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屈原/六角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梁启超),是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异异彩的一等明星”(郭沫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闻一多),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本书以屈原的从政生涯为写作线索,介绍了他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成就,并且写出了他的诗人气质。

内容推荐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连齐国,西抗强秦。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屈原的传奇人生及其文学成就。

目录

第1章 阳世家,童年轶事

 一 出生与取名

 二 童年

第2章 胸怀大志,早期任职

 一 漫游

 二 创作《橘颂》

 三 早期任职

第3章 风华正茂,初任左徒

 一 上殿面君

 二 彻夜长谈

 三 初任左徒

 四 幸会昭雎

第4章 尝试变法,锋芒初露

 一 左徒拟法

 二 出使齐国

 三 《宪令》出台

第5章 变法失败,忠诚被疏

 一 阴夺密稿

 二 三间大夫

 三 屈原赋诗

第6章 楚国遭辱,再使齐国

 一 张仪欺楚

 二 再使齐国

 三 又放张仪

第7章 胸怀忧愤,失意遭逐

 一 小人陷害

 二 失意遭逐

 三 叹赋《离骚》

第8章 风云变幻,痛忧前程

 一 屈原劝阻

 二 武关惊变

 三 情系怀王

 四 楚宫演变

第9章 饱受磨难,流放江南

 一 悲离郢都

 二 郢都陷落

 三 创作《天问》

第10章 沉重打击,自沉汩罗

 一 渔夫“相面”

 二 饮恨投江

 三 深远影响

附录 屈原年表

 屈原名篇佳句

 郭沫若·《屈原》(节选)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试读章节

一 出生与取名

屈原出生在一座美丽的小城里——秭归。秭归是楚国最初建国的地方,楚文化的发祥地。它就像一颗碧绿的宝石,嵌在崇山峻岭中。

相传屈原诞生的那天,气温骤升,冰雪融化,水气蒸腾。春节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消散,暖暖的太阳,便早早地爬上山坡,给大地撒下一片光辉。在香炉坪正中的屈家的屋脊上,升起了袅袅香烟,顷刻间化做一道五彩彩虹,一头挂在蓝天,一头插入屈家。乡民们被这奇异的景象吸引了,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把屈家围了个水泄不通。看着看着,乡民们被彩虹的光芒刺得睁不开眼睛,就在一刹那,彩虹仿佛变成一座天地交通的金桥,一个圆圆的火球从桥上滚滚而下,落在屈家的屋顶上,发出金石之声。霎时金光四散,香气扑鼻,屈家传出婴儿“呱呱”坠地的声音。主人伯庸满面春风地走出大门,拱手向乡民们报喜,家里添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

屈家有了指望,屈氏家族有了希望。据史书记载,屈原与楚国君主同出一源,都是芈姓贵族,祖上曾有莫大的荣光。《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高阳是古帝王颛顼的别号,也是楚国远祖,被周成王封于楚。

屈姓在楚国属于昭、屈、景三大家族之一,声名显赫。祖辈中出现过一批楚国重要的人物:如楚武王时期率兵伐郧,多谋善断、富于韬略的屈瑕;如楚武王时期从武王伐随,沉着稳健、临事善谋,不辱君之遗命的屈重;如楚成王时期接受国王的使命,与前来进攻的齐国军队谈判,临危不惧、有胆有识的屈完;如楚庄王时期跟随楚王攻打晋国,生擒晋国大将赵旃,取得重大胜利的屈荡,等等。

屈原的好几位祖辈曾在楚国朝廷里担任“莫敖”一职。莫敖一职在楚国的地位非常显赫,为楚国独设。未设令尹之前,莫敖为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令尹、莫敖同设时,莫敖仅次于令尹,约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

然而,到了战国时代,楚国不设莫敖改设令尹,屈氏人物逐步淡出了楚国的历史舞台,地位不再那么显赫了。等到屈原父亲这一代时,屈氏家族在楚国朝廷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屈原的父亲伯庸,虽然属于官吏,但已非重要人物,也无多大的实权。

谁能再现屈氏家族昔日的辉煌?屈家把希望寄托于这个孩子身上。当小家伙哭喊着来到这个动乱世界的时候,屈家上下一片欢腾。这不仅因为屈家生了个白白胖胖的男孩,母子平安,还因为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夏历正月初七这一天,适逢寅年寅月寅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千载难逢,万不及一,大吉大利,所以屈原在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大户人家的孩子起名颇有讲究,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家长亲自起名;二是请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起名;三是请乡里贤达起名;四是先由父母起个乳名叫着,到上学时请塾师起个学名,出仕时再起个官名。

寅年寅月寅日,加上传说中的寅时,好时辰都叫这孩子占尽了。孩子的父亲伯庸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愿意别人给孩子起名,一定要自己给孩子起个漂亮的名字。因而,伯庸给儿子取名“平”,字“原”。平者方正,象征着天;原者宽平,象征着地;天地人合一,将来这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楚国的栋梁、柱石!屈原长大后,他的父亲又把他的名取为“正则”,字取为“灵均”。“正则”的意思是公正法则,古义中与“平”字相近,恰好对应了他的名;而“灵均”中“均”的意思是均衡平和,加上“灵”即“神、善”的美称,与他的字“原”的意思又是对应的。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尔雅·释地》说:“广平日原。”东汉文学家王逸说:“高平曰原。”两种解释意思近似,原与平在意思上的联系非常紧密。按说,这名字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大约是屈原的学名和官名。伯庸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给屈原起了另外的名字,屈原在《离骚》中回忆: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日正则兮,

字余日灵均。

意思是:

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美名。

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正则,替我取下的剐号是叫灵均。

父亲伯庸希望儿子名平而效法皓皓青天,字原而弘比泱泱大地,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多么殷切和实在。

小屈原吃得饱,穿得暖,长在蜜罐中,香甜地睡着、笑着。他在亲吻和赞誉中发育成长,转眼间已满周岁了。屈原生于正月初七,不仅符合人的生辰,大吉大利,而且正值新年,普天同庆,阖家团聚。屈家上下十多口人,加上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也有几十口。屈家大门张灯结彩,屋内笑声不断,人们进进出出,都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今天是屈原的第一个生日,活泼可爱的小家伙要在今天抓周。

小屈原的情绪特别高,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大家,仿佛在说:“啊呀,来这么多人干什么呢?……”也许因为过于兴奋和激动,他还不时地手舞足蹈。

宽大的床上,陈列着许多供孩子抓周的物件,诸如精制的玉带、金银、珠宝、简牍、文房四宝、弓箭刀枪,等等。抓周,这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较为普遍的习俗,孩子一周岁这天,摆放出形形色色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让孩子随意抓取,用来试试他的爱好和追求,以及将来的造诣和成就。比如,抓到金银珠宝,预示着孩子将来一定会发财;抓到笏板玉带,预示着将来一定能够做官;抓到弓箭刀枪,预示着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帅,等等。其实,这本身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只不过是人们望子成龙的心理体现。

庄严的时刻到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小屈原的身上。小屈原趴在床上,瞅着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每件物品都是那么新奇可爱,他看花了眼,弄晕了头,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该抓什么,目光在这些闪耀着奇异光环的物件上转悠,他分析着,判断着,一时拿不定主意。在场所有人的眼神,都在跟随着小屈原的注意力扫来荡去,屏息凝神地等待着,期盼着,尤其是他的父母。突然,小屈原探着身子伸出手,向着较远的地方比比划划,嘴里还“呀呀呀”地在说些什么。小屈原伏下身去,在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物件中毫不犹豫地抓取了一枝玉雕白色兰花。众人见了,有的鼓掌,有的欢笑,有的赞美,有的摇头,有的惊异,有的交头接耳。见儿子屈原抓了一枝白玉兰,父亲伯庸抑制不住自己翻滚的心,大声地笑了起来。

父亲伯庸止住了笑,将那枝白玉兰拿在手中,亲切地对众人说:“看这玉兰花,亭亭玉立,皎洁潇洒,清香四溢,这是美的天使,圣洁的化身。今天,屈原抓一枝白玉兰,预示着他今后一定会有冰清玉洁的品格,超尘脱俗的节操。”

经伯庸这么一说,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都附和着、赞美着,室内室外洋溢着欢乐和喜悦,小屈原浸泡在祥和之中,咧着大嘴憨憨地笑着。

……

P3-7

序言

屈原,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走近这个人物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粗线条的人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当时,秦国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强到横扫六国的地步。楚国、齐国和秦国实力相当。其他几个诸侯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由于接连吃败仗,割地求和,只能采取巴结强国的战略。事实上,战国七雄,这时候只剩下秦、齐、楚三雄。

楚国地处长江中下游,版图涉及今之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度还扩张向西南,其富庶和辽阔一望而知。自建国以来,经过数百年的经营,这里人口众多,大小城郭无数,生活习俗迥异中原。首都叫郢都,繁华冠绝当时。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因受郑袖、靳尚、子兰等人的谗言,屈原被罢官撤职,被流放汉北,被放逐江南。郢都陷落后,因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屈原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他始终坚持“美政”理想,即“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他认为无论贵贱,要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主张修明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他的从政生涯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书的写作线索;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20余篇,因此,能够写出他的诗人气质,也是本书的追求目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屈原/六角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玉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8735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