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是著名作家肖仁福的历史小说作品,作者通过对汉武帝托孤之臣霍光一生的精彩回顾,全景展示昭帝宣帝两朝政治,从而引发我们对汉人乃至汉民族的思考。从出身寒微到步入厅堂,从武帝托孤到辅佐二帝实现昭宣中兴,霍光少征伐、多富民,以力挽狂澜之势挽回汉武晚年的大汉王朝颓势,绝对称得上是汉室第一功臣,铸就了汉人的民族精神。作者文笔纯熟而又深谙政道,语言幽默而又史料详实。
图书 | 汉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汉人》是著名作家肖仁福的历史小说作品,作者通过对汉武帝托孤之臣霍光一生的精彩回顾,全景展示昭帝宣帝两朝政治,从而引发我们对汉人乃至汉民族的思考。从出身寒微到步入厅堂,从武帝托孤到辅佐二帝实现昭宣中兴,霍光少征伐、多富民,以力挽狂澜之势挽回汉武晚年的大汉王朝颓势,绝对称得上是汉室第一功臣,铸就了汉人的民族精神。作者文笔纯熟而又深谙政道,语言幽默而又史料详实。 内容推荐 霍光何以能够从出身寒微到步入厅堂。逐渐主掌朝政? 他为何要族灭同为汉武帝顾命大臣的上官桀,是出于报国还是出于私心? 他为何要改变汉武帝的治国方略,收敛武力,藏富于民,这是否有悖于汉武帝的治国初衷? 他死后受到汉宣帝的敬重,霍氏家族却为何遭遇灭门之灾? …… 文学笔法、史家深度,著名作家肖仁福用《汉人》重绘一个波澜壮阔的霍光时代,述说汉民族的集体记忆。 试读章节 汉武帝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一个很平常的下午。 有伙十四五岁的少年正在路边玩耍打闹,忽见远处尘土飞扬,开过来一支大部队。少年们停止嬉闹,怔怔地站到路旁,盯着部队由远至近,齐刷刷开到跟前。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部队前面那高头大马上的年轻军官,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高大英俊,威风凛凛,一脸的坚毅沉着。年轻军官不可能在乎路边的少年,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带领部队朝西北方向开去。 西天残阳如血。 残阳下面是河东平阳县城,亦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市。少年们无意于部队的去向,继续刚才的嬉闹追打。只有一位面俊肤白的美少年还站在原地不动,痴痴望着部队走进残阳里,走进洞开的平阳城门。美少年想,那年轻军官好威武,好气派,自己若能随其左右,给他牵牵马绳,扛扛枪戟,这辈子也就值了。 美少年名叫霍光,就是平阳当地人。父亲霍仲孺,在平阳县政府做小公务员,虽无实职,更无实权,但基本工资还能保障,勉强可养家糊口。要说这霍干部,其实起步并不低,二十年前就曾离开平阳,跑到京城长安,在平阳侯府里谋了个美差。侯爷是皇帝亲信,霍仲孺若在侯府里干出点名堂,侯爷帮着到皇帝老子面前说句好话,可能多少会有些出息。偏偏侯府有位名叫卫媪的侍女,养了两儿三女,三女都是国色天香,大女儿已嫁,小女儿还小,只二女儿卫少儿正当青春年少,待字闺中。出于工作关系,霍仲孺难免要与卫媪打交道,不时能碰见卫少儿,心下起意,将人家勾引上床,把肚子搞大,产下一个私生子。初为人父,霍仲孺倒也欢喜,节衣缩食,筹备些银两,准备将卫少儿娶回屋,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想痴心汉遇上无情女,水性杨花的卫少儿嫌霍仲孺寒酸,竟移情别恋,好上一陈姓英俊美男。霍仲孺跟卫少儿本是露水夫妻,既无父母之命,也无媒妁之言,更没到民政部门办过结婚证什么的,卫少儿要上人家的床,也拿她没法。只是再在平阳侯府里待着,天天看着卫少儿与陈美男出双入对,霍仲孺心里不是滋味,干脆卷上铺盖,离开京都,回了老家平阳。在京城平阳侯府当差时,平阳官场中人常去侯府走动,霍仲孺与他们有过接触,于是走门子,托关系,进平阳县政府做了公务员,随后娶妻成家,生下霍光。 男人德性,跟外面女人尤其是出色女人上过床,不拿来挂在嘴边,实在是件难受的事。不过那是在别人面前,当着亲生儿子,霍仲孺还不怎么好吹嘘自己的风流韵事。霍光也就无从得知,老爸曾在平阳侯府勾引美女卫少儿,给自己生下个哥哥。何况其时霍光跟其他少年一样,混混沌沌,不谙世事,只知到处疯癫,跟同龄伙伴玩乐胡闹,哪搞得懂父亲的艳史?最多在风流老爸的棍棒下认几个字,哼几句诗呀赋呀什么的。 这天霍光又与以往一样,在城外挨到天快黑,才懒洋洋跟伙伴们回城,往家里走。刚好霍仲孺下班回来,一见霍光满身尘灰,就知他没动功课,要他站到屋檐下,背诵早上布置给他的诗文。霍光在外玩了一整天,哪背得出来?结巴了几声,便闭住嘴巴,准备挨罚。霍仲孺顿时就来了气,拿过门后的扫帚,往他头上舞过去。霍光本能地抱住脑袋,身一矮蹲到地上,好让双手代为受过。 在地上蹲上好一阵,那扫帚也没落下来。霍光倍觉诧异,不相信老爸会手下留情,放过自己。回头偷眼一瞧,扫帚已到了另一个人手上。原来正在霍光脑袋就要遭殃时,门外进来一个人,顺手将霍仲孺手上扫帚捞将过去,让霍光躲过一劫。霍光对客人有些印象,那是河东太守管家,近段时间随太守到家里来过两回。太守是河东最高长官,比老爸顶头上司县太爷还大,可不知何因,在老爸面前就客客气气的,好像老爸是他的领导。 霍光这里拿眼打量着太守管家,管家已扔掉扫帚,要过霍仲孺耳朵,轻声说了几句什么。说得霍仲孺眉动色舞,点头频频,嘴上一连吐出数声好。待管家将嘴边耳朵还给霍仲孺后,霍仲孺已是满面阳光,喜气洋洋,仿佛皇上下了诏书,就要征他进京去做大官似的。他伸过一条腿,在霍光屁股上踢两下,兴奋地说:“小子快起来,带你见一个人去。” 尾随父亲和太守管家出得家门,穿街过巷,来到一处敞亮地带,抬眼望去,不远处是门阔墙高的一处豪宅。豪宅周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宅门有好几位卫兵把守,长戟于手,金枪在握,煞是威严。霍光不是没来过这里,平时可清静得多,哪有这么多卫兵守卫?看来一定来了什么重要人物。 走近宅门,只见门额上高悬着平阳侯国传舍匾牌。这平阳侯国传舍,说穿了就是平阳侯私家宾馆。平阳侯常年待在京都长安,只偶尔回侯国来视察调研,才在自家传舍里住上一住,平时传舍就交给地方领导河东太守他们代管。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进得去的,只有皇亲国戚到了平阳,才会由太守出面,迎入传舍,享受享受侯爷待遇。 卫兵认识太守管家,自然不会阻拦,施过礼,放他们进门。门里院阔庭深,亭高廊曲,依然岗哨密布,警备森森。三人七弯八拐,来到一处朱漆大门前,早有侍者开门迎住,前头带路,先绕出正厅,再穿过甬路,步入后堂。堂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位年轻军官,有位年长长官叨陪在侧。管家快趋数步,来到两人前,先给年轻军官行过礼,才对长官说道:“太守大人,人已请到。” 太守点点头,对年轻军官说:“将军大人,您看谁来了?” 年轻军官早已看见霍仲孺父子,太守话没落音,他就腾地一声,竖起身,抬步向前,朝两位奔过来。 紧抓老爸衣襟的霍光第一次来到这么神秘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发怵。又觉好奇,忍不住东张张,西望望。还没张够望足,一个高大的身影拦住视线。霍光仰起头来,心下一乐,这不就是傍晚见过的高头大马上的年轻军官吗?怎么到了这个地方呢?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肖仁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614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9 |
宽 | 16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