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写于1885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张小说应该描写人情、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湖幽默穿脱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本书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书 | 小说神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写于1885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张小说应该描写人情、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湖幽默穿脱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本书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推荐 缺少见识的作者,虽然不能不成为世情的奴隶、流行的追随者,争相取媚于时尚,编著残忍的稗史或刻画鄙陋卑猥的情史以相迎合;但由于劝善这种表面的名义又难以舍弃,于是加进一些劝善的主旨来曲解人情世态,编造一些生硬的情节。……这一切都是由于作者将稗史视作游戏笔墨,不懂什么是稗史的真正眼目,墨守他们的陈规陋习所致…… 小说的眼目,是写人情,其次是写世态风俗。人情又指什么呢?回答说,所谓人情即人的情欲,就是指所谓的一百零八种烦恼。 人既然是情欲的动物,那么不管什么样的贤人、善人,很少没有情欲的。……因此,人这个动物,表现在外部的行为,和藏在内心里的思想,原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内部与外部这种两方面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恰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样。 目录 译本序 绪言 上卷 小说总论 小说的变迁 小说的眼目 小说的种类 小说的禅益 下卷 小说法则总论 文体论 小说情节安排的法则 时代小说的情节安排 主人公的设置 叙事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小说神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坪内逍遥 |
译者 | 刘振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496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3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313.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87 |
宽 | 12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