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在北京有张床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在社会上晃荡了五年,终于得到单位一纸通知。通知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为深化企业改革,减员增效,和四十五岁以下职工一律解除劳动合同。通知限我一月内结清手续。大棒之外还有糖果,通知云:如在规定时间内解约,可获两千大洋奖赏。并按工龄每年补偿一千大洋;晚签一天扣一百大洋,扣完为止。如果你要叫板,理论上讲有两种前途:一、一文钱拿不到,合同一样解除;二、破坏社会秩序,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那一段时间,天天都是企业改制的新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字当头,以股为主”一类标语,活像一场新的运动席卷而来。一些有政治觉悟和商业嗅觉的色情场所也打出标语“卖字当头,以‘股’为主”。所谓改制,说白了就是把国企强制性“卖”给公仆,书记厂长经理什么的;主人则必须买断工龄,再带资上岗,等于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还要对“新兴资本家”感恩戴德。

这把在头上晃悠了几年的大刀终于砍下来了。我一点也不吃惊,在这个古怪的话语系统中,任何别扭的事情都可以弄得合情合理甚至大义凛然。比如,把你关进牛棚,那是为你好;变相劳改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砸了你的饭碗不叫失业而叫“下岗”。这样的高明是显而易见的,你失去“岗位”并不等于失去“职业”,就像你失去“老婆”,并不等于失去“妻子”。所以即使你饿得眼冒金星,看上去却红光满面;即使你荒成了手淫犯,也得装出一副西门庆的模样,你也就失去了抱怨的权利。

这样一算,我可拿七千大洋补偿后滚蛋。这笔巨款,在当时可买一部二流手机供你招摇一阵;买几头注水猪,可以吃个一年半载;到偏远山区买个丑媳妇,也可以与你共度余生啦。

这是家小国企,我到这儿工作纯属意外。我这个师范生,本该去教书育人或误人子弟的干活,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行当很不体面,师范被称为“稀饭”,若避瘟神。报考“稀饭”学院,纯粹为了换个干部身份。那会儿考大学可不像现在,百分之五的录取率,活生生把人逼疯,我有两个同学因此自杀。我智力尚属正常,学得口吐白沫神经紊乱,还补习了一回才挤上独木桥——现在还未彻底痊愈的脑残,就是那时候弄出来的。哪像现在,凡精神病院和垃圾站不收的,大学都收。

毕业后,有好爹好妈的,成了公务员;差一点的,进垄断企业或事业单位;再差的,送个礼赔个笑(或许陪个睡)也能进市区或郊区学校,遥望灯红酒绿流口水;最倒霉的,一律去边远山区。霥城本已属老少边穷地区,老少边穷的平方,基本上判处无期徒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辈子。前途也有两个:一、成仙;二、成仙不成,成神农架人。

我本来还是愿意“吃粉笔灰”的。我这人低级趣味严重,有话痨的毛病,天生具备谎话说一千遍面不红心不跳的教育工作者素质。一旦登上讲台,立马获得话语霸权。当初老师怎么折磨我的,我要连本带利收回来,社会学管这叫婆媳理论,经济学术语叫隔代收租。想到一拨又一拨被绑架了的蠢货规规矩矩听我口吐莲花唾沫横飞,哪怕是假装的虔诚,都会让我产生真实的成就感。另外,不坐班再加上两个假期的福利,还是可以挖点自留地经营个花果山什么的。

但我如此庸俗的要求也被剥夺了。本来当地一所成人高校发了公函要我去,但教育局非要我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我这俗坯可不想成劳什子仙。我压根就不想给他们好处,一见那脑满肠肥一脸正义的脸我TMD(注:一句口头禅,疑似一句国骂。全书同。)就想吐。别的同学都上班几个月了,我还没着落。我妈急了,我也拧不过。经过踩点,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我拎着腊肉香肠好酒好烟特级挂面鬼鬼祟祟来到教育局大院,小心翼翼地敲开一个头儿的家门。我的确比较冒险,因为压根就不认识此人也没中间人。半晌,一个肥得如同地滚球似的娘儿们拉开门,看我的目光活像上海人家来了个苏北穷亲戚。验货后一脸鄙视:“你把我们看成什么人哪啊?”

走投无路了,老爸豁出离休干部的老脸,找到市上一分管领导求情,赔了教育局一笔钱,才把我要到这个单位。这个掌管着城市居民某种生计的国企,随着改制风雨飘摇,我去了不到一年就屁也不是了。我莫名其妙地丧失了干部身份,还赔了一笔钱,转眼又成了下岗职工。我TMD亏大了!

尽管单位只给我发一百零六大洋的工资,但它并不欠我什么,因为我压根就没为它做过什么,我上班仅半年就停薪留职,去深圳晃荡了。几个月后铩羽而归。此后,无所事事的我烂醉如泥,清醒时就躲在家里看书。连《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这么晦涩变态的意识流小说也看。中学同学冬瓜,那时就当上了书店副经理的高官,总能为我搞到我想要的书,连兰陵笑笑生的原版《金瓶梅》都弄来了,看得我通宵达旦茶饭不思。在文言文中意淫,真TMD别有风味。

银子很快花光了,一同学介绍我去歌厅以每晚十元外加提成的方式出卖歌喉。晚上,我尚能在光怪陆离的灯光、靡软亢奋的歌声、迷乱扭曲的脸嘴和五彩斑斓的酒精中掩饰自我,漫长的白天却像剃刀一样舔舐着我的寂寞。二十五岁时一个穷极无聊的上午,躺在床上的我填下了自我心理抚摸的第一个格子。不到半年,居然鼓捣出三十余万个格子来,顿感轻松许多。治疗空虚的最好办法就是爬格子,那由格子组成的迷宫和深渊,你填到死也没底。真TMD不自量力,除了内部刊物上的八股文,我还只字未发呢。除了让自己晕一场,也就扔在那里了。

停薪留职期满后,被安排到省城办事处。办事处的通病是不办事或乱办事,补助费却一点也不含糊。省城补助标准高,按我当时的混混眼界和小农格局,那一段我挺阔绰,整天和哥们儿到处晃悠,从这帮闲人和这个闲城那里我沾染了不少恶习。不到一年,办事处被我的顶头上司活活给办垮,我依依不舍地回到霥城,再次成了多余的人。经理给我指了两条光明大道:到一家分店去卖油盐酱醋外带挂面烧饼,或自己承包一家小餐馆,门面由公司出,要么安置几个工人,要么缴纳承包款。我选择了后者,当时的国企,人心已经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这是个位置偏僻、治安案件高发的地段,家人都说我疯了。果然,这家小火锅店一开张就欠账、赖账成风。见识小口气大、钱包小胃口大的食君子实在太多了。吃完饭嘴一抹,腆着脸说哥们儿今儿个健忘症又犯了,或这几天手头紧,好像龟儿子(注:龟儿子,四川方言,约相当于“王八蛋”。)以前挺阔绰似的。对这类饮食诈骗犯,坚壁清野。

另一种蹭法是钻空子。餐饮业竞争惨烈,不得不推出优惠政策,比如酒水瓜子米饭泡菜免费。好家伙,这帮“蹭爷”大大咧咧地点一两个最便宜的菜,就跟你耗上啦。你恨不得拎着啤酒瓶子,在那猪头上来个迎风绽放什么的。

其他赖账方式:吃完饭说他舅子老表是公安税务工商的。往盘子里扔蟑螂的,捂着肚子哇哇叫的,说自己刚从监狱出来要和你交个朋友的。我的政策是:确凿绝对不能惹的,算老子倒霉;可惹可不惹的,老子不吃你那一套!为了收欠账,我差点和一个刑满释放犯发生血案。说起来也就几十块钱。这厮住附近,店员去催要数次无果。我半夜去敲门,这癞皮狗操出了菜刀,咆哮他就值这个钱,有备而来的我从后背摸出两尺长的钢管。剑拔弩张之际,那厮女人牢牢抱住他,承诺次日就给钱,我就撤退了。还有一个午夜,突然店员来电话,语无伦次地报告有人吃完饭竟掏出火药枪威胁店员,还放了一枪。等我赶到,那帮歹徒早跑了,天花板上一个窟窿,店里还散发着浓重的硝烟味儿。

让这帮人渣拿去小命实在不划算,关门歇菜了。一算账,除了上缴的承包费、员工工资和填饱肚子,白忙活半年。好在各种小吏还没把这偏僻地带的鸡毛小店打上眼,否则非把我吃成“百万负翁”不可。  随后几年,我又折腾了不少事情,有输有赢,赢大于亏,但都和这个让我滚蛋的单位没关系了。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颇有名望的社会贤达。

拿着这笔赎身钱,我漠然离开了这个从此以后和我没任何关系的单位。和几年前我主动从单位停薪留职时尚有一丝慌乱相比,早已无所谓了。几年动荡生活下来,我早已变成了一条烂滚龙(注:烂滚龙,四川方言,有不少恶习的街头混混。),滚龙还怕泥烂吗?

香港回归不久,我拿到了下岗证,普天同庆。这是一张巴掌大小红色塑料硬壳,里面照例是标准照、生辰、单位、工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信息,然后何时光荣下岗,最后是“有关部门”脏兮兮却很权威的印章。我深情地凝视着这个红色塑料壳,越看越兴奋,它的做工一点也不粗糙,和无数荣誉证相比,惟一不同的是毫不起眼的“下岗”两个字。

这个国家盛产形形色色的证件、证书和证明。打我上小学开始,我就获得过无数个类似的证件,什么“三好学生”、“优秀选手”、“标兵”、“积极分子”……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就这样被一张白纸或硬壳塑料归了类画了圈,你TMD就必须老老实实画地为牢,终其一生。你什么货色,几斤几两,哪来哪去,全然不由你自己说了算。比如现在,自视甚高绝顶聪明的我就被宣布为落后生产力啦。

照片中的那个稚气未退的倒霉蛋看着让人别扭,转念一想,不到三十岁就退休了,你小子也算功德圆满啦。揣着新证件,有时候会忽然觉得——老子也是有来头的。P2-4

序言

我生活在美国大湖区一个美若仙境的城市,几年难见一个汉字,偶遇一同胞也不咋说中文,除了联系国内或梦中呓语根本用不上母语。有时梦中惊醒,忘着枕边太太雕塑般宁静的西方人脸孔,突然想到——会不会哪天我也像鸵鸟翅膀蜕化一样丧失母语能力?这种不可名状的异域感、异化感和异物入侵感让我不寒而栗。

我开始和自己说话,关照过往的生活。记忆像微量重金属一样沉淀在血脉里,身处异域也难以排遣。流浪是一种存在(只要你在地球上),无论你爱它,还是恨它,都铸为生命密码融你一体——正如困兽犹斗的8年京漂,结束于3年前,至今时而碾盘一样压碎我的梦境。

然而出土一段生活——即便蚀骨铭心——也难免粘土带灰,面目可疑。迄今为止的人类进化,记忆密码还无法数字化储存,这世界没有高保真的历史,即使历史就在昨天。尤其一旦叙述涉及当事人,皮囊下的名缰利锁、损人肥己、文过饰非、避重就轻、闪烁其辞……和文字与生俱来的吊诡(一旦你试图操控它,你也必被它操控)、张力、飘忽、谵妄、词不达意等等不确切都可能与你的愿景貌合神离。

好在这一切抛光复原又遮遮掩掩的纠结不清可以称为——创作。

按时髦的文艺理论,这不是一部好小说。没有迷离的结构,没有扑朔的情节,推土机一样单线推进少量迂回,铿锵作响中扎实和疲态并行不悖。结局不算石破天惊,充其量一腔叹息。人物鲜活生猛,却因先天发育不良而僵硬扁平。自以为彪悍的文字,无非个性化的庄谐等量雅痞齐观憨态可掬,煽的是个情,讨的是个巧,露的却是一个怯。透入骨髓的感伤不失“矫情”,含泪的微笑有时候疑似“挠痒”,牛仔般朴拙的自我较劲堪称“拧巴”。

幸亏人间的天平,自在心灵,创作的源泉,在于我手抚我心。

此书献给在异乡的人,在路上的人,准备出门或害怕出门的人,为情所困、为爱所惑,被生活、尊严、梦想、体制和城市无情碾压困兽犹斗的人,怀旧的人,恋床者,失眠者,假寐者,有倾吐(倾听)欲的人……以及仅仅迷恋文字的人。

李波

2010年12月20日

于威斯康星麦迪逊

内容推荐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自我慰藉,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

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们步履维艰。戈海洋以“韧性”斗争精神和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八年,除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获而一无所获。正当戈海洋再度嗷嗷抓狂濒临崩溃之际,一次午夜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人们到这个地方真的是来活吗?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到这儿来死的。”一百年后,重温莱纳·马利亚·里尔克的这句话时,感受到了这是一部颇像《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纪事》的日记体小说。小说打开“在京奋斗成功”这个失传命题,藉以奚落知识分子的渺小和滑稽,藉以挖苦知识分子一如狱中老鼠,惟求引得囚徒羡慕便沾沾自喜的卑微境遇。

百折不回的坚韧,使这本《我在北京有张床》同时成为一本独特的励志读物;大痴若愚的情感态度,又让它成为难得的心理抚慰品。

李波力作《我在北京有张床》献给在异乡的人,在路上的人,准备出门或害怕出门的人,为情所困、为爱所惑,被生活、尊严、梦想、体制和城市无情碾压困兽犹斗的人,怀旧的人,恋床者,失眠者,假寐者,有倾吐(倾听)欲的人……以及仅仅迷恋文字的人。

编辑推荐

李波力作——一本独特的励志读物;大痴若愚的情感态度,又让它成为难得的心理抚慰品。

《我在北京有张床》献给在异乡的人,在路上的人,准备出门或害怕出门的人,为情所困、为爱所惑,被生活、尊严、梦想、体制和城市无情碾压困兽犹斗的人,怀旧的人,恋床者,失眠者,假寐者,有倾吐(倾听)欲的人……以及仅仅迷恋文字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在北京有张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7180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63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35:42