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米九
内容
编辑推荐

王萌萌是80后作家,毫不意外,她的作品被归入“青春题材”。但令人意外的是,她至今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主题都是关于志愿者的,她也因此成为首位以志愿者为长篇小说题材的80后女作家。

王萌萌的新作、“志愿者三部曲”的第二部《米九》,就是关于志愿者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

内容推荐

他们像两颗行星在茫茫宇宙相遇为了爱,他们行走在绿色的路上,他们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大爱,使人与人、人与动物彼此依恋。上海、拉萨、藏北无人区、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们的爱历经考验,时空无法消减,生死不能阻隔,她说,来世要变成一条叫“米粒”的狗狗,永远守护在他身边。

试读章节

风从湖边吹来,携着水的清凉。落日的余晖洒在银杏林里,将满树的黄叶染上淡淡的红晕。

进入银杏林,它轻快地奔跑起来。风的气息,树的馨香,空气中弥漫着梦幻般的味道。它用力地嗅着,流淌在血液中的天性苏醒了。它浑身发热,脚下不断加速,宛如一道迅疾的白光。

“杰瑞,杰瑞!”不远处传来了呼唤声。稍一迟疑,它便掉转头往回跑。它是一只雄性萨摩耶犬,虽然刚满一岁,却已是玉树临风的“美少年”。它跑到一个女孩跟前,摇着尾巴兴奋地跳跃。

女孩叫童佳琪,是它的主人,这个世界上它最爱、最信任的人。

“杰瑞宝贝,你跑得太快了,姐姐都跟不上了。”气喘吁吁的童佳琪蹲下身子抱住杰瑞,用手轻轻抚摸它的后背。

“杰瑞,玩得开心吧?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该回去准备准备了。”童佳琪拍拍杰瑞的头,转身向东。顺着湖边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径,可直达翠湖天域的别墅区。

翠湖天域坐落在上海的郊区,依山面水,地理位置绝佳。为了充分利用优厚的自然条件营造顶级居住环境,设计者将南面山脚下的银杏林和翠湖与别墅区以人工水体、花园、石径等景观相连。别墅以新欧式古典风格建造,且每栋之间间距较远。虽然昂贵,未竣工前,这里的别墅就被预订一空。童佳琪的父亲童屹城和这家开发商是好朋友,他得以以优惠的价格买了离银杏林最近的一栋别墅,并说将来要把这栋别墅作为女儿的嫁妆。

起初,童佳琪听了父亲的话并不以为然。她觉得离市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太远,又听说这里住的都是老年人和度假的富商,认为住在里面肯定很无聊。这次亲自看了以后她才知道,这里的环境竞如此幽雅,还有那么大一片银杏林,在里面走一走似乎什么烦恼都可消除了。

突然手机振动,是父亲打来的电话。

“喂,琪琪,怎么样?爸爸没有骗你吧?翠湖天域的环境是不是很不错?”

“哦,还可以吧。”她故意不让父亲听出她很满意。

“你对我说还可以,那就说明你觉得很好,爸爸知道的,呵呵。”

“知道就好,晚上早点过来!”

“爸爸晚上有很重要的应酬,实在过不去,你跟思瀚说一下,就说我祝他生日快乐,改天请他到家里来吃饭。”

“哼!我不是前天就和你讲过了,今天给思瀚过生日,让你把时间空出来,怎么又有应酬?!”

“乖女儿,今晚的事爸爸真是没办法推的。你和思瀚好久不见了,让你们好好享受一下两人世界不好吗?”

“可是,我想我们像一家人那样聚在一起好好吃顿饭!我不管,我就要你来嘛!”

“好好好,下次爸爸来安排,一定让你满意。对了,听孙阿姨说你专门向她学了几个菜,今天要亲自下厨,一定当心点哦。好了,爸爸马上要开会了,先不说了啊。乖!”

“烦死了,天天都应酬!”佳琪重重地关掉手机,嘴巴翘起老高,对于父亲,她心里总有几分埋怨,总是特别容易发脾气。

七岁那年,童佳琪的母亲跟一个有钱的日本人走了。佳琪始终不理解母亲究竟为何能那样狠心绝情,弃自己的亲人不顾,离开家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母亲走后的第二天,父亲没去上班,早晨醒了就坐在窗边抽烟。没人做早饭,她只好从零钱罐里倒出几枚硬币去街上买早点,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往学校走。中午放学回家时,十多平方的小屋里烟雾缭绕,父亲还坐在窗边,姿势似乎一直未变。

“爸爸,我饿了。”她摇晃父亲的胳膊。  父亲看着她半天不说话,只是用手抚摸她的头,最后重重地叹了口气说:“琪琪,你从爸爸钱包里拿三块钱去弄堂口的小店里吃碗馄饨吧。”

“爸爸,那你吃什么啊?”

“爸爸不饿,不想吃。你快去吧,吃完了就去上学。”

那天晚上,父亲说要出去工作一段时间,把她送往奶奶家住,没想到她去了奶奶家后,一住就是三年。她天天都想妈妈,可是不敢表现出来,因为奶奶知道了会很生气。奶奶告诉她以后再也不许想妈妈了,因为妈妈是个嫌贫爱富的坏女人。她也想爸爸,想爸爸接她回家,可是爸爸总也不来,奶奶说爸爸为了她在外地拼命工作,要过年才回来。她天天盼着过年,好不容易盼到了,爸爸终于回来了,还给她带了好多礼物,有五颜六色的橡皮、亮晶晶的发卡,还有漂亮的连衣裙和可爱的毛绒玩具,可爸爸没接她回家,过了两天又走了。一连三年,年年如此,平时她只能在电话里听到爸爸的声音。年幼的她很伤心:为什么妈妈不要我了,爸爸也不管我了?!每到晚上她就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

长大一点她才知道,母亲的抛弃让父亲深受刺激,于是他赌气向工厂辞职,和朋友一起去深圳做生意。在深圳的三年父亲赚了不少钱,后来他和朋友带着这些钱回到上海,开办了屹城房地产开发公司。

从初二开始,她过上了富家子女的生活。住市区最佳地段的复式公寓,上最好的中学,穿名牌衣服,家里的保姆根据她的饮食口味做一日三餐。刚开始她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也兴奋了一阵子,后来渐渐习惯了这种优越的生活后,就却并不觉得快乐了。父亲虽然和她住在一起,却天天半夜才回家,那时她都已经睡了。父女二人总是见不到面,只有周末才能有机会在一起吃顿饭,可有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就会让父亲匆匆离去。她多希望父亲能时常抽空陪陪她,可父亲总是愧疚地说:“好宝贝,爸爸这段时间真的很忙,等忙完了这阵子,爸爸一定好好陪你啊!”如果她哭或者是发脾气,父亲总是抱着她说:“琪琪,原谅爸爸,理解爸爸,爸爸一定补偿你!”

父亲的补偿方式是无条件地满足她的物质要求,事无巨细地帮她安排好一切,但这并不能让她满足,她宁愿去住校也不愿待在豪华而冷清的家里。难得和父亲相聚,她却总会和他吵架,吵架的理由一般都微不足道,但她却总是又哭又闹地半天才好,这是在对父亲发泄心里的不满和埋怨。父亲自觉有愧于她,任她怎么无理取闹都不动气,等她平静下来就好言哄她开心。

对于父亲,她表面上叛逆,其实心里很依赖。她的生活一直按照父亲的安排进行,读国际双语高中,考外国语学院,学外贸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作为交换学生去美国留学一年,这都是父亲帮她做的选择。她开着父亲买的红色宝马车上学,将父亲的朋友送给她、她却不喜欢的名牌首饰和化妆品随意送人。在别人看起来,她就像是公主,拥有女孩梦想拥有的一切。可是,她却并不觉得幸福,她始终感觉心里不踏实。晚上睡觉的时候,她总想起当年住在奶奶家,独自躲在被窝里哭泣的情景,那种悲伤恐慌的感觉从没有离开过她。她看似什么都不缺,内心里却极其缺乏安全感。P1-4

后记

我想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刚刚完成这部小说初稿时的那种感觉,虽然现在距离彼时已过去了好几个月。我原本预想自己在那刻会很激动,很兴奋,然而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我的心在最初一刹却异常失落,像是刚刚与一个熟悉的世界和一群好朋友告别,满怀离别的愁绪,甚至还有一丝恐慌,似乎生命里某种很重要的东西离我而去了,永远都无法找回,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溢出来,我疲惫至极,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

《米九》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和第一部小说相比,这次的创作过程是一次艰难的历程,从确立选题开始,到修改完最后一稿,总共经过了一年零三个多月,虽然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来说,这段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在这期间我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几乎没有一天放松过,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小说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写成的,如果说完成了它之后我有成就感,那么成就感就来源于此。

对我来说,创作长篇小说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激情,持续的激情能够支撑我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最后,而选题则决定着我的激情能否被点燃。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爱无声》还未出版的时候,我就确定以环境保护作为第二部长篇小说的选题,因为环保如今已成为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可是我国以此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却非常少,而且我发觉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虽然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却对其只有一些肤浅的了解,远未形成正确全面的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近两年,我一直关注着环保的各个领域,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动物保护,这源于我天生对动物的喜爱。每当看见动物们那纯净的眼神,我心里便油然而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和感动。

选题确定之后,我开始大量地翻阅资料,却迟迟不知该从哪个角度人手,正在我茫然苦恼之际,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了我方向。这个故事曾经被写成一首歌,歌名就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个名叫徐秀娟的女孩,她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1987年,年仅22岁的她为了救丹顶鹤而牺牲。苍茫的湿地、女孩年轻生命的陨落、盘旋哀鸣的丹顶鹤……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一幅幅凄美、悲怆的画面,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地闪现,把我带人到一种充满诗意的悲剧氛围之中,久久无法自拔。这个故事引导我前往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我住进了保护区鹤场的职工宿舍,和丹顶鹤养护人员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学习丹顶鹤保护和养育的相关知识。

养鹤人不论春夏秋冬、风吹日晒,每天上午八点和下午四点要各喂丹顶鹤一次饲料,其余时间则要在各个笼舍外巡视,密切注意每只丹顶鹤的情况,发现有任何异常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盐城保护区的人工圈养丹顶鹤在业内是公认养得比较成功的。然而丹顶鹤毕竟是野生动物,应该自由地生活在旷野和沼泽,翱翔在广阔的天空,现在人工圈养它们只是为了帮助濒危的它们繁衍种群。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理想是等到保护区内人工养育的丹顶鹤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然后放养,最终让它们变成像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丹顶鹤一样的留鸟,在盐城保护区这片湿地中世代栖息繁衍下去。然而想到这些我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丹顶鹤是候鸟,迁徙是它们的一种习性,它们宽阔有力的翅膀和优美的流线型身体并不都为了翩翩起舞,而是为了搏击风雪,长途飞行。可是如今,因为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无限扩张使丹顶鹤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甚至消失,每天都有很多物种在消亡,而我们却只能用囚禁或者限制行动范围的方式来保护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假如有一天,当我们自己也面临消亡的处境时,又有谁来保护我们?!这种忧虑后来也成为我在小说创作中着重想表达的东西。

丹顶鹤的体态优美俊逸,是天生的舞蹈家,它们不论是展翅起舞还是凝神独立都透出优雅和灵动。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两只丹顶鹤一旦结成伴侣,便会在长达五六十年的生命里长相厮守,即使其中一只死亡,另外一只也不会再配对,而是孤独终老。丹顶鹤的优美舞姿和它们对爱情的忠贞深深打动了我,它们给我的影响太深,后来成了小说中的米九的一种精神象征和命运发展的线索。

离开保护区前我去看了徐秀娟的墓,还拜访了徐秀娟当年的同事、鹤类专家吕士成老师。吕老师讲述了自己多年来从事丹顶鹤保护和研究工作中难忘的经历和感悟,还回忆起当年和徐秀娟一起工作的往事。徐秀娟写过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一次她精心驯养的丹顶鹤龙龙病故,她抱着死去的龙龙嚎啕大哭。一连几天,她看着和龙龙的合影,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后来她在这张照片背面写道:“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一生将为此而奋斗。”离开盐城保护区的时候,我一直想着这段话。假如单听别人讲述这段话,不知内情的人会误以为龙龙是徐秀娟的爱人或者孩子,然而我觉得这段话的感人之处就在于龙龙是一只丹顶鹤。徐秀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证明,人的心里有着最博大无私的爱,在爱的光辉照耀下,人和动物是亲人。我也因此确定了小说中米九的性格中最重要的一面便是心中有着超越物种的爱,把动物视作亲人。

我为小说的男主人公设定了动物摄影师的身份,可是这个职业在我国算是新兴职业,从事者不多。我很想采访一位动物摄影师,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却苦于没有机会,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幸运地结识了张词组老师。张老师一九七九年便开始从事动物摄影工作,曾经五次举办个人动物摄影展,在国内外影展中获奖作品达百余幅,可谓是我国动物摄影的先驱者。虽然和我素不相识,但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他认真地给我讲述了他多年来从事动物摄影工作的经历,其中有些段落颇具传奇色彩。如今他虽然已年近七旬,仍然每年都会去野外进行一段时间的摄影工作。张老师的老当益壮令我打心底里敬佩,然而我却始终忘不了一个关于他的细节。那是在谈起他因为过于执着于动物摄影而经历的一次重大的坎坷时,他的眼睛突然湿润了,喉咙也一时哽咽。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心仿佛猛然间被铁钳夹紧,有种说不出的疼痛和难受。这个一生坚忍好强,年老后依然目光炯炯、腰背挺拔的男人其实也有一颗柔软的心,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这样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

在采访张老师之前,我看了一本美国著名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写的书。夏勒博士是我国建国后第一个进入西藏羌塘的外国人,书中记录了他自1985年至2006年期间多次赴西藏羌塘进行科学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将我带到了世界上最偏僻、最不为人知的广袤荒野之上,让我感受到那片土地的神奇和美丽,野性和残酷,令我对那里神往不已。我觉得若不身临其境,即使写作技巧再高,搜集到的资料再全面再翔实,也绝对无法生动地展现高原的风光和民情,更加不能真实地表现在高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艰辛,因此我决定前往西藏采风。我的同学刘通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分部拉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当时正在羌塘做相关工作。我决定去找他,让他带我感受羌塘。因为深入羌塘保护区的腹地需要当地林业局的批准,如果私人贸然进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也很危险。所以我此次只不过是到了羌塘的边缘,没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没能亲眼看见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但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因为我已经尽可能地体验到了我想要体验的东西,很多亲身经历都化成了小说中的段落,至于那些我无法亲身体验的东西,至少也能在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上合理地想象。最重要的是高原的风雪让我的视野和思路都更加开阔,赋予我一种自信,相信自己能用文字营造出苍茫的气象。

从拉萨返回上海后,我感觉自己的心还是在西藏游荡,一个多月后我又一次奔赴西藏,此次我将目的地定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因为张词祖老师曾建议我一定要去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看看,还给我讲述了他当年在那里拍摄野生动物的一些见闻。刘通当时正好休假,便答应陪我同去大峡谷。我们都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很多独有的珍稀物种和世间罕见的美景、奇景,也知道大峡谷里环境恶劣复杂,徒步穿越大峡谷很有危险性。但我们自认年轻体健,又有一定的野外活动经验,所以去的路上不但不紧张,反而兴奋异常,然而我们都没有料到这次旅行差点成为我们生命的终点。进人大峡谷后我们遇到了山体滑坡,我们不愿半途而废,冒着生命危险跨越了滑坡继续前行,却一步步走入了更加危险的地方,后来陷入了无法前行、无法后退、无法求援、随时都可能有危险的绝境之中。最后总算得到了上天眷顾,我们脱离了险境,安全地走出了大峡谷。当时我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却无法预见这段旅程将对小说的创作产生多少影响,现在看来,如果没有此次大峡谷历险,就没有这部小说最后的部分,也就没有小说最重要的部分。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分的内容是我用生命换来的,那些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描写,全部都是我亲身的体验,主人公在生死一线时的心理感受可以说就是我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这样是否有些不值,因为生命毕竟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我最初去大峡谷的本意也并非想去冒生命危险体验面对死亡的感受,然而这一切或许正是上天的一种安排,既然我要写一部保护生命的小说,那么就必须对生命的可贵有最深刻的感悟。

为了从各个方面了解动物保护工作,我曾经去成都的爱之家小动物救助中心参观,也曾经参与上海爱猫人士组织的救助流浪猫的活动。这些经历都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动物的感情,也加深了我对于我国动物保护现状的焦虑。

在我认为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了,决定正式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却发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始。我感觉自己装了满满一肚子的素材和感受,情绪激动万分,细节随手拈来就有一串,故事的框架也已经设计好了,算得上是胸有成竹了,可是面对电脑屏幕,我却迟迟无法敲出第一行字。我觉得找不到最确切的语言风格和最恰当的句式,凡是写出来的词句,我便感觉是没有新意的,不在状态的。老师说我心理负担太重,顾虑太多,让我不要太多地考虑语言风格和句式,就用最平常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始,先把故事讲好。我明白语言风格和句式是小说的外在形式,而故事才是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便试着放松,将注意力放在讲故事上,可是我总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因为小说创作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查阅专业书籍,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而最终能用到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小小的知识点。在我写作最艰难的阶段,因为需要掌握很多专业知识,结构又没有完全构架好,很多枝节展开之后,脑子里千头万绪,而我又总是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常常在一个情节、甚至一句话上卡住,无法继续写下去,这导致我写作的进度非常慢,慢到我自己无法容忍的地步。一度我甚至感觉自己丧失了正常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令我恐慌异常。最夸张的时候我曾经一连多日夜不能寐、食不下咽。老师曾经劝我暂停一段时间,调整好身心状态再继续写,可是我却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停下来,因为激烈的情感波涛在我心中涌动,即使不坐在电脑前写作,我脑子里也会不停地去构思后面的情节或者想这一段应该怎样写,那句话该怎样说之类的问题,假如我哪天没有完成一定的字数,我心里就会充满罪恶感,极度自责和焦虑。我从没有感觉到写作如此痛苦却又如此难以放弃。

坚持写完二分之一的内容后,我创作的状态渐渐地好起来。故事的脉络全部理顺了,相关的知识也都了然于胸了,我也不会再钻牛角尖般地去为一个词、一句话较劲了,而且我发觉只要心无杂念,恰当的语句就会自然地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我开始享受讲故事的过程,我告诉自己把每一段故事的讲述都当作是一次练习、甚至一次游戏。我感觉小说中的人物都像是真实的人物,是生活在我身边的朋友,他们会和我对话,而有时我又变成了他们,经历着我为他们设计的一切;小说中的动物们也都是活生生的存在,我听得到它们的叫声,看得到它们纯净的目光。在我感觉最疲惫最孤独的时候,我让自己创造的生命围绕着我,给我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他们和我在一起,我和他们在一起,我不仅仅是在写一部小说,更是在为了让给这些陪伴我的朋友们一点回报、一个交代。最后三分之一的内容我写得非常顺利,像是那些文字都已经印在我的心里,我只是把它们打出来。感情的碰撞、情节的交织都以我喜欢的节奏和方式展现,那种一泻千里的顺畅和淋漓尽致的痛快让所有的疲惫都微不足道。越写到后面,我反而越刻意放慢速度,因为不舍,不舍结束这段非同寻常的旅程,不舍和这些只存在于文字里和我的精神世界里、却有血有肉的朋友们分别。最后我发现,写长篇小说,若是用心在写,一定会上瘾的。

如今这部小说将要出版了,我回首来时路,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那些曾经帮助我、支持我的良师益友们;感激那些始终在第一线从事环保工作的同志们;感谢那些给予了我最真诚无私、超越物种的爱和信任的动物伙伴们。在茫茫书海中,我的这本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我希望它能多遇几个读了能引起共鸣的有缘人,那么我有福了,动物们也有福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米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萌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17314
开本 32开
页数 4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