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读地母经/周易文化研究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传统典籍的组成部分,《地母经》一书流传已久,影响深远。然而,有关该书全面系统的研究,则一直未见很好地开展,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有鉴于此,许钦彬先生在长期努力探索的基础上,写成了《解读<地母经>》一书,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内容推荐

许钦彬先生的《解读<地母经>》针对《地母经》的出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现在流传的《地母经》原本就是根据中国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组合成的六十甲子,对应《周易》64卦中的60个卦,依据六爻易术(术)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道理所进行的逻辑分析,是每一年对农民百姓在农业、畜牧、养殖生产等方面的一些建议。也就是说《地母经》的哲学基础源自《周易》,特别是其中阴阳变易的思想观念。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逻辑学体系简介

 第一节 中国古人的自然哲学观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万事万物的归类

 第三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事物具有自然关系的逻辑体系

 第四节 游魂卦与归魂卦、《连山易》与《归藏易》

第二章 纳音与古代历法

 第一节 纳音

 第二节 古代历法

第三章 键[乾]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甲子与键[乾]

 第二节 乙丑与狗[姤]

 第三节 丙寅与掾[遁]

 第四节 丁卯与妇[否]

 第五节 戊辰与观[观]

 第六节 己巳与剥[剥]

 第七节 庚午与溍[晋]

 第八节 辛未与大有[大有]

第四章 习赣[坎]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壬申与习赣[坎]

 第二节 癸酉与节[节]

 第三节 甲戌与屯[屯]

 第四节 乙亥与既济[既济]

 第五节 丙子与勒[革]

 第六节 丁丑与丰[丰]

 第七节 戊寅与明夷[明夷]

 第八节 己卯与师[师]

第五章 根[艮]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庚辰与根[艮]

 第二节 辛巳与蘩[贲]

 第三节 壬午与泰畜[大畜]

 第四节 癸未与损[损]

 第五节 甲申与乖[睽]

 第六节 乙酉与礼[履]

 第七节 丙戌与中復[中孚]

 第八节 丁亥与渐[渐]

第六章 辰[震]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戊子与辰[震]

 第二节 己丑与馀[豫]

 第三节 庚寅与解[解]

 第四节 辛卯与恒[恒]

 第五节 壬辰与登[升]

 第六节 癸巳与井[井]

 第七节 甲午与泰过[大过]

 第八节 乙未与隋[随]

第七章 筭[巽]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丙申与筭[巽]

 第二节 丁酉与少蓺[小畜]

 第三节 戊戌与家人[家人]

 第四节 己亥与益[益]

 第五节 庚子与无孟[无妄]

 第六节 辛丑与筮盍[噬嗑]

 第七节 壬寅与颐[颐]

 第八节 癸卯与箇[蛊]

第八章 罗[离]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甲辰与罗[离]

 第二节 乙巳与旅[旅]

 第三节 丙午与鼎[鼎]

 第四节 丁未与济[未济]

 第五节 戊申与蒙[蒙]

 第六节 己酉与涣[涣]

 第七节 庚戌与讼[讼]

 第八节 辛亥与同人[同人]

第九章 川[坤]宫八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壬子与川[坤]

 第二节 癸丑与復[复]

 第三节 甲寅与林[临]

 第四节 乙卯与柰[泰]

 第五节 丙辰与泰壮[大壮]

 第六节 丁巳与夬[夬]

 第七节 戊午与襦[需]

 第八节 己未与比[比]

第十章 夺[兑]宫四个卦中的太岁

 第一节 庚申与夺[兑]

 第二节 辛酉与困[困]

 第三节 壬戌与卒[萃]

 第四节 癸亥与钦[咸]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三会局里所有的驿马星在最古老的古汉语语言文学中,也都是活跃的动词要素,表示事物是发展的、是运动的、是变化的,也特指形成大自然的某一综合段的时空,或某一个综合角度的方位,或某一个综合的局面,或某一种综合的环境,或某一个综合的条件等要素,这也是古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三合局是在归类的特指和泛指自然界中某种事物的形成过程。

亥子丑中就是在指大自然中形成的雨水、河水、泥泞的这样一种大洪水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冬天亥子丑三个月最冷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等。

寅卯辰中就有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大树、小草、湿地的这样一种富饶植被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春天寅卯辰三个月树木茂盛生长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等。

申酉戌中就有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各类金属(工具金、装饰金)和矿脉的这样一种矿藏资源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秋天申酉戌三个月凉爽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等。

巳午未就有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火苗、火焰、烘烤的这样一种大火灾的环境局面和客观时空条件。

另外,还有亥子、子丑、丑亥的半会局,寅卯、卯辰、辰寅的半会局,申酉、酉戌、戌申的半会局,巳午、午未、未巳的半会局,这是一种会的趋势,在会的过程中,也要看是哪个主动和哪个旺,这样会成的情景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具体请参看本书正文,读者自己可以进一步地去感悟。

P26

序言

《地母经》是《黄帝地母经》的简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所著,伴随着黄帝起造的历书——《黄历》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一直在流传。《地母经》最早见于什么朝代,被什么史料书籍所记载,流传了多少年,都已无从考证。但由于此书在民间有藏本,而且随着每一本黄历通书已经流传很广和很久了,在中国历史上,也一直在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谐地指导着农业、畜牧业、渔业、蚕丝业和养殖业,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

通过笔者多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现在看到的《地母经》,原本就是根据中国历法(黄历)中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组合成的六十甲子,对照中国文化易学思想中的自然哲学理论,将《后天八卦》的排序与六十甲子进行了一一的对应。《地母经》里面的“诗日”和“地母经日”中的文字描述,也全部是用《周易》易术六爻八卦筮法理论中的自然科学和中国古典的自然哲学逻辑理论,进行了逻辑分析后才得出的结论,是每一年对用于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以及病虫害预防等的一些建议。这也是中国古人在与大自然长期的和谐相处中,所做的大量的研究工作与易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与《周易》卦爻辞隐晦苦涩的文字相比,《地母经》中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也非常的好理解。

但《地母经》编撰的依据来自哪里?

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地母经》与《周易》的写作手法非常相似,它们都是由中国龙文化中阴与阳这两个最基本的,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哲学概念所构成,其中阴的一部分是由符号、卦象、纳甲和易术逻辑筮法理论组成的,阳的一部分是由“诗日”和“地母经日”描述的自然哲学思想理论所组成。

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利用易学筮法六爻八卦的逻辑理论结合易学古老的古汉语语言文学知识,再将帛书《周易》和通行本《周易》与《地母经》进行对比,对《地母经》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地母经》中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也完全是汲取了《周易》中体现的宇宙大自然运行的自然运动法则和客观变化规律,论述了大自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哲学关系,即使对今天农、牧、渔、养殖业中的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预防也还是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由于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对《地母经》准确的解读与评价也是一样的。由于笔者只是一位易学爱好者,水平还很有限,在本作品中对《地母经》的哲学逻辑分析和演绎论述,也只代表一家之言,演绎的方法和解读的准确与否,还有待于历史学家和易学研究专家们来下最后的结论,语言描述过头及作品中的错误之处,还希望更多的读者、学者、专家海涵,并同时给予批评和斧正。

2010年8月作者写于克拉玛依市金龙镇

后记

《地母经》也称《黄帝地母经》,是一部根据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预测每一年农作物与养殖业的长势及收成,各个地方上可能会发生的农事的书籍。

从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气温差异,时令节气到来的早晚,早禾晚禾的播种与收成来看,《地母经》中没有严格的科学界定,比较笼统,也有些矛盾,但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哲学中积极的方面来看易学,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大自然中,任何的事与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它们既是相互对立,又是和谐统一的。在同一个世界中,凡事都谈不上好与坏。在靠天吃饭的农业时代,每一次的旱与涝,都是大自然在对自身进行的一次次修复,就像人体所患的感冒,也是人身为适应各种环境,而对免疫系统进行的一次次修复一样。

家庭生活中的一对夫妻,恩爱时是矛盾的统一,打架或闹意见时就是矛盾的对立了;军队对于自己的国家和百姓来说是起保护作用的,可对于别国而言就是一种安全的隐患或是破坏;军队有纪律约束的时候,是人民的保护神,无纪律约束的时候就是匪盗了;纪律或法规是事物发展的保障,但也会起到约束事物的发展的作用。这就要看我们是站在什么立场和角度了。

太极易学是一种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在这个太极文化中存在着阴与阳和矛与盾。太极易学文化告诉我们,人们要善于从这些矛盾中发现能为人类所用的信息,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体与用,就是一种能量。就像现在常用和通用的一些预测方式,无外乎是从数据中分析出走势而已,股市就是这样。

思想文化本身就存在于大自然中,自然而然地运行和造化的本能就是“本”,就是易学里的“体”;当人们把这种在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规律和法则总结和提炼了出来,被人类所认识,从而被应用和服务于人类,这就成了易学中的“用”。

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理的分解和化学的合成,一旦被人类所掌握利用了,就成了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其实这些规律早就存在于大自然当中,只不过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而已。

本书采用的《地母经》版本很可能是汉代以后的作品,因为里面提到了一

《地母经》也称《黄帝地母经》,是一部根据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预测每一年农作物与养殖业的长势及收成,各个地方上可能会发生的农事的书籍。

从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气温差异,时令节气到来的早晚,早禾晚禾的播种与收成来看,《地母经》中没有严格的科学界定,比较笼统,也有些矛盾,但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哲学中积极的方面来看易学,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大自然中,任何的事与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它们既是相互对立,又是和谐统一的。在同一个世界中,凡事都谈不上好与坏。在靠天吃饭的农业时代,每一次的旱与涝,都是大自然在对自身进行的一次次修复,就像人体所患的感冒,也是人身为适应各种环境,而对免疫系统进行的一次次修复一样。

家庭生活中的一对夫妻,恩爱时是矛盾的统一,打架或闹意见时就是矛盾的对立了;军队对于自己的国家和百姓来说是起保护作用的,可对于别国而言就是一种安全的隐患或是破坏;军队有纪律约束的时候,是人民的保护神,无纪律约束的时候就是匪盗了;纪律或法规是事物发展的保障,但也会起到约束事物的发展的作用。这就要看我们是站在什么立场和角度了。

太极易学是一种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在这个太极文化中存在着阴与阳和矛与盾。太极易学文化告诉我们,人们要善于从这些矛盾中发现能为人类所用的信息,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体与用,就是一种能量。就像现在常用和通用的一些预测方式,无外乎是从数据中分析出走势而已,股市就是这样。

思想文化本身就存在于大自然中,自然而然地运行和造化的本能就是“本”,就是易学里的“体”;当人们把这种在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规律和法则总结和提炼了出来,被人类所认识,从而被应用和服务于人类,这就成了易学中的“用”。

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理的分解和化学的合成,一旦被人类所掌握利用了,就成了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其实这些规律早就存在于大自然当中,只不过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而已。

本书采用的《地母经》版本很可能是汉代以后的作品,因为里面提到了一

上图为一幅选自由郭锡良和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93页,名为《受年》的甲骨文中的图片。

这篇甲骨文契刻在牛胛骨上,骨已残。出土后最早著录在郭沫若先生《殷契粹编》第907版,现收入《甲骨文百集》第36975版。题目是《古代汉语》的编者所加。这是一篇商代人祈求农作物丰收的预测占卜记录。正文中用[]表示根据甲骨文辞例所补的文字。

释文:

己巳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就是说己巳这一年东西南北方地区的农作物收成形式总体会非常好。那么他们是怎么预测的呢?根据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地母经》中对己巳年的农业预测情况:

己巳年

(1)太岁姓郭名灿

(2)诗曰:

太岁己巳年,鱼游在路衢。

乘船登陇陌,龟鳖人沟渠。

春忧多潦浸,杨楚及胡苏。

早禾宜阔种,一颗倍千株。

蚕娘哭蚕少,桑叶贵如珠。

(3)地母经日:

岁里逢蛇出,人民贺太平。

桑麻吴地熟,豆麦越淮青。

多种天仙草,秋冬仓廪盈。

虽然多雨水,黎庶尽忻欢。

可见商代人祈求农作物丰收的占卜预测记录,与《地母经》中预测己巳年的农作物收成情况是一致的。这两个每过六十年才能相遇一次的己巳年,它们预测农作物收成的结论竟能如此一致地巧合,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易学中的《周易》六爻易术哲学筮法理论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农业生产实践当中去了,同时也说明《地母经》出现的年代可能会更早,否则也不会有另一个名称《黄帝地母经》了,只不过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而已。

或者说,商代人祈求己巳年农作物丰收的占卜预测,就是运用《周易》六爻八卦筮法易术中的逻辑理论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的。

自古以来,由于绝大多数的易学研究者通过史料普遍认为汉代的京房才是六爻八卦纳甲的发明者,京房之后的干宝又按照京房的理论对《周易》的卦爻辞进行了解释。虞翻用卦变学说也对《周易》依经立注,以象解经。其实这都是古代著名的易学家对《周易》研究所做出的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可是在《周易》卦爻辞中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和“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明明就是在说历法干支的纳甲。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也描述了这个问题,但从未有史料证明曾有人利用易术中六爻八卦的纳甲筮法理论对《周易》卦爻辞的文字进行过逻辑分析。笔者采用此方法对《地母经》做了全新大胆的尝试,发现利用《周易》易术中六爻八卦的纳甲筮法理论对《地母经》中的“诗日”和“地母经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演,演绎诠释的准确性却高度符合其文字所描述的含义。

所以笔者认为,六爻八卦的纳甲易术筮法的完整理论很可能在殷商之前就已具有,只不过按照中国文化的习俗和传承方法,阴的这一部分是属于极为重要的心法,只能口传心授地秘密传承,就像藏传佛教的密宗和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清代胡煦在他的《周易函书约存》中就认为纳甲其源古远,乃“上古圣人”所作(参常秉义著《周易与历法》第216页)。这样看来,京房也好、干宝也好、虞翻也好、魏伯阳也好,他们很可能就是把在民间神秘传承的那一部分阴的内容给挖掘出来,并整理成卷,但他们始终没能将《周易》中的这两部分进行完美的阴阳合璧。

由于笔者只是一位易学爱好者,水平还很有限,虽然在利用《周易》六爻八卦的纳甲易术筮法理论对《地母经》的卦爻辞进行逻辑分析和推演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也只代表一家之言,演绎方法和解读的准确与否,还有待于历史学家和易学研究专家来下最后的结论。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而后才被揭示,被应用。

但笔者坚信,《地母经》的这种写作方式对我们今天所有研究易学的人们会很有帮助,能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

2010年8月作者写于克拉玛依市金龙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读地母经/周易文化研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钦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0622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92.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