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两河流域文明讲到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讲到三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革命浪潮讲到两次世界大战。所有影响巨大的精典案例,如攻占巴士底狱、萨拉热窝事件、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以及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均以精彩的记述载入书中。

全书围绕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阶段,谋篇布局,归类展开,各章节之间既有机统一又分散独立,主线突出、详略得当,语言方面力求朴实流畅、通俗易懂,整体上给人一种“形散神不散”的感觉。

内容推荐

鉴古知今、读史明智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读史不光要读中国历史,还要读一读世界历史。通过读史,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脉络,才不至于坐井观天,才能更准确认识今天的这个世界。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脉络,对世界范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而又简洁的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世界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

 苏美尔——最早产生城邦的地方/2

 第一个游牧民族的崛起/4

 古巴比伦王国/5

 横扫两河地区的亚述雄鹰/7

 新巴比伦王国/8

 散落世界各地的文明碎片/10

 第一个横跨亚非的帝国——波斯帝国/11

第二章 金字塔与尼罗河点缀的古国——古埃及

 古埃及人心中的“上帝”——太阳神/14

 上下埃及的统一/15

 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16

 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的来临/18

 古埃及的“拿破仑”——图特摩斯三世/19

 矣赫那吞宗教改革/20

 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22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24

第三章 高山大河洗礼的国度——古印度

 古印度文明的源头/28

 最早进入“清洁时代”的哈拉巴文明/29

 民族歧视的烙印——种姓制度/32

 强盛一时的孔雀王朝/34

 印度教精髓——苦行与冥思/35

 佛教之境界——摆脱轮回,达到涅槃/37

第四章 奥运圣火燃起的海岛——古希腊

 辉煌一时的青铜文化一爱琴文明/40

 古希腊的城邦/42

 雅典政治改革/43

 尚武国度斯巴达/46

 希波战争/48

 亚历山大大帝/50

 古希腊时代的终结/53

第五章 怀抱三洲一海的帝国——罗马

 罗马共和国/56

 永不停歇的征服脚步/57

 共和制的殉道者/59

 对外扩张的制胜法宝——一军团战/61

 马略改革催生“独裁”/63

 斯巴达克起义/66

 罗马黄金时代的奠基者/67

 条条大路通罗马/69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71

第六章 欧洲中世纪早期

 欧洲的“战国时代”/74

 丹麦人入侵英格兰/77

 法兰克王国诞生/78

 “宫相”篡国/79

 查理大帝征服伦巴德/81

 三分“法兰克”/83

 奥托一世三征意大利/85

 拜占廷帝国的兴衰/87

第七章 欧洲中世纪中晚期

 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92

 此消彼长的“两权”之争/94

 呼唤民主的米兰与里昂/97

 无处不作课堂的“教授”/99

 空前绝后的“大瘟疫”/101

 英法百年战争/102

 红白玫瑰之争/105

第八章 中世纪时期的其他地区

 壕沟之战/108

 攻占大马士革/110

 权倾日本的苏我氏/113

 影响莫卧儿王朝的神秘地方/115

 伊凡一世/117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19

第九章 “西洋人的觉醒”——文艺复兴之意大利篇

 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124

 马丁·路德/125

 人文主义的兴起/127

 改革社会运动的曙光/129

 实验科学在欧洲的兴起/130

 思想形态的转变/131

 意大利“文学三杰”/133

 意大利“美术三杰”/135

第十章 “西洋人的觉醒”——文艺复兴之西欧篇

 马可·波罗游记/138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39

 葡萄牙人早期的新航路探索/141

 四大悲剧捧红的莎士比亚/142

 宗教色彩浓重的尼德兰艺术/144

 嘲讽味十足的德国艺术/145

 个性鲜明的法国艺术/147

 生活气息浓郁的西班牙艺术/148

 哥白尼的日心说/150

第十一章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的“铁骑军”/154

 光荣革命/156

 “五月花”号帆船/158

 莱克星顿的枪声/159

 萨拉托加大捷/162

 法国启蒙运动/164

 攻陷巴士底狱/166

 《马赛曲》的故事/170

 雅各宾派专政/173

第十二章 18~19世纪中叶的世界

 彼得一世:向“胡须与服饰”开战/176

 “冒死种痘”的女沙皇/178

 瓦特与他的“蒸汽机”/180

 三皇会战/183

 墨西哥独立/186

 1 824年,美国有一片“世外桃源”/189

 《资本论》的诞生/192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196

第十三章 19世纪中晚期的世界

 欧洲革命浪潮/200

 加里波第的“红衫军”/203

 普法战争/205

 约翰·布朗起义/209

 农奴制的恶果/211

 五月流血周/214

 德川幕府的末日/217

 印度民族大起义/219

 苏丹反英大起义/221

 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人/224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228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230

 一条改变凡尔登战局的路/232

 日德兰海战/234

 “阿芙乐尔”号军舰/237

 巴黎和会/240

 战时共产主义/243

 “不了了之”的德国赔款/246

 柯立芝繁荣/249

 凯末尔告另“费兹帽”/251

 “圣雄”甘地/253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

 罗斯福“新政”/258

 国会纵火案/264

 “二·二六”兵变/266

 意大利“速战”计划的破产/268

 慕尼黑阴谋/271

 西班牙内战/274

 法西斯轴心国的兴亡/276

第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白色方案/280

 敦刻尔克大撤退/282

 英德空中“电子战”/284

 莫斯科会战/287

 偷袭珍珠港/289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91

 德黑兰会议/295

 诺曼底登陆/297

 攻克柏林/300

 曼哈顿计划/30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演变/305

参考文献/307

试读章节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12个殖民地的代表55人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大会通过了一个决议,声明绝不服从强制法令;通过了呈交英王的请愿书,要求英国改弦更张,还通过了停止从英国进口、抵制英货的决议。但是,英王毫无让步之意,打算通过武力来迫使殖民地人民屈服。战争一触即发。

1775年4月的一天,英国马塞诸塞总督得到一个消息,即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一个北美民兵的秘密军火库。于是,他在18日这天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并下令全城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以防泄漏消息。

1775年4月18日晚,两名北美民兵,在波士顿打探到英军的秘密军事行动情报后,便星夜赶往康科德报信。每经过一个村庄,他们就传递消息:“快准备好,英国兵来了!”快拿起武器!”教堂的钟声敲响了,人们被召唤起来,埋伏在道路两旁,警惕地守候善。

19日拂晓,史密斯少校率领士兵偷偷地进入莱克星顿村,一夜疲倦行军的士兵,忽然遇到几十个村民手握步枪,将他们拦住:“英国人滚回去!”史密斯见不过是一些衣衫破烂的农民,马上做出反应。英军向民兵开了第一枪,立即得到还击。

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悄然撤去。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事实上,这些村民就是莱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迅速,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投入战斗。

英军赶到康科德镇时,天已大亮,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这时,史密斯才发现情况不妙,命令士兵赶紧撤退,可是为时已晚,穿着红色军装的英国士兵成了活靶子,一批接一批在枪林弹雨中倒下,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狼狈地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又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溃不成军。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赶来的一支英国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回去。

这一仗,英军死伤247人,北美民兵牺牲了几十人,英国殖民军第一次尝到了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在与民兵短兵相接以后,邦克山战役英军伤亡人数超过1000人。莱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民为了纪念莱克星顿的战斗,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莱克星顿也成为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被人们赞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

历史知识

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中叶,随着北关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关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弥补七年战争的损失,英国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1774年9月至10月,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储藏军火。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途中在莱克星顿附近遭到大陆民兵的伏击,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际力量的援助。萨拉托加大捷之后,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等国公开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1781年10月,陷入美法军队包围中的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P160-161

序言

人类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化恢弘壮阔。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古老的文明让我们变得睿智,悠久的文化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更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能择世界历史精华内容于一书,将它读得快(快速)、透(透彻)、乐(愉悦),是我们编辑本书的主旨。

上下五千年,可评人物不计其数,可说事件纷繁难陈。从何处着手,怎么样定位人类文明史?编者通过对大量的相关资料综合比较,并加以分析筛选后认为,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500年)和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也是世界五千年文明史的起点。有城市没文字历史无法记述,而有文字无城市历史又没对象可记,因此,选取两者都产生之后的时间段(公元前3000年前后)来记述世界史就显得恰到好处。这也成为我们编辑此书的切入点。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两河流域文明讲到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讲到三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革命浪潮讲到两次世界大战。所有影响巨大的精典案例,如攻占巴士底狱、萨拉热窝事件、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以及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如哥伦布、哥白尼、牛顿、罗斯福、列宁等,均以精彩的记述载入书中。

全书围绕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阶段,谋篇布局,归类展开,各章节之间既有机统一又分散独立,主线突出、详略得当,语言方面力求朴实流畅、通俗易懂,整体上给人一种“形散神不散”的感觉。

另外,在表达方式上,以故事化叙述与历史性严肃写法相结合,重点人物事件均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适当加以点评。每篇章节后设有“人物春秋”或“历史知识”版块,以起到对主要内容的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有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中适当插入图片,让读者有直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弥补了由于地理知识匮乏所带来的阅读困难,使读者更轻松地把握历史全貌;这种点、线、面相结合的表述方式,规避了以往历史读物叙述方式的单一性。

鉴于在史料收集过程中,编撰人员自身立场观点、选材角度等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时间仓促、经验不足,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相关领域专家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0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海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62846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