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们(50位大师的50本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有时你会有些自卑吗?有时你会突然感到孤独吗?面对困难时你是退缩还是前行?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吗?你内向吗?内向有什么不好,只要认清楚自己,就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如果,你并不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你只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安然、平静,你并不追求功成名就,你只想要过有意义的生活,你并不奢望让每个人都满意,你只想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其实,你要的并不多,这本书可以帮你实现愿望。

内容推荐

本书的重点在于“为非心理学专家而写的心理学书”,以通俗的写法面向普通大众,致力于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而得到启迪。我们正处于一个畅销心理学写作的崭新的黄金时代,本书涵盖了丰富的思想观点: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本能的直觉是如何拯救生命的?如何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增强影响力的技巧和诀窍?成功关系建立背后的科学因素是什么?

目录

致谢

前言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类的本性》

2.加文·德·贝克尔,《恐惧的礼物》

3.艾瑞克·伯恩,《人们所玩的游戏》

4.罗伯特·博尔顿,《人际交往的技巧》

5.爱德华·德·博诺,《横向思考》

6.纳山尼尔·布兰登,《自尊心理学》

7.伊莎贝尔·布里格斯·梅尔斯,《不同的礼物》

8.劳安·布里曾丹,《女性的大脑》

9.大卫·D·伯恩斯,《感觉良好》

10.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

11.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创造力》

12.阿尔伯特·艾利斯和罗伯特·A·哈珀,《通往理性生活的指南》

13.史奈德·罗森,《催眠之声伴随你:关于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教学故事》

14.艾瑞克·艾瑞克森,《青年路德》

15.汉斯·艾森克,《个性的不同层面》

16.苏珊·佛沃德,《情感敲诈》

17.维克多·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

18.安娜·弗洛伊德,《自我及心理防卫机制》

1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0.哈沃德.力口德纳,《心智的结构》

21.丹尼尔·吉尔伯特,《撞上快乐》

22.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瞬间抉择》

23.丹尼尔·戈尔曼,《情商》

24.约翰·M·戈特曼,《幸福婚姻七法则》

25.哈里·哈沃,《爱的本性》

26.托马斯·A·哈里斯,《我很好——你很好》

27.艾瑞克·贺佛尔,《狂热分子》

28.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

29.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30.卡尔·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31.阿尔弗莱德·金赛,《女性性行为》

32.梅兰妮·克莱因,《妒忌与感激》

33.R.D.莱因,《分裂的自我》

34.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35.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对权力的服从》

36.安妮·莫伊尔和大卫·杰塞尔,《脑内乾坤》

37.伊万·彼得洛维奇·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38.福律兹·培尔斯,《完形治疗法》

39.吉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40.史蒂芬·品克,《白纸一张》

41.v.s.拉玛钱德朗,《寻找脑中幻影》

42.卡尔·罗杰斯,《论成为一个人》

43.奥立弗·萨克斯,《错把太太当帽子的男人》

44.巴里·施瓦茨,《选择的悖论》

45.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快乐》

46.加尔·希伊,《漂流者》

47.B.F.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

48.道格拉斯·史东,布鲁斯·派顿,希拉·汉,《困难的交谈:如何

讨论最棘手的话题》

49.威廉·斯泰伦,《看得见的黑暗》

50.罗伯特·E·泰勒,《日常情绪的起源》

另50部经典心理学著作列表

本书著作标题按年份列表

试读章节

第1章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902年,在维也纳一个由犹太人组成的小团体,开始了每周三在一所公寓里的会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星期三社会”最终演变成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而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作为在当时维也纳圈子里第二重要的代表人物,以及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从不将自己视为弗洛伊德的门徒。弗洛伊德是属于那种令人印象深刻、充满贵族气息的人,他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在维也纳的时尚地区生活。而阿德勒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谷物商人的儿子,相貌平平,从小在郊区长大。当弗洛伊德以对古典世界的广博知识和对古玩的收集而闻名时,阿德勒却热衷于研究如何使工人阶级得到更好的健康条件和教育水平,以及如何为妇女们争夺权利和利益。

这对好朋友众所周知的分裂发生在1911年,此时的阿德勒已经越发地对弗洛伊德的观点表示厌恶和不满,因为弗洛伊德坚持认为所有心理学的问题都是由受到压抑的性冲突所产生的。若干年前,阿德勒曾出版了一本书——《自卑与超越》,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身体及其缺陷的看法是影响他们树立生活中目标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完全是由无意识所驱动的,但阿德勒使我们看到了作为社会性的生物,我们可以根据环境而自主地创造出一种生活的类型,去创造出我们所缺乏的东西。个体本能地是由个人的力量和一种出于我们身份的认知所驱动的,如果正常的话,我们也同样在寻求适应社会的方式,并且为之变得更好而贡献出力量。

年幼时期的自卑感

同弗洛伊德一样,阿德勒也认为人类的心智是在其早期的童年阶段就开始塑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地成熟起来。但不同的是,弗洛伊德集中于研究婴儿阶段的性问题,而阿德勒则对儿童是如何试图在这个世界上增长力量这个问题更感兴趣。当逐渐走进一个社会环境中,发现这个环境中的其他人看起来都似乎比自己要更加强壮、更加有力量时,每一个孩子都从最开始就试图寻求答案: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阿德勒以他所提出的观点“出生次序”而闻名,或者说是我们在家庭中的排序。举例来说,最小的孩子,因为他们明显地比家里的其他人要小、要弱,因此将会经常试图去“超越家庭里的其他成员,让自己成为他们当中最有能力的一员”。这种思想将会使孩子的发展道路面临一个分岔口,或者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具有进攻性和强大而效仿成年人,或者有意识地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以此得到大人们的帮助和关注。

简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是在用他们的软弱得到补偿中长大的。“一千个天才和有能力的人都是从因为内心感觉到的无能和尢力中产生的”,阿德勒写道。自身对得到别人认可的渴求是与一种自卑感同时出现的。作为成功的父母应该有能力化解孩子的这种自卑感,使孩子变得心理健康。

从心理上试图驱逐自卑感的过程,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辈子,人们有时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掩饰这种心情。阿德勒为这种情况创造出了一个专业术语,即有名的“自卑情结”。当这种情结可能会使人感到更加怯懦或者更加消沉时,它同样也可以催生出一种超过预期的对其补偿的需要。这就是“病理学的驱动力量”,通常是在损害其他人和社会的情况下表达出来的。阿德勒以拿破仑为例,认为这么弱小的一个男人能够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自卑情结作用在实际行动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我们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阿德勒的基础原则是,我们的心智并不是由遗传因子获得的,而是由社会影响塑造出来的。“性格”是两种相反力量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对力量或者说是个人的权力、地位提高的需求和对“社会共同感”和集体力量的需求。

这两种力量是相冲突的,为什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或拒绝这些力量。举例来说,对权力的争夺过程通常会受到别人的期望及认识的限制,虚荣心或自豪感都将被控制在压抑状态,然而,一旦野心或虚荣心占了主导地位,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终结。正如阿德勒戏剧性地指出那样,“对权力的需求如饥似渴的个人,将会使自己选择一条通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当第一种力量,社会感觉和共同体的期望,被忽视或被冒犯时,个体所焦虑的将会显示出具有进攻性的性格特征,比如虚荣、野心、忌妒、扮演上帝、贪婪;或不具有进攻性的性格特征,比如退缩、焦虑、怯懦、缺乏社会礼仪。一旦这些力量当中的任何一种占了上风,通常是由于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这些力量同时也会创造出一种强度或紧张的状态,而这也可以提供巨大的能量。这样的人生活在“对伟大胜利的期盼”中,只为了补偿这些负面的感觉,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膨胀而有时会失去现实感。生活成为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标记,为了其他人是如何认为他们的标记。尽管他们在内心会把自己视为一个英雄人物,但其他人只会看到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们放弃了享受生活的机会,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需要与其他人相联系的人。

P2-5

序言

研究这“50部经典著作系列”中的每一本书,其实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上千小时的钻研、阅读和写作。除了核心工作以外,这套系列图书能够成功出版发行,我还要感谢尼古拉斯·布里厄利出版社的项目团队。

我非常感谢尼古拉斯·布里厄利出版社伦敦办公室的尼古拉斯·布里厄利和萨莉·兰兹戴尔,他们为了使本书能够更好而做的编辑出版工作,他们为了使此书能够在国际间发行而做出了不懈努力,使更多的人有可能读到这本书。

许多感谢还要献给在波士顿办公室的帕特里夏·奥黑尔和查克·佐斯纳,感谢他们对于本书以及“50部经典著作系列”的评论,同时感谢两位在美国地区为提高本书的知名度所做的努力。

最后,这本书如果没有相关领域内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经典著作中表达出的概念和价值的话,也就不可能顺利地出版。因此,感谢所有的作者们,感谢你们对该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们(50位大师的50本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汤姆·巴特勒-鲍登
译者 陈佳宁//麻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96704
开本 16开
页数 4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