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霞衣蝉带(中国女子的古典衣裙)
内容
编辑推荐

夏、商、周、汉、唐、宋、明……历代的女子衣装,从经、史、礼典、笔记、诗文、小说、戏剧等典籍中都可以找到,都丰富的文字记载;绘画、雕塑有繁多的形象资料;考古中有许多实物出土;民间风俗、戏曲舞台中也有不少保留。千百年的朝代往事如流水,多少城阙化为飞烟。只有她们的美丽刺破幽邃的时空,至今还在隐约浮现,为文学艺术增添了无限异彩。

《霞衣蝉带》这本小书是马大勇奉献给读者的普及读物,书中简要地介绍中国传统女性衣、裙、裤、帔、带等的审美内涵。

内容推荐

《霞衣蝉带》这本小书是马大勇奉献给读者的普及读物,《霞衣蝉带》中简要地介绍中国传统女性衣、裙、裤、帔、带等的审美内涵,以使读者对此有所了解,进而深入学习(传统衣冠礼仪、女子发型发饰、鞋袜内衣、化妆、仙灵服饰等另撰系列读物详述)。

目录

内涵技艺篇

 女性传统服装的设计理念

 富有内涵的女性美、礼仪道德、世界观

 意境美、造型美、自然美、技巧美

 丽而不奇的审美观

 女性传统服装的设计礼俗

 古代的服装设计师、流行礼俗、图谱和模特儿

 服装的献赠礼俗

 服装的节令习俗设计

 服装设计与展演、游艺、观赏风景

 女性传统服装的五种设计技艺

 款式的演化与变迁

 面料与搭配

 制作工艺

 色彩

 图案

衣裳分类篇

 女子的各种上衣综述

 衣的各种泛称

 衣的质料分类

 衣的装饰工艺分类

 衣的色彩分类

 衣的图案和分类

 深衣类

 直裾深衣、曲裾深衣、桂衣、诸于

 袍制礼衣与披袄、披衫、披袍、中衣、明衣、鹤氅、斗篷

 衫

 衫的各种形制

 衫的质料分类

 衫的装饰工艺分类

 衫的色彩分类

 衫的图案分类

 □、袄

 襦的形制

 襦的质料分类

 襦的装饰工艺分类

 襦的色彩分类

 襦的图案分类

 袄的各种形制

 半袖(半臂)、背心类衣物、抹胸与诃子、腹围

 裙

 裙的历史

 裙的礼俗

 裙的各个部件和各种形制

 裙的质料分类

 裙的装饰工艺分类

 裙的色彩分类

 裙的图案和分类

 裤

 行缠、膝裤、套裤、护膝、裹腿

 裤的形制变化及裤和衣、裙的组合

 裤的质料、装饰工艺、花纹色彩

 各类衣物

 蔽膝、巨巾、跪檐

 围裙、饭单

 大绶、小绶、玉环绶、玉花采结绶、佩

 臂鞲(臂钩)、袖套、袖笼

 绕领、云肩(宫装、云肩、阁鬓)

 披帛

 披帛的源流

 披帛的美化与工艺、色彩

 领系与直帔、霞帔

 衣带与衣纽、系束带

 衣带的装饰、系结与习俗

 衣纽的发展与形制

 牵带与各种带的系束、掖插法

 腰带

 腰带的系结、历史、习俗

 大带、扣结、宽窄带、组、组绶、绦、璎珞、汗巾、中带、遮裙带、褡膊

 腰带的质料分类

 腰带的装饰工艺分类

 腰带的色彩分类

 腰带的花纹分类

 腰带的打结法与花结名目

 革带的带□、带板(□)、带钩、带扣与各种形制

附录

 附表一 传统色彩象征简目

 附表二 传统织物色彩简目(皆由深至浅排列)

参考文献

 传统织物色彩简表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的祖国是衣冠王国,服饰繁多。长期以来,服饰的设计制作都保持了实用功能,更利用各种艺术手段美化它,使它可以做人体装饰、标识身份、象征哲理等,超越实用的形态、功能,产生了动人的服饰艺术。它成为历史的一种记忆,传统的一种符号,文化的一种代表。

传统女性服饰设计都遵循着一定的指导思想。首先,人们将服装美与女性美相结合,衬托、突出独具的阴柔美、装饰美。

《管子·轻重甲》记载,早在夏桀之时,有女乐三千人,皆服文绣衣裳。《太公六韬》:“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考古中也发现夏、商代有精美的服饰,如河北蒿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纨、罗、绫、绮残片,河南殷墟有玉雕女像,表现女性穿袍衣的娇娆出色之态,所以文献记载是准确的。当然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陕西半坡等文化遗址都发现了丝绸的痕迹,;甚至近两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用皮裘、彩色贝壳与砾石制作衣饰。用服饰来突出女性美还可追溯到此时。这既是女子爱美的天性使然,也是因为男子要欣赏女子的美韵,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一方面,古代礼教要求女子不准抛头露面,衣物要层层包裹;另一方面,却要从裙衣中看出女性的美姿。因此,我们能在那么多仕女画、女俑等艺术品中领略传统的衣裙装点的女性美。

传统女子服饰设计不但体现了女性美,还融合了深远的内涵。

我国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注重礼,强调礼仪、秩序、礼仪道德。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以礼治国,以礼规定天人、社会、国与家、人际的种种秩序,直接表达出哲思、世界观与以血缘家庭为基础的仁孝伦理。而历代衣冠就是礼的一种基本形式。商代的男女服饰已较复杂,似有一定之规。周代有周公制礼,衣冠服饰就明确注重以服饰体现礼制与礼教的教条,体现身份、等级的严格区别,历代正统的服饰设计思想都加以继承,女子服饰很大程度上也不例外。历代正史《舆服志》记后妃、贵妇的衣服都用宽博的体积、不同的图案色彩等显示三六九等的身份,还要制约女子的行为,如明代贵妇穿的大衫,前裾比后裾短,以便于跪拜;头戴沉甸甸的凤冠,身佩玉佩,使女子只能动作柔缓,碎步而行,直接体现《女诫》《女孝经》等书载的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顺从、柔弱。服饰在这里只当做某种标识、象征符号而已。

女子礼衣和男子衣冠一样有多种,在朝会、祭祀、结婚、拜见长辈、应酬拜客时使用,是礼制的体现。标识着天人、人伦的关系,象征着治理国家社稷的庄严、敬天敬祖的精神,也蕴含仁爱、孝友、勤劳的美德,温雅、端肃等礼仪内涵。它带着雍容华贵的风韵,提示着高贵和尊严。当然也象征着等级,是礼教伦常的外化。

相传黄帝制作衣裳,男女皆穿的上衣下裳象征天地乾坤阴阳,人居天地中,与天地相通,天下大治(《易经·系辞》);衣冠和易理相通。先秦礼书《礼记》等典籍中,记古代的深衣、大带(女子也用),王后等贵妇穿的六种礼服:六衣,都继承这深远的象征,形成礼仪。而且儿子、媳妇服侍父母亲,要衣冠整齐,束大带,佩各种小用具。女子也与男子一样有成人礼:笄礼,穿上礼服,戴上笄表示成年。还有蕴含深远的婚服、代表宗法的丧服。衣物并含箴戒之意。如《大戴礼记》之《带铭》云“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而《衣铭》中又云“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均含有道德教化的内容。

汉代《女诫》把“妇容”列为女子四德之一。唐代女子拜见公婆要穿襦裙大袖,手持拜帛(是长长的丝帛,或就是藏族哈达的来源)。宋代佚名绘的《女孝经图》,是根据唐代《女孝经》一书表现各个阶层的女子,参与国家祭祀、服侍公婆尽孝,和丈夫相处、劳作等,所穿不同的礼服、常服,点明女子应具备的品德内涵。在“开宗明义章”画几位女子穿罗襦长裙,“庶人章”的女子也差不多;而后几段则画祭祀的皇后妃子穿神翟之衣、佩苍水玉等。

古代蚕丝纺织是以女子为主劳力的,这在《诗经·七月》中就有描写(图一)。所以历代高贵的王后(汉代后是皇后)也要行亲蚕礼,穿象征桑叶的黄绿色鞠衣(也叫蚕衣),亲自祭蚕神、采桑叶、养蚕纺织,以表示对妇女劳作的肯定、体谅民艰。明代类书《三才图会》中有皇后祭祀先蚕图,举笏的女官、奏乐的女乐排列成队,皇后居中祭祀。宋代司马光作有《皇后阁春帖子》诗:“春衣不用蕙兰薰,领缘无烦刺绣文。曾在蚕宫亲织就,方知缕缕尽辛勤。”都说明衣饰体现了女子勤劳的美德。

历代女子礼衣如汉代多重衣,唐代钿钗礼衣、大袖襦裙、半袖襦裙,宋代的大袖,明代的大衫、补子袍、披风红裙配凤冠霞帔等,也都体现了这些内涵。  ‘

历代女子,也有借用男装、官服的色彩图案,表达高傲不凡的情怀的,在明代尤其突出。争炫新装,有追求民主、地位平等之意。如花木兰、梁红玉、秦良玉等女杰也有穿戎装、蟒袍保家卫国的,也有在裙带上书写绝命词,奋力抗击强暴的。这些衣服都是女子勇敢、忠义的象征。

在中国古老的哲思中人的生命与天地相通,人和宇宙万物相应、相关联,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幽邃的宇宙、自然,是要理解、亲近,互相融合,而不是任意开发破坏。服饰设计自然有赞美宇宙、生命的主题。生命要和天宇结合,绵延不灭,所以各种合欢、连理、生育主题层出不穷。生命要和天时节令相融,所以有四时不同之衣,有各种节日之盛装。人们分布在各处地域中生活,服饰风格也体现各个地方的特色。

服饰中的仁爱、孝友、智慧、勤劳、忠义、勇敢、礼制以及与宇宙相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天时、地理、劳作等,也就是礼仪道德、价值观、世界观活生生的、艺术化的体现,是在讲述无声的“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见《礼记·大学》),是智巧、灵慧的象征,蕴含顺应天时、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深奥哲思。这反映出从女娲伏羲开始,人们对宇宙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对奋发向上、生生不已的民族心理的歌颂,表现天地之序(礼)、天地之和(乐)。如宗白华先生《艺术与中国社会》所说:“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致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这也正是浸透在国人血液、生命中的中华哲学、艺术的基调、内核。P1-3

序言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女性服饰,更是繁复多姿,自成一个完备的艺术、美学体系,令人迷醉。透过历史的厚重帷幕,我们能看见千万年来那一个个女子的姣美之影。她们款款行走,又尽力舒张心灵的翅膀飞翔在天宇中,超越权势、等级的网络。她们用缤纷色彩、用图案、用锦绣来装饰自己的衣裙,结合发型、首饰、美容化妆,幻出中华佳人的美丽,诉说自己内心的憧憬与欢乐,悲伤与寂寞。

夏、商、周、汉、唐、宋、明……历代的女子衣装,从经、史、礼典、笔记、诗文、小说、戏剧等典籍中都可以找到,都丰富的文字记载;绘画、雕塑有繁多的形象资料;考古中有许多实物出土;民间风俗、戏曲舞台中也有不少保留。千百年的朝代往事如流水,多少城阙化为飞烟。只有她们的美丽刺破幽邃的时空,至今还在隐约浮现,为文学艺术增添了无限异彩。

衣裙表达着女性的华贵,衣裙妆饰着女性的青春,衣裙传递着缱绻不尽的情爱。华装的盛会,金翠霓霞的幻梦,千万个有名无名的先贤智慧、心血凝结成的宝贵遗产,我们不会忘记。就连只是在电视、电影上看到古代仕女的小女孩,也能自己在白纸上学着画仕女层叠的裙衣,飞扬的帔带。

这美妙而漫长的历史,完美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今天的女子仍在艳羡,今天的男子仍在倾慕,今天的学者、艺术家要恢复这光彩夺目的文明,要大力挖掘,汲取灵感,美化生活。

传统女性服饰的体系,包括千万种款式、质料、工艺、色彩、花纹的搭配、制作,包括不同季节、场合的应用等。它有对女性深刻的理解,体现女子与宇宙自然、国家、社会、家庭的关系。它既是实用的,又被赋予深奥的哲学观念;既曼妙多姿,蕴涵美学的原理,又体现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礼仪品德、智慧,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女性心灵之美、容貌之美,与服饰水乳交融,折射熠熠光辉,映照慧质兰心。它深蕴着民族的史迹、风俗、精神、心理,是民族文明的象征与结晶,是历史赠予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千变万化、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包括着哲学、美学、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历史学、人类学、妇女学、心理学、纺织科技等丰富内涵,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相结合而绽放的花朵。它展现着传统的人体美学、色彩美学、节令、劳作、礼仪道德,关联着游艺、园林花卉、自然山水,诗文、小说传奇、戏曲、神话宗教、音乐、舞蹈、织绣印染、绘画、书法、雕塑、玩偶、建筑家居、漆瓷金玉等的意境美,当然也和当今的影视剧、服饰设计、舞台表演、礼仪场合、电脑绘图、动画、广告等密不可分。

学者们已经撰写了不少传统女性服饰的研究专著、论文,以深入探讨服饰美的源泉:服饰考古报告;将考古实物结合文献记载进行考证;复制与剪裁图解;按不同朝代、地区、民族分类研究;服饰的工艺、款式、色彩、质料、图案:服饰的织绣印染艺术;服饰的礼仪、风俗、日常应用;女子的化妆美容、发型发饰;仕女画、雕塑、文学作品中的服装;衣衫、裙、裤、披帛、腰带、鞋袜、内衣、首饰等的分类研究:戏曲、乐舞及民间服饰的研究;服饰的哲学、美学理念等人文内涵。

《霞衣蝉带》这本小书,则是奉献给读者的普及读物。书中简要地介绍中国传统女性衣、裙、裤、帔、带等的审美内涵,以使读者对此有所了解,进而深入学习(传统衣冠礼仪、女子发型发饰、鞋袜内衣、化妆、仙灵服饰等另撰系列读物详述)。

后记

数年寒暑光阴一闪而过,这本介绍女子衣裙文化的小书终于完成了。此时书窗外已是暖流融融,又一季桃腮柳眉将放。

此书是我撰写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物中的一本。从2006年初夏开始,我就收集服饰文化资料,撰写普及读物。因服饰文化涉及面太广,所以分出多个专题。首先出版了讲述衣冠礼仪、女子发型发饰专题的两本小书。本书也作为一个专题来做。一开始撰写此书仅是泛泛而论,后来寓目渐广,逐渐发现女子衣裙的礼俗、款式、色彩、图案等其实都与我之前学习过的节令节日、花卉与插花文化紧密相关,循传统之美学意境,现四时之风物丽彩。是以更广为搜求,查织染之技术,考服饰之名实,遍读画谱花经,细摘诗文章句,一一排比,集成书卷。相信于读者必有裨益。写作过程中,我对中国服饰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后还将继续撰写服饰文化的其他专题。

此书付梓之际,首先我想到的是我慈爱的祖母,她是一位民间艺术家,曾在县城与我祖父开设染制香云纱与丝线的作坊,叫作联新丝绒店,还喜欢插花、剪纸、刺绣,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的父亲,在我牙牙学语时他就教我背诵唐诗宋词。他们是我学习传统文化的启蒙老师。没有他们的启蒙,我就不能写出这本书,我永远怀念他们。

我所要感谢的师长很多。我感谢我的母亲,这些年来都在默默支持着我的写作。我还要感谢学校里教我语文、艺术的许多老师,感谢本书参考文献的所有编著者,没有这些文献是不能写成本书的。感谢我的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尤其是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在学术文化类著作出版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为了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还为此书提供了这一个宝贵的出版机会,如果需自筹资金出版,我无论如何是无能为力的。我当继续努力工作,以报答于万一。

2010年2月

于广西宾阳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霞衣蝉带(中国女子的古典衣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大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57893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6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41.763.2-4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