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长江/中华文明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话说长江》是《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并与考古密切相联,运用文字去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质博物馆”,全书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渎者面前。

内容推荐

《话说长江》共分六个部分为您讲述长江:第一部分长江文明演进与探索,讲述长江的形成、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床的演变和历代对江源的探索;第二部分长江文化概述,从史前到清代分别阐述了长江文化;第三部分风流人物,讲述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与长江有关的部分杰出人物;第四部分城市风情,带您走进长江沿岸的主要城市,领略它们的风采;第五部分民俗文化,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节气、民居、美食、服饰、茶酒和民族与文化;第六部分带你游遍长江流域的灵山秀水。《话说长江》六个部分一一详解,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长江,并感受母亲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目录

一 长江文明演进与探索

 (一)长江的形成

 (二)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床的演变

 (三)历代对江源的探索

二 长江文化概述

 (一)史前

 (二)夏商周至春秋战国

 (三)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四)隋唐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至鸦片战争前)

三 风流人物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四)隋唐时期

 (五)宋代

 (六)明代

 (七)清代

 (八)近现代

四 城市风情

 (一)成都

 (二)重庆

 (三)武汉

 (四)南京

 (五)杭州

 (六)扬州

 (七)上海

五 民俗文化

 (一)节气

 (二)民居

 (三)美食

 (四)服饰

 (五)茶酒文化

 (六)民族与文化

六 灵山秀水

 (一)名山

 (二)河流湖泊

试读章节

(一)长江的形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占名“江”,又称“大江”。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整个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平均每年人海总径流量达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20倍。其源远流长,水量丰富,支流众多及流域宽广,均居于全国各大河之首。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整个历史时期,长江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长江源远流长,沿程贯穿若干不同线系的山地和不同时代的构造盆地,形成与发育历史十分复杂。古老的长江,在地史上可追溯到距今两亿年以前的3世纪,那时我国大陆中部的地形是东高西低。现在属于长江流域的巫峡和西陵峡以西的地区,是汪洋不见边际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还是一个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相通的广阔的海湾。大约在距今一亿年前中生代的侏罗纪,由于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横断山脉,秦岭升高,古地中海退出今四川、青海、西藏及贵州、广西的西部,在秦岭、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之间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四川盆地,当时,它与巫峡、西陵峡以东的洞庭盆地,成为自成系统互不沟通的内陆水系。巫山山脉也就成了四川盆地与洞庭盆地之间的分水岭。约在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发生了一次燕山运动,四川盆地上升,洞庭盆地下降,湖北西部的古长江开始发育,积极向四川盆地溯源伸长。距今三四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全流域的地面普遍地间歇上升,上游地区上升最烈,多形成高山、高原与峡谷;中、下游上升的幅度较小,出现丘陵与山地,其间还间歇伴随着下沉而形成了两湖、南襄、鄱阳、苏皖等水源。与此同时,往昔溯源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已沟通四川盆地的水系,由于地形西高东低,于是汇成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东流巨川,这便是人类进入历史时期以前,长江形成的过程。

现今的长江水系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自源头至宜昌,长4504千米,包括沱沱河水系、通天河水系、金沙江水系和川江水系;中游自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长955千米,包括清江、洞庭湖水系、汉江、鄂东诸河等支流;下游自湖口至长江口,长938千米,包括鄱阳湖水系、皖河、巢湖水系、青弋江、水阳江、滁河、淮河入江水道以及太湖水系等支流。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长江三峡河段的形成过程。三峡河段的贯通是由中下游的古长江通过溯源侵蚀切穿川东鄂西的分水岭齐岳山并发生河流袭夺来完成的。齐岳山是一条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及大冶组厚层状碳酸盐岩组成的背斜山岭,岩溶强烈发育。两侧沿向斜谷分别为草堂河和大漆河。草堂河在山的西北侧,由东北向西南流,后转向西流入四川盆地。大漆河在山的东南侧,由西南向东北流,再转向东南人江汉洞庭盆地。两河由齐岳山隔开,彼此相互平行但流向相反,主流相隔仅8千米,山体单薄,有利于侵蚀溶蚀贯穿而产生河流袭夺。齐岳山背斜碳酸盐岩层的岩溶作用,由开始的溶沟溶槽发展为溶洞、地下河,特别是由于西部金沙江水系的东流和川江向东倒流,来水量猛增,溶蚀侵蚀作用加剧,地下河规模越来越大,上部不稳定的岩体不断垮塌并被冲走,随之变为明河,成为贯通东西两部的瞿塘峡。

关于三峡河段贯通的年代,尽管研究者们看法不完全统一,但从相关沉积和阶地分析来看,可把宜昌东南向虎牙山以下的云池扇形砾石面体的堆积形成视为三峡贯通的标志,其时间在距今100万年左右,至少在距今55万年以前。

(二)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床的演变  湖北宜昌迤西的长江上游河段,流经山陵谷地之间,历史时期河床比较稳定,无显著变化。宜昌以下长江出山地而进入中下游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历史时期河床变化较大。

在历史早期,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长江中下游河床宽浅,分流河道较多。在古云梦泽所在的江汉平原地区,以江陵为顶点的入湖三角洲平原上,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夏水、涌水等分流河道的发育;古彭蠡泽所在的以武穴(今湖北广济)为起点的人湖三角洲平原上。后来司马迁“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说明西汉时分流河道依然存在,至今以武穴为“穴口”的长江分流遗迹,在卫星和航空照片上仍依稀可辨。

长江北面的分流河道,随着长江的发育逐渐趋于消亡。此后,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由于所处地貌形态的差异,其演变表现为以下两个河段的两种不同模式:

1.荆江蜿蜒型河道的变迁

宜昌以下,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全长约400千米的荆江,是历史时期长江河床演变最为典型的河段。

P1-3

序言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源头冰川起点海拔654.3米,冰舌末端海拔5400米,是世界大河中源头海拔最高的河流,冰川的潺潺融水即是长江的最初乳汁。

长江奔流万里,横跨中国中部。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流经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延展至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省、自治区。

以湖北省宜昌以上为上游,水量主要源于高原融雪和降雨。宜昌至江西省湖口为中游,其中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河段,称荆江。荆江河道蜿蜒曲折又称“九曲回肠”。湖口至长江口为下游,长江中下游为海拔较低的丘陵和平原,冷暖空气活动无地形阻滞,东亚季风活动非常明显,气候四季分明。

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并呈现三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第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鄂黔山地;第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

《话说长江》共分六个部分为您讲述长江:第一部分长江文明演进与探索,讲述长江的形成、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床的演变和历代对江源的探索;第二部分长江文化概述,从史前到清代分别阐述了长江文化;第三部分风流人物,讲述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与长江有关的部分杰出人物;第四部分城市风情,带您走进长江沿岸的主要城市,领略它们的风采;第五部分民俗文化,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节气、民居、美食、服饰、茶酒和民族与文化;第六部分带你游遍长江流域的灵山秀水。六个部分一一详解,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长江,并感受母亲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长江/中华文明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本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25914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42-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4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