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堂门米香
内容
编辑推荐

最具人性力量,最真切展示现世悲怆与温暖的小说!作者是一个以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取胜的作家,并且有着扎实的乡村及底层生活经验。那些命运不济、身世辗转的小人物,却能从最深的不幸和最不堪的处境里,坚持寻找并努力抓住幸福的感觉。这本书让我们窥见了,他们是如何能获得幸福感的,或者说,他们是怎样叩响尘世和天堂的门的?

《米香》与《天堂门》分获《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百花奖,且均被改编为电影,著名影星陶红主演。其中电影《米香》凭借故事本身的人文色彩与人性光辉,从全球一千多部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南方电影基金,并在第3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反响热烈。

内容推荐

《米香》与《天堂门》分获《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百花奖,且均被改编为电影,著名影星陶红主演。其中电影《米香》凭借故事本身的人文色彩与人性光辉,从全球一千多部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南方电影基金,并在第3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反响热烈。电影人预测:“电影《米香》将在世界范围内于无声处听惊雷。”

《米香》是陶红工作室成立以来,陶红所监制和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目录

代序:爱情细节

米香

绑定爱情

最后的处女

空心人

女人刀子酒

五月蒲艾香

天堂门

代跋:在文字中泅渡

试读章节

这一天,太阳还是从东边出来,杨然破天荒地主动给刘向彬打了一个电话,约刘向彬到他们以前常去的野蔷薇咖啡馆见面。两个人分手了那么久一直没有过联络,现在,杨然忽然主动邀约,刘向彬感到又惊又喜,甚至诗兴大发。不过,刚刚犯了诗瘾,在心里写出了一个“啊”字(需要说明的是,刘向彬写诗都是以“啊”字开头,再加一个感叹号),又立刻诗兴寥落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杨然因诗迷恋过他,也因诗决绝地离开了他,他不敢再“啊”了。话说回来,虽然杨然曾经伤透了他的心,但到底是旧情难忘,他几经犹豫,终究还是如约而至了。

杨然特意地把自己精心精意地收拾打扮了一番,还洒了两滴香水。一滴在耳垂上,一滴在腋窝里。她知道,但凡是男人,没有不喜欢女人美丽性感的。而且,她有足够的把握认定:刘向彬还在痴情地爱恋着她,爱到愿意为她赴汤蹈火。以前通常的情况下,只需一滴香水他就五迷三道了,何况是两滴呢?果然,一见面,杨然就看到了刘向彬那满脸的惊喜和渴望。她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撒娇卖嗲地说道:阿彬啊,我现在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需要你配合才能解决,你肯帮我吗?

刘向彬道:我这么窝囊巴叽的,能帮你做什么?

杨然道:谁说你窝囊了?在我的心目中,你就像一座山一样的稳妥和牢靠。这世界上除了你以外,我真的找不到第二个可以信赖的人了。阿彬,你一定得帮我啊!不然的话,我就要死定了。说完以后,她又很媚地看了他一眼。

杨然说的是实话。她相信,哪怕让刘向彬为了自己去杀人,他也完全不会拒绝。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连卫生巾都要他上街去替自己买。夏天吃西瓜,他则一口一口地用小勺子喂到她的嘴里面。如果有天梯,哪怕她想要星星,刘向彬也肯替她去摘了来。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正因为如此,杨然反倒更加瞧不起他了。一个大男人,连“爱情”这玩意儿都勘不透,把个女人捧在手上当姑奶奶一样侍候着,能有多大的出息呢?那句俗烂一条大街的名言说什么来着?男人得靠征服世界去征服女人,他不去拼命捞世界,单只在女人身上下工夫,不是傻帽儿是什么?但杨然认为,对于刘向彬这样呆傻而又一根筋的男人,在特殊的时候适当地利用一下还是挺方便的,换一个人,她反倒不敢这么放肆和不恭了。

跟杨然恋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爱,刘向彬知道,杨然这个女人狡黠而富有心机,一转眼就生出一个点子来,是个不折不扣的狐狸精。然而,一物降一物,酸浆拿豆腐。刘向彬这个木头木脑的一根筋,偏偏就喜欢杨然这个满脑子孬主意的狐狸精。一见到她那张迷人的狐狸精脸,一听到她那含娇带嗔的声音,他的心就酥了,脑袋瓜子也不听自己使唤了。不是他拎不清爽,说句良心话:普天下的男人,哪个不喜欢狐狸精?

此刻,杨然一边拿媚狐子似的眼睛睇着刘向彬频频放电,一边很狐狸精也很诡秘地说:阿彬哥,你能到我家里去向我求婚吗?

刘向彬吃了一小惊,又吓了一大跳!不明白杨然究竟在玩弄什么鬼把戏,便很认真地问道:你不是已经跟那个假洋鬼子同居了吗?端木海是个日籍华人,所以,刘向彬通常习惯性地叫他“假洋鬼子”。杨然笑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同居不等于结婚。这样同居下去什么时候才能修成正果呢?你当着端木海的面向我求婚,他就会感到威胁,然后才可能向我求婚。我已经二十九岁了,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尽快把自己嫁掉。

在刘向彬的面前,杨然是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她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弄明白了杨然的意思,刘向彬立刻窘迫地涨红了脸,愤怒地说:原来你是让我抛砖引玉,替你做托儿啊。亏你想得出来!你把我当做什么人了?

刘向彬说着话就要起身拂袖而去。杨然太了解这个男人了。她知道,他永远都不会对自己说“不”字的。果然,刘向彬站起来刚挪了两步,又自己回来乖乖地坐下了。杨然不失时机地拿起一块小点心送到他的嘴里,并耐心地劝说道:阿彬,我一向把你当做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对待,你忍心看着我身陷绝境而不管吗?再说,我让你帮我并不是无偿的。只要合作成功,我付劳务费给你,怎么样?

刘向彬痛苦而又绝望地望着杨然,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说道:你真的那么渴望嫁给那个假洋鬼子?他不就是有几张钞票吗?

杨然抿了一口咖啡,直言不讳地说:谁不喜欢过富足安逸的日子?你整天东奔西跑,还不是为了每月那份薪水?若是有足够多的钞票,你还会住在肮脏狭窄的郊区民房里,每天挤几个小时的公交车上班吗?

刘向彬像被人击中了软肋一样,一下子沉默了。他觉得杨然的心又冷又硬,嘴更是像一把尖利的刀子,从来不给自己留丝毫的情面。要命的是,不管杨然是天使还是魔鬼,他都没有办法不迷恋她。为了让她高兴,他愿意竭尽全力。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有损一个男人的尊严,但一见到杨然,他就做不了自己的主了。什么叫狐狸精?若不是这样还能称得上狐狸精吗?

杨然顿了顿,接着说:我知道这样太委屈你了,事成之后我会重金酬谢你的。我现在就打一张欠条给你。杨然说着话,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给刘向彬打了一张五万元钱的欠条。刘向彬吃了一惊,戏谑地说:雇佣一次“婚托”就付五万元,你倒是挺舍得下本钱嘛。他没有注意到,杨然只写了“五万元’’的字样,却没有注明是人民币还是韩币或卢布,到时候她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杨然有备而来,自然要为自己留一手。

杨然道:不是让你做一次婚托,而是让你把这件事情负责到底。你要拿出全部的聪明和才智,全心全意地和我配合。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和措施,只要能够促使端木海向我求婚,就算是成功了。杨然嘴上这样说着,心里想的却是:只要能把端木海拿下,莫说是五万元,就是五十万也不在话下,他手头有几个亿人民币呢。

刘向彬机械地点了点头,但却是不肯收那张欠条。他想:这算是哪档子事呢?荒唐透顶,简直就是拿自己当猴子耍呢。但是,更加荒唐的是,他居然答应了杨然。他想,自己肯定是中了这女人的魔,要么就是脑袋壳子进了水。但他是真的没有力量拒绝杨然。就权当自己是个天生的冤大头吧,至少这样可以多见到她几次。只要能够看着杨然,他便觉得像进了天堂一般的幸福。人生在世,能有几多的机会享受这样的幸福呢?这感觉很狗屎很悲壮也很心酸。啊!幸福。啊!爱情。啊!人生。刘向彬偷偷地在心里感叹了三声,双眼有些微的潮润,却没有流泪,也没有收欠条。杨然总嫌他不够“酷”。他不知道什么是“酷”,只好勉强用欲哭无泪状和不收欠条的行为来装装酷。也不晓得这样做够酷不够酷。

P40-42

序言

我出生在豫西,大学毕业后回到我们小县城教书,然后是结婚生子、柴米油盐。我知道,我的生活中不会有鲜花和掌声,亦不会有烈火烹油般的荣耀和光彩。我是那样的平凡而又普通,从小到大都矮小黑瘦,没有皓齿明眸,亦没有窈窕的身姿,十足就是一只丑小鸭。我深深地明白:鲜花和掌声也好,荣耀和光彩也罢,都是注定属于“白天鹅”们的。

过分的自卑使我性格内向,极少与人交往,看上去十分“硌涩”,处处显得“剐扭”和“不随和”。没办法,如果和别人在一起,就必须不停地说话,说出来的话还要得体而风趣,而寻找话题对我来说总是十分困难。看到别人左右逢源、妙语连珠,我总是非常的尴尬和难堪,觉得自己像傻瓜一样的笨拙。为了避免说话,我只好选择一个人待着。实际上,我非常喜欢一个人待着。身处人群之中有着太多的不自在,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喧嚣到不能忍耐的孤独,如同被搁浅在岸上的鱼一般。相反,一个人待着,哪怕是在一个极小的幽暗角落,我也觉得身心舒泰、如鱼得水。我模糊地觉得,有一件事情在等待着我去做,已经好久了,如命中注定一般,我只是缺乏必要的勇气、信心以及机缘去邂逅它。

我一向沉默而又寡言。我的沉默,除了天生的性格使然,还有另一个因素:能说的话实在不想说,而想说的话又确实不能说,也没有地方可说。可我有时候是真的想要说说话啊。于是,长期以来我养成了这样一种怪癖:往没有人的空房间里打电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是在下班以后的非工作时段里,当我确知某一个朋友或熟人绝对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便会不可遏制地拔响他所在办公室的电话。我听到电话的脉冲一声一声像从很远的地方遥传而来,如同清脆的锤声敲击我的耳鼓,泪水就会汩汩滔滔地奔涌而出,淹没我的每一根神经。

在那一刻,我知道那房间里没有人,不会有谁嘲笑我,但那房间里至少有桌子、椅子,还有沙发。那些桌椅和沙发像我一样沉默无声,但我又相信它们像我一样有耳朵、能聆听。我知道,它们只是像我一样隐忍不发罢了。我曾经对着一间间空屋子打过多少次电话,又说出过多少傻话啊。尽管那声音低得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听不到,但我固执地相信空屋子里的桌椅板凳听到了。我沉默得太久了啊,总有那么一些时刻,那种想要说话的欲望排山倒海般地袭来,如同暴风骤雨一样,挡都挡不住,于是,我只好拿起笔来用文字释放自己。也就在这时候,我终于明白了:那等待着我的是一张纸和一支笔。2000年的时候,我开始摆弄文字。不过,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要成为“作家”,“作家”这个称呼对我来说过于神圣和遥远了。我只是想要自己跟自己说话而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字之于我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躲藏,抑或是一种寻觅。

我开始写小说出于偶然的一个契机。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对死亡的一种特别的关注和恐惧才促使我拿起笔来的。我特别地关注死亡这件事,缘于我曾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连续失去过三位亲人。第一个是我的小姑子水莲,她是在生孩子时被乡下愚鲁的接生婆弄破子宫大出血而死的;第二个是我的弟媳素红,她是因感觉日子过得不如人赌气喝农药死的;第三个是我的公爹,他是受了刺激后突发脑溢血死的。小姑子和弟媳死时都不满25岁,公爹54岁。我亲眼看着小姑子血淋淋地被停放在草铺上,又亲手把弟媳抬进县医院那生满蟑螂的太平间;至于公爹,我则从头到尾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口一口地倒吸气,然后心犹不甘地死去。甚至在他下葬以前,按照乡下的规矩,我要以长媳的身份跳进他阴森冰冷的墓穴里替他扫墓。这以后,“死亡”的阴影便像阴冷的蛇一样密不透风地纠缠住了我,使我对生命不再持有丝毫的信心和把握。于是,我就想,在我的生命没有完结以前,我一定要充分地、完全地、彻底地释放自己血液里面的能量,就算自己是一根丑陋的狗尾巴草,哪怕生在泥土里、岩壁间,我也一定要生到最极致。就像一杯微不足道的水,哪怕流淌在乡间小溪里,我也一定要把自己燃烧到沸腾。

我是如此的卑微渺小啊,差不多一无所有,我能够依靠的唯有文字。几千个汉字老老实实地待在字典里,像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谁想用就拿去用,不必请示也不必花钱去买,我是多么感谢这世界上有文字存在,同时又多么感谢我的爹妈供我上学读书啊。没有了文字,即使我活着,我的生命也必将是一片黑暗。

由于我自己是一个卑微小人物的缘故,我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草根百姓。我从文学名著里看到:几乎所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才子佳人”和“靓男美女”们身上,然而,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爱更加素朴动人。

那一年,我父亲因腰椎病住进了郑州大学一附院,那病房里住了好几个病号,其中一个男病号颈椎出了问题,脖子和上身不能动弹,只有下肢可以轻微活动。他老婆守在身边照顾他,夫妻两个都是老实的乡下人,木讷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囫囵。半夜里,我起来替父亲倒水,无意间看到,那个黑脸膛的矮胖女人伏身在病床边,正用双手抱着丈夫的脚丫子打盹儿呢。她丈夫的脚黑乎乎的,粗糙而又丑陋,如同半截破砖头一样,但她却像香饽饽一样地抱着,还把脸贴在上面。可能是我的声响惊动了她,她醒了。我轻声问:为什么要抱着两只臭脚丫子睡觉呢?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怕自己睡着了不知道丈夫醒来,抱了他的脚,只要他一动弹自己就可以感觉到了。这个情节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许久不能忘怀,于是,我把它写进了我的小说《嫁死》(也叫《米香》)里,并被电影明星陶红重现在了电影上,这部电影叫做《米香》。那个女人抱着丈夫的脚丫子打盹儿的情景,是我看到的最动人的爱情细节,也成为电影《米香》中的神来之笔。电影《米香》中还有一只可爱的羊羔羔,而这只羊羔羔也同样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个真实细节。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带着自己的儿子还有姐妹家的几个孩子去村子南边玩耍,在河滩里我们邂逅了一群正在吃草的羊。雪白的羊群徜徉在青绿的草地上,如同云朵浮在碧空中一般。孩子们见到羊群就不舍得走开了,他们摘下树叶、拔了青草来喂羊,羊们则安详地吃着孩子们递到嘴边的关味。我坐在树下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情景,心里感慨地想:孩子和动物总是特别亲近,因为他们的心里都没有沾染仇恨、怨怼以及歧视和偏见。

孩子们和羊儿们玩耍了好一阵子,必须走了。当我们走出几步远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羊羔羔的叫声,那声音细细嫩嫩、声声相连,像孩子唤妈妈一样,我至今回忆起来仍犹在耳畔。我和孩子们都站住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着羊羔羔,羊羔羔也抬头望着我们。我们往前走,羊羔羔跟着走,我们站住,羊羔羔也站住。羊羔羔像孩子一样,天生爱跟脚,看上去楚楚可怜。它们的眼睛毛茸茸的,柔软得仿佛流淌的蛋黄一般。那一刻,我忽然想要流泪。我觉得那羊羔羔和我身边的孩子一样,也是孩子。可是,等待这些“羊孩子”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这时,小外甥昊晟一边向羊羔羔挥着胖乎乎的手,一边说:“小弟弟,再见了。哥哥明天再来看你。”

这个自称“哥哥”的男孩只有六岁。他那么自然地就把羊羔羔叫做“小弟弟”,显然,在他的眼睛里,这世间的生灵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小羊羔和他一样,也是一个人,于是,他天真地叫羊羔羔“小弟弟”,在他稚嫩而又纯粹的心里,羊羔羔就是他的小兄弟一般。这是怎样一种和谐、爱和美啊,没有矫情,没有雕饰,自自然然地从心里面流淌而出。这种出自本真的爱意和清纯总是令我深深地感动。于是,我把“小羊羔”和“孩子”都移植进了我的小说,并被导演重现在了电影上。在电影《米香》里,孩子叫做“皮娃子”,而羊羔羔就叫做“小弟弟”。

为了拍好小羊羔的戏,剧组一到山西外景地,就立刻从老乡那里买来了一只羊羔,天天带在身边。剧组的人都很爱它,小演员“皮娃子”更是和它形影不离,宁可自己饿肚子,到了吃饭的时候,也要先找一些好吃的东西来喂羊羔羔。在戏中,皮娃子和羊羔羔是一对玩伴儿;在戏外,小演员与羊羔羔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和感情,“哥儿俩”好得分都分不开。电影拍摄期间,我去探班时在外景地看到了那只雪白的小羊羔。剧组的人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要给小羊羔取名叫做“小弟弟”呢?我答:不是我替它取的,是一个六岁的男孩子取的。这是事实。我知道,这样的名字大人是想不出来的,因为大人绝不会从内心里把一只羊羔当做自己的兄弟。在成年人的观念里,不仅动物比人低贱,甚至连人也被划分成三教九流、不同的等级。孩子不同。他们的爱纯粹、清澈。

在小说里,“皮娃子”是个天生智障的傻子,这曾经令剧组非常为难。如果真找一个智障者来演的话,怕领悟力达不到;如果找一个智商健全的孩子来演,又恐演不出一个傻孩子的真实状况。最后,剧组在北京的民工子弟学校找到了一个患有轻微脑瘫的孩子。这孩子走路时动作不够协调,但非常有悟性。他像小羊羔一样,受到全剧组的喜爱,演员陶红甚至把他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拍完电影以后还专门带他找专家看病,那孩子什么时候见了陶红都是习惯性地叫她“妈妈”。

有一句行话说:大人演不过孩子,孩子演不过动物。这话看似荒谬,其实道出的却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大人的脑子里有着太多既定的条条框框,孩子则不受任何理论和观念的限制,完全地随心由性,那戏演出来便出人意料的精彩。看过小家伙表演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天上掉下个皮娃子。这实在是《米香》这部电影的意外收获。

从生活到小说,再到电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不在漂亮水嫩的脸庞上,亦不在耀眼夺目的衣饰里,它就藏在最素朴的心里头。文学也不是凌空虚蹈的,它就在我们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物质发展到多么精细的程度,都不可能覆盖我们的心灵,文学的精神是不死不灭的。它将永远像高高扬起的火把一样,照亮并温暖这个世界。

后记

由于对死亡这件事情病态地敏感和关注,使我对殡葬工怀有极大的好奇和神秘:这些天天都在与死者的遗体打交道,耳畔时时都充斥着生者哭丧声的人,他们的生活中除了阴霾以外,是否亦有阳光和温暖?他们拿什么力量驱逐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和恐惧?

一个亲戚去世后,我和亲友们一起送她到殡仪馆火化,我通过一个熟人的疏通,得以被特许参观了遗体火化的全部流程。我亲眼看到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被装进橙黄色的裹尸袋里,严丝合缝地拉上拉锁,像一块巨大的压缩饼干一样,被拖上遗体传送带,然后平稳而又缓慢地进入焚尸炉,就像远游的旅客登机前过安检时那样。所有的亲友都被那一道森严而又神秘的铁门堵在了焚尸间的外面,我一个人壮着胆子从后门进入了焚尸间。焚尸间高大宽敞、整洁肃穆,不过,从这里出发的人,要去的却是那个名叫“天堂”的永恒之地。

火化工轻轻地摁一下炉子上的电钮,燃烧开始进行。火化工走进隔壁的休息室,一边悠闲自得地翻看金庸的一本小说,一边慢条斯理地品着杯子里的绿茶,我则茫然无措地站在那里发着怔,心里想:老太太的灵魂已经振动白色的翅膀开始袅袅地飞升了吧?在这庄严的时刻,作为航程的引领者,他怎么能够那样漫不经心呢?

二十多分钟后,那人来到炉子前,打开一扇很小的门,拿一根长长的铁棍随意地翻搅起尸骸来。当我看到,他把死者的头骨、腿骨和手臂骨像拢柴一样聚成一堆时,忍不住抗议:你怎么可以把她身体的各个部位弄乱呢?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回答说:现在不弄乱,等到骨灰装盒时还是要乱的。想一想,他说得有道理,于是,继续忍耐着往下看。五十分钟以后,尸体彻底焚烧完毕,火化工打开炉门,拿一把小扫帚把炉底的骨灰扫在一起,然后撮了出来。

这时,我十分震惊地看到:他用来撮骨灰的,居然是我们平日常用的撮灰斗。这种簸箕形的撮灰斗,几乎在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司空见惯,它的用途应该是装废纸和垃圾的,怎么可以用来盛放神圣的骨灰呢?几十分钟以前灵魂还以人的名义附着在上面呢。我忍不住又一次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对方平静地望着我,问道:你认为应该拿什么来撮?用双手捧吗?要知道,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下,这刚出炉的骨灰烫得很呢。再说,人到最后不就是落得一把灰吗?哪怕拿金铲子去撮又能怎么样?说着话,他很熟练地把撮出来的骨灰倾倒在一个几尺见方的平台上,并均匀地摊开。晾了十几分钟以后,他伸手捡起一块较大的碎骨摸了摸,说“可以了”,于是便开始装盒。再然后,我们在火化间隔壁的休息室里交谈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火化工大学毕业,正当盛年,生得朗眉俊目、文质彬彬,而且谈吐不俗。他原是民政局的干部,官场受挫以后,怀着心灰意冷的决绝,主动来做火化工的。我们谈了死者处理的种种情况,当然,亦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殡仪工作者的酸甜苦辣。于是就有了《天堂门》这篇文章。

我是2000年开始摆弄文字的。时间虽短,迷失得却很深。我觉得文字让我贴近自己,贴近梦,贴近生命,亦贴近灵魂。我想,只有充分地认识并接受了“死”,才能够更安详、更平静也更豁达地“生”。那把我们的肉体由生带向死的是上帝,但,把我们的灵魂由“死”引渡到“生”的,有且只有一种力量和途径,那就是爱。

对于我来说,文字就是摆渡自己的方舟,让自己由此岸抵达彼岸。它以梦的形式沉潜于自己的内心最深处,湿润而又温暖。它让我日益沙化的心灵重新变得柔软,如新鲜的土壤。在现实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我们的心越来越坚硬,我们的神经越来越粗壮,最后,我们的心一点一点变成了冰冷而又无觉的塑料模子,而我们的神经则成了粗硬而又坚实的铁丝。我们轻易地不会再激动和悲悯,也不会再感恩和流泪,甚至失去了爱和梦想的能力。我们对自己说:眼泪不过是一种生理性的盐水,至于爱情,那只是一种少儿幼稚症。至多是一种化学反应而已。月亮不是美丽的银盘,里面也没有住着嫦娥,更没有枝叶婆娑的桂树。它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星球而已,上面没有水也没有生命,而且凸凹不平、丑陋不堪。我们颠覆了一切梦想,破灭了所有神话,把自己沦为一种最现实的物的存在,最后还扬扬得意地说:看,我活得多么潇洒和旷达!

文学如同一片遗世独立的桃园或竹林。它的情怀是美丽、浪漫而又悲悯的,它让我们逃离物质的压迫和追逼,重新找回原初的自己。它让我们的眼中常常蓄满滚烫的热泪。它告诉我们:无论这个世界多么飞速地发展,无论这个社会多么日新月异地变化,也无论人们的观念多么的前卫和另类,总有一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真、善、美,爱、理解、沟通以及诚信和慈悲,这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这些东西将永远温暖我们的内心,并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

实在地说,文学并不能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文学不弃不离,像坚守上甘岭阵地一样死守不放呢?不是我们迂腐,也不是我们笨拙,而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的血管里流荡着生命最本真的歌谣。那歌谣响彻我们的内心最深处,汩汩滔滔、汹涌澎湃,滋润着我们的生命,也沸腾着我们的血液,抑之不息、挥之不去,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声音唱出来。那唱出的声音也许呕哑嘲哳,尖利而又刺耳,甚至不讲章法,如同鬼哭狼嚎,但,那是人的声音,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回响。只有那种声音在证明着:我们作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回肠荡气、百折不挠,历尽艰辛而又无比卑微无奈,同时又不失赤子之心地活过!我们之所以坚守文字,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回响着我们自己的绝唱。

欲望的疯狗穷追不舍,使我们匍匐在地,愈来愈沦为一种物的存在,是文字让我们的灵魂生出翅膀来,像一只火鸟,穿云破雾,不顾一切地翱翔长空。是的,我喜欢像编织毛线衣一样地编织文字,缘于我沉醉于那种飞着的感觉。痛得有多深,爱得有多炽,飞得就会有多远。只有文字让我觉得自己是在“活着”,而不是“被活着”。

书评(媒体评论)

在电影《生活秀》之后,著名影星陶红有五六年都没有接拍过电影,因为一直没有令她激动的角色出现。小说《米香》的出现,令陶红兴奋至极。她在飞机上一边看一边哭,看完小说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对作者说:“这篇小说太让人震撼了。它把我心中所有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了出来,我就喜欢这些处于边缘状态的人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堂门米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爱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2342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6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