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的青年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风不是一个人,风是许多人。有人的名字叫风,有人的名字不叫风。世间没有比风更寻常,也没有比风更自在的。

遇到风时,我终于知道了风的秘密。黑暗使风有了味道。年轻时只看见风雨的抽打,却听不到它们和人心的私语,包括风雨中树叶与树叶的私语。

……

一部充满着青春的忧伤与激情,深富象征与时间之妙的小说:一群忧伤的年轻人的心灵、爱情,向死而生的短暂历程……

内容推荐

对我们而言,方舒始终都还是一个难解的谜。她的浅显隐匿着深刻,她的随便强调着尊严,她的潇洒里有许多难以言说的隐曲与悲苦,她的美丽和飘逸有不容忽视与侵犯的悍野。

我经常会在芸芸众生的嘈杂中,看见方舒清晰地凌驾于人世之上,飘然地自在地行走,目中空漾却专情于某事某物某人,令人不得不潸然泪一下。方舒其实已经让缅甸的热带丛林和枪炮锻造为一个女鬼,一个刀枪不入的女鬼,而不是一个人,一个女人。

试读章节

阳光很刺眼。这是久雨之后刚刚放晴的第一个早晨。马路上到处是台风过后的枯枝落叶,空气里有浓郁的带点酸带点霉的气味。

田戈坐着轮椅,贴着马路边的林阴道,缓缓地行走。怀中的大旅行袋,不时地往下滑,他必须时时调动大腿的弧度,让膝盖微微弓起,顶住旅行袋,不让它滑下去。他行走得有点艰难,但是,他的心情还不错。

在这只轮椅上坐了好多年了。他记不清楚轮椅已经翻新了多少回,此刻,他有一种飞离这轮椅,放开双腿,在马路上飞奔而去的畅快。他从心底里感受到的这种畅快,来自于他怀中的旅行袋。

过了前面的丁字路口,往左正对检察院的大门。他无数次经过这个大门,他从没往里面看上一眼。他想过,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进那大门,那大门里面的一切离自己太遥远了。那里面的一切,他毫无兴趣。

可是,今天,他必须走进去,往深处走,一直上到九楼,那儿有人在等着他。想到这儿,他不禁捂紧了怀中的旅行袋,那里面是另一个人的性命。旅行袋似乎在动,愈接近检察院大门,愈是动得厉害,他愈是把袋子捂得越紧,袋里的性命似乎拼命想冲出袋口,田戈有些惊悚。他停下轮椅,让自己平静,休息一会儿。

阳光更加刺眼。他眯着眼睛,目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天蓝得有些怪异,广州从未有过这样的蓝天。可是这样的蓝天很熟悉,湛蓝湛蓝的,一丝白云也没有,就像丛林中蓝靛的叶子,蓝得令人惊奇。像蓝色的绸缎。

许多年前的一个中午,他躺在一片开阔地的金茅草中,四处有烧焦的气味,是炮弹炸开时硝烟的味道,那种味道有点呛人,硫磺的气味很重。还有一种焦味,同样呛人,有一点烤肉的气味,是人肉还是动物的肉被烧焦了,不,是烤黄了的味道,他还能辨认出烧焦的糊味和烤黄的香味。

热带阳光温情地烧着金茅草。他感觉到茅草着火时那种隐忍的毫不张扬的声息。那是一种像地火在运行,又像老家麦田里,半夜时分麦子在拔节,那种必须屏住气息才能辨别出来的“哔啪”声,清脆但是细小如游丝。很遥远又很亲切。身体的其他技能都已消失,他也无力动弹,全身如一塌棉絮般飘然于这金茅草甸之上,听觉就特别灵活。他的眼睛里是一片蓝,除了蓝,什么也看不见。他以为那蓝就是蓝天。

他的身子已经摊开,全身非常疼痛好像离他而去,留下灵魂在那儿飘荡。那是一种非常奇妙也不合逻辑的知觉,但是头脑却异常清醒,他记不起来,他为什么会倒在这片金茅草甸子上。独自一人?是和母亲走散了?他记得母亲一直拉着他的手,在麦田里奔跑。前面是火光,后面也是。那时风很大,可是他听不到风声。只见母亲那张俊美但是黝黑中透着红润的脸,张大着惊恐的双目,到处寻找着什么。他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不,是母亲握住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只是无力地勾住他。他抓不住她无力的慢慢冷却的手,那手像棉絮,像麦田边边上自家栽种的棉花,赭红色的叶片上托着的花蕊,让风刮走了。他在空中到处扑抓着棉花般的母亲的手,任是什么也抓扑不到。就这样,母亲消逝得无影无踪。

他努力想看到什么,但是太奇怪了,这个世界怎么除了蓝天还是蓝天。他分明感觉到金茅草锯齿一般的叶片,随着风势,在轻轻地,时有时无地拉割着他的身体,有时是脸,有时是胳膊。还有一只小虫,慢慢地爬上他的脸颊,沿着鼻沟慢腾腾地爬向鼻翼,他记得从鼻沟到鼻翼应是不远的距离,可是那小虫却爬了很久很久,从远古,一直爬到了现代,爬行了几千年。他等待着它爬上鼻翼,再爬到嘴唇上,那时,他就可以趁它不留意,一口将它吞下。他想象着烤肉的香味,小虫被烤黄时的香味。

他就这样焦灼地等待着。他感觉到它在爬,像攀登喜马拉雅山一般,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他想,你爬吧!我有足够的时间等,反正天是蓝的,看得见蓝天夜晚就不会来临。他愿意等,为着烤肉的香味,他一定得等。如果是一千年,他也愿意。  小时候,每每从外面玩耍回来,母亲在灶上烙大饼,金黄金黄的大麦饼,一张张地叠在竹筐里,那是要给驾船出海的父亲准备的。他想吃上一口,母亲不让,让他等,等到最后,会给他最小的一张。于是他只好等。就伏在灶边的案板上。一边做作业一边等。为了那一小口金黄的麦饼,他无心做作业。他做半道题,就跑到母亲身边,数着竹筐里的麦饼,一个、二个、三个。手指上粘上了一点点的饼屑,舔在嘴里,连同口水吞进肚子里去。香遍肺腑。就为了那口麦饼,他的眼睛里满是秋天金黄的小麦,满是春天翠绿的麦苗。

那时麦田上空也有一片蓝天,蓝天上飘着白云。可是,到了冬天,家里的麦子永远很少。他梦想着,家里有一座大大的麦囤子就好。场坝里永远有高高的麦秸垛,那是生产队的麦秸垛,他就躲进麦秸垛里,慢慢地掏,寻找残留的麦穗子,一颗一颗地数着金黄的但并不饱满的麦粒,一粒粒地送进口里去,咬碎,在牙齿间慢慢地研磨,开始有点青草的腥气,慢慢地变甜,最后化成唾液,弥散在味觉之中。

那小虫爬行得累了,乏了,没有力气。他只好等着。起风了,很冷,隐约听得见不远处有炮弹炸开的声音,震得耳鼓隐隐作痛。黑夜降临了,听得见蟋蟀在草丛中叫,叫得很微弱,间歇还有喘息的声音。可是天依然还很蓝,蓝得像蓝靛的叶子。为什么,难道异国的蓝天连黑夜也是蓝的么?

他开始大口大口地拼命往嘴里塞着麦饼,金黄金黄的麦饼塞得满嘴都是。他张开大嘴,吧唧吧唧地咀嚼着麦饼。可是奇怪,还来不及吞咽,麦饼就化为乌有。他急得想哭,像小时候一样,母亲不给他麦饼,他就耍赖,在地上乱滚大哭。

可是此刻,他想大哭,却听不见自己大哭的声音。

很冷,冷极了,他蜷缩起身子,身子依然像棉絮,风一吹,随风而去。像风一样冷。

如果像风就好了,从南往北吹,北方就是故乡。故乡有金黄的麦饼。春天的翠绿和秋天的金黄。还有麦秸垛,母亲的手。

他好像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知道自己在哪儿!反正不是在家里。他依稀记起一些什么,昨天,前天的事。宣传队、护士、战地记者,还有枪和坦克,记忆一点点地回来了,可是依然很冷,像是冬天下雪了。

他看见炮弹炸开时,战友们粉身碎骨的飞洒一地,然后是四野归于宁静。无比阔大的弹坑里躺着好多破碎的人。血注满弹坑。四周的树和草丛都在燃烧。他嗅到肉的香味。他被炸飞到树枝上,又从树梢上被反弹出去,落在柔软的金黄的金茅草地上。哦,对了。在飞起的瞬间,他看见了火光,看见了坦克在燃烧。坦克手像一具火球,冲天而出。他落地滚过的地方,草和树都燃烧起来,成了一片火海。他听到了哀嚎的声音,那声音很熟。

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看不见了,他躺在金茅草上,就像躺在故乡的麦秸垛里。只是很冷,很冷。他拼命地往麦秸垛深处钻去,他知道麦秸垛深处很温暖,像母亲敞开的胸襟。可是,隧道很深,他永远钻不进那温暖的地方。

那只虫子终于爬到他的嘴角,爬了千百年,终于来了。但是,他已经无力张开嘴巴,去迎接虫子那肥美的躯体。他甚至已经嗅到它的气味,听得见它爬行时的响动。热带虫子沿着他的唇线,一伸一缩,缓慢而_义自豪地蠕动着。

他满心遗憾地流下了眼泪,眼泪刚刚溢出,就让热带阳光烤干了。

过了好久,田戈醒来了,夜露淋湿全身。那只虫子好像还趴在嘴角。借着夜的力量,他终于费力地把虫子卷进嘴里。一股沁凉与腥臭席卷他的口腔。他费力地吞了下去。那是一只毛毛虫。它在他脸上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弯曲的灼人的伤痕。他已经感觉不到它蜇破皮肉时的钻心奇痒。反正全身无处不在流血,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溃烂了。

他幻想着,有一阵奇异的南风,把他吹送回北方。山那面就是。

战友们到哪儿去了呢?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自己不是在故乡在麦秸垛里,长大当兵了。他隐隐隐约约记起当兵的情形,记得在新兵连的情形,记得在南下的列车上,看着车窗外的景物,慢慢地有了绿色,慢慢地就离开海边平原,来到崇山峻岭之中。列车在弯曲的山路上慢腾腾地喘气。一切都是断断续续的,一下子跳出一些人和事,又迅速地隐匿得无影无踪。他无法连贯的记忆完整的事情。那些片断似乎是自己的;又好像是别人的。像看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有的是空页,有的又好几页叠印在一起,一片混沌混乱。

有一个奇高奇瘦的人,俯视着他的脸,他感觉到他的鼻息,有一股大葱的味道。

台风过后的街路,落叶腐朽之后就是这种味道。这味道令他感到亲切。对这种味道的感觉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可是,在他看来,这气味,正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福音。只要活着,他就不会忘记这气味。

在今天将要完成的这件事,并非是他择日而为。恰巧遇到这种气味,一定是上天的安排,包括老天让他在轮椅上坐了好多年这件事,也肯定是他逃不过的命运,这总比死在战场上或被俘虏要幸运得多吧?他心巾不禁油然有了一种敬畏与感恩。

他清醒过来时,已经在麻粟坡战地医院,他没有见到洪宇。芷英在给他换药时,告诉他,洪宇已经随回国的部队转移了。“他是战地记者,总是在各个部队里转,也许哪天又转回来。你等着吧,总会见到他的。”芷英说。

她和洪宇很熟,听口气,似有些特别。田戈无事便揣摸着芷英和洪宇的关系。

在麻粟坡战地医院的日子,田戈总是盼望着见到芷英,他的脑子里,终日满是她晃动的身影,尤其是她束起的长发,走起路来,像奔马飘逸的马尾,令他忘记了遍身的伤痛。

他必须见到这位叫洪宇的战地记者。

“你能给我描述洪宇的样子吗?”田戈只要见到芷英,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提出这个问题。

芷英会用她过分妩媚的眼睛,像看一个器物一般看住田戈同样也有点妩媚的眼睛:“你让我如何介绍他呢?一个男人,哦,不,一个长得很丑的男人,但是很高,很有男人气概,又很能侃,就这样。”

田戈并非真的想知道洪宇其人,他真正的意图,是寻找机会找话题和芷英说话。他太想知道芷英的秘密,尽管他对芷英并不敢有非分之想,但出于男人本能,他实在不希望有哪个男人拥有芷英。

即便生命受到威胁,即便战争摧残了他的身体,他在此刻,依然无法不对面前这个漂亮的女军医怀有某种隐秘的想望。

芷英的眼神和笑靥令人难以忘怀。

P3-7

序言

我想,应该有一种生活,它全部由无意义的细节构成。意义与价值相连,或粘附在价值之中,而价值是因时因地因人而沽的,实在很难对它做出一个恒定的判断。向来钟情的意义,到后来很多变成了反意义。原以为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也成了反价值,所以很无奈。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都以为在过一种极有意义的生活,至死才知一生都在做无用功,消耗了自己,也浪费了别人。做老师的就更甚。总以意义达人,却终以意义误己。生活总以它戏谑的样态,作弄那些追逐着所谓有意义的人生。

我尝试对生活以别样的目光,抛开一切关于意义的规范,自由地看取生存的艰难,不再去辨析意义的价值,让文学暂时离开意义的樊篱,而进入相对阔大的无羁绊的空旷之地,把长篇小说写成“记忆之书”。而这记忆,便消融在失乐园中。在寻找失去的时间中,重温青春岁月,重拾飘零已久的落英,在匆匆行脚中看泥泞的小路,是如何演变成大路,抑或成为荒凉成为森林成为河谷与海,在烈日与风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有的因果都无须抱怨与忧伤,所有的人生其实最终都终止于、停顿于虚无;所有的光荣与耻辱,到了终极时,都成了一声吁叹;所有的病痛和心灵的煎熬,也都终将有了断的一天。在向死而生的漫漫长旅中,其实是充塞着无数短句和断语的。人生像一条气喘吁吁的虚线,那一口气接不上来,不就呜呼哀哉了么?所以,在接近顶峰时千万小心,要不就停下来,别让幻梦和海市蜃楼欺骗。由是,我想小说创作也如是。与其梦幻史诗,倒不如退回日常的心灵。重温或感念最初始的无妄念的人之初。

说说也许容易,正如在课堂上大谈理论,而落实到每个字每个标点,却又何等的艰难?于是,一些人物出现了,他们都是在前行中后退的角色,这些角色令我着迷,已经有过最狂妄的年龄里的奋勇,如何不在澄明事理时抽身而出,隐身江湖呢?这也许是最痛苦的事了。

我企图走入这些人的内心,事实上我无须刻意进入,我早已生活在他们内心之中,像蛔虫像水蛭,吮吸他们的血液。于是,我拥有了几代人青年时代的心灵感应,沐浴过不同时代的风雨和目光。尤其是那片冥冥之中无声无息独自走来的墓地——基督公墓,红卫兵公墓和坍圯了又再度爬起的悬崖上的教堂。它从没有响过如此洪亮而又沉稳的钟声。可是我却总是在冥想中的清晨或者正午,听得见它的轰鸣。听到教堂中传来《圣母颂》的音律与节奏,墓地的气象和女鬼男鬼跳舞时的响动一起,成为来自另一个平凡世界的声音,它们和风声雨声一起,演绎着旷世的惆怅。

风不是一个人,风是许多人。有人的名字叫风,有人的名字不叫风。但这有什么问题呢?世间没有比风更寻常,也没有比风更随便的,它有另一个名字,叫虚无。虚无可以很大,大到无垠,虚无可以很小,小至无处可觅。

遇到风时,我终于知道了风的秘密,那就是黑暗的宝贵。黑暗使风有了味道,黑暗也使眼泪满怀价值。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抑或一个青年时,还不懂得眼泪的价值,也还没有明白天将下雨,雨水对远行人的眷顾。我真后悔,年轻时只看见了风雨的抽打,却听不到它们和人心的私语。包括风雨中树叶与树叶的私语。

我相信每一片落叶都是一只旷世的眼睛,飘然地隔世地看着这个世界,它们沉默不语,却又飞扬着,形胜着。虽然今年的落叶,已不是去年的落叶,但不是吗?所以,还是选择了对之的敬畏。

这是我的第9部长篇小说,作为广东省国庆60周年的献礼作品,我自知责任重大,所以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这也是我写得最苦的一部。我希望读者能从中读出一点别味,那就是对平凡和细节的礼赞,对于坎坷的忧伤,对于爱情病相的理解,对于人的青年时代的无尽怀想,等等。尤其是题记和题叙中的话:“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圣经》这样告示你我。  让风真的吹过每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有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的青年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小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7432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