)们的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使得这部书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高质量面世。同时,本书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成书过程中,给予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与建议。我愿意在此郑重地提到这些钻石一般的名字,他们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先生;当代诗坛泰斗、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李瑛先生: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先生;著名作家、金牌编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作者邹静之先生;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雷抒雁先生;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原主编韩作荣先生;著名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杨匡满先生:著名诗人、《诗刊》执行主编李小雨女士;著名散文家、《十月》副主编周晓枫女士;著名杂文家、《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徐怀谦先生;著名散文家、《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韩小蕙女士;《杂文选刊》原执行主编、现《读书文摘》主编李君女士;著名诗人、北京电视台“第七日”制片人黄殿琴女士:作品多次入选人教版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著名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梁小斌先生;著名作家、《读者》杂志原创版主编张笑阳先生;著名作家、《语文报》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先生……

这套书的出版,亦得到了以下诸位方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或以锦绣文章,或以锦心绣口,为这套书增光添色,读这些温暖的名字,于我而言,如沐春风,他们是:周泽雄、刘齐、刘以林、胡弦、黑陶、庞余亮、王建军、谢君、李维宗、李智明、董献华、刘蕴慧、管强、魏鹏、陈恒礼、陈梅、王建如、郭明、王春囡、王海燕、卓玛、徐静、曾小青、谢丹、梅桑榆、潘然、傅会敏、闰凌竹、苗茜、解渫、毕海裳、刘挽云、靳欣、吴荞、石蕾、陈梅、钟春燕、李锐、雷军美、王颖、张书迎、李智、魏杰、朱艳飞、朱波、李太美、曹敏、冯丽、韩雪、林云霞、董慧慧、张倩倩、吕布布、华依柳、王勇、管强、刘梅、林岭。

本书截至发稿时止,部分文章没联系上作者,如您大作被选人本书,请将您的信息反馈到dawei1968@126.com,我们将按国家规定,第一时间办理稿费事宜。

如您看到喜欢的文章,或者有什么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请与dawei8899@hotmail.com联系。我们将菩待每一封来信,您的建议或推荐的美文,如被采纳,将会有满意的回报。在此先谢谢。

期待您的飞鸿。

大卫在北京,祝您和您的家人喜乐、平安。

2010年12月25日圣诞节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0-2011年名家励志故事排行榜/中学生创新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大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59347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4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