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镇赤坎/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赤坎,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原为古港埠,区内土壤属砖红壤,土色红赤,地处丘坎,故名“赤坎”,始形成于宋。

作为岭南的一个著名小镇,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将它纳入介绍范围,写就《名镇赤坎》一书,由张健人和黄继烨编著。主要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赤坎的地理条件、人文历史、文化名流、名胜景点等内容。

内容推荐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普及读物,有利于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本书为该书系之《名镇赤坎》,由张健人和黄继烨编著。

《名镇赤坎》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介绍了岭南名镇赤坎的概况。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是一本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读本。

目录

一、水陆通达商贸兴

二、两大家族渊源深

三、华侨经济多先驱

四、文教风采彰特色

五、海外赤子垂青史

六、历朝才俊芳名传

七、文化名人犹风流

八、骑楼宅庐成景点

九、烽火岁月有遗迹

试读章节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原名赤嘞,因地多红土而得名。

赤坎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总面积61平方公里,其平面地形像一片海棠叶。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 赤坎镇原属新会县。清顺治六年(1649),开平因地处周围各县交界,号称“四不管”地带,当地土匪出没,盗贼横行,于是朝廷设开平县治理,取以开太平之意。赤坎镇随之划到了开平县,并一度成为县政府所在地。

赤坎镇初时只有26个自然村,民国时期增加到230多个自然村。而今,全镇总人口53000,其中镇区在籍人口7000。赤坎籍的港澳台同胞及居住在外国的华人华侨达72000人。赤坎镇是一个著名的侨乡。

开平境内的南面、北面和西面都是低山丘陵,东部和中部是丘陵、平原,地势基本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发源于阳江的潭江(在恩平段叫锦江)由西向东从开平中部流过,形成了肥沃广袤的潭江冲积平原。宽阔徐缓的潭江及河涌港汊呈蛛网状分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也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发达的舟楫水运业。

潭江贯穿赤坎全镇。赤坎四周被潭江支流水系包围,其中米岗冲、洛口冲、镇海水是主要的支流,与干流潭江构成了赤坎镇一带的河网。

水陆便利

在古代,潭江是交通要道,赤坎四周的往来贸易主要通过水路。其中有一条运河连接潭江,直通赤坎镇。运河又深又宽,大帆船可以直接驶达镇上。

因地处潭江上游,赤坎成为与中下游的长沙镇、水口镇齐名的水路交通枢纽,定期有航班通往澳门、广州、东莞、佛山、江门、新会、台山等市县以及顺德的陈村、大良,中山的小榄,恩平的君堂等39个港口。赤坎还与开平境内的苍城、马冈、楼冈、长沙、水口、赤水、塘口、四九、东山、百合等23个乡镇码头相连,客货水运航线众多。中华东路地段的海颈码头,就是赤坎人坐船前往外地乃至海外的上落处。

在赤坎镇渡口之下,还有13个二级渡口(当地叫“横水渡”)分布在各乡,形成了区内的水运交通网。据《开平赤坎镇志》记载,最早的横水渡是水龟渡,开渡于康熙十五年(1676)。大量的横水渡开渡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中4个横水渡就在赤坎镇区内。

至于水上交通工具,直至清朝,仍然是木帆船。1914年以后,长途运输才换上电轮船,当地人称之为“蓝烟囱”。

登岸以后的交通工具,从明朝到清朝都是轿子。赤坎镇的轿子有四种:官轿,民用的肩舆、八挂轿(两人抬的小轿)和过山轿(座位斜平,可以仰卧)。

进入民国后,赤坎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变化。

开平的公路建设,首先在赤坎镇展开。1924年,由赤坎到今天百合镇义兴墟的百赤茅公路建成通车,以司徒声仰为董事长的百赤茅胜利行车公司也正式成立,第一辆进口的福特牌敞篷汽车开始投入营运,穿乡过村。

1928一1929年两年间,以赤坎镇为中心,又相继建成了赤九、赤介、驼驸、沙炎白、东涪龙、蚬牛同六条公路。后来,百赤茅公路和沙炎白公路成为广州到湛江的省道在开平境内的一段。

南来北往的水陆运输,使赤坎发展成为一个工商市镇,而商贸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水陆交通的发达。

如今,赤坎镇的水陆交通更加便利了。

赤坎距国家一级口岸——三埠港18公里,水路沿潭江可通航到广州、香港、澳门,并可通航20吨级船只。

赤坎离开平市区中心12公里,距佛(山)开(平)高速公路出口28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

325国道广湛线贯穿赤坎镇全境,沿广湛公路,往东可达三埠、江门、广州等地,往西南可达恩平、阳江、茂名、湛江等地。

从广州出发,经过佛开高速公路,再走325国道,到赤坎只需要两个小时。

商贸兴起

鸦片战争后,美国、加拿大等国在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开发金矿和建筑修路,大批赤坎人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远赴外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赤坎华侨寄钱回来养家,让亲人买田建房子、做生意。

也有许多侨胞回到家乡,沿着潭江两岸修建店铺。潭江连接赤坎与香港间的商运,商船来此装卸货物,两岸的商铺直接办理进出货。

与此同时,市政建设也在大规模进行:改造街铺,修长堤,建骑楼,完善街巷地下排水系统。

四邻乡镇的农产品、家畜家禽都在赤坎进行交易。民国时期,镇上有竹器店、木器店、牛畜市场、鹅鸭市场、丝绸市场以及四家电影院、东南汽车贸易公司、灵通电话公司、两家石油公司等。连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司徒梓居看到家乡的兴盛情景后,也于宣统元年(1909)回到赤坎开设西医诊所。

每逢墟市日,镇上街市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赤坎人气汇集,广东戏曲界的一些名角在没有成名之前,都会来赤坎唱几出好戏。

1945—1948年间,赤坎以商贸繁荣兴盛一时,街上的不少女人抹口红、穿旗袍,电影院里还经常放映外国电影。镇上有30多家金银铺、17家茶楼酒馆、25间私人诊所,还有绵延近三公里的骑楼,都为20世纪40年代的赤坎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至1949年,只有五六千人口的赤坎镇区,就拥有845户商户和3300余经商者。

P1-7

序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补充和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

200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镇赤坎/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健人//黄继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70063
开本 32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6.55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