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袁国兴主编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收录了28篇研究清末民初新潮演剧方面的学术论文。具体内容涉及:从巴黎歌剧院到中华戏曲音乐院——例说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特刊在中国现代演剧中的作用——以民国初年的特刊为中心;十九世纪晚期西方人扮演的中国戏剧——晚清华人海外观剧研究之一;外来影响与近代戏曲的舞台艺术新变——以近代传奇杂剧为中心的考察;文明戏“连台本戏”剧目考及其特征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袁国兴主编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的内容提要如下:

清末民初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外来意识的植入、话剧观念的萌生、戏曲演剧模式的调整,使演剧活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个时期的中国戏剧,既与传统不同,也与后来有很大区别。各种各样的新剧,包括[改良戏曲]、[文明新戏]、[学生演剧]和各种地方戏等,往往观念重叠、倾向接近,文类边界并不十分清晰,戏剧观念和戏剧意识游弋于古今中外之间。有人把这个时期的这种特有戏剧面貌称之为新潮演剧。

目录

青末民初的新潮演剧(代序言)

“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清末戏曲改良与演员社会地位的提高

从巴黎歌剧院到中华戏曲音乐院——例说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

清末上海圣约翰大学演剧活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剧场的历史意义

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的“演说”问题

特刊在中国现代演剧中的作用——以民国初年的特刊为中心

“新潮演剧”:中国戏剧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文艺俱乐部》与中国“新剧”

十九世纪晚期西方人扮演的中国戏剧——晚清华人海外观剧研究之一

论新派剧之“女形”与文明戏之“男旦”

从1910年“文艺新剧场”的《爱海波》透视早期话剧的编剧及演出情况

关于中韩戏剧接受日本《不如归》的比较研究

外来影响与近代戏曲的舞台艺术新变——以近代传奇杂剧为中心的考察

台湾新式戏剧的早期发展——日治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的新剧运动

从报章副刊看新加坡早期新剧的萌芽与成长

“五四”时期的学生戏剧——以天津南开新剧团、北京大学新剧团、清华学校为例

发端于哈尔滨的东北新潮演剧

关于20世纪20年代东北剧坛的新剧

论通俗话剧《光绪与珍妃》——兼谈通俗话剧与文明戏是否属一个戏剧体系

上海笑舞台的变迁及演剧活动考论

创话剧之新声:重探春柳社编演《茶花女》选段

文明戏“连台本戏”剧目考及其特征

“戏中有演说”与话剧范型的体认

从“文明”到“文明戏”——“文明戏”得名原因新探

民国初期在北京的“日本京剧通”

《申报》与海派京剧

欧阳予倩与20世纪中国戏曲改革

对梅兰芳民国初年排演“时装新戏”的历史反思

清末民初改良戏曲的各种矛盾现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国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69661
开本 16开
页数 4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8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9.25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7
180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