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猎熊之什(戴舫文学作品精选)/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戴舫,祖籍湘西,生长于上海。戴舫的小说有批判的激情,而没有激情的批判。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着一种紧张,不是关于作品内容,而是来自人物心理。小说揭示了人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讲述人如何规范自己的善,又是如何克制自己的恶。故事是发生在一个个处境中的,戴舫关注的大处境是美国生活,准确地说,是中国人的美国生活;关注的小处境是人类的种种具体遭遇,奇妙的、神秘的、痛苦的、幸福的。小说就从特定大处境中的纷繁小处境里,延宕开对人性、自由和文化的思考。本书收录了他的一些精选作品:《挑战》、《鬼事三》、《手感》等。

内容推荐

我国高校七七级的学生,集中了许多因为“文革”爆发、停止高考而被积压了十年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一批真正热爱文学、又长期颠沛于社会底层的“知青”,他们接触社会的程度,远非“文革”前的和以后的学生所能相比。而在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中就有那么一些代表人物: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保平、陈丹燕……

这套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二辑中,把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集中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出华东师大作家群的力量,华东师大中文系师生以至其他高校的师生,可能会从中继续受到感染和激励。

本分册收录的是作家戴舫的一些精选作品:《挑战》、《鬼事三》、《手感》等。

目录

文学肌理中的文明想象和文化追求

——评戴舫的小说/戴瑶琴

挑战

哥伦比亚河谷

叫雪

朋友打来匿名电话

鬼事三

猎熊黑涧溪

月断霜虹

第十个阿米哥

手感

试读章节

他走上甲板,看着人们互相道别,心情愉快而温和。

吃完晚餐,在甲板上吹了一会儿海风,便回舱取出一厚叠资料,这是他准备旅途上阅读的。读了一会儿,觉得很乏味,而她却坐在对面,全副身心沉浸在书中。什么书?《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准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大学生床头必备之物。他心里不免有些好笑:看上去她不像浅薄之徒,怎么还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他估计她无论如何也将近四十了。也许这本书有特别之处?这本装帧粗劣的书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使他很想翻翻。

她意识他盯着她,有些不悦,也有些不自在。他忙移开视线。真无聊!最好干点什么。

“您看的小说——很有意思吧!”

他脱口而出,看来却似胸有成竹。

她合上书,不慌不忙递给他。是一本小说集。

“哪篇好,能推荐一下吗?”

“人各有爱。”

“您的爱呢?”

“我没有爱。”说罢,她转身走了出去。

他感到她说出这句话时犹豫了一下。只是感到,不敢肯定。

书中有一页夹着张暂作书签之用的废车票。翻开一看,题目是《远东航船》,英国作家毛姆所作。他草草浏览了几页,倍觉无聊,便合上书,推开舱门,走上甲板。

这是个晴朗的夏夜,人们都在甲板上享受着海风的湿润凉爽。前甲板人特别多,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正围坐着在玩一种击鼓传信的游戏,引来许多乘客观看。圈子当中站着一个眼睛圆圆带着稚气的大胆的姑娘,从白凉帽里的一堆纸条中拈出一张,递给四围坐着的同学,然后用一条黑绸巾蒙住眼睛,双手叉腰,用脚打出踢踏舞的舞点以代替鼓点,四围同学便开始传纸条。高高的鞋跟钉着铁钉,敲在铁的甲板上便发出悦耳的叮叮声,始而缓,继而促,缓促相间,忽高忽低,如山上急泻而下的小溪。大家都着迷了,纸条越传越慢,最后竞停止了。差不多就在同时,姑娘重重地敲出三个点子,停住r,拉开绸巾,露出红红的神采焕发的脸庞,一把抓住手拿纸条的学生。大家笑着叫着把他拥到中央,打开纸条,念出罚他表演的节目:“司仪是你的情人,接个吻再跳个舞。”大家欢呼起来,连围观的乘客也噼噼啪啪鼓起掌来。跳舞的姑娘又被推到当中,羞羞答答的。喜欢恶作剧的同学便“唱”起她来。哈哈,又演罗密欧朱丽叶了;喂,大方点,台上也吻过不少次啦;啧啧,真封建,都八十年代啦!姑娘脸越来越红,突然显出一种挑战的神情扫了周围一眼,侧身捧住那小伙子的脸,在他额头上叭地印了一个带响的吻。小伙子冷不防吃了一惊,手捂额头,像被咬了一口似的。笑声掌声又一次掀起,响亮而富于感染力。录音饥响了,空中铺开一片热情明快的旋律,两人开始跳迪斯科。小伙子似乎跳得更好一些,舞姿狂烈却不失优雅。穿着飘飘然鲜红上衣的身子有韵律地摆动着,紧裹臀部的雪青色长裤勒出两条结实的长腿。他舞着,轻松自如,浑身溢射着青春的活力和魅惑。他着迷似的看着。特别欣赏小伙子不时一举手撩起斜披眉角那绺不听话的黑发的动作。多么潇洒!他的头发也曾这么厚密,这么柔长,总被风吹着披落额前,他也是这么轻轻一抬手把它撩上去。他下意识抬起手在额前撩了一下,心里骤然腾起一股怅然若失的感觉,头发少了,稀了,逝去的青春和快乐不再回来,可人又是多么想重享青春的快乐啊!谢顶了,青春的魅力不复存在——但中年人有中年人的魅力。谁说过最有魅力的人是二十岁的姑娘和四十岁的男人。他想象着镜子里他高大宽阔的前额,学者般向后梳的头发,沉着的眼睛,紧闭的嘴角显出刚毅自信。中年人的魅力!饱经沧桑,思想深刻!他以前怎么竟忽略了呢?为什么不忽略呢?他不会再恋爱了!他抬手撩了一下想象中披落前额的头发,头微微侧后一仰——年轻时代的动作,那风华正茂热恋着生活和姑娘的大学生的动作!他心里渗出一股又酸又甜的汁液。他吮吸着,回味着,又陌生又新鲜。

他挤出人群,踱向后甲板。

空中浮动着一片片薄雾,溶合着朦朦的月光,把白天看来平庸的一切都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船舷上四散着一对对情侣,仿佛因这月色和夜海变得格外大胆,不时可听见一两声带响的吻。夏天,旅游和爱情的季节!他不禁又抬手撩了一下想象中的头发,觉得浑身充满活力,想干点什么,严肃的荒唐的都行,只要快乐,他挺直腰,用一种青年人特有的轻松的大步向船尾走去。

船尾几乎没人。弓形的底部船舷上斜倚着一个白色的身形。那白色似乎与月色雾色溶在一起,朦朦胧胧像个精灵,一动不动,只有船首吹来的风吹拂着她的头发,披落在前面,有些散乱。

他觉得心跳有力而沉重,忽然领悟到内心深处隐秘的动机,忙停住脚。你要干什么?他想起了妻子和女儿。自从结婚以后,这种精神上的不贞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毅力,但他终于解脱出来了,暗自为妻子和家庭庆幸,也感谢母亲自幼严格的道德教育。然而今天一他感到胸中蹲伏着的那头怪兽弓起了身子。啊,它还没死!他害怕起来,伸手又想做那个风流潇洒的动作,结果却摸了摸满是热汗的额头。

他扬起发烫的脸对着海风,想集中精力思考些什么,脑子却空空如也。

他条件反射似的转过身——是她,站着,看来她原打算悄悄走过去的。

“你——你好。”

“您好。”

海风挠弄着她的头发,垂在眼前,使他看不清她的眼睛。这后面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他发现自己很可笑,自作多情,还神经过敏,为什么不能跟她说话呢?这对妻子有什么损害?不过就是说说话而已,起码的礼貌嘛!充其量算它打情骂俏——难听的字眼…又怎么样?妻子难道就没有跟别的男人亲热地说过话?她中心实验室多的是登徒子——他当然不怀疑妻子,但有时不妨假设一下,反正他不会因此而责怪妻子的,人嘛!他兴奋起来,心房阵阵收缩。这生疏了的颤栗的激情从哪儿来?为什么要放过它?而且,充其量不过是…无伤大雅!

他挺直身板,伸手撩了一下想象的额发。P3-5

序言

1995年本社出版了一套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丛书,均为散文。这是副总编阮光页提出的选题。阮光页原是中文系七七级的学生。他的那个年级的校友中,正拥有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保平和陈丹燕等5位作家。他们在求学时就写了一些作品,其中孙颙、赵丽宏、王小鹰更早崭露头角,在进校前已发表了很不错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如几丛鲜艳的花枝,摇曳在那时还显得荒芜的文学园地上,相当引人注意。他们毕业后,十余年中,仍是新作不断,仍是一派方兴未艾的样子。1994年,作为编辑和同学的阮光页忽然想到:何不让他们各自编一本散文近作,集中推出,以形成一种景观呢?继而想到五六级的戴厚英、五七级的沙叶新等人,更是久负盛名的作家。一时虽不及细想,但已产生了“华东师大作家群”的概念,而决定先限于“校友”范围,来着手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但戴厚英一本集子,刚与其他出版社签约,只得暂付阙如。这套丛书推出以后,上海文学界以至社会上的不少人,很快认可了这个“华东师大作家群”,师大因而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相当引人注目。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无人察觉,特地指出,冠以名称,可能一直会悄然无闻;而一旦命名,提醒了公众,大家会觉得十分自然,一点不觉得异样。接下来,编者就更“名正言顺”地来充实这个概念,在这套丛书里增加了比沙叶新更年长的鲁光,增加了也是七七级的周佩红,增加了比七七级还要年轻些的李其纲和徐芳,一起编为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丛书精选版,亦称第一辑,于2001年华东师大50周年校庆之际出版。让人万分痛惜的是戴厚英数年前不幸被暴徒杀害,而唯一的亲人女儿远在国外,当时找不到版权代理人,仍无法加入她的作品。

现在,我们又编了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去掉了“校友”两字,而算作第二辑。入选者不再限于校友,作品也不再限于散文。其中,戴厚英的一本,是通过复旦大学吴中杰教授联系上了她女儿作为版权代理人,并请吴教授编选和作序。六二级的王晓玉是本校教授,八一级的格非毕业后留校任教至2001年,后赴清华大学任教授。前两次编选时因我们拘泥于校友范围,没有请他们参加,现在弥补了这个缺憾。先后毕业离校工作的戴舫、李洱、摩罗、殷健灵,是这次才请他们加入的;朱晓琳虽不是本校毕业,然1997年就到本校任教了。我们觉得这第二辑里的作品,由于不拘体裁,不问作者是否成了校友,更显得多姿多彩,可能更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高校中文系的学生,按照规范的培养目标,是语言和文学的理论人才,而非作家。但我心里总是稍有疑问,觉得不能说得过死。现代社会的知识者分工很细,文学理论和批评,与文学创作,确有相对独立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可以各司其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环境,也确实主要适合于作理论研究和相关的学术训练,而作家却要得力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浸润和个人艺术创作的天赋,非课堂和书本可以造就。但是,从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人,与从事其他专业如历史、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的人有所不同。他既要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如理论思辨能力等,又不应只有那种素养;因为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饱含人的情感的、好多地方难以仅仅用逻辑思维和冷静的理性来解释的文学作品,所以他要同作家一样懂得人的心灵,一样善于感悟人的情感,一样敏于体验现实的人生,并且要略有一点情感抒发、形象描绘等文学表达能力和习性。如果一个文学理论人才,一生只知孜孜君乞石乞,皓首穷“经”,在理论概念和推理中打转,于实际人生、人情、人性,漠然无所感受,难有会心,甚至对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缺乏阅读的渴望和鉴赏的兴味,那是有点可悲的,他实际上还徘徊在文学的堂奥之外。朱光潜曾说:“现在有些人放弃亲自接触过和感受过的事物不管,而去追问什么是美的本质这个极端抽象的概念,我敢说他们会永远抓不着‘美的本质’。”他不客气地嘲笑一位美学理论文章的作者,竟然会“丝毫不用一点具体形象,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研究美学不应如此,研究与美学关系极为密切的文学理论当然也不应如此。五四初期发表、出版了一系列影响甚大的文学批评文章和文学理论书籍的沈雁冰,到1927年下半年,同时进行小说和散文创作了,并逐渐成为小说巨匠。他后来之所以同时从事创作,其中一个原因,就因为他觉得如果只是评论别人,自己不创作,难免要遭人议论。我们今天或者会认为他大可不必有这种想法,但我感到这无意中反映出真正的文学家的心态和对于文学的真知。文学创作毕竟是文学的根本。鲁迅也是先写文学论文,尔后主要从事创作的。有些以文学的理论、批评和学术研究闻名的学者,则在搞理论和研究之前,曾写过很出色的小说和诗,如我校已故的施蛰存老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我们过去听他的谈吐,现在看他留存的文字,都会深深感到理论和创作,在他那里几乎是分不开的。还有许多知名的学者和理论家,也相类似,只不过其中有的人过去的创作,现已不大为人知道罢了。高校的学生中能够出现作家,不必说是学校里教学的成功,却是很值得庆幸的好事。他们的存在,会给周围众多的致力于理论研究和批评的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启示他们不忘文学的根本,懂得文学的真谛,从而使他们写出来的理论文章,不至于与文学相隔离,真正能给读者和作家以启发。

那么,为什么华东师大会出现作家群,尤其会在七七级比较集中地出现呢?以我的浅见,从共性上说,我国高校七七级的学生,集中了许多因为“文革”爆发、停止高考而被积压了十年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一批真正热爱文学、又长期颠沛于社会底层的“知青”,他们接触社会的程度,远非“文革”前的和以后的学生所能相比。从特殊性上说,是因为华东师大中文系的七七级,从一年级起就形成了一种文学创作的氛围。这“氛围”两个字,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个体来说,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学生的群体来说,氛围是最好的向导,最强大的推动力,最有魅力的“首席教授”。当时,赵丽宏、孙颞、王小鹰三人,实际上已可称为作家。他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大家耳闻目睹他们的言谈、文章,不禁产生“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予乃不能是”的争胜之心。何况他们三人,待人诚恳热情,乐于“指点”,而毫不自视特殊,拒人门外。这样,原来就热爱文学的许多同学的心里,升腾起创作的欲望,又从他们身上依稀体悟到在课堂上书本里得不到的某种创作的“门径”,同时发现了自己本有的创作的潜能,也写起东西来了。例如陈丹燕,就是在这种氛围里培育出来的后起之秀,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又如周佩红,是在这期间打下根基,而于毕业后起步,写出了许多相当优秀的散文。还有这次加入的戴舫,也是七七级学生,他本专注于黑格尔美学和一些文艺理论的研读,在这种氛围下,最后也写起小说来。毕业后,他赴美国求学并获博士学位,在大学教比较文学和古汉语课程,但一直保持着在“七七级”形成的习性,在繁忙的教学之余,用中、英文写出了很多小说和电视剧本,至今乐此不疲,作品斐然可观。

现在这套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二辑中,除戴舫外,都不是七七级的,比较分散。他们毕业有先后,成名有迟早,名声也有大小,但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在我们把他们另行集中在一起,是想更全面地展示出华东师大作家群的力量,并觉得现在的华东师大中文系师生以至其他高校的师生,可能会从中继续受到感染和激励。我们期望也许有一天,在华东师大或其他高校的中文系,会形成一个新的作家群。

写于2008年4月

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二辑付梓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猎熊之什(戴舫文学作品精选)/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57772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1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6
15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