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帝内经养生法(不生病的健康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养生的重要性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生命过程是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内经》的养生理论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强调养生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增强体质

《内经》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就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也就是说,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享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全面地体现在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各个方面。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养生措施的反应性,从而使人的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化的特异性。由于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是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脏腑经络的结构差异和功能盛衰偏颇,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盈亏都是决定人体体质的主要因素。体质就其表现特征和机能活动而言,反映了正气的盛衰偏颇,与正气密切相关。体质强者,抗邪、驱邪、调节、修复能力强,不易感邪发病,身体康健;体质弱者,御邪、抗病、修复能力差,多病体弱。

《内经》认识到,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灵枢·天年》指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循”,人体来源于父母,禀赋于先天。《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后世称之为“形体之基”。先天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特异性,也决定着个体正气的盛衰差别,故“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天刚柔》)。父母的体质及母亲在妊娠期间调护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后代的体质。因此,《内经》强调父母“肾气充盛”并重视孕期的饮食、起居、心理、劳逸等方面的调养,以使子女获得强壮的体质。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可以改变体质状况,正气也会随着体质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经》指出,体质可以通过多种养生方法进行改善,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谨和五味”,经常“导引按跷”等,皆可积极主动地改善体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

预防疾病

《内经》养生理论的重要内涵就是“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疾病的发生,是因人体正气相对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破坏了体内的相对平衡状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认为在疾病未发生之前,一方面要做到和喜怒、安居处、调五味、慎起居、适劳逸等,使“真气从之”,正气日渐强盛,提高机体的御邪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忌暴怒、大惊、忧愁过度等,以防止邪气的伤害。只要慎于摄生,扶正避邪,就会“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虽遇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延缓衰老

衰老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衰老之迟早、寿命之长短,却因人而异,关键问题在于养生与否。《内经》认为,人的自然寿数即“天年”可达百岁以上,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今时之人不然也”,不知养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素问·上古天真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全面地实施养生之道,就可延缓衰老,尽享天年。

……

P39-41

目录

第一章 《内经》养生观

 ●大凡智者,养生有道

 ●养生之本,培补正气

 ●不治已病治未病,既病防变

 ●人类的生命过程

 ●人类的寿限

 ●人类的衰老

 ●养生的重要性

第二章 《内经》养生原则

 ●协调阴阳,保阳益阴

 ●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形神兼养,血脉制利

 ●和谐守度,生存延续

 ●动静结合,充满旺盛

 ●畅通经络,和于术数

 ●扶正避邪,预防疾病

 ●因人施养,延年益寿

 ●综合调养,预防衰老

 ●持之以恒,健康长寿

第三章 《内经》五脏保养

 ●肾脏保健法

 ●脾胃保健法

 ●心脏保健法

 ●肺脏保健法

 ●肝脏保健法

第四章 《内经》情志养生

 ●情志失调,危害健康

 ●情志太过,功能紊乱

 ●情志太过,伤及五脏

 ●情志太过,有伤气机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开朗乐观,健康长寿

 ●修道养德,气血调和

 ●心理平衡,消除嫉妒

 ●养性调神,宽以待人

 ●不贪名利,少欲寡求

 ●移情易性,调养情志

 ●以情制情,治疗心疾

 ●顺时养神,因时而异

第五章 《内经》四时养生

 ●春季养生法

 ●夏季养生法

 ●秋季养生法

 ●冬季养生法

第六章 《内经》时辰养生

 ●子时养生:胆经当令

 ●丑时养生:肝经当令

 ●寅时养生:肺经当令

 ●卯时养生:大肠经当令

 ●辰时养生:胃经当令

 ●巳时养生:脾经当令

 ●午时养生:心经当令

 ●未时养生:小肠经当令

 ●申时养生:膀胱经当令

 ●酉时养生:肾经当令

 ●戌时养生:心包经当令

 ●亥时养生:三焦经当令

第七章 《内经》体质养生

 ●阴虚体质养生:注重调养肝肾

 ●阳虚体质养生:贵在补阳健身

 ●气虚体质养生:加强气功锻炼

 ●血虚体质养生:不宜过于劳累

 ●阳盛体质养生:注意性格培养

 ●血淤体质养生:做心脏血脉运动

 ●痰湿体质养生:坚持强身健体

 ●气郁体质养生:注重精神调养

第八章 《内经》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之五禽戏

 ●中医养生之太极拳

 ●中医养生之八段锦

 ●中医养生之易筋经

 ●运动养生的最佳原则

 ●运动时间要因时制宜

 ●运动项目要因人制宜

第九章 《内经》饮食养生

 ●食物滋养,预防疾病

 ●合理饮食,利身益寿

 ●按时进食,三餐搭配

 ●合理搭配,不可偏嗜

 ●饮食清淡,不宜过咸

 ●培养习惯,良好饮食

 ●乐观情绪,保持舒畅

 ●五色饮食,食疗养生

 ●饮食养生,四时之顺

 ●饮食营养,因人而异

 ●五味过度,危害人体

 ●春季饮食养生——少酸增甘

 ●夏季饮食养生——增苦减辛

 ●秋季饮食养生——少辛增酸

 ●冬季饮食养生——减咸增苦

 ●《内经》论食养

 ●《内经》论食疗

 ●《内经》论食补

 ●《内经》论食忌

第十章 《内经》起居养生

 ●起居有常,身心健康

 ●早春要捂,早秋要冻

 ●劳逸适度,健康长寿

 ●保证睡眠,养生之本

 ●二便正常,脾胃健康

 ●合房有术,行房有度

 ●梳头养生,有益健康

 ●戴帽穿鞋,保健美观

 ●适应环境,因地养生

序言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世间简称为《内经》。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分互为照应的整体观念,将养生内容置于显要位置,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的绝世巨著,历代都被医家称为“医家之宗”,是世界健康学中的一支奇葩。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我们极易忽视自身的调养,使我们的身体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不停地运转。当名目繁多的现代疾病和身体的各种不适不断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人们才惊觉养生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于是把目光从西方医学转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医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养生理论的突出特点:

一是,在对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及其机制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比较完整的生命学说理论,提出了“寿天论”和“衰老论”的学术思想,为养生保健提供了人体特点方面的理论依据,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生理基础。

二是,强调精、气、神的作用,将精、气、神视为人身“三宝”。在养生理论和实践中,高度重视对三者的调养,确立了养精、益气、治神的养生原则。

三是,前瞻性地首次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确立了治病的极高境界,将“治未病”界定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前者更接近于养生的真谛。这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精华所在,对后世养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健康长寿是人类坚持不懈的追求。但养生毕竟不同于治病,治病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行为,而养生更多地属于思想层面,我们更愿意将养生称为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生活、健康的境界。有鉴于此,我们希望把《内经》关于养生的精华部分呈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从实用养生的角度对《内经》作了更为准确的把握。把其原典的科学含义与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能更直观地对《内经》进行了解和应用,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学习养生之道,知晓病因、病机、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联系。本书尤其对《内经》提出的养生学两个非凡的要点“保养和补养”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从而使其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完善。

本书从《内经》的原典入手,在与西方实证科学的比较下,充分揭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性基础和科学特征,展示了古代养生的科学魅力,是一部在经典理论指导下全面体现传统特色和原旨的规范养生读本,也是有志献身于全民养生保健事业者的必读之书,适宜渴望寻求科学养生保健方法的各界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的核心思想不是教人们怎么治病,而是教人们怎么不得病。对于健康、我们要〔治未病〕,而〔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养生。本书由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原典入手,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方面探寻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的方法,并详细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是一部在经典理论指导下,融合西方实证科学的规范养生读本。愿每个看完此书的人都能学会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一个快乐的人生。

编辑推荐

本书从《黄帝内经》的原典入手,在与西方实证科学的比较下,充分揭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性基础和科学特征,展示了古代养生的科学魅力,是一部在经典理论指导下全面体现传统特色和原旨的规范养生读本,也是有志献身于全民养生保健事业者的必读之书,适宜渴望寻求科学养生保健方法的各界人士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帝内经养生法(不生病的健康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樊岚岚//杨克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7823
开本 16开
页数 4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7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1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