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陶希圣此本《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无疑具有相当的资料价值。作者在书中论述了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必要性并指出其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沿革及其性质,阶级的变化,制度的更迭,民族意识、阶级意识的嬗变以及宗法理论、宗法实际的变迁。

内容推荐

中国的革命,到今日反成了不可解的谜了。革命的基础是全民还是农工和小市民?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还是几个列强和几个军阀?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引起了疑难和论争,论争愈烈,疑难愈多。要扫除论争上的疑难,必须把中国社会加以解剖;而解剖中国社会,又必须把中国社会史作一决算。

目录

第一 绪论——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必要和方法

一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史的研究

二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困难

三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

四 本书的要点——士大夫身分的特质

五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六 结语

第二 总论——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

一 序言

二 宗法社会

三 封建社会

四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封建社会

五 阶级社会

六 结语

第三 士大夫身分的发生发展和变迁——从中国社会史上观察中国国民党

一 古史之民族的分析

二 井田制度与土地税法

三 身分差别与阶级流通

四 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

五 士大夫阶级的特质

六 近百年来的士大夫阶级

七 中国国民党的基础

八 余论

第四 官僚的发生发展及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官僚制度及其摧毁

一 摧毁官僚制度的必要

二 官僚未发生以前的封建国家

三 后封建时期官僚的发生

四 官僚和地主士大夫的联系

五 官僚政治背景的变迁

六 摧毁官僚制度的原则的方法

第五 官僚及军队之封建的形态——中国官僚及军备之社会史的观察

一 对小民族的封建统治

二 货币数量和私人财富的观察

三 政府重农轻商的政策

四 国家岁收和官俸的物类

五 农兵募兵的地方粘着性

六 官僚军备的社会背景

七 官僚政府和商业资本及高利贷资本

八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割据趋势

九 社会势力的变迁与军队及官僚

十 结语

第六 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中国民族思想之社会史的观察

一 什么是民族

二 民族的形成及民族中主要阶级

三 中国的氏族和种族及民族

四 中国民族意识和其支持者

第七 僧侣与士大夫身分——士大夫身分与宗教

一 问题的提起

二 中国太古的宗教与僧侣

三 后世僧侣阶级崩毁的原因

四 孔教与士大夫身分

五 结论

第八 宗法理论与宗法的实际——中国宗法势力及其摧毁

一 宗法与君权

二 前国家时代的宗法

三 宗法理论的贵族属性

四 宗法的经济基础

五 宗法的尊祖宗教

六 宗法的男女差别

七 宗法的男系制度

八 一本主义的精神

九 理论与实际的相违

十 士大夫的宗法思想

十一 今后立法的方针

十二 男系制度的打破

十三 嗣子养子与私生子的改革

十四 父治制度的打破

十五 家产及扶养制度的改革

十六 族长政权的打破

十七 婚姻制度的改革

十八 宗法摧毁的两条件

附录一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附录二 中国社会史的一个考察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希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13145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9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6
14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