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间的故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时间的故事》内容以人文、艺术为主,表现的是人类文明对时间的探索历史。因为有大量精美的图片,看起来更像一本画册,文字大概只占了一半。主编是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台长,所以这本书应该说是关于时间的书中最具权威性的。

内容推荐

《时间的故事》一书绝无仅有,它多学科、跨文化地探讨了地球上从文明之初到第三个千年伊始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凭借世界各地杰出学者的原创文字,《时间的故事》探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并反思各种文化对待时间的方式。《时间的故事》搜罗了400多幅彩图来表现著名的器物和画面,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历法、提香的寓意画、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扭曲的时钟以及哈勃望远镜最近拍摄的深空照片。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别具一格的展览,名为“时间的故事”。这场展览得到全球数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个人藏家的鼎力支持。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克里斯滕?利平科特女士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参与盛事,并策划了这本主题图文书。每位学者撰写一篇相关领域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配以相关展品图片及解说,经过精心编排,汇成一部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大成之作。

《时间的故事》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时间的创造:分析不同的创世神话以深层揭示各种文化关于时间结构的想象。

时间的度量:人类不断寻求,以发现记录、划分和度量时间流驶的方式。

时间的表现:东西方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表现时间。

时间的体验:我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如何体验时间,从老化过程到音乐感受、从入定和梦境到讲述未来。

时间的终结:关于时间终结和永恒的种种观念,包括各种关于死后生活和宇宙终结的世界性信仰。

谁若想要涉足这一最为常见但却神秘的主题,《时间的故事》将为他提供极具启发和教益的引导。本书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个主题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祝您长命百岁!

目录

鸣谢

前言

序言

时间的创造

时间的度量

时间的表现

时间的体验

时间的终结

序言

 时间

一、时间的创造

 时间的创造

二、时间的度量

 太阳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历法

 季节

 非机械的时间:在黑夜

 非机械的时间:在白昼

 非机械的时间:使用球仪

 非机械的时间:间隔

 非机械的时间:设定小时

 机械时间:天空模型

 机械时间:家用时计

 机械时间:标准时间

 机械时间:科学时钟

 机械时间:豪华时钟

 从观察到记录:史前和早期诸文明的天文学

 世界文化与时间 I 印度的时间

 历法的原理及使用:政治和社会意味

 世界文化与时间 II 中美洲和安第斯的计时与历法

 世界文化与时间 III 伊斯兰教的时间和空间

 世界文化与时间 IV 中国的循环和线性时间观念

 世界文化与时间 V 循环、季节和生命阶段:日本背景中的时间

 世界文化与时间 VI 因纽特人的时间

 球与影

 欧洲的机械计时:早期阶段

 现代计时的成长:从摆锤到原子

三、时间的表现

 人格化的时间

 过去、现在和将来

 艺术和时间

 虚无画:兴盛与幻灭

 时间和肖像

 季节和时刻:时间和世纪艺术

 “这些支撑我废墟的断片”

 世纪的艺术和时间

四、时间的体验

 音乐和时间

 人的时间

 庆典和仪式

 时间和历史

 时间中的招术

 音乐和时间

 时间能治疗吗?医学史中的时间

 周年纪念的历史:时间、数字和符号

 时间和历史

 地质学家的时间:一个简史

 世界文化与时间 VII 澳洲土著的时间观念

 世界文化与时间 VIII 埃及的时间

五、时间的终结

 时间的终结

 了解开端与终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品提供

 图片提供

 撰稿人

 历法符号

 译者致谢

试读章节

“上帝制造天与地之前在干嘛?……他在为打听这些奥秘的人们布置地狱。”在这则笑话(虽然带着警告,它的确只是个笑话)被一位极为严肃的作家(他处理最深刻的哲学奥秘之一:时间)引用前,它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位作家是圣?奥古斯丁,他《忏悔录》第11卷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探究时间。就因为引用这则笑话,奥古斯丁已经接近了一种今天的“大爆炸”理论家们乐于分享的观点:时间诞生于确切的一刻;只有从“大爆炸”起,才能谈论“之前”和“之后”;询问时间诞生“之前”发生了什么是无稽的。

早在奥古斯丁提出他的问题之前,希腊哲学家们也曾处理时间问题。最流行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定义(《物理学》,4章11节219b1):“时间是有关之前和之后的运动的量化量度。”斯多亚学派认为,时间是世上运动的“间隔”,他们离亚里士多德不远。洛克则部分地修正了他,他说时间并不必然是运动的量度,也是“任何恒常的周期性显现”的量度,因此即便太阳不在天上运动,而只是加强和减弱光照,这一变化的节奏还是能作为一个参数完美地服务于对时间的度量。洛克的修正很好,它许可了今天非机械的时间度量仪器,例如石英钟或原子钟。但他仍把时间设想为顺序和连续,莱布尼茨或牛顿也不会改变这一根本观念。甚至从康德到爱因斯坦,也没什么将改变它。时间仍然是因果链条的顺序,尽管值得提到汉斯?赖兴巴赫对相对论的界定(后面还要多说几句):“相对论预设的仅仅是时间的顺序、而非方向。”

如果时间被设想为对若干状态之有序相继的准确量度,那么不足为奇的是,在所有已知文明中,时间的最早度量依据都是星辰运动(它既是运动也是返回,或者说是一种“恒常的周期性显现”)。即便仅仅就此讨论时间,仍然有意思的问题是,这么多个世纪以来,人类度量出了年、月、日,但为什么那么晚才度量时和分。主要障碍是欠缺能度量它们的精确的机械仪器。我们只需看看各种历法体系的变迁,就知道即便是把年划分出确切的天数也非常难。数千年来,唯一可靠的钟表是公鸡打鸣,而且在一种农业主导的经济中,协调个人与社会生活所需的量度仅仅是日出日落和春去秋来。数千年来,守时的观念很模糊;顶多,礼拜活动的节律或钟声把日子分成可度量的几部分。

而今我们都是一个钟表文明的子嗣,但在如何度量时间方面我们有时仍然非常含糊。对1999年报纸和书店的粗略概观显示出,当这个千年即将结束时,出了那么多书——或严肃或轻佻——讨论一个烦心的问题:最近的千年应结束于1999年12月31日还是2000年12月31日。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没有立即达成一致:这个千年当然必须结束于 2000年12月31日,正如在十进制中,头十个数结束于10,下十个数开始于11。藏书家对此比多数人更明白:一旦决定说“摇篮本”的定义是15世纪结束前印的书,那么很清楚,这包括所有1500年12月31日(而非1499年12月31日)之前印的书。但那些满数(round number)非常显眼(那两个零是“千年虫”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同样的争论出现在17和18世纪、18和19世纪、19和20世纪之交。我敢说在 2999年12月,我们还会涉及这样的问题。你没法打消它:民众情绪总是能胜过常识和科学,所以,正如我们的祖先在1900年1月1日庆祝我们世纪的开始,我们也将在2000年1月1日庆祝21世纪的开始。

即便是非常练达的人,面对计算时间的玄妙也会晕头。在最近的12个月里,我已经读了好几篇讨论千年截止问题的文章,它们把所有的埋怨都丢向可怜的老狄奥尼修斯(别名“瘦小的狄奥尼修斯”),他在公元6世纪时有了以基督诞生纪年的想法。狄奥尼修斯之前,纪年起自戴克里先统治或世界开端,算得当然很精确。现在我们知道狄奥尼修斯把基督诞生的年份影响深远地搞错了(那该是四到六年前的某个时候,所以实际上第二个千年在1997年左右就一滴不剩了)。但有一个古怪的、很不合理的意向是要把另一个错误归咎给他:说是因为他对作为一个数字的0没有概念—— 这个概念由印度人传给阿拉伯人,数个世纪后才传到西方——所以他从公元1年开始他的基督教界历史。如果他采用一个0年,这么说吧,我们今天就没什么麻烦了:第二个千年结束于1999年,而第三个千年开始于2000年。

要弄清这个想法有多荒唐,我们只需假想,如果狄奥尼修斯精通印度数学且把耶稣的诞生日确定在0年,那会发生什么。12个月起,玛丽和约瑟夫将说耶稣“0”岁了,且他在下一年年底将只变成1岁?显然不行:我们没有也不能那样计算年份的流驶。一出生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年头,没有理由在涉及世纪的诞生时另有想法。再次激起这一恼人争论的唯一用意是要表明,尽管我们有精密的机械钟或原子钟,一旦涉及计算时间,我们仍有可能晕头。

事实是,我们可以度量时间,但这并不能保证我们知道时间是什么,以及公制化地度量时间是否妥当。让我们回到圣奥古斯丁。在他对这一问题思考之初,他似乎与亚里士多德的时间思想一致,他确实提到,不像永恒,那是固定的,一段时间之所以长,是由于许多运动的相继,这些运动在同一段时间内不能被拖延。实际上他说的是“许多过去了的∕越过我们而去的运动(ex multis praetereuntibus motibus)”。这一运动之流触动他的是,它们成了过去的时间。从这一考虑出发,他开始思索,在永恒中一切都是现在的,而时间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时间中,一切过去都好像被从将来驱逐了,一切将来又都追随着过去,且过去和将来都出自现在。可是,奥古斯丁自问,如果过去是不再存在而将来是尚未存在,过去和将来如何存在?是否这留给了我们一个永恒的现在?但一个永恒的现在将是永恒而非时间。最后,即便单拿现在来说,我们能说当前这个月是现在吗,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在什么时候是这个月唯一真正现在的部分?一旦他试图锁定现在一秒的间隙,奥古斯丁就认识到,即便是那一秒也可以无限切分为更短的单位,即便是所有可以想象的时间单位中最短暂的单位,它也将非常迅速的从将来转成过去,它将根本“没有间隙(nullum habet spatium)”。

所以,正如奥古斯丁所坦言,用可度量的单位来定义时间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11卷23章29节)。他不同意说时间有赖于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为什么不利用一切物体的运动,甚至(在此他预示了洛克,预示了兼容机械钟和原子钟的观念)陶轮循环的周期性运动呢?不过奥古斯丁走得还要远。在11卷23章30节中,他提到约书亚的祷告,“太阳啊,停住”(《约书亚记》10︰12)。那一刻,太阳和所有的星辰都在它们的轨道上停住了:但时间继续走。我们阅读时可能会想,这一在太阳停住之后“继续走”的时间是什么?或许是约书亚意念(或许也是他身体)的时间。的确,拒斥了把时间与天体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假设后,奥古斯丁立即拿出了替代选择,即时间是灵魂的伸展或伸展运动。

奥古斯丁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度量的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这些都从未存在),然而我们确实度量时间,但凡我们说某段时间长、某段时间似乎永不过去或它过去得非常快。换言之,有一种非公制的量度,当我们觉得日子乏味和漫长,或当一个快乐的时辰转瞬即逝的时候,我们所用的就是这种量度。奥古斯丁在此实现了大逆转:他让我们记住了非公制的量度。时间的真正量度是一种内在的量度。许多世纪之后,柏格森也将比较公制时间和我们意念中的时间或“内在绵延”。但是尽管柏格森写得很精彩(诸如他的《论意识的直接材料》),尽管将他和普鲁斯特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进行比较令人着迷,需要提醒的是,奥古斯丁走在前头,在整个哲学传统中,他对时间的讨论依然属于关于这个主题之非常现代、清晰和透彻的篇章。

无法否认钟表时间可以多么有用,但是很明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或许不是在科学中),它与意念和记忆的时间缠绕在了一起。在此我们或许应该讨论一下现象学时间(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念,它跟客观时间或生物时间、或关于熵的物理时间并非毫不相干;讨论一下那一宣示说所有生物都走向虚空的时间。换言之(无需让一个海德格尔来弄明白这一点),所有人都终有一死。但海德格尔进一步想要将这一无情的物理、生物时间与一种“规划的时间”(我们获准的唯一可能性)相结合,询问在接受我们所是,即只为死而存在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如何生活。

这篇序言无意提供关于时间问题的全面再现。作者没有获得相应时间来提供这类再现。它只想点出一些困惑的领域。当谈论时间时,我们的许多困惑显见于我们所采用的语言。当我们说现在是12月21日8点50分时,我们可能一点都不困惑:像天文时间一样,钟表时间令人欣慰。可一旦谈论内在历时,我们总是感到迷茫。

时间走在我们前面还是后面?这个问题似乎无稽,其实不然,例如当我们说现在是上午6点时,太阳在我们右边天上某处,当我们说现在是下午6点时,太阳在我们左边天上某处。当然,基于我们面对的究竟是北是南、抑或是升起的太阳,判断会有变化。那么,让我们假设太阳升起时我们正面对着它:当它缓缓穿过天空时,可以说,过去是在我们前面,而即将到来的时辰是在我们后面。我们能因此推论说我们的文化设想过去在我们前面而将来在我们后面吗?在某些文化中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过去(我们能够亲眼目睹过去),而我们还不知道将来。不过,一旦审视我们西方的语言以及我们谈论时间的方式,就会认识到我们习惯的推理恰好相反:我们说完成了前面几周的工作,说抛在后面的几个月,说“返回我们的童年时光”。

不过,稍等。我们也说“接下来的几周”,意指某种跟随我们的东西,从后面来、而非前面。所以将来在我们后面?此外,我们这么说,好像是把将来想成了某种迟早会到这儿、到我们现在所在地方的东西,而过去则正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说“时候到了(即到这里了)”和我们的童年已去(即离这里很远)。这些说法变换之不可理喻超出想象:即便可以用空间词汇来看过去和将来,将来肯定应该是我们迟早将去的地方,而不是将到我们现在这里来的某种东西。同样,我们应该说离开我们曾经所在的过去,而非过去离开了我们如今所在。

在德里克?比克顿的《语言的根源》里有一个聪明的思维实验,我们可以借用:假想我在一个非常原始的部落中生活了一年,我很粗略地懂他们的语言(诸如一些物体和简单动作的名称,一些动词不定式、专有名称,但没有代词)。我与Og和Ug一起出去打猎,他俩刚刚打伤一头熊,熊流着血、躲在洞里。Ug想追进洞里干掉它。但是我记得数月前,Ig曾经打伤一头熊,他急躁地追进洞里,熊在洞里不知何故来了劲、杀死并吃掉了Ig。我想向Ug提醒这件事,但是,要这么做,我得能说,我记得一个过去的事儿,可我不知道任何动词时态或诸如“我记得”这类观念。所以我说,“艾柯看见熊”。Ug和Og显然认为我瞅见了另一头熊,他们很紧张。我让他们重新放松:“熊不在这儿”。现在他们觉得我简直是在紧要关头扯后腿。我继续使劲:“熊杀死Ig”。但他们回答:“不,Ig死的!”或许现在我应该放弃,让Ug去死。但我尝试了视觉的而非口头的解释。一边说“Ig”和“熊”,一边指戳自己的头或心或胃(觉得记忆放在这些地方)。接着我在地上画了两个形像,指称他们是“Ig”和“熊”:在Ig后面,我画了些盈亏不同的月亮,希望他们把这看成是“几个月亮之前”,最后我画出熊吃了Ig。我的全部努力有赖于一个假定,即我的土著对话者对记忆、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概念。但是,由于我必须可见地解释这些概念,我还需要知道对他们来说,将来是在我们前面还是后面。如果我把熊杀死Ig放在左边,而对他们来说过去是在右边,那么一切都完蛋、包括Ug。这是关于过去和将来的一个有趣事例,生死取决于符号习俗。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关于过去和现在的概念中,根本没什么东西可以告诉我,我的对话者对时间的空间概念将是什么样。

当然,有的科学家可能会反对说,这类事件不过是各种语言及其差异所抛出来的问题,我的麻烦(以及Og和Ug的麻烦)与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念毫无关系。的确,实验的目的并非要表明我们粗浅的想法和我们欠妥的语言能以某种方式影响科学及其时间观念。自从读了赖兴巴赫的《时间的方向》,我对于科学的(不粗浅的)时间观念久已感到一种准宗教的虔信。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经验到的宇宙不仅包含着“开放的”因果链条(A导致B、B导致C、C导致D,如此以至无穷),也包含着“封闭的”因果链条(A导致B、B导致C、C导致A)。在一个封闭的因果链条中,我可以回到过去,见到我尚为少女的祖母,娶她并成为我自己的祖父。

这样的旅行在我们的世界上可能永远不会实际发生,但它们当然会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相关读者不由自主会这样来设想时间,即在一些世界里“时间之箭”可以折回。我们如何才能构想这样一些宇宙?为了理解关于它们的小说,我们必须想象它们。我们如何才能想象它们?

作为例证,让我们看一下在电影《回到未来》中的情况。把故事压缩到它的要点,想象一个人叫汤姆1,他去往未来、到达时是汤姆2(一个比汤姆1老几个小时的汤姆,就好像汤姆1从巴黎出发,经过7个小时到达纽约后是汤姆 2)。但现在汤姆2及时返回,并且作为汤姆3,他的返回比汤姆1最初的出发早几个小时。汤姆3与汤姆1在过去相遇了,后者正打算直奔未来。汤姆3现在决定跟上汤姆1、返回未来,并且作为汤姆4,他的到达比汤姆1(作为汤姆2)的到达早几分钟。

满有理由预期,读者可能无法搞清状况。但是读者做到了,通过始终认同一个特别的汤姆——数字最大的汤姆:从他的视角去看所有其他汤姆。在这个故事的电影版中,观众认同的还是这个汤姆,好像他肩上正扛着摄影机。简而言之,在任何一次汤姆x和汤姆X+1的相遇中,“我”和“眼睛”总是汤姆X+1。

因而,正如刚才对语言表达的讨论所表明的,在日常语言中时间与我们的形体联系着,我们根据离自己身体的远近来想象时间,我们的意识决定着时间,这里也一样,我们从自己身体所在的视角来领悟时间和它那些悖谬之处。

不过,我们越想越觉得,事实上至少在机械钟表发明前,人们使用的所有“钟表”都以它们的方式与我们的身体所在相联系。我们依据可见的星辰运行和太阳“升” “沉”来度量时间,这些运动只存在于与我们视角的关系中(的确,客观而言当然是地球在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一点、也不真的关心)。即便是钟表时代之初,我们仍想把那些毫无人性的野兽吸收进我们体内:18世纪提供了无数例子,优秀的诗歌将钟表描述为有着尖利牙齿的怪兽,咀嚼秒或把它们像音节一样吐出来。但我们肯定永远不会发现某种方式,能把今天的原子钟或甚至我们电脑屏幕上的钟表人性化。

为什么我们害怕“千年虫”——一种无人性的生物,被那两个0迷惑,无法觉察正走向它的新千年,糊涂地以为它被突然扔回了1900年(甚至无法,尽管是错误地,觉察到1900正从它后面赶上来)。然而我们不必担心。我们将永远不会停止从我们身体的角度来设想时间。毕竟,当观察和感觉自己每天都老一些时,我们也是自己的钟表。仅仅试着做几个俯卧撑或跑下楼或跳过一道障碍,你就将很快认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因为你也有过20岁。我们终有一死,何其幸运!我们可以始终掌控时间。

P12-18

序言

在第三个千年的前夕,格林威治的国立海事博物馆和皇家天文台理所当然应该主办一个关于“时问的故事”的国际性主题展览。在许多人看来,“时间”和“格林威治”儿乎是同义词。过去三百年来,不列颠的海上霸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能够把她的舰船送抵地球非常遥远之处且又把它们安全地带回来。成功航行的关键在于精确计时。事实上,最初设立皇家天文台就是为了帮助航行,很大程度上由于它在这方面努力的成功,它于1884年受任世界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今天,地球上的全部时间和空问都从这一坐标点开始度量。当新千年开始时,它将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标准子夜在皇家天文台开始。

我们非常感激在此次展览筹备中所得到的全部帮助。我们主要的赞助方摩根大通,自始至终非常慷慨、富于想象力和建没性。没有他们的远见卓识和质量承诺,这一展览将不可能实现。来自《泰晤士报》、帕米加尼·弗勒里亚和国立物理实验室的额外支持同样非常宝贵,每一个都给展览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还要感谢许多情愿匿名的恩主的馈赠。此次展览的成功非常有赖于他们愿意在格林威治投入,渴望贡献于“时间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间的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克里斯滕·利平科特//(意)翁贝托·艾柯//(英)贡布里希
译者 刘研//袁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1992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1.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9-49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9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