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者每天读点经济学知识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各种具体活动,如何合理安排更宏观的事务。比如国家大事乃至全球经济。它的理想是帮助人们做决定,让人们生活更理性。当人们每做一个决定,先盘算一下这个决定是否会让他更富裕,不是片面地强调物质上的需求,包括情感上、道德上、传统上、文化上的需要。经济学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潜质。

《管理者每天读点经济学知识》由红云编著,共分成“入门篇”、“消费篇”、“就业篇”、“理财篇”、“管理篇”、“博弈篇”、“家庭篇”、“济世篇”、“实用篇”九大篇目,寓教于乐,让你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

内容推荐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管理者每天读点经济学知识》由红云编著,该书正是这样一本通俗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书籍。这本书共分成“入门篇”、“消费篇”、“就业篇”、“理财篇”、“管理篇”、“博弈篇”、“家庭篇”、“济世篇”、“实用篇”九大篇目,寓教于乐,让你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

目录

入门篇 像理性人一样思考

 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2

 让金钱流动起来/5

 警惕棘轮效应的负面影响/7

 复利效应让你趁早投资/10

 业无信不能兴/14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16

 有得必有失的机会成本/18

 无处不在的边际递减效应/21

 让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24

 天生我材必有用/27

 何谓帕累托最优/29

 “看得见的手”的威力/31

消费篇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你被价格歧视了吗/36

 越贵越买的吉芬品/38

 让人开心的消费者剩余/41

 买的没有卖的精/42

 商家是如何引导消费的/45

 购买衣物的“三字诀”/47

 享受奢侈品的代价/49

 何谓信贷消费/55

 警惕示范效应作怪/57

 免费午餐真的免费吗/60

 影响价格的供求机制/62

 买房,不要丧失理性/64

 沃尔玛的平价秘密/67

就业篇 是什么影响了你的薪水

 盘点个人的升值资本/70

 职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73

 为什么高学历拿高薪/76

 关注个人素质短板/78

 不可替代性帮你拿高薪/81

 跳槽未必真划算/84

 树立你的个人品牌/88

 警惕职场原地踏步/92

 需求第一,专业第二/94

 如何缩小工资差异/100

 高效岗位和高效劳动/103

 播种快乐,获取职场幸福/105

理财篇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理财规划不嫌早/112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117

 钱少更要会理财/121

 丰足不奢华的新节俭/126

 个人理财的三大误区/129

 如何开展家庭理财/132

 在稳定中增值的储蓄/136

 做明天交易的期货/140

 人人都在谈股票/142

 让你省心的基金/146

 比存款划算的债券/149

 系上安全带的保险/153

 化解风险需理性投资/157

管理篇 帮你的事业做大做强

 追求企业的最适规模/162

 小需求也能催生大产业/164

 重视顾客的满意度/167

 不可忽略的品牌效应/171

 为企业找条新出路/175

 水活源于鲶鱼搅/179

 激励比惩罚更有效/181

 分槽合槽,各得其所/185

 21世纪,人才最贵/187

 简单就是美和高效/190

 一切根源于制度/192

 制度的“热炉法则”/194

 对隐形素质的挖掘/197

博弈篇 创造一个多赢的结局

 学博弈从纳什均衡开始/202

 企业中的两对博弈关系/204

 决定结果的管理者预期/207

 尴尬的“夹心层”管理者/210

 让员工感觉自己与企业共赢/213

 绩效考核中的微妙战争/218

 合作能达成双赢吗/221

 怎样才能做到奖罚分明/225

 如何争取到一个项目/227

 做事要避免零和博弈/230

 博弈论不能包治百病/233

家庭篇 关于幸福的经济学

 人为什么要结婚/238

 理性看待失恋/241

 离婚也得有资本/243

 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牢靠/246

 婚姻与年龄有关吗/249

 家庭分工与比较优势/251

 家业兴旺靠什么?/254

 有钱你会幸福吗/257

 幸福也可以量化/259

 多个朋友多条路/261

 为何她感受不到幸福/264.

 做人成本低,幸福收益大/266

济世篇热点中的经济问题

 人民币升值是好事吗/272

 奥运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276

 摸不着的虚拟经济/278

 扩大内需就要摒弃节俭吗/282

 你所喜欢的拉弗曲线/285

 喧嚣的“黄金周”背后/288

 何谓考试经济热/291

 “她经济”顶起半边天/293

 悄然崛起的会展经济/296

 网络经济的成长/298

 角落里的地下经济/302

 安定是生活的底色/305

实用篇经济学帮你解决问题

 你会送礼吗/310

 拼房客怎样分摊房租/314

 如何面对金钱/316

 人为什么会撒谎/318

 你参加过团购吗/321

 怎样跟人保持联系/325

 赌徒懂经济学吗/327

 掌握经济动向的妙招/330

 你会合理避税吗/332

 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336

 你会使用信用卡吗/338

 怎样富在信息时代/341

试读章节

在社会资源分配上,“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无处不在。无论在生物演化、个人发展还是国家、企业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普遍存在。赢家与输家之间,常常会从起初的很小差距发展为“赢家通吃”的结果。

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并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却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起来。过了许久,仆人们的主人回来了。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也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拿出你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于是,那个只有一千银子的仆人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源自《马太福音》,里面有一个被人们格外推崇的观点:“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人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科学家默特将故事寓意引申,并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也被广泛借用于经济学界,反映了让富人更加富有,让穷人更加贫穷的一种社会现象。从表面看,马太效应似乎有点不人道,有点“弱肉强食”的残酷色彩,但它却极准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强者越强,将会继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荣誉,弱者更弱,将会受到变本加厉的惩罚,甚至会加速其消亡。仅以财富论,人类社会的财富总是随着穷人财富的失去和富人财富的不断积聚而出现贫富差别和两极分化,而且,在此过程中,财富总是以倍数的形式向富人集聚,也是以倍数的形式在远离穷人。富人倚仗雄厚的财力随心所欲地攫取更多的财富,而让贫困如影随形般纠缠的穷人如果没有办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便只能无可奈何地听任财富攫取。富人的暴富是以穷人的贫困作为代价的,穷人的赤贫是富人暴富的一种必然结果。贫富差别的极端化,便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这种现象涵盖了马太效应最实质的含义。

P2-3

序言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

“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69至399年间的古希腊,用希腊文表示为“oikonomia”,是“家计管理”的意思,后用英文翻译为“economics”,翻译成汉语“经济学”的第一人是日本学者神田孝平。

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指的是家政管理。一般的经济史专家都认为,西方经济分析的鼻祖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这两位伟大哲人所说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贯注了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使经济学成为“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科学。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英国的威廉·配第爵士,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英国的决策者经常提些经济政策建议。而且他还认为应该尽快就此建立一门新学科,他称之为“政治算术”。其实,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它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往大了说是“经世济民之学”,往小了说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对个人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明的成功学与幸福学。

萧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

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见一斑。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97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94年的光阴。“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经济学精神对于我们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经济学家卢周这样来评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这就是经济学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本书正是这样一本通俗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书籍。这本书共分成“入门篇”、“消费篇”、“就业篇”、“理财篇”、“管理篇”、“博弈篇”、“家庭篇”、“济世篇”、“实用篇”九大篇目,寓教于乐,让你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者每天读点经济学知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红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7066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