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流管理(第7版)/德国管理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和拓展性很强的科学。本书对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系统的规划和管理、物流信息分析、客户需求调查、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经济、物流工程和物流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展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脉络。本书观点新颖、角度独特,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已经被学术界和企业界所认可和推崇。

内容推荐

德国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一直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的施马勒巴赫、古滕贝格、施瓦茨和厄勒等人在企业组织理论、成本理论和一般企业经营管理学方面对美、日、英、法等国理论界均有深远的影响,并对德国战后的经济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20世纪末,德国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目前西方理论文献中,直接引用德文或翻译成英文的德国学术文献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合作有了更广泛的发展前景,针对德国企业经营管理著作的译介是我国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经济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这既可以开拓我国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国际性视野,又可以提升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管理》是《德国管理经典译丛》中的一本,是德国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波弗尔的代表作。本书自出版以来已经进行了7次修订,是欧洲物流系统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企业管理中的物流基础知识

 1 物流概念

1.1 与货物转移系统相关的物流系统

1.2 物流过程和货物转移类型

1.3 物流的定义

1.4 物流系统的研究层面和范围

 2 物流理念的描述

2.1 以价值和效用为主导的观点

2.2 系统观点

2.3 总成本或全部成本观点

2.4 服务观点

2.5 物流效率观点

2.6 物流观点产生的影响

 3 物流的意义

3.1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3.2 成本压力

3.3 市场压力

3.4 在企业中的地位

第二章 按工作内容划分的物流子系统

 1 订单管理

1.1 订单管理的定义和功能

1.2 订单管理的任务

1.3 订单管理的形式

1.4 物流信息系统的连接

 2 仓储管理(库存管理)

2.1 仓储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2.2 仓储管理的任务

2.3 库存补货和储备保证

2.4 分类仓储管理

 3 仓库

3.1 仓库的定义和作用

3.2 仓库的任务

3.3 库位分配

3.4 仓储技术

 4 包装

4.1 包装的定义和作用

4.2 包装的任务

4.3 物流单位

4.4 模块式包装

 5 运输

5.1 运输的定义和功能

5.2 运输任务

5.3 运输工具

5.4 多式联运

第三章 阶段性物流子系统

 1 采购物流

1.1 采购物流的定义和理念

1.2 采购物流和采购策略

 2 生产物流

2.1 生产物流的定义和理念

2.2 不同生产类型中的生产物流

2.3 生产物流中按工作内容划分的子系统

 3 分销物流

3.1 分销物流的定义和理念

3.2 分销物流和营销策略

 4 备件物流

4.1 备件物流的定义和理念

4.2 按工作内容分类的备件物流子系统

4.3 备件供应作为竞争手段的重要性

 5 清理物流

5.1 清理物流的定义和理念

5.2 按工作内容分类的清理物流子系统

5.3 清理物流过程中的技术装备

第四章 物流系统的理论研究

 1 跨组织的物流系统

1.1 分散物流任务与统一物流组织

1.2 不同组织单元中物流任务的划分

1.3 物流部门的组织结构

1.4 多维组织结构中的物流

 2 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

2.1 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销售助手

2.2 物流服务的方式

2.3 服务产生的特征

 3 货物管理的机构

3.1 运输企业

3.2 仓储、搬运和包装企业

3.3 承运公司和中介

3.4 物流中心

3.5 法律和组织形式

 4 组织间的物流系统

4.1 物流接口和组织间的关系

4.2 不同层次的合作

4.3 合作意向与合作规模

4.4 物流渠道中合作的意义

第五章 整体经济和全球市场中的物流系统

 1 宏观物流系统中货物分配的要求

1.1 针对分工的要求

1.2 针对货物品种的要求

1.3 针对整体经济目标的要求

 2 宏观物流基础设施

2.1 货物流的基础设施

2.2 信息流的基础设施

2.3 交通政策

 3 国际物流系统

3.1 国际物流系统的特点

3.2 国际物流系统的结构

3.3 国际物流系统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缩写索引

试读章节

系统观点的效能

术语性论断:在系统观点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和确定能对物流问题进行精确分析的概念。这种概念形成和确定的核心是第一节在论述物流理念如何产生时所提到的物流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物流分系统的定义,对进行组织类任务分析是很重要的。但是,从系统角度出发的物流定义对进行成本分析也很关键,因为通过它能够确定哪些成本应作为物流成本计算。

描述性论断:系统观点对于描述真实的货物流有两个优点:一是它使在此基础上的物流定义能将完全不同的物流系统放到一个统一的术语环境中进行描述。这样,人们就有机会认识到军事物流和企业物流或者采购物流和分销物流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没能发现的共性。二是人们在描述物流系统时,被强制限定必须描述整个物流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孤立地对订单管理、仓储、运输等单个功能进行描述,而是侧重阐述它们在实现货物流中的相互作用。即使有人只想集中描述一个物流的子系统,他最终也会被吸引到对这个子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交界面的描述上来。

解释性论断:系统观点能够使人们认识到平常很难或几乎无法察觉的相互联系。因为,如果不断运用这一想法,就会打乱一般的思维方式,而形成几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有缺陷的系统观点会长期妨碍人们将物流系统真正看做一个整体,从而无法认识各个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

既然系统观点是认识各个系统要素之间关系的前提,那么要作出与某一要素相关的决定,就会先考虑其对整个系统的贡献。如果不考虑这一方面,就会导致错误的决定。一个孤立的决定,例如,如果将一种运输工具换成另外一种具有不同特性或运输速度的运输工具,就可能在外包装上出现不可预见的新的要求或使库存大大增加。系统观点则揭示了这些相互的联系。因为它要求必须弄清一个物流子系统的改变对其他子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同样的,当一个物流子系统出现问题时,不仅仅要从这个子系统本身寻找问题根源,还要在其他所有子系统中寻找。

实践性论断:通过实践性论断,应该给决策者以行为指导。物流决策涉及物流系统的建立以及物流进程。从术语性、描述性和解释性论断出发并考虑努力的目标,从而发展出建立在系统学说基础上的各种模式,用于协助这一物流决策。通过这些模式所提供的决策辅助,人们就会在更大范围内关注到物流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个范围比通过其他模式所能涉及的范围更大。因此,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评估待选决策的立足点,使人们能够更理性地选择最佳方案。

资源共存和过程共存

总的说来,系统观点有助于在物流决策时,通过考虑资源的相互依存和过程的相互依存之间的关系,来避免出现各自孤立的次优化解决方法,从而追求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通过分析一个系统的结构关系来了解各个物流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其结果是,可以在考虑到资源相互依存关系,也就是考虑到已有瓶颈(匮乏的数量和质量上的物流服务能力)或闲置能力(闲置的数量和质量上的物流服务能力)的情况下,作出物流决策。因此,系统观点在物流决策中考虑到了瓶颈作用和协同作用。

如果通过分析系统的流程结构来了解货物流在物流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关于时间上的内在联系,那么其结果是可以在考虑到流程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就是考虑到已有独立成本(通过合理增加这些环节中的库存空间,使物流链各环节的压力得到缓解)或协调成本(通过信息交流或对话关系而形成的物流链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加大人们对它们因工作上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关注)的情况下,作出物流决策。流通和过程观点通过用协调成本来替换独立成本,从而缩短了物流链中货物流通的时间,使之能够对供货服务的要求作出灵活反应。作为系统观点的鲜明特征,相对于物流系统中生产能力而言,流通观点更强调时间这个层面。

与系统观点紧密相关的是总成本或全部成本观点和服务观点。正如图4所示,物流成本被看做是系统的投入,而服务则是系统的产出。物流决策可在投入和产出作用的基础上作出。

2.3总成本或全部成本观点

总成本或全部成本

物流系统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样存在于由这些元素所引起的成本中。一个物流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可能会引起其他子系统中成本的提高,如果成本的降低低于成本的提高,则会引起整个物流系统成本的提高。因此,在不考虑与其相关的包装或仓储成本可能提高盼情况下,运输成本的降低可能会引起发货成本的提高。因此,总成本或全部成本要求包含所有与物流决策相关的物流成本。所以,在这里使用“总成本”这一概念,只是为了表明它必须包含一切与之相关的物流成本,而不要将它混淆于通常用来计算成本的自用成本或完全成本。所谓与决策有关的成本,是指当某一决策被执行时所产生的成本。当这一决策未被执行,那么就不产生该成本。

图7给出了在物流总成本或全部成本下该考虑的各类成本的概况。如表3和图4中所总结和表明的,它们首先是功能性物流子系统中产生的物流系统成本。它们的产生是因为在这些物流子系统中投入了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可以作为主要成本形式,物流子系统成本则作为次要成本形式。另外,还必须将与物流系统成本直接相关的成本考虑在物流系统成本之中。这一方面包括由于服务水平较低所引起的服务水平成本。发货服务水平过低的情况包括,诸如以缺货成本形式出现的丢单和失去客户的行为,或在处理投诉时所产生的成本。供应服务水平过低的情况指的是,由于生产中断或更换及调试设备而产生的成本。与物流系统成本直接相关的成本,还包括批量成本。也就是随着所要生产的数量或供应商能提供的一个批次的数量而变化的成本。生产批量是指生产中所产生的固定于该批产品的设备更换调试成本。订货批量是指计入采购成本的订货成本的一部分,但不属于订单管理成本。P20-23

序言

目前的中国正处经济繁荣期,其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而中国的物流业也因此发展迅速,而物流服务的总营业额已经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特别是由于快速增加的商品流以及由于客户与供应商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而引起的高物流成本和一系列挑战,迫切要求物流经理人获得一次以基本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培训。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2000年中国首次开设了物流专业,如今已有超过200所高校提供物流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出现的系统化的物流专业书籍。而相比之下,在德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使用此类教科书了。

《物流管理》这本书于1985年第一次出版发行,从那时开始以多种版本不断地更新补充。这本书作为德国物流教育的标准教材,在许多高校及企业实践中使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版本,在德国之外很多国家的高校管理课程和经理人培训中也使用和推荐此书。

作为中德学院的教授,能够用德语向我的学生们讲授这些知识,我感到非常荣幸。通过和公司代表的谈话以及在中国的管理培训,我多次注意到,用中文书写的基础教材更适合为那些不以德语为母语的中国学员提供参考。

我的博士生,企业经济学硕士陈睿女士接受了翻译任务,并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DHL全球供应链管理教席的工作人员,经济学硕士应敏女士和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经济系研究生沈天添、贾桂花、柳啸、马燕强和陈源等同学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中文版本的编译工作。对此,我非常高兴。

然而,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在于有许多专业概念根本没有相应的中文翻译。而这也恰恰说明,这样的教材对于中国物流培训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促进中国物流培训进一步符合全球实际而作出贡献。

汉斯-克里斯蒂安·波弗尔

2008年3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流管理(第7版)/德国管理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汉斯-克里斯蒂安·波弗尔
译者 陈睿//应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76257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53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