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祥主编《蜀学(第7辑)》係本刊舆蜀學研究中心於2004年聯合創辦的欄目。該欄目主要研究蜀中學術及人物的評價、探討不同歷史時期蜀中代表學人及其學術特色,以及曾在四川客居的學人的著述、思想等。本刊包括了《再論《華陽國志》歷史屬性問題》、《揚雄以儒家思想論史及其對班固和《漠書》的影響》、《揚雄身份角色的歷史轉變》等文集。
图书 | 蜀学(第7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曾德祥主编《蜀学(第7辑)》係本刊舆蜀學研究中心於2004年聯合創辦的欄目。該欄目主要研究蜀中學術及人物的評價、探討不同歷史時期蜀中代表學人及其學術特色,以及曾在四川客居的學人的著述、思想等。本刊包括了《再論《華陽國志》歷史屬性問題》、《揚雄以儒家思想論史及其對班固和《漠書》的影響》、《揚雄身份角色的歷史轉變》等文集。 目录 再論《華陽國志》歷史屬性問題 揚雄以儒家思想論史及其對班固和《漠書》的影響 揚雄身份角色的歷史轉變 巴蜀文學概念及其魏晋南北朝巴蜀文學地位之商榷 論陳子昂《感遇》詩的哲學思考 范鎮、范百禄以儒為本的思想 試析范祖禹的愛民思想 蘇軾的文學理念創新與文化基因的生成機制(上) 論三蘇經學的得失 度正學術交遊考 論李調元的易學成就 李調元詩歌體式嬗變論初探 《碧雞漫志》續徻 李源澄辦學與治學 尊孔。弘道經世:廖平的經學建構 吴之英與晚清蜀學 鄭振鐸、李一氓藏書及古籍整理思想比較研究 李劼人與民生公司及其實業思想探因 《曾緘先生的佚文逸事》綴補 試論謝桃坊先生之學術思想和方法——讀《國學論集》有感 當代四川詩歌的精神向度——以成都野草詩群為例 四川省省名考析 劉咸忻研究綜述 “四川辛亥革命暨尹昌衡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升庵詩話》常用字詞試探 紀念四川省文史館建館六十周年 守望精神家園 《杜甫年譜》簡介 南北學術與文學之異同 巴西道士李榮與唐代蜀中重玄學 王家佑氏昆侖山文化新論 蜀學史料 李源澄諸子論文集序 建設川康與復与蜀學 新蜀學史觀——為《重慶商務日報》十周年紀念作 稿 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蜀学(第7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曾德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017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7.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