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这本由黄侯兴先生创作的《鲁迅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鲁迅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内容推荐

鲁迅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里,幼年在私塾受过启蒙教育。他几乎没有多少童年生活的乐趣,但他的学习一向是刻苦努力的。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祖父被捕入狱,父亲身患重病,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常出入当铺和药店,有时还到农村外祖母家避难。世态的炎凉,家境的困顿,使他逐渐看清了剥削者、吸血鬼的真面目。同时,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潮激发了鲁迅追求真理的热情,他先后到南京和日本求学。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影响下,鲁迅立下了献身祖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愿,弃医学文,决心在文化领域内开辟反帝反封建的战场。

这本由黄侯兴先生创作的《鲁迅的青少年时代》为“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主要介绍了鲁迅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从这些真实、生动的故事中,可以看到鲁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刻苦求知、讲究科学、尊师爱生等等优良品德和作风。

目录

一 绍兴人文荟萃

二 听祖母讲故事

三 阿长与山海经

四 观看迎神赛会

五 百草园的乐趣

六 幼年启蒙教育

七 做孝子的难和险

八 出入当铺药店

九 走异路逃异地

十 东渡日本留学

十一 愤离仙台医专

十二 母亲送的礼物

十三 推崇摩罗诗人

十四 听太炎师讲学

十五 “木瓜之役”始末

十六 在辛亥大潮中

十七 新世纪的呐喊

结束语

后记

试读章节

八 出入当铺药店

1893年,鲁迅13岁时,家庭遭到了意外的重大打击,它直接影响了鲁迅的生活和思想。

这年秋天,祖父周介孚因科举作弊案被捕入狱。周介孚在本年浙江省考举人的乡试中,受亲友委托,写信给主考官买通关节,事被告发,交由苏州知府处理。苏州知府本想含糊了事,诿说周介孚患有精神病以求免罪。不料周介孚否认自己有病,遂将案情扩大。由浙江省上报刑部,经光绪皇帝“钦旨”定为“斩监候”,被关进杭州监狱。此时官府、差人借机敲诈,周家不得不卖田当物,寄钱到北京和杭州设法营救。鲁迅家境从此由小康而坠入困顿。

由于科举案发生,怕受株连,这年冬天,鲁迅辍学,随母亲来到皇甫庄外婆家避难,住在该庄的“旗杆台门”。,年底又随大舅鲁怡棠迁居到小皋埠去。避难期间,因家境没落,鲁迅常受到一些亲戚的白眼,有时被称作“乞食者”。他因此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

这次避居乡间四个月,也使鲁迅有机会了解农民的苦难生活。如被地主逼债而上吊的雇农,受东家鞭打的盐工,因失去儿子把眼睛哭瞎了的寡妇,因贫穷而被夫家劫走的姑娘……这是在少年鲁迅眼前初次展现的一幅凄凉、萧索的农村生活图景,他目睹了农民的悲苦命运。

鲁迅后来说:

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很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迎神赛会时,鲁迅照常去看社戏。这回演的是一本《连救母》的戏,两旁挂满了纸帽,这是给鬼神和神道预备戴的。开场的“起殇”仪式,其实就是召魂,是邀请种种孤魂厉鬼跟着鬼王鬼卒一起到台下来看戏的。起殇开始了,在薄暮中,台上吹起了悲壮的喇叭,台下拴着十几匹马,由演员扮演鬼王,蓝面鳞纹,手执钢叉,在他身后跟随着十几个鬼卒。这些鬼卒可以由农村孩子应募扮演。鲁迅十几岁时还充当过一回这样的义勇鬼。这些孩子爬上台去,说明志愿后,脸上就被涂上几笔彩色,交付给他们各一种钢叉,一拥上马,疾驰到野外许多无主孤魂上处,环绕三圈,下马大叫,将钢又用力地刺在坟上,然后拔又驰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声,将钢叉一掷,钉在台板上,使命就算结束,可以洗脸回家,或在台下看戏了。

倘若被父母发现,免不了要挨一顿打。一来是罚孩子带着鬼气,二来是庆幸孩子没有摔死。鲁迅那次扮演鬼卒,幸好没有让父亲知道,免遭了一回竹筱的皮肉苦。

起殇仪式完毕,暗示着种种孤鬼厉魂已经被邀来与鬼王鬼卒以及看客们一同看戏了,他们在这一夜不会作怪,活人可以放心地看戏了。

戏文接着开场,穿插在故事情节中也时时出现鬼——火烧鬼、淹死鬼、科场鬼、虎伤鬼……但这些都是没有出息的鬼,而不是义勇鬼。

到“跳吊”的时候,台下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台上吹起了悲凉的喇叭,中央横梁上的一团布,此时也垂下来。看客们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戏台。片刻,台上闯出了一个不穿衣裤、只有一条犊鼻挥、面施几笔粉墨的男子汉,他就是“男吊”。一登台,男吊直奔悬布,像蜘蛛死守着蛛丝,也像在结网,在那上面钻。他用布条子吊着各处,直到脖子,共七七四十九处。但他并不真正套进去,两手扳着布,只是装个样子,跳下台走了。男吊最不容易跳,演目连戏时,独有这一角色要请专门的演员,因为在最危险的时刻,万一跳不好,或跳错了,‘就可能把真男吊招来。所以这时后台一定要有一个演员,扮王灵官,他一手捏诀,一手执鞭,目不转睛地盯着一面能照见前台的镜子。若镜内出现两个男吊,有一个肯定是真的鬼,此时王灵官旋即跳上前台,用鞭子使劲将假鬼打落到台下。那个假鬼(男吊)下台后,到河边洗去粉墨,回到人群中看戏。倘若王灵官打得慢,假鬼就可能被真鬼吊死;或洗得慢,被真鬼认出来,真鬼也会缠住他。所以演假鬼的男吊是要冒生命风险的。

“男吊”下台后,“女吊”上台,叫“跳女吊”。

又是一阵悲凉的喇叭声。少顷,门幕一掀,女吊出场了。她穿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垂头,垂手,弯弯曲曲地走了一个全台。内行人说,走了一个“心”字。

女吊穿大红衫,是因为她投缳之际,准备做厉鬼以复仇。红色显阳气,容易和生人接近。

当女吊将披着的头发向后一抖时,看客们才看清楚她的面容:石灰一样白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她两肩微耸,四顾,倾听,似惊,似喜,似怒,终于发出了一种悲哀的声音,慢慢地唱道:

奴奴本是良家女,

将奴卖入勾栏里;

生前受不过王婆气,

将奴逼死勾栏里。

啊呀,苦呀,天哪!

将奴逼死勾栏里。

这女吊是一个备受虐待而上吊自缢的童养媳,在她衔冤的悲泣的唱词里,深藏着她的一颗强烈复仇的心。

女吊唱完后,仿佛听到远处有啼哭声。这也是一个和她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的女人,正准备自杀。女吊万分悲喜,她可以去“讨替代”了。

不料突然上来一个“男吊”,他抢着要去“讨替代”。于是他们由纷争而动武。女吊虽敌不过男吊,但在这危急关头,王灵官上台,一鞭将男吊打死,放女吊独自活动去了。

在民间戏台上创造的这个富有反抗复仇性格的“女吊”的形象,在鲁迅面临家境破落、感受到世态炎凉的时候,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所以,直到晚年,鲁迅仍然要撰写《女吊》一文,来赞美这个“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

在小皋埠,鲁迅还听到一则被茶馆里的闲客斥为大逆不道的故事。说的是吉光屯一位被诬为“疯子”的青年,执意要吹灭庙里的长明灯。传说那盏灯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点起的,代代相传,一直没有熄灭过。甚至连太平天国起义军造反时,也没有将它吹灭过。现在这忤逆的青年却要吹灭它。吉光屯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这青年是怎么疯的呢?据说,有一回,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和王灵官老爷。他害怕,硬是不拜,跑了出来,扬言要吹灭正殿上的长明灯,说灯灭了,屯里的庄稼就不会有蝗虫,人们就不会生猪嘴瘟。从此,他被认作是屯上的一大害,要设法除掉他。有的扬言将他告到县上去,讼他忤逆;但也有人担心,吹灭了灯,吉光屯就要变成海,人人变成泥鳅了。

屯民们七嘴八舌议论着,脸上都露出惊恐不安的神情。“变成泥鳅,天下岂不从此毁灭么?”

于是,有的主张用老法子骗他——将长明灯用厚棉被一围,漆漆黑黑的,领他去看,说:“已经吹灭了!”

“费什么这样的手脚!这样的东西,打死了就完了。吓!”激烈派主张暴力解决问题。

这位忤逆的青年再次来到庙前,那略带异样闪光的眼睛,总含着悲愤疑惧的神情。庙门紧紧地关闭着。“老黑,快开门!”这时,屯民们围了上来,劝他回去。

P58-63

序言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今也?”(《论语·子罕》)是的,后起之秀是很可以敬畏的,你怎么能断定后来者不如现在的人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剧组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少年中国说》)我们相信,21世纪的新中国少年,将以豪壮之气慨,去创造一个更加璀灿的新世界。

这套名为“恰少年”的丛书,收入了描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六本普及性读物。这些作家,虽然出身、经历和早年的人生体验迥异,但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一,勤奋好学,自幼就有强烈求知的欲望;二,意志坚强,不断探索前进的路标;三,目光远大,胸怀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读者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他们不都是神童,不都是在顺境中长大,但他们的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经受得起挫折磨炼的意志,使他们后来有可能在文学事业上获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年轻的读者更加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在不同的岗位上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

为了保证丛书的质量,我们特意约请了几位教授撰稿。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课题有专门的研究,是该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我们谨此致以谢忱!

本丛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希望会得到这个读者群体的喜爱。

主编黄侯兴

2010年1月17日于北京

后记

30多年前,闲暇时,我常常在大院内给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讲述名人的故事,其中包括鲁迅青少年的故事。当时,讲者全神贯注,听者津津有味。我为这些纯洁的心灵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30年后,这些听众在事业和爱情上都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收获,成功地构筑了充满生机的、温馨的精神家园。

如今,年过古稀的我,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以怀旧的心绪去钩沉往事,在写完《北大九年》之后,便着手写这本《鲁迅的青少年时代》。我相信现在的青少年读者仍然会喜欢阅读这本小书,它仍然会给这些充满理想与追求的年轻人以有益的营养。

王荣芳同志在百忙中拨冗协助我打印全部书稿,并制成电子版;王瑞清同志协助我刻制图片,在此一并致谢。

2008年冬,于北京

(本书部分图片系网上收集,因作者、出处不详而无法标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虽然我们多方联系,但仍有个别作者没能联系到,敬请有关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侯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54529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04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