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古帝王与河北
内容
编辑推荐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浩瀚的历史苍穹中英豪人杰灿若星辰。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河北籍及与河北密切相关的历代帝王无疑是最耀眼、最吸引人的明星。他们承载着太多中国文化的符号和铭志,聚集着种种中国历史的记述和隐秘;他们是政治的标牌,同时又是鲜活的个人;他们有叱咤风云的雄姿,同时也有常人的情感;他们创有辉煌的业绩,同时也有弱点、缺点和局限。本书以文化的视角和哲学的思辨走近这些帝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去解读各位帝王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给人以思索,赋人以启示,与人以探讨,以轻松的笔法和蕴涵睿智的语言,力戒艰涩,平实明畅。

内容推荐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先贤志士灿若星辰。其中,河北籍及与河北密切关联的历朝帝王是最明耀的亮点。他们推动着华夏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河北文化注入丰厚的内涵。本书以文化的视角和哲学的思辨走近这些帝王,进行社会、心理、性格等层面的接触,彰显示历史,弘扬文化。

目录

一、刘备(汉昭烈帝)篇

——兼谈“城府”/1

●刘备为什么不招人喜欢/2

●刘备为什么能成事儿/5

●谈谈“城府”/9

二、赵匡胤(宋太祖)篇

——兼论“阴谋”/11

●改朝换代,7篡党夺权?/12

◆功耶?过耶?/14

●谈谈“阴谋”/18

三、赢政(秦始皇)篇

——兼议“暴君”/21

●多舛的身世及专横的心理/22

●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毁灭/26

●谈谈“暴君”/31

四、李世民(唐太宗)篇

——兼叙“肚量”/35

●飘扬的战旗和带血的皇冠/36

●武功盖世,文治耀邦/39

●谈谈“肚量”/43

五、刘秀(汉光武帝)篇

——兼议“宽容”/47

●以柔克刚,后发制人/48

●广博民心,勤于治政/53

●谈谈“宽容”/57

六、玄烨(清康熙帝)篇

——兼论“传嗣”/61

●锄奸平乱,确立皇权/62

●英明与局限/67

●谈谈“传嗣”/73

七、轩辕(黄帝)篇

——兼议“根基”/77

●时势造就英雄/78

●时代呼唤文明/80

●谈谈“根基”/84

八、赵雍(赵武灵王)篇

——兼议“性格”/87

●智勇双全,建立强国/88

●胡服骑射,民族融合/91

●谈谈“性格”/95

九、帝辛(商纣王)篇

——兼议“祸水”/99

●罪大恶极还是千古冤案/100

●空穴来风还是事出有因/104

●谈谈“祸水”/107

十、赵佗(南越武王)篇

——兼议“统一”/111

●平定岭南,“和辑百越”/112

●称王称帝,归附汉室/116

●谈谈“统一”/119

十一、郭威(周太祖)篇

——兼议“持俭”/123

●贵人相助,成就基业/124

●安邦治国,体恤百姓/128

●谈谈“持俭”/130

十二、刘恒(汉文帝)篇

——兼议“心态”/133

●曲折称帝,稳定局面/134

●温和从政,以民为本/138

●谈谈“心态”/141

十三、高洋(北齐文宣帝)篇

——兼议“人性”/145

●胆识兼备,代魏立齐/146

●丧尽天良,世人所指/150

●谈谈“人性”/153

十四、冯跋(北燕文成帝)篇

——兼论“融合”/157

●乱世起家,荣登帝位/158

●从乱到治,理国安邦/160

●谈谈“融合”/163

十五、王莽(新朝皇帝)篇

——兼论“意愿”/169

●外戚预政,代汉自立/170

●复古改制,凸现矛盾/175

●谈谈“意愿”/178

十六、孟知祥(后蜀高祖)篇

——兼议“宗亲”/183

●后唐为官,拥兵蜀地/184

●拓展实力,自立为帝/187

●谈谈“宗亲”/190

附录:本书所述帝王的历史纪年顺序及与河北的渊源/193

后记/195

试读章节

刘备为什么能成事儿

说了刘备这么多弱点缺点和不足,这么多不招人待见的地方,就需要反问了,为何这么个人就能做成皇帝?论能耐不大,出身也不显赫;玩点儿小伎俩一眼就能看穿;没有什么势力,基本上属于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可他就愣是成了,袁绍、袁术、刘表等豪强却纷纷落马。这就耐人琢磨了,凡成就大业者必有其过人之处,而且刘备成事儿比着当时那一垡人要难得多得多。透过他那些不招人喜欢,或者说有些遭人误解的地方,会发现他身上的超绝之处,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和达到的。具体讲,就是百折不挠,爱才容才,讲究仁义,他做到了极致。

首先是百折不挠。刘备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历尽坎坷,磕磕绊绊。他少年丧父,与母亲靠贩鞋织草席为生,说是远支皇族,其实一点儿沾不上光,与曹操、孙权这样的干部子弟和富豪公子没法比,奋斗的起点要低得多。因为生于这样的家境,他不太爱读书,喜欢遛狗养马、听音乐和穿漂亮衣服。他平时话不多,喜行不于色,好结交侠义豪杰,年轻人多喜欢跟他交往。史书上的这些记载多少带有点儿贬义,照中国人的思路,属于那种不安分的,但隐隐能看出他的志向和感召力。

天下纷争,他参与其中,估计比当初胡传魁也好不到哪儿去,“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只能东投西靠,到处给人送笑脸,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慢慢积攒了些实力,也显示出政治上的才华。他隐忍、决断、刚毅、坚韧,说白了就是装孙子,多周旋,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要叫别人早灰心丧气了,但他能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至于他开始是不是就有那么大的抱负或野心,谁也说不清楚,反正曹操是看出来了,这家伙眼毒,说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弄得刘备惊慌失措,落荒而逃。

刘备赤壁之战联合孙权打败曹操,确立三分天下。跟孙权借了块地算是立住了脚,而且死皮赖脸就是不还。人说借了债像杨白劳,其实是杨白劳像刘备。之后他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的政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他当上皇帝也没享什么福,劳心劳力,东征西战,其意志品质就像东北话“刚刚”的,《三国志》评价他“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为那些在底层的打拼者树立了榜样。

其次是爱才容才。要成事儿,光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不行的,必须有人帮衬,使用人才。刘备爱才是出了名的,最典型莫过于“三顾茅庐”。为请诸葛亮出山,他带着关羽、张飞顶风冒雪跑了三趟,两次没见着,最后一次堵住了,老先生正睡觉也不敢叫,在外面候着。好容易醒了,人家又是伸懒腰,又是打哈欠,再来两句诗,关老爷和张老爷早不耐烦了,这谱摆得也忒大了吧?但刘备能耐住性子,看得出他的胸襟和气度,求贤若渴。结果,诸葛亮真帮了他的大忙,帮他做了皇上。

爱才还得能容才。凡是有才的人都有点儿个性,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能容得下“才”,才能发挥“才”的作用。在这方面刘备做得特别到位。他请出了诸葛亮,就放手让人家干,基本上是抢了他的风头,这在君臣关系上是特别忌讳的,但是刘备能做得到。而且别说生前抢他的风头,就是死后,成都明明是他的坟,但到了明初,当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刘备的昭烈庙之后,昭烈庙不再叫昭烈庙,而改叫武侯祠。有人说他这皇上当得窝囊,其实是当得雍容大度。

再就是关羽,才就别说了,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就说那相貌,丹凤眼,赤红脸,长美髯,绝对胜他多了,但刘备不在乎。关羽刚愎自用,生性傲慢,刘备能容,即使他犯了放走曹操那么大的错误,依然能容他,可谓宽宏大量,容人容到家了。关老爷死后被尊为武圣,供成财神,到处修关帝庙,待遇又远远超过了刘备。在这点上曹操可就差多了,曹操爱才,也能用才,而且不拘一格,文人武将,耿汉叛贼,他都能用。但有一点,你不能超过我,功高不能盖主,别在他跟前抖机灵,否则格杀勿论。他身边几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崔琰,荀或、祢衡、孔融、杨修,都先后死于他的刀下。

正因为刘备的爱才容才,许多盖世之才才能聚集在他身边,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干,助他成就江山。诸葛亮一个乡野闲散之士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拒绝曹操高官厚禄的挽留,毅然归汉。曹操成就的是一世君主或英雄,刘备则成就的是一个团队。有人虽在名望上盖住了刘备,但也帮他承担了错误,他打拼天下,建立蜀汉政权,似乎没有哪件错事记在他的名下,这叫会当官。

再次是讲究仁义。广施仁义是刘备取得成功的旗帜或标志。出道伊始,与关羽、张飞桃园拜把子,可谓情深意切、亲同手足。关、张都属于那种桀骜不驯且不太好调教的主儿,能耐不小,个性挺强,把一般人绝放不到眼里,但刘备却把他们拿捏得服服帖帖,与后来“加盟”的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等人的关系处得也还行,他靠的是一个字:“诚”。要打造一个团队,必须要有好的内部关系,刘备以诚待人,把君臣关系看作是一种哥们儿弟兄关系,这就使得他很有凝聚力。这点又不像曹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臣属可能怕他,但却不一定服他。

对外人和对老百姓就别说了,刘表招他到荆州,要荐他为荆州剌史,别人劝他正好趁机占取荆州,他认为刘表待人不薄,不能做那种忘恩负义的事儿。对老百姓讲仁义的事例就更多了,刘备经常讲:“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曹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刘备广施的是仁义,收回的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刘备做成皇帝就不足为怪了。

这里需要讲一下刘备的虚伪。刘备讲究仁义并无争议,但很多人认为他不实诚,虚情假意。应如何看?首先说他是个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和历史面前,尽管有些事儿做得有些生硬,甚至笨拙,但他毕竟做了,而且一以贯之地做着,这恰恰证明着他的坦诚;其次说他是个政治人物,合格的政治人物是不能殉个人私情的,以民众及国家之情来处理儿女情长,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虚伪;再有就是人们总认为乱世出枭雄,这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按规定路数出牌,狡诈和奸猾成为正常,诚信和仁义反而成了虚伪。还其本色,或者说给他以理解,是必要的。

P5-8

序言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浩瀚的历史苍穹中英豪人杰灿若星辰。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河北籍及与河北密切相关的历代帝王无疑是最耀眼、最吸引人的明星。他们承载着太多中国文化的符号和铭志,聚集着种种中国历史的记述和隐秘;他们是政治的标牌,同时又是鲜活的个人;他们有叱咤风云的雄姿,同时也有常人的情感;他们创有辉煌的业绩,同时也有弱点、缺点和局限。本书试对这些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述,从正反两个方面再现其历史的真实,品味历史,弘扬文化。

本书不重在写史,诠释和考证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如今汗牛充栋的史料比比皆是;也不意在炒作,野史、演绎、奇闻、轶事自古泛滥,参与其中并非作者的意愿。本书试以文化的视角和哲学的思辨走近这些帝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去解读各位帝王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给人以思索,赋人以启示,与人以探讨,以轻松的笔法和蕴涵睿智的语言,力戒艰涩,平实明畅。

本书讲述了十六位帝王,全部与河北密切相关。同时,他们又都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人物,他们既是河北人,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人物。这就应了那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这里应当说:越是区域的,越是全局的。在这样的层面上剖析这些帝王,就有了更加普遍和广泛的意义,也能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为使读者不感重复,同一朝代只取一人。描绘人物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攫其精华,捕捉亮点;阐发观点不事标新立异,但绝非人云亦云。文章的排列没有按历史年代,而是按写作顺序,人们熟知、影响较广的帝王先行投笔,阐释观点循序而展。为了帮助读者阅读,书后列出本书所述帝王的历史纪年顺序及与河北的渊源。

本书难免有谬误和疏漏,观点也难免有不妥和偏颇,恭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愿同有兴趣者研究探讨。

2009年5月

后记

撰写本书始于对河北文化的接触。在梳理文化脉络、探寻文化线索时,我发现华夏的历朝帝王中竟有数十位出自河北或与河北密切相关。他们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丰富着河北文化的内涵。于是,试着走近他们,解读他们的人生历程,剖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那么玄奥精妙、丰富多彩。一开始写了其中的六位,在河北电台的《和谐大讲堂》栏目中播出,产生了不俗的反响。于是,便将讲稿整理、充实,扩展为十六位,成就了此部书稿。书名采用在电台播出时的题目:《千古帝王与河北》。

本书的成印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魏平秘书长、张魁星处长、河北教育出版社杨才社长、邓子平编审、孟宝清副总编等的支持,彭大立老师为本书绘制了插图,编辑张辉、汪雅瑛做了大量工作,妻子颜达给予了诸多的建议和帮助,使书稿增色不少,在此深表谢意!

作 者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古帝王与河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473393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29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