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任正非这个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光芒四射的华为,有怎样的企业精神?

神秘低调的任正非,有什么独特性格?

是任正非成就华为?还是华为成就任正非?

《任正非这个人》作者周君藏为前《华为人报》主编,贴身观察任正非超过10年。任正非究竟具有怎样的企业家智慧?其个人性格如何影响了华为的基因,并不断驱动华为向高处发展?作者以10年经验,为你作出独到分析。

内容推荐

华为是一家十分独特的企业,其分散的股权结构、出众的国际市场业绩以及对自身形象和战略的严密保护,使得华为成为一条罩上了神秘面纱的“中国龙”。这条拥有十万之众的“中国龙”的精神核心——任正非,激起了无数人的想象。

任正非极少接受专访,但其独特的战略智慧和对华为组织文化的长期持续的建设,每每引起行业甚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对华为的影响主要在什么方面?为什么他能带领华为纵横海内外,在高科技行业做出令国人惊叹的成绩?

《任正非这个人》作者周君藏为前《华为人报》主编,贴身观察任正非超过10年。任正非究竟具有怎样的企业家智慧?其个人性格如何影响了华为的基因,并不断驱动华为向高处发展?作者以10年经验,在《任正非这个人》一书中为你作出独到分析。

目录

前言当人人谈论华为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

任正非不会写《我在华为的日子》

写华为的难度

我们敢不敢于认识任正非

第一章 瞧任正非这个人

任正非无背景的那一面

为什么我钦佩任正非?

第二章 企业家坐标

任正非没有“教父气”、“老板气”

企业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 客观性智慧

第四章 以市场为领地

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

市场!市场!市场!

第五章 普遍客户关系

理想型企业家

第六章 理想是最具有非对称竞争优势的

任正非的理想型

长波理想与短波理想

为什么理想型对企业很重要?

第七章 打造平台:竞争优势是一把双刃剑

任正非为何重拾华为文化?

华为没有优势,反而……

要持续打造平台,要时刻否定

平台性的革命

第八章 知本主义与创新:未来没有先例

真正的内功

创新是任正非心中永远的情结

在创新的时候就破除了创新的神话

第九章 中国的“老板”是老板

“治大国若烹小鲜”

做老板的关键:建设组织

第十章 企业家是一架竞争机器

企业家的形象

企业家不是动物,而必须是机器

企业家为什么必须是机器?

与一切不合理性竞争

第十一章 冬天意志:竞争机器的内核

何谓“冬天意志”?

“冬天意志”的潜在冲动

管理之于任正非如同价值之于巴菲特

质量、诚信与改变的时机

后记 创业之难

试读章节

退一步讲,这样的懒惰又可以理解。任正非本身的低调阻止了一切想了解、解开华为“真相”的企图。何况,“自我批判”几乎是任正非一个人的“专利”,不是随便一个人都会严苛到时时刻刻从自身找原因,再千方百计努力改进的。任正非这个几乎没什么人真正了解、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怎么就能如此这般地搞出一家世界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公司呢?这可是高科技行业,华为的对手和同行,一直以来都是知名的跨国巨头,如朗讯、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NEC(日本电气)、摩托罗拉、思科等公司。

他们实在搞不懂,只好胡乱联想背后的原因。华为有背景、有关系是很自然的结论。在中国办企业,“关系”很重要,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常识。只要你在市场有所表现——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是关系的结果。其次,认定华为有关系,就可以在不承认自己无能和经营不力、不费精力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分析竞争态势和彼此优弱点的情况下,坦然地做出一副没办法、很委屈的样子。

说到这里,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似乎就我知道华为为什么发展得好、任正非为什么这么牛的原因。细细想来,任正非实在有股太难捉摸的脾性。这种太难捉摸,不在于我们不知道他所做事情的厉害,所言所行的精辟、新颖。我们所捉摸不出的是,在这样一个浮躁、唯利是图、投机氛围浓重的时代,他究竟是怎样修炼得道而静水潜流、自我批判,总能说出“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这样看似平常、实则石破天惊的话来。

华为有没有背景,局外人无法真正知道,但任正非和华为官方发言多次强调华为是完全属于华为全体员工的公司。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任正非如果真有什么背景,就不需要那样“在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不需要那么勇于向未知领域探索,不需要那样斤斤计较于团队精神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公正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不需要“勇于以高目标要求和鞭策自己”,使自己“既具有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眼界,又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了。而任正非不仅要勤动脑,主动思考未来的发展,还要善动嘴,激励、凝聚拥有各种高学历背景的男男女女,还要随时准备应付来自几万人、几乎各个层面的巨细无糜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和突发事件,还要策动组织内部的各项变革、,还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干扰、质疑一…·如此这般办企业,太苦,太费脑子,太没时间生活,太没有心态去炫耀、去自豪,有背景的人是不会去过这样近乎“苦行僧”的日子的。如果真有厉害的背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他就可以潇潇洒洒地、光宗耀祖地、趾高气扬地、轻轻松松地、快快活活地获得财富、名声、有品位的生活,何必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地几乎将所有时间和心思都扑在公司事务上?“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平常人都拥有的很多的亲情和友情,销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大家走到今天。”

任正非为什么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在华为成功之后,继续过这样的生活,实在让人不可捉摸。任正非不是一个可以一目了然的人。

在写作的过程中,回想起自己在华为的种种以及对任正非的观感,我越想越觉得任正非的确不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我想起了我对任正非的第一印象。

电梯门打开,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瓷砖画,我转向左边,那是通向人事部的路——不,此刻回忆,我要向右转,不向左——多年以后我发现任正非是一个“形左实右”的人,此刻我要改变自己对华为的第一印象,我不想向左转——于是我出了电梯向右走,过了一条短过道,马上又分出左右两条路,往左边是行政办公室和系统工程部(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名称,因为它实际上是负责客户接待事务的,属于市场部,后来发展成华为的客户工程部),中间是一间玻璃砖做墙的会议室。我还是往右走,右边的房间靠门处是电话总机兼前台接待处,房间里有几个办公文件柜,柜子里放着好多笔记本和签字笔,供人随意拿取。笔记本和签字笔减少的速度非常快,笔记本刚才还是厚厚的两三沓,没多久就只剩下几本了。不过秘书补货的速度也很快,马上又是一尺高了。我想起来了,那一年进入公司的人特别多,年初还是两三百人,年底就有八九百、上千人了。右边靠窗的角落有一台复印机,复印机旁边是门,进去仍是一个房问,是秘书办公室,靠左墙摆着三张深色的办公桌,几个秘书、文员正在忙碌着。其中一位偏瘦,后来成了他的夫人;还有一位偏丰腴,是他的女儿;另一位笑脸永远灿烂、体贴,后来无私地帮我打印过很多稿子……前后还有好几位秘书也在这里工作。哦,当时他们用的是_386电脑和wPS软件。正是在这个房间,我们编辑了一份民间刊物,叫《华为人报》,所有的文章就是这些秘书们打出来的,打印出来后又用剪刀和胶水拼贴在一张A3纸上,再拿到外面的复印机上复印几十份,分发到各个部门。《华为人报》是华为成立生活协调委员会后做的第一件事。

快要出第三期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按照我刚才说的路径来到这个房间,穿过秘书们的叽叽喳喳,来到里间的门口,敲门,推开进去,房间不大,里面有一张深色大班桌、一张小床、一条长沙发。坐下后,任总对我们说:“你们办的《华为人报》很好,我们要把它印成真正的报纸,就叫《华为人报》,要用新闻纸,要全部四色印刷,不要用那种光亮的、厚厚的铜版纸,那不是报纸,那是广告,吹牛皮的,没人看。我们要办一份真正的报纸,要寄到全国每个电信局去。你们去和《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联系一下怎样出报纸……”

这个场景构成了我对任正非的第一印象。P4-6

序言

我碰到最有趣的谈论华为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的情形,是在从深圳机场开往我家的出租车上。那个司机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你知道华为为什么牛吗?”我说不知道。“那你想想为什么高速路上有一个华为出口?你知道梅观高速有个华为出口吧?”“知道。那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你以为随便一个私人企业就能在高速搞个出口?你听说过华为的老板‘应正飞’吧,人家是……”

……

华为不按故事要求发展,因此也避免了成为一个坏故事或悲剧故事:作为一家民间企业,在经历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长之后,华为没有演变成一个官僚化组织,没有成为一张被内部不断瓜分、蚕食的饼,多年来仍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和生猛活力。它从无到有一路发展下来,给中国电信业带来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给政府交足了税金,也为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挣得了一些创新和高科技的颜面。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不是任何一家新创办的企业都可以奢求这样的境界。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世纪之征途启动之前,对于中国企业界来说,谈论华为的任正非的时机已经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如此这般的谈论了,而所得到的结果也大致差不多:任正非是一位狼性企业家。如今,我要以自己的方式、前所未有的方式,谈谈作为竞争机器的任正非:不管他写不写《我在华为的日子》,企业家任正非的经验本应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即一家成功的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是高速运转的机器,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着自身的竞争力,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他所达到的高度就会是世界级的水平,他的企业就会跻身于世界前列。

这世界上还有谁会觉得任正非是一架机器呢?

后记

因为没有形象,因为总是在变动,因为人们对他的印象也经常在变化,而且不同的印象之间还会相互冲突、矛盾,所以任正非是最难描绘的企业家。他是那种不应该去描绘却不得不去描绘的企业家。一个人的内在形象本应只属于其自身,在我的描绘中,我把任正非的内在形象涂抹成了一架竞争机器:作为竞争机器的任正非,在最卓越的时候,是一个全面的理想型的人物,其使命是与权势型和历史沿袭型作抗争并取得非对称性胜利,是一个能将自己的认知顺畅地转化为行动的知本主义企业家,具有一种将商业智慧、竞争智慧、组织智慧与人生智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超凡能力,并总是能及时、恰当地将它们释放出来,感染整个组织。

……

现在,我为这篇讲话的题目取了一个标题,叫做“创业之难”,谨赠给我所认识的每一个华为人。

书评(媒体评论)

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或许更值得庆幸的是,企业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像一个军人一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

——《经济观察报》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领先者,其标杆意义在于,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发展与管理高科技企业的道路,这条路因之由混沌而变得清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华为的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理论指导的,那就是任正非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精辞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华为在物质上创造的巨大财富,华为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以及华为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影响和启示更为珍贵、价值更大。后者是华为永恒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FT中文网》

在中国经济整体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低端的背景下.任正非的企业思想却站在核心技术和渠道建设的高点上。这确保了华为公司多年来一直能够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左右逢源。任正非既打破了国际企业巨头的技术压力,也打破了国内垄断企业的制度窠臼,而他的强势管理,与中国传统的家国文化一脉相承,在这样的意义上,任正非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企业家之一。

——《财经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任正非这个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君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7083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7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632.765.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