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无疑是开宗立派的伟大画家之一。他以杰出的绘画实践,冲破数百年来的墨守成规,为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他的创作,山水画和人物画并重,尤其是山水画,自成体系,创造了被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皴法——“抱石皴”。这是他对中国画技法的杰出贡献。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傅抱石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及其艺术学习经历。

内容推荐

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为杰出的美术家之一。他以杰出的绘画实践,冲破数百年来的墨守成规,为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傅抱石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及其艺术学习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国画大师的传奇人生。

目录

上编 人杰地灵

一、枵腹远行

二、苦难家世

三、美的启示

四、康熙字典

五、柳暗花明

六、二金蝶堂

七、弄假成真

八、否极泰来

九、出类拔萃

十、昙花两现

十一、情之所钟

十二、赁屋机缘

十三、十面埋伏

十四、如箭在弦

十五、雀屏中选

十六、金玉满堂

十七、乾坤定矣

十八、神仙眷属

十九、扫叶山房

二十、苍天有眼

二十一、人丁兴旺

二十二、古道侠肠

二十三、世纪之晤

二十四、湖畔遇险

二十五、永恒友谊

二十六、万事齐备

二十七、家庭风波

二十八、桑梓情重

下编 名重扶桑

二十九、初莅瀛岛

三十、他山探石

三十一、堂奥撷英

三十二、异国识荆

三十三、梵宇览胜

三十四、古法反馈

三十五、天涯芳草

三十六、师友谊深

三十七、只欠东风

三十八、一鸣惊人

三十九、神刀传奇

四十、春樱秋枫

后记

试读章节

这局面使得原来对抱石不满的同行教师更加嫉妒,竞有二十七人联名上告教育厅,一口咬定:傅某人缺乏资历,学校竞随便用他,那么我们这些人就不必上大学了。破了这不讲学历的例,对本省教育前途极为不利。言辞颇为激烈。

教育厅长是当时因主张民主而曾被捕入狱,著名的“江西七君子”之一的朱念祖先生(即已故全国政协委员朱洁夫先生的父亲),他对傅抱石印象很深。原因是前年教育厅派员监督全省会考时,傅抱石获第一名,厅长岂能不知,并了解他不仅文章夺魁,且金石书画全能,有些大学毕业生远不及他。不过既有人联名控告也不能不理。

朱厅长把联名者全体请来,对他们讲:“傅抱石师范学校毕业,教中学的确没有足够资格。你们各位都有资历,意见提得对。但问题也不能看得太绝对了,一个人能不能教中学,还需看他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能力如何。我倒想了个办法,不知诸位是否同意:大家商定个日期,在座二十七位老师再加傅老师共二十八位,来教育厅做一次业务考试。我这里备好文房四宝,各位均可大显身手,最后请本省名家评定。如果傅老师的水平不如诸位,就让中学解聘。不过要是他胜过诸位,该怎么说呢?还请先生们回去计议一番再明确答复我。”

这一席话使那二十七人听得目瞪口呆,唯唯诺诺退去。他们怎敢来比试啊!只是又吃了一次哑巴亏,实在心中不甘,以后在当地小报上写文章企图围攻傅抱石。谈到这里,本书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傅抱石手中那支犀利的笔岂能退让,那群庸碌之辈又哪是对手,不消几个回合,就将他们驳得体无完肤,抱石大获全胜。也使报纸销量大增,傅抱石的名字也更为人知。

傅抱石除教课、作画、治印之外,继头年完成《图画源流概述》一书之后,又集中精力研究金石篆刻。他还搜集了大量资料,玺印、彝器、碑拓等考古文献,前人的印论、印人传记、综合印集、诸家印谱等等。自先秦始,考其印篆体制之嬗变,“秦书八体……五曰摹印”,《说文》称汉之摹印字体,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笔势屈曲缠绕,故又称“缪篆”,并详尽缕述其源流。他最讨厌自六朝末期开始盛行的“诎曲盘回”的“九叠文”之类图章,对唐宋间文人所崇尚的“圆朱文”也嗤之谓“华而不实”。他在溯述元代王元章(冕)利用花乳石刻印,创始配合书画的篆刻艺术,及有明一代的勤奋探索时,则予以颂扬;尤其对嗣后出现的清初诸篆刻巨匠及相继形成的流派,蔚为大观、争奇斗胜的众多印坛高手,一一论析周详。

他用了一年的心血,完成了一部完整、系统的评述我国数千年印章艺术的学术专著《摹印学》。这对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来说,其学识之宏富,见解之精审是极为罕见的,从此开始了其创作旺盛、精力丰沛的时期。这部《摹印学》全部以小楷写成,字字工整,一笔不苟,而且还重写一册。这样的著书手稿,当世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傅抱石在省立一中的初中部教书三年后,即1929年,该校开办高中艺术科。在那个时代,一般学校尚未重视物理、化学,却比较看重中文、英文和数学。高中部设有文科、理科、师范科及艺术科。在社会上多数人的眼里,美术是不能成为职业的,报考的人并不踊跃,为此学校规定给报考艺术科的学生各种优待,并对外宣传。艺术科的音乐组备有应用器材,手工组供给材料,西画组还提供美国进口的画箱、画架、画布,国画组则发纸张、笔墨、图章等。这些做法吸引了不少新生,有些还是富家子弟、名门闺秀。

为了增强号召力,学校特聘一位当地名人熊粟海老先生来教授国画。熊先生乃前清举人,任过主簿等官职,早年曾在苏州从师吴大潋(字清卿,1835-1902。曾任巡抚,为著名学者、书画家)学画,承袭传统技法,具有吴派风格,画花卉翎毛有一定成就。那时他已致仕(退休),家中娶一位苏州妓女为如夫人,排场阔绰,是校长再三敦请才答应出山,为学校撑台。

熊氏是南昌大姓,每年冬至日要在祠堂祭祖宗,典礼隆重,颇具规模,与祭的族人很多,分发祭品时,每人可得到一斤肉和饼。粟海老先生以其社会地位作为主祭者之一,当然要去参加。由于距离不远,亦未坐轿。他向来雇用一听差兼保镖,外出时寸步不离。那天他手执一根“司的克”(当时通用的手杖的英语译音),让听差搀扶着去祠堂。石板路年久已被踩得很光,加以雪后结了冰,正走着脚下一滑,主仆二人猝不及防,同时踣跌,偏偏那个身材与他同样高大而壮实沉重的保镖倒在主人身上,造成主人腰部骨折,无法站立,更不能行走。当时的医疗水平不高,想恢复是很难的。

熊老先生才教了一个学期,无法再来。学校为找不到顶替他的国画教师而着急。许多学生见过傅抱石的画,认为颇有新意,比熊老师墨守成规的那一套有意思多了;有的学生原是初中部的,听过傅老师的课,一直不能忘怀。这些同学和大家一起商议决定,集体到校长室请愿,要求傅老师来教课。校长本有此意,只因过去那场风波,略存顾忌;现在一则傅抱石比三年前更为成熟,二则学生主动拥护,在本校还是破天荒的事,于是顺水推舟,表示同意,马上请傅老师来教课。

只是在家养伤的熊粟海听说他的职位由傅抱石替代时大为生气。他倒并非因为傅抱石缺乏大学文凭,而是认为教国画乃是发扬“国粹”,犹如当中医一般,岁数越大越好,一个二十五岁的“毛小伙子”怎能同他这样的“耆宿”并驾齐驱呢?但他已无力来阻挠了,而他那已成为古董的脑子,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中新青年的创造精神,正如他的腿已无法再迈进一步了。成为对比的是傅抱石在短短的三四年间,由小学教员到初中教师再到高中老师,级级上升,如宇宙中一颗正在爆发的新星,逐步增加亮度,灿烂的光辉还在后面呢。

傅抱石以前教篆刻和山水画,现在兼授翎毛花卉,并着重讲画论、印学及美术史。在他上学时,由于国内尚无画史的系统著作,遂发愤自己撰写了一部《国画源流概述》。现在已有各家的《中国绘画史》一类专著出现,他把能买到的都拿给学生作参考。这些书虽各有优点,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堆砌素材、抄袭古人、晦涩难懂,或观点模糊、人云亦云等不足。学生都不满意,要求老师另写讲义。傅老师成竹在胸,就在自己原来著作的基础上,充实材料,发挥新意,重加整理。一年之后,整部讲义完稿,史实脉络分明,理论深入浅出,将数千年中国画史勾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到1931年由上海南京书店出版,书名为《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这是傅氏出版的第一部美术史著作。

P28-30

序言

关于《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这本书的产生,可以说的话很多。首先是它的作者。本书的作者沈左尧是我父亲的学生。他在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拜我父亲为师,潜心学习篆刻。从那时起,他就经常在我父亲身边,为他做事。1942年我父亲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轰动画界。沈左尧不但帮助张罗,连画展的会标也是他亲自绘就的。尤其是画展上应酬接待欧美来宾,父亲也离不了沈左尧,因为我父亲不通欧美语言,而沈左尧通晓英语、德语等语言,故便成了我父亲的义务翻译。那时重庆成了“陪都”,外国人多,而欧美人又特别欣赏我父亲的画,故常邀请我父亲去会面交谈,有时还成群结队地到我们家所在的赖家桥金刚坡来拜访我父亲,而沈左尧每次必到。他的能干与热情不仅得到了父亲的欣赏,而且博得了我们全家的喜欢。抗战结束后,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去。1947年他帮助操办父亲在上海举办的个人画展。第二年我们全家由南京迁回江西老家,也是由他一路护送。建国后我父亲在南京工作,但常去北京开会或作画。沈左尧在科协工作,每次父亲到北京,便搁下其他的事到父亲身边帮忙,例如:1959年父亲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画上那六个毛主席写的大字就是由沈左尧亲手摹到画上去的。

父亲和沈左尧之间的师生情,充分体现在沈左尧创作的诗集《悼师集》中。那情感之真挚动人确实令人动容。除了赋诗悼念老师以外,沈左尧还应《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要求,以连载的方式写了《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连载50期始告结束。由于读者对连载内容十分感兴趣,报社建议出版单行本,这就是这本书的来历。

沈左尧为写这本书下了很大工夫。他曾用录音机录下我母亲的谈话,共有八十多盘录音带。沈左尧原先还打算在写完青少年时代之后,再接着往下写,最后写成传记,可惜由于身体的原因未能完成写传记的计划。

对我们傅氏家人来说,这已完成的“青少年时代”,就成了极珍贵的、有史料价值的资料了。由于沈左尧与我们家的特殊关系,本书的资料性和文学性应同样被看重。一般的文学性的传记往往在真实可靠这一点上有所不足,而要靠文学性的想象和描写来弥补,而沈左尧的这本传记则可以说是并无此遗憾的。

我父亲是一位有着非凡的才华和非凡的经历而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的艺术家,人们对了解他的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必然是十分感兴趣的。谈起我父亲如何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孩子居然能成长为遐迩闻名的一代艺术巨匠,人们不免会充满疑问。常有人说,傅抱石是一棵从石缝中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这是十分准确的说法。沈左尧的这本字数不多的传记,正是提供了我父亲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真实描写。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一粒种子想在石缝中成长为一株大树,需要冲破多少障碍,要克服多少困难。人们不仅会惊叹于这棵树种的生命力的无比强大,更会思考:这棵“抱石而生”的树种,为何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注定了要为艺术而献身?

今年是我父亲诞辰一百零五周年,我们重版这本有特殊价值的书,算是对我父亲的一份怀念。而同时,就本书的作者沈左尧先生来说,他去世也快一年了,这本书的再版也是对他老人家的纪念。要知道,沈老(这是人们对沈左尧的称呼)临走之前留下的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未能完成我父亲的传记——一本完整的传记,而不仅仅是青少年时代。对此,我们也同样感到莫大的遗憾,而这倒更令我们珍视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

后记

我接受撰写《傅抱石传》的任务时,尚未离休,虽然工作繁忙,仍得以抽时间往返各地,为写书收集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南京,聆听罗时慧师母讲述抱石师的生平,生动的故事使我听得入迷,积累了数十盘录音带,回到北京利用业余时间放录音,记下了约三十万字的素材。我又多次去抱石先生的故乡江西新余市(原新喻县),进行采访及参加“抱石公园”的揭幕式,曾两度到罗坊镇章塘村;在南昌追寻先生遗踪,亲历其境。在这开始阶段进展顺利,一年多时间里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正要着手写作时,不料我因割除一个脂肪瘤,手术后输血染上疾病,八年内住院四次,几乎大半时间在病榻上虚度。医生说,若不是心中怀着必须完成写书任务的强烈求生欲望,可能早就失去生命。然而因屡次发病,健康已大受损害。从前我每天能伏案十多个小时,病后精力远逊,工作效率降低了。这就不可避免地打乱了既定计划,本来早可完成的书稿就延宕下来。

1991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三个月的《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我第三次出院后,体力稍稍恢复时赶写出来的,1992年又在江西《聪明泉》杂志连载了下编的前几节,打算再作一番努力,在1994一年出书。哪知去年夏天突然病魔袭来,第四次住院。当时手头正在整理一篇研究抱石先生艺术的文稿,带进了病房,想趁每天输液的间隙写一点,但主治医生告诫我:“要命就不许动笔,动笔就没有命!”我只得服从。一病半年,排除了今年完成全书的可能性。

使我特别感到惭愧而又不安的是,几年前,我开始撰写《傅抱石传》的消息就被国内外许多报刊披露过,当初认为很快就能面世。然而迟至今日,千呼万唤出不来,我听到朋友们的探询、关切、催促以至责备。如果我真的早已随抱石师到另一世界去了,倒也罢了,也许此书另由别人完成了。可是我毕竟还活着,负咎难辞,心理上深感巨大压力。

起始,傅师母和许多朋友都认为由我执笔写傅传是合适的。首先,我自上大学第一天见到抱石师,就觉得十分投缘,先生的一言一行都是我的典范,追随终生。虽说我数不上是有出息的学生,先生是巍峨高山,我只是一块普通石头,却是我知先生,先生知我,难得的是人与人的真正相互理解。其次,我对抱石先生的艺术,包括理论、绘画、书法、篆刻等,都做过一些探讨,并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过数十篇、十余万字的论文,可以说有一定的认识。第三,正如师母在序文中所言,从40年代初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中,我与傅家始终未断联系,自己觉得也是兄弟姐妹中的一员,相处亲密无间。因此,我写这本书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后来任务变得十分艰巨是疾病造成的。

以上有利因素使我得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传记不是小说,首先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一般来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有时需要作者发挥合理的想象,即使是亲身经历,多少年前的讲话哪有录音机?就是笔录也很难把所说的话一字不差地记下来。然而本书中傅9币母回忆的不少对话却有很大的真实性。我在上编第九节中提到,抱石先生有超凡的记忆力,这一点我曾多次亲自领教过,他能把若干年前某一场景、某人说的话记得丝毫不爽,脑子远胜于电脑。令人称奇的是,时慧师母同样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年轻时的经历到老不忘。因此,这里所描述的有些细节和讲话皆非虚构。以往有些历史人物传记,由于作者未接触过主人公,仅凭传说、考证和臆测,其可信程度就差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忠实于历史的。

另一方面,由于抱石先生和笔者是师生关系,在旁人看来,写作中或许难免掺入些个人感情因素。毋庸讳言,人是有感情的,不过在形之笔墨时就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当年抱石师逝世后,我在悲痛中用诗词形式写成一本《悼师集》,原是自己看的,百分之百地抒发内心感情。但传记是写给别人看的,就需要客观叙述,必须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考验。我写的抱石先生并非抽象的、笼罩着灵光的“超人”,他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平凡的人。但他确实有不平凡的品德、智慧和才能,是我来到尘世七十余年间接触到的千千万万人中最值得我崇敬的师长。我是从时间和空间,亦即以历史和世界这两条纵横线的交叉点作为坐标来观察事物的。评价一个人或一件艺术品,不能单凭主观的好恶,更不能人云亦云,应有客观真理,即科学标准。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两大支柱,它们融汇于一点——哲学。哲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我信奉科学。

抱石先生的艺术植根于他的人格、品德和学问,如果缺乏深厚的根,绝对达不到他这样高度的艺术境界。我希望书中能表达这一点。我写过不少文艺评论,涉及许多人,从不用溢美之辞。曾有人要求我为他写一个十分响亮的词,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胡吹乱捧、蚊蝇嗡嗡的滥调徒增反感。我相信自己所用的尺度应如“METRE”(米)之为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岂容任意伸缩,更不为感情所左右。虽然,前文谈到我对抱石先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囿于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思想文字水平,要充分表达先生的业绩,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不足与错误之处,敬希贤达不吝赐正。

书中上编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国内读者不多。但从海外得到一些良好反映,如我子女在美所认识的华人几乎没有不读的,有的为此专门订了报,有的还写信让我女儿转达爱好之意。当然,他们主要是景仰抱石先生并同情他的遭遇,钦佩他的奋斗精神,我的文字不过是信息载体而已。《人民日报》编辑部也转给我一些国外来信,要求购买此书。遗憾的是我辜负他们的期望已近三年。

在抱石先生诞生九十周年之际,原定出版一系列纪念性书籍中包括这部传记,现在出全传已来不及,就决定先出前半部,也使我略赎前愆。

上编绝大部分是根据傅师母口述写成的,所以她老人家应是本书第一作者,在此特表崇高的敬意。前面几节的内容曾有于真女士的文字记录,给我提供了方便。

本书提到的沈飞(种云)先生已八十高龄,在南昌不辞辛苦地陪我考察了抱石先生早年活动的地方,包括街巷、古迹等,可惜灵应桥的故居早已不存,遗址也未觅到。现沈翁已谢世,遗憾的是他不能见到此书的出版。

在新余,我的采访工作得到市委孙奇珍先生、市政府熊世俊先生等领导的鼎力支持;市政协委员章琳先生、市科协萧庆文先生等热心人士,冒烈日风尘陪我下乡深入采访,得以会见多位曾与抱石先生熟识的老人。后来章琳先生还提供傅氏世系考证及不少文字资料。他们对我的文稿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给予很大帮助。

下编中,抱石先生与郭沫若先生的交往,除在郭老文章中找到线索外,许多情况是郭老的秘书王廷芳先生提供的,这也是他正在研究的课题。我们常在一起探讨,竞日不倦。关于抱石先生在日本与金原省吾来往的情况,本来知之甚少,若不是益瑶妹在东京得到金原日记的抄件等资料,这里是会留下空白的。

还有,叶宗镐先生编的抱石先生年谱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他关于先生印章的论述则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此外,在全国各地还采访了文艺界人士,如北京的华君武先生、宗其香先生,南京的宋文治先生,武汉的吴继明先生,上海的赵清阁女士,桂林的阳太阳先生等,有关材料将在后半部中反映。

时慧师母说她的角色是“磨墨妇”,在这里,我的角色是“执笔人”。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二石夫妇及傅氏一家的全方位支持;得到许多有关的,包括未及一一列举的人士的帮助,谨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最后还提一下,由于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使我得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写作上,加快了进度,有她一份功劳。  沈左尧

1994年6月18日晨于京寓胜寒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左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59855
开本 其他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