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朴实而真切地展现了青年时代江泽民的事业追求和胸怀才智,展现了他的务实作风和远见卓识,内容具体生动,材料翔实,极富史料价值。

该书由四个分册组成,回溯了青年江泽民与同事们在新中国食品、制造、电机、电器等重要产业科技前沿领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历程,全书编撰历时近三年,其中相当数量的珍贵图片属首次公开披露。

该书是一个时代敢于创新敢于奋斗图景的缩影,是一名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成长历程的再现,是一位中共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真实写照。

内容推荐

本书真实记录江泽民同志青年时代在上海的创业实践、成长轨迹、精神风貌和品格修养,朴实而真切地展现了青年时代江泽民的事业追求和胸怀才智,展现了他的务实作风和远见卓识,内容具体生动,材料翔实,极富史料价值。

本书由四个分册组成,回溯了青年江泽民与同事们在新中国食品、制皂、电器、电机等重要产业科技前沿领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历程,展示了青年江泽民与同事们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良好干群关系的优良作风。

该书编撰历时近3年,其中相当数量的珍贵图片属首次公开披露。是一个时代敢于创新、敢于奋斗图景的缩影,是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成长历程的再现,是一位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真实写照,是一部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人生教育的珍贵教材。

目录

《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

 1 在历史转折的时刻

 2 从大学走向社会

 3 锋芒初试生根拓展

 4 为新中国食品工业大厦打桩奠基

 5 创立光明牌超过美女牌

 6 为抗美援朝作贡献

 7 得遇有缘人

 8 共同的回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9 组建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基地

 10 “老厂长,常回来看看!”

《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制皂厂》

 1 肥皂王国改朝换代

 2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3 大班变更了控盘策略

 4 接管队伍边学边干

 5 谈判过程一波三折

 6 接管后厂况不容乐观

 7 激发当家作主的热情

 8 难忘的1952年

 9 奖罚分明关爱有加

 10 产量创下历史新高

《记江泽民同志与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

 1 从轻工到重工

 2 基本建设人才哪里来

 3 第二设计分局诞生上海

 4 白手起家学习工厂设计

 5 承接上海电机厂扩建项目

 6 前车之鉴引入深思

 7 五湖四海凝聚人心

 8 带队取经赴东北

 9 初步设计方案北京送审

 10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11 关心全局成绩斐然

 12 四次题词笔墨情深

《忆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1 辉煌最忆那四年

 2 敏慧好学、才华出众的好所长

 3 新来的所长不一般

 4 新中国第一代系列电机的诞生

 5 补课记奇

 6 江所长亲自指挥建造噪音室

 7 那年,我们搬进江所长家

 8 宁波汤圆香犹存

 9 一“夯”管用几十年

 10 老所长登门到我家

 11 那一次握手

 12 他就是干大事的人

 13 本色豪迈

 14 惊喜“二进中南海”

 15 那一声“老薛”倍亲切

 16 “鸡毛菜多少钱一斤”

 17 “四大名菜”

 18 总书记请我去做客

 19 病房“求教”

 20 档案里的当年“鉴定”

 21 家风

 22 题词背后

后记

试读章节

7 得遇有缘人

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缘分还是存在的。江泽民同志身上就有着这种缘分的潜在力量。他不只是与同辈即站在同一水平线的人有缘,在工厂几年的磨练,表明他与普通人有缘,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和上面的人——那些领导他的人也有缘。这个“缘”字不是前世所修,而是他自身品德的凝聚。

江泽民同志与汪道涵,或者说汪道涵与江泽民同志的关系,就是这个“缘”字的展现。

1949年,汪道涵任华东工业部部长,已经是一位崭露头角的领导人物。9月的一天,他到益民食品一厂视察。益民食品一厂是他的夫人戴锡可任总经理的益民工业公司所属的一个厂。在视察中,汪道涵看到厂房虽然破旧,但生产却井然有序,到处散发着食品和冰淇淋的乳香味。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在厂的会议室里,江泽民同志代表工厂向汪道涵作了汇报。在汇报中,江泽民同志谈了新的商业策略。那时已经离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日不远,工厂面临着原材料及产品销售的困难,江泽民同志向汪道涵提供了一份有关获取原材料和商品销售新思路的详细报告,其中就包括创造光明品牌、用光明牌冰淇淋和美国的美女牌冰淇淋竞争的过程。汪道涵听得津津有味,两眼发光,感受到“江泽民充满了活力”。直到几年之后,回忆初见江泽民同志的时候,汪道涵还说:“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

汇报结束后,江泽民同志和厂里的其他领导陪同汪道涵参观了生产线,益民食品一厂先进的生产设备,给汪道涵留下了深刻印象,汪道涵回忆说:“当时,江泽民就干劲十足,精力充沛,是一个工作勤奋的专家型厂长,很熟悉生产。”

对汪道涵来说,这次来益民食品一厂视察有着更深一层意义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革命烈士遗孤——江泽民同志。

几十年后,汪道涵接受美国作家库恩采访时,回忆这段往事,说:“因为江泽民是厂里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我妻子的下属,我们也就越来越熟,江泽民成了我家的常客。我的妻子比江泽民大九岁,我们始终把他当小弟弟看待,除了谈工作,我们也谈其他事情,比如说我们的家庭。江泽民的身世非同一般:他是江上青烈士的儿子。”

江泽民同志祖籍安徽婺源(后划为江西),到祖父石溪(绍岳)这一代已居江苏省江都县仙女镇。居家是一座带有天井的传统中式大院,房子上有精美石刻。江石溪在行医的同时,商业上也有成就,可谓是医商结合,但两者皆与儒相通,加之他能诗并擅长音乐,爱好收藏古籍字画,颇有儒家风范。江泽民同志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江石溪的儿子江冠千(世俊)即是江泽民同志的父亲。江泽民同志的六叔江上青(世侯)无子,只有女泽玲、泽慧,由江泽民同志承祧江上青。因为江泽民同志排行老三,故泽玲、泽慧以三哥称之。中国传统的承祧,不是名分上的过继,而是和亲生儿子一样,一起生活,是有继承权的,所以江泽民同志也就成为六房名正言顺的子弟,江上青牺牲,江泽民同志也就成了烈士遗孤了。

江上青少年时代分别在扬州和南通读书,十六岁秘密参加中共青年组织共青团,十七岁参加学运曾被当地国民政府逮捕,出狱后干脆正式加入了共产党。1929年他考取了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成为地下党的有名才子,颇有诗名。江石溪逝世,江上青未能参加送葬,写了一首《哭父》五言长律,诗中有云“自幼沫遗风,友于亲手足;兄志继家声,弟云誓不辱”,反映了他们家族的处世之道。

可能是因祖籍安徽,抗日战争爆发后,江上青被派往安徽做统战工作,打入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任督察专员、公署秘书并兼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党内则是“皖东北特派员”,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而此时,根据江上青的要求,由上海地下党派的一批城市地下党员,被充实在第六行政区所属的县里任党政职务,其中就有汪道涵,被委任为中共嘉山县委书记。江上青又说服盛子瑾,给了汪道涵一纸县长委任状。安徽嘉山县是汪道涵的故乡。

江上青的夫人王者兰,出自上海名门,能诗擅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江上青逝世后,王者兰曾作悼亡诗三首,其中一首七律中有“十年壮志山河动,一片丹心向月明”,堪为佳句,而“誓抚遗孤承素志,尽除奸慝报深情”两句,更是道出了王者兰作为烈士遗孀尽心抚育江泽民同志和他的两个妹妹的责任感。江泽民同志的生母姓吴名月卿,江泽民同志叫她“妈妈”,对王者兰以亲母事之,更亲切地叫她“娘”,一直把她带在身边,生活在一起。在江泽民同志工作过的单位里,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孝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江泽民同志调往北京工作,他担心娘的寂寞与孤独,委托原上海单位的朋友经常去看望。

江泽民同志的这个背景让我们知道:他是革命烈士的后代。

1949年12月,江泽民同志与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结婚,新娘正是那位有时到粮服实验工厂去找江泽民同志玩的大眼睛姑娘王冶坪同志。王冶坪同志是王者兰的侄女。这是中国式的“姑表亲”,本来是姑妈的王者兰此时变成婆婆,本来是表哥的江泽民同志变成了丈夫,同样,本来是小表妹的王冶坪同志变成了妻子。美国作家库恩在采访江泽慧时,她回忆三哥与表姐的恋爱,说:“三哥从南京转到上海交大以后,他经常去看望我的外婆—也就是我母亲的母亲,和我的舅舅—也就是王冶坪的父亲。我外婆和舅舅都非常喜欢三哥。1949年,当我母亲搬到上海时,她欣喜地看到三哥和她的侄女正在谈恋爱。”

他们的婚礼是在当时四马路上的杏花楼举行的。杏花楼是百年老店,是广东人开的,行广帮菜,但江泽民同志和王冶坪同志的宴席不是广帮菜,而是很朴素地准备了一些茶点。参加婚礼的除了有几个特别要好的交大同学,主要是男女双方的亲友。

当年参加过江泽民、王冶坪同志婚礼的王慧炯回忆说:“按照传统,每个宾客都送一个装钱的小纸包,有些还装在红纸包内。当然,宾客送的钱抵不上婚礼的开销。我和江泽民同志都参加了对方的婚礼。江泽民同志请我当他们婚礼的证婚人。”谈起自己会被请做证婚人的原因,王慧炯笑着来了一番猜:“也许因为我们是交大同窗好友,也许因为我曾经是班长,也许因为我平时比较注重仪表,站在那儿证婚还算像样吧。我和江泽民同志至今都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汪道涵和戴锡可并没有参加江泽民同志和王冶坪同志的婚礼。但我们知道江泽民同志和汪道涵的友情并不只是革命情缘,他们有着很多个人间的共同话语。他们同为安徽人,又先后为交通大学学生,汪道涵读的是机械专业,江泽民同志读的是电机专业,两人又都是学生运动中的佼佼者,又都是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再有两人又都好读书。这样,除了革命情缘外,又增加了一层知识分子的那种惺惺相惜的缘分。而且,江泽民同志和汪道涵的夫人戴锡可也有故人之缘。还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江上青已经是皖东北根据地的领导成员,主持过革命青年训练班,戴锡可即是训练班的学员,江上青则是她的老师。因此,戴锡可对老师的儿子—江泽民同志,总是以大姐姐的身份对他关怀和爱护。

汪道涵此行,无论是对江泽民同志或益民食品一厂都是一个鼓舞和推动,生产的势头越来越好,经过进一步的整顿和建设,不但恢复了老产品的生产,还开发出一些新产品。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的推动下,益民一厂的食品生产进入高潮。但与此同时,国内镇压反革命工作也开始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分子活动明显地猖獗起来。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他们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蒋介石也认为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许多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纷纷冒出来,在各地进行破坏活动,社会不得安宁。1950年7月23日,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针对镇反运动中存在的右倾倾向,进一步作出了《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这时离10月8日毛泽东下达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命令,相隔只有两天。1951年2月20日,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在毛泽东起草的镇反运动的五项规定中,有这样的两条:“谨慎地清理旧人员及新知识分子中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谨慎地清理侵入党内的反革命分子”。

P54-60

后记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这座城市度过了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上海解放后他历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1955年赴苏联学习,回国任职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62年赴沪,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66年调职武汉,是年四十岁。

本书编写组通过对当年与江泽民同志朝夕相处同事们的大量深入采访,了解到一位真实而生动的青年江泽民,体悟到他的追求、他的才智、他的活力和胸襟,也管窥了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的朴素起源。

本书的第一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由郑重、周玉明整理;第二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制皂厂》和第三分册《记江泽民同志与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由唐宁、韩波整理;第四分册《忆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由熊能、郭泉真整理,其中《辉煌最忆那四年》由电科所党委组织撰写。

感谢每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同志,他们大多年已高龄,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真诚坦言。感谢每一位帮助我们工作的同志,他们做了大量事务,却无法在这里一一致意。

历时近三载采写编著,为了让历史告诉未来。

《青年江泽民在上海》编写委员会

2010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出江花(青年江泽民在上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年江泽民在上海编写委员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1666
开本 16开
页数 4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8
186
3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