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吉林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新批评方法的概述、论评,旨在向读者阐释、评价新的批评方法;另一部分是新批评方法的实践,旨在给读者提供一种运用新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实例。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欣赏和研究文学带来一些切实的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心灵底层的巨大“冰山”——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分析方法

 美的花朵和性的土壤——弗洛伊德的性论和性的美学观

 “烘烤的鱼梦见海洋”——人类潜意识欲望的表现形式

 精神分析批评的几种重要方法

 “鲜艳妩媚”与“袅娜风流”的兼美——贾宝玉梦中的潜意识欲望

 萧涧秋变相的“恋母情结”——《二月》症候的原型阐释

 三年同窗为什么不知是女性——《梁祝》症候的精神分析

 桥与梦——《人生》作者的潜意识象征

 春闺梦里人是谁——《拣麦穗》的“恋父情结”

第二编 原型批评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种族记忆中的原始意象——荣格原型理论略述

 文学批评的整体观——弗莱原型理论概说

 原型批评的几种重要方法

 此恨绵绵无绝期——论《长恨歌》的“自我牺牲”原型

 母亲原型的“遮蔽性记忆”——《静夜思》深层意蕴的重新探讨

 诗歌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重解“青梅竹马”并兼论李白的《长干行》

 圣婚仪式原型的隐喻——《诗经》的另一种解读

 永恒循环的仪式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的文化意义

 我是谁?谁是我?——人格面具原型的文学分析

第三编 文化人类学批评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文化生成转换的原型模式——弗雷泽《金枝》的文化人类学思想略述

 文化人类学批评的几种重要方法

 远古“圣婚仪式”的现代艺术变体——二人转之谜的文化人类学破译(之一)

 远古“圣婚仪式”的现代艺术变体——二人转之谜的文化人类学破译(之二)

 源远流长的女性主义神话——岭南龙母文化的一种新探讨

 寻找原型的象征物——“交杯酒”的象征意义及其符号功能

 圣婚仪式原型的象征——感生神话的隐喻意义

 萨满跳神的置换变形——论二人转的艺术形式及其喜剧精神

第四编 符号学批评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符号学理论述评

 符号学批评的几种重要方法

 人生的象征性结构——符号学研究《锦瑟》例

 伞与桥水与寺蛇与塔——《白蛇传》民间传说的符号学解读

 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创造——怪诞戏剧的符号学批评

第五编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结构模式比一切都重要——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述评(上)

 结构模式比一切都重要——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述评(下)

 结构主义批评的几种重要方法

 “女爱男”——二人转的结构原型

 “女爱男”原型的变体——东北民间故事的结构论研究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不同意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结构论”研究

 内在结构形式的内在情感模式——《荷塘月色》形式及其意义的另一种探讨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吉林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148632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9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