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绍强编著的《当戏楼已成往事》讲的是关于城市的故事。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看起来好像丢失了不少,但城市毕竟是充满创造力的,所以《华夏地理》在寻访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描述了新城市的梦想与现实、创造与活力;在关注都市世俗生活的同时,也关注它的未来走向……
图书 | 当戏楼已成往事/细节中国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艾绍强编著的《当戏楼已成往事》讲的是关于城市的故事。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看起来好像丢失了不少,但城市毕竟是充满创造力的,所以《华夏地理》在寻访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描述了新城市的梦想与现实、创造与活力;在关注都市世俗生活的同时,也关注它的未来走向…… 内容推荐 城市日新月异,那些风光尚未留驻便成历史。寻访昔日老北京,了解那些“流浪者”的梦想与现实;感受海派风韵,体会新上海人的创造与活力:闲情苏州,市井成都,关注如何留住老城市的魂魄,也关注如何使旧日的工业城市老树生花……凡此种种,以寻常故事,描绘出大城市的兴荣盛衰。 目录 寻访北京“原住民” 当戏楼已成往事 北京,流浪老的梦想 所谓海派 上海创造,苏州河畔SOHO梦 广州大排档自由精神的挽救 泡在中药里的广州人 市井成都 由麻将进入成都 在成都梦游 闲情苏州 留住老苏州的魂魄 神州三坊七巷的灵与肉 交通看武汉 铁路驮起的二连浩特 物语长安 刺桐——泉州的前生 沈阳,除了工业还有什么? 三亚变形记 试读章节 很久以来,在我每天出门见到邻居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有着一种默契,彼此的眉眼中传露出一种“自己人”的目光。与同住在一个小区里来自外地的租房者不同,因为我已经被认同是北京人。我想似乎我也应该责无旁贷,接受这一种地域观念带来的情感交互。但又想到,我比现在年轻20岁的时候,初入京城,在北京人的眼光中彷徨迷惑的时光,心里总是无法释然。到底谁是真正的北京人?近年来传媒中无处不见的“北京人”、“上海人”、“东北人”、“河南人”……之间的争执只让我知道,一些人以自己是“北京原住民”为荣,而另一些人则对“北京土著”嗤之以鼻。但这给我们~个启示,应该去寻找更加本原的东西。历史也许会告诉我们谁是北京的“原住民”。“一根筋”的北京人 在蒲黄榆的“老五爆肚”店,我遇见了三个老北京。我看他们是老北京完全出于寻常的判断,用一口北京腔纵论天下。间或带出一些犄角旮旯的只有北京人才知道的人和事儿,彼此兄弟相称,悠闲而且客气。满脑子是“原住民”的我本能地瞄上了他们。几句搭讪,排除了我要与他们谈“投资”的可能性以后,陌生和戒心一起消解了。李子河看着和气,李志强是一副什么都不吝的样子,大胡子王凤春看上去则很有几分豪气。 “要聊这个可就远了去了。”李子河想想说:“我给你出一主意,上什刹海,就那些提笼架鸟的老爷子,跟他们聊。跟我们聊吧,也就说点儿皮毛。”三个人里,李子河的祖籍是山东招远,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来到北京;李志强祖籍是天津的,也是父辈才来北京,都是“旧社会学徒的,给人受苦受累”。李志强的见解是:“真正祖籍在北京的人还真不多,两三辈儿是北京人就不错了。要说老北京,还得是旗人。”王凤春显然也认为自己是当然的老北京,但说起家世,还是不免有点含糊:“在北京至少有五六辈儿了吧,老家在广渠门那块儿,祖籍在哪儿说不太清楚。” 虽然他们没有给我更多有价值的讯息,但第二天,大胡子王凤春就帮我约了一位正黄旗的后裔赵永泉。在北京公交驾校工作的老赵50多岁,身体壮实。 P1-2 序言 真实的历史是由点点滴滴细碎的事和物构成的。记得马未都先生在讲解鉴别古董时曾表述过,每一件真品的每个细节能比流传下来的历史书籍更为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生产能力及工艺水平,这才是古董的真正价值。 中国飞速发展的车轮掀起的喧嚣的尘埃正渐渐落下,匆忙的我们一段急行后也开始不觉地放慢了脚步。当我们能以较为平静的心情环视眼前那些曾被我们用心改造过的土地、山川、城市和人群时,也许会忽然发现,一段新的历史已被我们书写。而当我们发现我们书写的历史原来依旧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时,又是何等的惊喜。 如果,当我们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再次断定,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无法被割断时,我们就可以更加自信地相信,一个新的“文明复兴”将会又一次悄然惠顾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华夏地理》的这套“细节中国”系列丛书,恰恰是通过对各类事物的细节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和描述,多方面地来刻画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发现其历史的延续性。似乎,也在不觉中记录下了我们正书写的这段历史;或者说,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走向再次“复兴”时留下的一段印记。 《当戏楼已成往事》讲的是关于城市的故事。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看起来好像丢失了不少,但城市毕竟是充满创造力的,所以《华夏地理》在寻访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描述了新城市的梦想与现实、创造与活力;在关注都市世俗生活的同时,也关注它的未来走向…… 民族志式报道少数民族,是《华夏地理》的传统,《游牧世界最高处》讲的正是少数民族的故事。当然,这本书里的故事并不是为了猎奇。报道者在讲述他人的生活时,更多地关注他们与我们的共同命运,里面涉及的问题,关乎他人,也关乎我们自己。 《谁家的夜郎》这本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某些王朝进行了片段解读,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寻访,探寻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说的虽然是历史,但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从一些历史的细节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许多今天问题的所在。 《华夏地理》一直不忘自己的媒体责任与忧患意识,时时在关注着许多现实问题。《生命怒放在神秘之境》就是报道与思考了诸多现实问题的一本书。冬虫夏草毁灭前的疯狂、贵州的石漠化困扰、中国的丝绸还是世界最好吗这样的问题,以及盗墓、布达拉宫的维修、从黄金部队到地下金矿这样的故事,既神秘而又引入注目,报道者通过自己的探访,把我们带到了神秘境地。 也许有人会问,“细节中国丛书”是否能全面地展示我们的现世今生呢?不,当然不能。然而,通过这斑驳点点的印记,也许能勾起你一段对往日的回忆,或引发你片刻的沉思;也许,还有你一声猛醒的惊叹。 喧嚣后的沉思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吗? 而今天的历史,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戏楼已成往事/细节中国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艾绍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750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印刷时间 | 201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