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窄门
内容
编辑推荐

究竟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爱情,即使毫无希望,一个人也可以将它长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终无法把它吹灭……?在本书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纪德在作品中探讨了生命本质的不定性、泯灭人性的红尘之中如何追寻生命价值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规范与渴望自由的冲突等诸多新的社会问题,批判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为传统禁忌和教条所蒙蔽而僵化的道德观。作品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风格明净清纯,心理刻画入微,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

内容推荐

热罗姆与他的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爱情萌芽时,他和她各自偷偷地爱恋着彼此,以全部的纯真与热情,一心只想为对方而变成更好的人。两人自觉地披上苦行僧的袈裟,分别以爱人为自己唯一引导,竭力攀爬着通往美德巅峰的崎岖窄道。

爱恋至深时,他们间的精神交融达到如此和谐、如此愉悦的地步,以至完全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任何不完美产生的可能。两人选择书信交流的方式,心灵愈是相通,形骸愈是相隔。事实上,母亲的不忠、妹妹平凡的婚姻使阿莉莎对尘世的幸福和爱情中欲念的成分充满了疑虑和拒斥。她疯狂地追求灵的境界,迷醉于向幸福无限趋近的过程而逃避幸福切实的降临;惟其如此,爱情才永不会“被完成”,而只可能在一种难合难离的痛苦纠结中愈发转浓转烈。阿莉莎深信唯有在上帝那里方能寻得至福,亦满心企盼与爱人绕过尘世,在上帝身边团聚。在一种迷狂的宗教情绪下,她甚至将自己的存在看做热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为了让爱人更加自由地到达天国彼岸、获得比爱情所能给与的平凡幸福“更好的”东西,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试读章节

我在这里要讲的事,别人本来可以写成一本书,然而,这段经历使我心力交瘁,使我的品德耗损殆尽。我只能将往事简简单单地写下来,它有时可能显得支离破碎,但我不打算虚构任何情节来弥补和撮合,我盼望这番叙述能带给我最后的乐趣,而矫揉造作只能破坏它。

我不到十二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不愿意再留在父亲行医的勒阿弗尔,决定移居巴黎,以便于我更好地完成学业。她在卢森堡公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阿斯比尔通小姐搬来与我们同住。弗洛拉·阿斯比尔通小姐无亲无戚。她原先是我母亲的小学老师,后来成为她的女伴,不久就成为挚友。我生活在这两位神态同样温和忧郁的女人身旁。在我的记忆中,她们总是穿着丧服。有一天,大概是父亲去世以后很久了吧,母亲将清晨软帽上的黑丝带换成一根淡紫色丝带,我惊呼起来:

“啊,妈妈,这颜色对你多不合适呀!”

第二天,她又戴上了黑丝带。

我体质赢弱,母亲和阿斯比尔通小姐小心翼翼地唯恐我累着,这种关心之所以没有使我变成懒汉,那是因为我对学习确实很有兴趣。一到风和日丽的季节,她们便一致认为我应该离开城市,因为城市使我变得苍白。六月中旬,我们便去勒阿弗尔附近的富格兹马尔,比科兰舅父每年夏天在那里接待我们。

比科兰家的房子坐落在一个花园里,花园不十分大,不十分漂亮,与许多诺曼底花园相似。房子是白色的,两层楼,类似上上个世纪的许多乡村住宅。房子朝东,朝着花园正面,有约摸二十扇大窗子,房子背面也有同样多的窗子,两侧却没有。窗子上都是小块玻璃,其中有几块是新近换上去的,看上去特别明亮,而旁边的旧玻璃却显出灰暗的绿色。有些玻璃上有疵点,也就是亲戚们称为的“气孔”。从那里看树木,树木显得粗细不匀,邮递员从那里走过,也突然长出一个驼背来。

花园是长方形的,四周有围墙。在房屋前面有一块被绿荫覆盖的、相当大的草坪,草坪周围有一条沙石小路。这个方向的围墙较矮,人们可以看见包围花园的那个农场院子。在院子的边界上是当地常见的一条长满山毛榉的大道。

在西面,花园在房屋背面较为舒展。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从朝南的果树架墙前经过,浓密的葡萄牙月桂和几株树使小径免受海风的蹂躏。另一条小径沿着北面的围墙延伸,消失在树丛中。我的表姐妹管它叫“黑色小径”。一到黄昏,她们就不愿去那里。这两条小径都通向菜园,菜园是花园的延伸。走下几级台阶,就到了下面的菜园。菜园尽头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小的暗门,墙外是一片矮树林,两条山毛榉大道从左右两面在这里汇合。从西面的台阶上,目光能越过矮树林,看到高原,欣赏遍及高原的庄稼。在天边,小村庄的教堂隐约可见。傍晚,宁静的空气中,还可看见几所房屋上的缕缕炊烟。

在美丽的夏日黄昏,我们吃过晚饭后便来到“下花园”。我们走出小暗门,来到大道上那张可以俯瞰前方的长椅旁。在那里,在一座被废弃的泥灰岩矿的茅草顶旁边,舅父、母亲和阿斯比尔通小姐坐了下来。在我们眼前,小小的山谷弥漫着雾气,远处树林上方的天空呈现金黄色。接着,我们在昏暗下来的花园尽头滞留很久。我们回到室内,看见舅母坐在客厅里,她几乎从不和我们一同出去……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黄昏到此结束,但是当我们后来听见父母们上楼的时候,我们仍在卧室里看书哩。

除了去花园,我们剩下的时光都消磨在“自修室”里。那是舅父的书房,里面摆了小学生的课桌。我的表弟罗贝尔和我并排坐。朱莉埃特和阿莉莎坐在我们后面。阿莉莎比我大两岁,朱莉埃特比我小一岁。罗贝尔在我们四人中间年纪最小。  我想在这里写的不是最初的往事,而只是与此有关的往事。可以说,故事确实是在父亲去世那一年开始的。丧事,我自己的悲哀,或者至少是我所目睹的母亲的悲哀,使我极其敏感,也许在我身上埋下了新激情的种子。我过早地成熟了。这一年我们去富格兹马尔时,我觉得朱莉埃特和罗贝尔显得更小,而当我看见阿莉莎时,我突然明白我们俩都不再是孩子了。

是的,确实是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刚到富格兹马尔,母亲和阿斯比尔通的那番谈话足以证明我没有弄错。母亲和女友交谈时,我突然撞了进去。她们谈的是舅母。母亲很生气,因为舅母没穿丧服,或者已经脱下了丧服(老实说,我觉得,比科兰舅母穿黑衣,和我母亲穿浅色衣服一样,都是难以想象的)。就我所记得的,我们到达的那一天,吕西尔·比科兰穿的是一件薄软的裙衣。阿斯比尔通小姐一向为人随和,尽量宽慰我母亲,畏畏缩缩地开脱说:

“其实,白色也是服丧呀。”

“那么,她肩上的红披巾呢,你也管这叫‘服丧’?弗洛拉,你真叫我反感!”母亲喊着说。

我只是在假期那几个月里才看见舅母。大概是由于酷暑,我每回看到她时,她总穿着那种开领很大的又轻又薄的衬衣。母亲对这种袒胸露背比对赤肩上那条鲜红的披巾更为愤懑。

吕西尔·比科兰美丽动人。我至今还保存着她的一张小画像,当年她就是画像上的模样。她看上去那么年轻,仿佛是她女儿们的大姐姐。她按习惯的姿势斜坐着,头搭在左手上,左手小拇指矫揉造作地向嘴唇翘起。一个粗眼发网拢住她那稍稍泻在后颈上的浓密鬈发。在衬衣的开胸处有一条松弛的黑丝绒带子,上面挂着一枚意大利镶嵌画的颈饰。黑丝绒的腰带扎着一个飘动的大结,一顶宽边软草帽用帽带挂在椅背上,这一切更使她增添了几分稚气。她那垂着的右手拿着一本合上的书。

吕西尔·比科兰是克里奥尔人,她是弃儿,或者很早就成了孤儿。我母亲后来告诉我,伏蒂埃牧师夫妇当时还没有孩子,便收养了这个弃儿或孤儿,不久以后他们离开马提尼克岛,将孩子带回勒阿弗尔。比科兰家也住在勒阿弗尔,这两家人过从甚密。舅父当时在国外一家银行供职,三年以后他回到家里才第一次看见小吕西尔。他爱上了她,并且立刻向她求婚,这事使我外祖父母和我母亲都很难受。吕西尔当时芳龄十六。在此以前,伏蒂埃太太生下两个孩子,她开始害怕这位养女会带坏自己的儿女,因为吕西尔的脾气一月比一月古怪。再说,这一家人也不富裕……这一切都是母亲告诉我的,她想说明为什么伏蒂埃夫妇会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她弟弟的求婚。除此以外,我猜想,年轻的吕西尔开始使伏蒂埃夫妇十分为难。我很了解勒阿弗尔人,他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个迷人的姑娘,这是不难想象的。我后来认识了伏蒂埃牧师,他为人温和,既审慎又天真,他招架不住阴谋诡计,面对邪恶更是无计可施。这个杰出的人当时一定被逼得走投无路。至于伏蒂埃太太,我一点也不了解,她生第四个孩子时因难产死去。这个孩子和我年龄相仿,后来成了我的朋友。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窄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安德烈·纪德
译者 桂裕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9744
开本 32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