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 个章节,考察了南宋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及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之外,接纳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是对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的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具体内容包括广东摧锋军、民间自卫武力、两淮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茶商武力的发展与演变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 个章节,考察了南宋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及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之外,接纳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是对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的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具体内容包括广东摧锋军、民间自卫武力、两淮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茶商武力的发展与演变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考察了南宋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及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之外,接纳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是对北宋强干弱枝政策的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由于宋廷充分利用江南丰厚的社会经济资源,作为国防后盾,推动防御策略,确立了背海立国的形势,才能与金、蒙相抗衡,达一百五十余年之久。这些经由宋廷组织、团结、承认,而实质存在的各种民间自卫武力或地方军,不仅与南宋时代的正规军同时并存,更是支撑南宋政局,与赵宋政权相始终的武装力量。然而,地方武力自主性强,若任其膨胀、发展,也可能是朝廷的一项威胁,如何有效掌握,使这些武装力量成为供宋廷驱策的工具,而不致成为尾大不掉,甚至叛乱、夺权之资,自热是对地方武力倚赖更殷的南宋朝廷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篇 地方军 第一章 广东摧锋军 第二章 福建左翼军 第三章 湖南飞虎军 第二篇 民间自卫武力 第四章 宋廷对民间自卫武力的利用和控制——以镇抚使为例 第五章 两淮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 第六章 茶商武力的发展与演变 第七章 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李全、李璮父子 第八章 山城与水寨的防御功能——以南宋、高丽抗御蒙古的经验为例 结论 南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地方武力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书目文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宽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3400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294.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